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俞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IL-1α、IL-6、TNF-α、IL-4、IL-1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住院时间短,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术后第1和7天,研究组IL-1α、IL-6及TNF-α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IL-1α、IL-6及TNF-α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IL-4和IL-10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脓肿 引流术 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慢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原则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宝华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重点阐述慢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指证是确诊结肠传输减慢,病程在3年以上并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无精神障碍,了解有无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式多采用全结肠切除术或者次全结... 重点阐述慢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指证是确诊结肠传输减慢,病程在3年以上并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无精神障碍,了解有无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式多采用全结肠切除术或者次全结肠切除术。直肠内脱垂的外科治疗指证是有严重直肠内脱垂症状,严格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方式首先采用经肛门手术。直肠前突手术指证是有明显临床症状,前突超过3cm,局部有造影剂存留,需要手助排便。单纯直肠前突无论经肛门、经阴道入路的手术,疗效均较好。对于耻骨直肠肌痉挛,目前多采用扩肛术或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外科手术 直肠疾病 直肠前突
原文传递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3-1806,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同期146例FARP患者(FARP组)和125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两组盆底表面肌电信... 目的: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同期146例FARP患者(FARP组)和125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两组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FARP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特征表现为:(1)5次快速收缩阶段:FARP组最大波幅小于无症状组;(2)5次持续收缩阶段:FARP组平均波幅明显小于无症状组,变异系数、中值频率大于无症状组;(3)60s耐久收缩阶段:FARP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4)60s后基线休息阶段:FARP组中值频率明显大于无症状组。FARP组男性患者收缩波幅大于女性,而变异系数小于女性。结论:盆底表面肌电能较好地评估FARP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直肠疾病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陈 李曦 +4 位作者 雷跃华 付召君 冯会和 魏健 杨玉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cm(1.0~5.0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d(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6~20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直肠疾病 腹腔镜检查 单孔 结直肠手术
原文传递
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涌 张书金 +1 位作者 刘美娜 贾海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1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1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结合电针技术镇痛。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镇痛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麻醉实施5 min内研究组优良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头痛、尿潴留、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应用于肛肠科手术可增强麻醉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肛门疾病 直肠疾病 利多卡因 电针
下载PDF
肛门良性疾病术前全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万星阳 林晓松 +3 位作者 胡邦 任东林 谢尚奎 彭慧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应用全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比较无痛结肠镜检查和普通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前行全结肠镜检查的333例肛门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肛门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应用全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比较无痛结肠镜检查和普通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前行全结肠镜检查的333例肛门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病变患者为病变组(120例),未发现结直肠病变患者为正常组(213例)。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及检查方式进行分层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病变组患者的年龄为(48±14)岁,显著高于正常组的(42±14)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病变组40岁以上患者的构成比为72.50%(87/120),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9.44%(84/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9,P〈0.05)。病变组男、女患者构成比分别为71.67%(86/120)和28.33%(34/120),正常组分别为62.44%(133/213)和37.56%(80/2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05)。病变组结直肠病变包括息肉80例、肠炎30例、恶性肿瘤7例、炎性肠病7例、憩室5例、溃疡1例。无痛结肠镜在病变组和正常组中的应用率分别为51.67%(62/120)和54.93%(117/2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P〉0.05)。无痛结肠镜检查到达回肠末段的成功率为99.44%(178/179),显著高于普通结肠镜检查的95.45%(147/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结论肛门良性疾病患者可能合并结直肠病变,建议40岁以上患者术前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良性疾病 结肠疾病 直肠疾病 结肠镜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痔术后肛门直肠狭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小龙 樊文彬 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114-3118,共5页
肛门直肠狭窄临床表现为大便形状变细或排便困难,肛门疼痛或腹胀,甚至发生肠梗阻。肛门直肠狭窄由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因素造成,而继发性因素最为常见,痔手术是继发性肛门直肠狭窄的主要原因。痔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肛门直肠狭窄临床表现为大便形状变细或排便困难,肛门疼痛或腹胀,甚至发生肠梗阻。肛门直肠狭窄由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因素造成,而继发性因素最为常见,痔手术是继发性肛门直肠狭窄的主要原因。痔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其治疗困难,并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操作水平、术后管理等。临床上应格外重视肛门直肠狭窄的预防。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对于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方案选择尚无指南可参考,本文主要围绕痔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原因、预防及临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基层医师防治该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肛管 肛门直肠狭窄 直肠疾病
下载PDF
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芦中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 X线良好的显示了全部直肠功能性病变,本组35例患者中,直肠前突26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8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1例。结论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放射摄影术 便秘 排粪造影
下载PDF
慢性便秘伴发肛门直肠疼痛的全国多中心分层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辛海威 方秀才 +6 位作者 高峻 刘诗 肖英莲 张军 朱丽明 王智凤 柯美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便秘患者伴发肛门直肠疼痛情况。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分层问卷调查,纳入慢性便秘患者后就便秘症状、肛门直肠疼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慢性便秘与肛门直肠疼痛的判断均参考罗马Ⅲ诊断标准。结果共调... 目的调查慢性便秘患者伴发肛门直肠疼痛情况。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分层问卷调查,纳入慢性便秘患者后就便秘症状、肛门直肠疼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慢性便秘与肛门直肠疼痛的判断均参考罗马Ⅲ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921例慢性便秘患者,有效问卷909份,其中男性258例、女性651例,平均年龄(48.9±18.7)岁。15.1%(137/909)的慢性便秘患者最近6个月有肛门直肠疼痛,其.中慢性肛门直肠疼痛(CP)26例(2.9%)、痉挛性肛门直肠疼痛(PF)111例(12.2%)。CP和PF常发及频发者分别占88.5%(23/26)和73.9%(82/111)。PF患者的疼痛程度较CP患者轻。三级医院CP检出率明显高于一级医院(3.6%比0.6%,P=0.04)。PF在不同级别医院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疼痛症状的出现与便秘的肛门直肠症状、睡眠情况、精神状态有关。结论慢性便秘患者常伴肛门直肠疼痛,女性多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普通人群中肛门直肠疼痛的患病率及其症状产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肛管 直肠疾病 疼痛 痉挛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3 位作者 汤绍涛 徐丽莹 于群 刘定西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24例,术前均行MR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5例肛门高位闭锁,直肠盲端均在耻骨尾骨线(PC线)以上,其到肛门窝的距离>25mm,... 目的探讨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24例,术前均行MR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5例肛门高位闭锁,直肠盲端均在耻骨尾骨线(PC线)以上,其到肛门窝的距离>25mm,其中2例骶尾椎发育畸形、1例合并肾脏发育畸形,2例尿道直肠瘘,1例膀胱直肠瘘;5例肛门括约肌均不对称。7例肛门中位闭锁,直肠盲端与PC线基本平齐,其到肛门窝的距离平均15mm,其中5例合并尿道瘘,2例合并前庭瘘。12例低位闭锁,直肠盲端均在PC线以下,其到肛门窝的距离<10mm。其中3例会阴部瘘。19例中低位肛门闭锁患者在T1WI加抑脂序列显示10例肛门括约肌发育良好,9例发育稍不对称。结论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诊断准确率高,并可清晰显示瘘管及肛门括约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畸形 直肠疾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直肠腔内超声弹性成像在直肠腺瘤恶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仲光熙 吕珂 +2 位作者 戴晴 李建初 姜玉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对直肠腺瘤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直肠腺瘤患者60例,均在术前行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弹性分级法(ES)及应变比值(SR)检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SR多次测...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对直肠腺瘤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直肠腺瘤患者60例,均在术前行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弹性分级法(ES)及应变比值(SR)检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SR多次测量的重复性。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评估弹性分级法、应变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直肠腺瘤中良性腺瘤20例,腺瘤恶变(直肠腺癌)40例。常规ERUS判断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27/40)、40%(8/20)、58%(35/60)、69%(27/39)、38%(8/21)。弹性分级法诊断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4/40)、70%(14/20)、80%(48/60)、85%(34/40)、70%(14/20)。SR测量中,直肠腺癌SR高于良性腺瘤SR(2.82±1.81vs 1.23±0.57),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P<0.05)。单纯良性腺瘤和良性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SR分别与完全恶变病灶的SR相比较(1.26±0.84 vs 2.94±1.95;1.42±0.55 vs 2.94±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9,P=0.013;t=2.415,P=0.021)。以1.240为最佳诊断临界点,SR判断直肠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3/40)、75%(15/20)、80%(48/60)、87%(33/38)、68%(15/22)。结论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地诊断直肠腺瘤恶变,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的术前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疾病 腔内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成人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直肠肛管压力的改变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评分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少纯 吴达军 +2 位作者 罗超 周婷 陈维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变化及其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确诊SPFS患者68例(试验组),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肛管直肠测定仪进行动力学检查,并采用综合医... [目的]探讨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变化及其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确诊SPFS患者68例(试验组),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肛管直肠测定仪进行动力学检查,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直肠肛管压力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阈值、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排便窘迫阈值和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肛管静息压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和初次排便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FS患者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且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焦虑 抑郁症 综合征
下载PDF
初诊漏诊肛门、直肠梅毒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涛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其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初诊...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其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初诊时临床、病理均误诊。组织学表现为皮肤、黏膜糜烂或溃疡,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上皮内微脓肿及隐窝微脓肿。溃疡周围或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或直肠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溃疡底部及周围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7例出现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并初期纤维化,淋巴滤泡旺炽性反应性增生,小血管增生并大量浆细胞围管性浸润5,例出现明显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其中6例散在朗罕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肉芽肿,5例呈现浆细胞围神经浸润。实验室检查均呈现TP-Ab阳性,RPR效价均>1∶32,提示为梅毒感染活动期,最终诊断Ⅰ期梅毒硬下疳10例,Ⅱ期梅毒扁平湿疣2例。结论肛门、直肠梅毒临床极易误诊,病理学表现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临床及病理医师提高对梅毒病变的认识,将其列入常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同时借助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可减少或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肛门直肠疾病 病理学
下载PDF
肛门直肠梅毒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涛 肖兰 范嫏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总结经验,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收集4例肛门直肠梅毒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用HE染色观察直肠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实验室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佐证梅毒的病理...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总结经验,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收集4例肛门直肠梅毒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用HE染色观察直肠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实验室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佐证梅毒的病理诊断。结果临床4例均误诊,实验室检查均呈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1例肛周黏膜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性增生,上皮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微小脓肿形成,真皮层大量浆细胞浸润伴小血管周围围管性浸润;3例直肠壁黏膜固有层内均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梅毒性小血管炎,直肠黏膜表面溃疡,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中1例直肠黏膜下显著慢性炎症,淋巴滤泡呈旺炙性反应性增生;1例于直肠黏膜下见多个肉芽肿性结节,偶见朗汉斯巨细胞。4例确诊后均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患者痊愈出院;其中1例于半月后复发,再次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痊愈出院。结论肛门直肠梅毒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临床极易误诊为肛门直肠肿物及脓肿,其最终诊断仍需结合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查。临床及病理医师均应提高对肛门直肠梅毒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直肠疾病 肛门疾病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龙 李东伟 应晓洲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单纯西医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单纯西医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35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值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值[(2.0±0.5)分、(3.6±1.0)分、(4.5±1.0)分、(5.0±1.2)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相应评分值[(1.4±0.2)分、(2.0±0.6)分、(2.4±0.5)分、(2.3±0.4)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8.116、11.112、12.628,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效果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 直肠疾病 结肠疾病 薰洗 中医肛肠科学 肛裂 直肠瘘 医学 中国传统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张力-应力定律在肛门直肠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一种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龙 张金哲 +6 位作者 王燕霞 刘荫棠 罗宇 黄浦 孙国强 罗平风 曾津津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20-22,F004,T000,共3页
利用张力-应力原理,采用球囊持续扩张方法,治疗肛门直肠狭窄患儿13例,其中先天性肛门狭窄2例,肛门成形术后肛门狭窄5例,先天性直肠狭窄1例,术后或外伤性直肠狭窄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0.6~1.0c... 利用张力-应力原理,采用球囊持续扩张方法,治疗肛门直肠狭窄患儿13例,其中先天性肛门狭窄2例,肛门成形术后肛门狭窄5例,先天性直肠狭窄1例,术后或外伤性直肠狭窄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0.6~1.0cm4例,1.2~5.0cm9例。8例曾经扩肛器扩肛失败。持续球囊扩肛每天20小时,扩张压力在狭窄部静息压力曲线的迅速上升期范围。13例中12例成功,即排便通畅,肛检及球囊造影示狭窄段消失。所需时间5~15天,平均6.7天。1例无效。随访6~18个月无复发者。球囊持续扩张为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狭窄的可靠方法,特别适用于狭窄段长和常规扩肛器扩张治疗失败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狭窄 肛门狭窄 扩张术 张力 应力
原文传递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直肠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雪梅 孔鹏飞 +4 位作者 顾鹏 唐锦 李媛 岳文胜 罗玉群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直肠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检查显示并经病理确诊的36例直肠病灶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测,对病灶弹性图像硬度进行分级,绘制病灶整体弹性比率、最大弹性比率、最小弹性比率与局部弹... 目的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直肠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检查显示并经病理确诊的36例直肠病灶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测,对病灶弹性图像硬度进行分级,绘制病灶整体弹性比率、最大弹性比率、最小弹性比率与局部弹性比率四种模式的ROC曲线,并比较不同性质的病灶各个曲线下的面积。结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直肠病灶最大、最小、局部弹性数值对诊断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6、0.556、0.767,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病灶最大弹性比值在0.013 3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63.3%;最小弹性比值在0.802 7时诊断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6.7%;局部弹性比值在0.808 4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70.9%。弹性分级图像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0.1%,准确率为83.3%,曲线下面积约0.962,ROC临界点为3.4。结论直肠病灶最大、最小、局部弹性比率值、弹性分级可评价病灶内部硬度,为判断病灶良恶性提供诊断依据,其中以局部弹性比率值意义最大。弹性分级在Ⅲ级以上对提示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经直肠超声
原文传递
特发性直肠坏死1例
18
作者 李云龙 李世宽 +1 位作者 李元博 张凯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7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高龄女性直肠坏死患者,因发热3 d就诊,体温最高39.4℃,伴肛门流出暗褐色液体,有恶臭。患者长期便秘病史。查体:患者浅昏迷,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直肠指检示直肠前壁可触及薄层毛刺样增厚,退指指套有褐色... 本文报道1例高龄女性直肠坏死患者,因发热3 d就诊,体温最高39.4℃,伴肛门流出暗褐色液体,有恶臭。患者长期便秘病史。查体:患者浅昏迷,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直肠指检示直肠前壁可触及薄层毛刺样增厚,退指指套有褐色黏液样排泄物。入院腹部CT检查:直肠壁增厚,肠壁积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积液。肠镜检查:直肠内坏死物及肠内容物累及肛缘。随后行开腹探查,见直肠中上段坏死,肠壁灰白色、菲薄,盆底腹膜亦呈灰白色坏死,遂行直肠切除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给予禁饮食、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直肠坏死
原文传递
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靖正 周平红 +5 位作者 姚礼庆 徐美东 马丽黎 胡健卫 秦文政 任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疾病术后出血,内镜下即可见出血部位;无内镜治疗史者,必须在内镜下迅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疾病术后出血,内镜下即可见出血部位;无内镜治疗史者,必须在内镜下迅速找到出血部位,了解其性质。内镜下首先应用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肠腔,尽量吸引病灶周围血块,使镜下视野清晰,辨认出血部位;必要时可使用连续注水泵,以保证内镜下治疗视野的清晰。主要止血方法:(1)局部喷洒止血药物。(2)金属夹止血。(3)氩气离子凝固术。(4)硬化剂注射。(5)多技术联合止血。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术后出血84例、外科手术后出血16例、结直肠原发疾病出血4例。初次成功止血97例,24h内再出血7例(再次内镜下成功止血6例、止血失败转腹腔镜治疗1例),内镜下止血总有效率为99.04%(103/104)。内镜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患者复查肠镜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直肠疾病 出血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直肠肛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太慧 杨绮华 +1 位作者 章作铨 梁碧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直肠、肛门解剖结构复杂,易发生多种形态异常和功能性的疾病。X线、CT、MRI在直肠、肛门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MRI以多序列、多方位、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肛门、直肠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作者着重探讨不同影... 直肠、肛门解剖结构复杂,易发生多种形态异常和功能性的疾病。X线、CT、MRI在直肠、肛门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MRI以多序列、多方位、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肛门、直肠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作者着重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肛管直肠病变的诊断特点,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进一步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肛门疾病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