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及其展望 被引量:169
1
作者 郭彦霞 张圆圆 程芳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43-2453,共11页
综合分析了我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业化进展。我国循环流化床煤矸石发电技术已引领国际先进发展水平,已开始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矸石发电技术;全煤矸石烧结砖装备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消纳百万吨煤矸... 综合分析了我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业化进展。我国循环流化床煤矸石发电技术已引领国际先进发展水平,已开始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矸石发电技术;全煤矸石烧结砖装备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消纳百万吨煤矸石;大规模利用煤矸石进行充填采空区和塌陷区、筑基修路、土地复垦等成为煤矸石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煤矸石的综合处理能力超过4亿吨/年。然而相对于煤矸石巨大的产生量,现有利用途径仍难以满足其处理需求。高附加值利用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重要补充,将成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基于目前高附加值利用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的循环经济路线,对于进一步提高其资源利用水平和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综合利用 产业化 废物处理 回收 可持续性
下载PDF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 被引量:107
2
作者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701,共5页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H2SO4+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P20...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H2SO4+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P204萃取净化后,杂质含量为Al3.5mg/L、Fe0.5mg/L、Zn0.6mg/L、Mn2.3mg/L、Ca<0.1mg/L;用P507萃取分离钴和锂,在pH为5.5时,分离因子βCo/Li可高达1×105;95℃以上用饱和碳酸钠沉积碳酸锂,所得碳酸锂可达零级产品要求,一次沉锂率为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锂离子电池 回收 硫酸钴 碳酸锂 碱溶 酸浸 萃取
下载PDF
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吴乾菁 李昕 +1 位作者 李福德 赵晓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50,共4页
在微生物净化去除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及污泥的新工艺,建成日处理175t电镀废水工程.3年多的运行表明,该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对各种金属离子的一次净化率达99.9%... 在微生物净化去除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及污泥的新工艺,建成日处理175t电镀废水工程.3年多的运行表明,该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对各种金属离子的一次净化率达99.9%以上,排放水中的Cr、Zn、Cu、Ni、Cd、Pb、COD、BOD、SS、pH、色度和NH3-N等均优于国家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水循环使用,污泥中重金属用化学法回收,回收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电镀废水 治理工程 污泥 净化
下载PDF
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果中的可滴定酸 被引量:109
4
作者 李文生 冯晓元 +3 位作者 王宝刚 郭振忠 杨军军 张长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的等量等当点滴定法,测定苹果、葡萄、草莓三类水果样品的可滴定酸。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2.85%~96.65%,相对标准偏差为0.64%~1.84%,不受浸提液的颜色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以在水果品质测定中推广。
关键词 电位自动滴定 可滴定酸 回收率
下载PDF
江苏油田CO_2混相驱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91
5
作者 刘炳官 朱平 +1 位作者 雍志强 吕连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0,共5页
对江苏油田富 14断块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复杂小断块油藏可以进行经济有效的CO2 混相驱。江苏油田富 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 ,于 1998年末开始进行了CO2 —水交替 (WAG)的注入试验。进行了 6周期的注入试验后 ,水气比... 对江苏油田富 14断块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复杂小断块油藏可以进行经济有效的CO2 混相驱。江苏油田富 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 ,于 1998年末开始进行了CO2 —水交替 (WAG)的注入试验。进行了 6周期的注入试验后 ,水气比由 0 86∶1升至 2∶1。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水驱后油层中形成了新的含油富集带。试验区采油速度由 0 5 %升至 1 2 % ,综合含水率由 93 5 %降至 6 3 4%。到目前为止 ,CO2 波及区采收率已提高 4% ,CO2 利用率为 12 40m3/t(油 )。试验仍在继续进行。富 14断块CO2 混相驱的成功为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采收率和丰富国内三次采油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混相驱油 水气交替注入 采收率 复杂小断块 江苏油田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3
6
作者 许伟 刘军利 孙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3-1229,共7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介绍VOCs治理技术出发,简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VOCs治理中的使用现状,概括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介绍VOCs治理技术出发,简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VOCs治理中的使用现状,概括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工艺技术和存在问题,指出变温-变压吸附、变电吸附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在VOCs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分析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吸附质的物性、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影响,为VOCs治理专用活性炭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工艺的改进以及与其他VOCs废气处理技术的耦合使用,针对不同VOCs排放场所开发不同活性炭品种和VOCs回收装置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脱附 回收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被引量:86
7
作者 曹学良 郭平 +1 位作者 杨学峰 李士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实,文章还对我国低渗透油藏注气提出了若干建议,这为低渗透油藏注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低渗透油气藏 开采 采收率 研究
下载PDF
产品回收处理逆向物流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被引量:37
8
作者 谢家平 陈荣秋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在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逆向物流链的基础上,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法,全面论述了零部件重用(Reuse)、材料再生(Recycle)、安全处置(Dispose)等产品废弃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建立产品回收处理的财务分析模型,有利于量化分析成本动因,... 本文在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逆向物流链的基础上,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法,全面论述了零部件重用(Reuse)、材料再生(Recycle)、安全处置(Dispose)等产品废弃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建立产品回收处理的财务分析模型,有利于量化分析成本动因,寻找关键作业成本项,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采取面向拆卸、面向再生的产品设计策略,以降低产品拆卸重用、材料再生及堆放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回收 逆向物流 物流成本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展望 被引量:79
9
作者 张少峰 胡熙恩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71,共4页
详细介绍了含铅废水的 5种主要处理方法 ,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生物吸附法及电解法 ,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另外 ,还对含铅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电解法与离子交换法或与生物吸附法相结... 详细介绍了含铅废水的 5种主要处理方法 ,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生物吸附法及电解法 ,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另外 ,还对含铅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电解法与离子交换法或与生物吸附法相结合是处理含铅废水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铅废水 废水处理 化学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 液膜法 生物吸附法 电解法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2
10
作者 王军武 许松林 +1 位作者 徐世民 干爱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9-501,508,共4页
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热敏性有机化合物的提纯、食品和药物的浓缩、资源回收。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应用现状 热敏性 有机化合物 食品 药物 资源回收 后处理
下载PDF
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9
11
作者 王彩虹 杨永杰 +1 位作者 乔霞 张雪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58)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n=60)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即成立院外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采用电话随访、邮递信函、上门随访及开展...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58)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n=60)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即成立院外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采用电话随访、邮递信函、上门随访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院外延续护理。两组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和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比较。结果出院12个月后干预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康复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生活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延续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 被引量:77
12
作者 戴燕 裴福兴 沈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指导 门诊 功能锻炼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赤泥的综合回收与利用 被引量:72
13
作者 朱军 兰建凯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概述了赤泥的工业特性,介绍了国内外赤泥综合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赤泥综合性、系统性开发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赤泥 成分 回收 利用
下载PDF
二元气体等温吸附-解吸中气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4
14
作者 唐书恒 汤达祯 杨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进行了CH4-CO2和CH4-N2二元混合气体的等温解吸实验,分析了二元气体在解吸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CH4-N2二元气体的解吸过程中,吸附相中CH4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N2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减少.在CO2-CH4二元气体的解吸... 进行了CH4-CO2和CH4-N2二元混合气体的等温解吸实验,分析了二元气体在解吸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CH4-N2二元气体的解吸过程中,吸附相中CH4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N2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减少.在CO2-CH4二元气体的解吸过程中,吸附相中CO2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CH4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还证实了CO2在与CH4的竞争吸附中占据优势,而N2在与CH4的竞争吸附中处于劣势.注入CO2比注入N2可以更有效地置换或驱替煤层甲烷,提高煤层甲烷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气体 等温解吸 竞争吸附 煤层甲烷 采收率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61
15
作者 牟中海 陈志勇 +2 位作者 陆廷清 由福报 李德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时,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的压实...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时,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的压实规律被破坏,无法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否则可以恢复。据此,以用声波测井资料恢复的地层剥蚀厚度为依据,结合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剥蚀量从西向东增大,昆特依坳陷和冷湖构造带的剥蚀量(约500m)大于其东部南八仙、鱼卡等地区(约100m),潜西—冷湖四号地区剥蚀量最大(最大可超过1400m)。图5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剥蚀厚度恢复 柴达木盆地 地层
下载PDF
Angiogenesis and neuronal remodeling after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72
16
作者 Masahiro Hatakeyama Itaru Ninomiya Masato Kanazaw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6-19,共4页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the peri-infarct region has been reported and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longer survival time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has improved outcomes in ischemic animal models.This raises...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the peri-infarct region has been reported and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longer survival time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has improved outcomes in ischemic animal models.Thi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enhancement of angiogenesis is one of the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ischemic stroke.Blood vessels and neuronal cell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using various mediato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erebral ischemia as a unit.In this mini-review,we discuss how angiogenesis might couple with axonal outgrowth/neurogenesis and work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Angiogenesis occurs within 4 to 7 day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border of the ischemic core and periphery.Post-ischemic angiogenesis may contribute to neuronal remodeling in at least two ways and is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functional recovery.First,new blood vessels that are formed after ischemia are thought to have a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sprouting axon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laminin/β1-integrin signaling.Second,blood vessels are thought to enhance neurogenesis in three stages:1)Blood vessels enhance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by expression of several extracellular signals,2)microvessels support the migration of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toward the peri-infarct region by supplying oxygen,nutrients,and soluble factors as well as serving as a scaffold for migration,and 3)oxygenation induced by angiogenesis in the ischemic core is thought to facilit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igrated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into mature neurons.Thus,the regions of angiogenesis and surrounding tissue may be coupled,representing novel treatment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AXONAL OUTGROWTH cerebral ischemia coupling functional recovery guidance NEUROGENESIS stroke
下载PDF
二氧化碳混相驱的长岩心物理模拟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李向良 李振泉 +2 位作者 郭平 李焕臣 李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为优化胜利油区拟进行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区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注气工艺参数,利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针对该断块的地层原油,在30MPa、116℃条件下,研究了CO2混相驱的驱油效果、驱替特征以及CO2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对混相驱... 为优化胜利油区拟进行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区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注气工艺参数,利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针对该断块的地层原油,在30MPa、116℃条件下,研究了CO2混相驱的驱油效果、驱替特征以及CO2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樊124断块,在30 MPa条件下可以实现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16%以上。在均质长岩心模型中,CO2的注入时机、注入方式对混相驱采出程度影响不大,但早期注入可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采油速率,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抑制因地层非均质性而造成的气窜现象,因此,现场还是早期实施CO2与水的交替注入较好,CO2注入量应在0.25倍孔隙体积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岩心 二氧化碳 混相驱 采收率 注入量 交替注入
下载PDF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 被引量:52
18
作者 孙乔宝 甄晓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0年第2期68-71,共4页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及影响 .本文分析了这些影响及确定方法 ,提出如何减轻及恢复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及其作用 .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植被 边坡 高速公路
下载PDF
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0
19
作者 荣积峰 王卫宁 +5 位作者 吴毅 朱玉连 沈夏峰 彭广卫 丁小琴 杨惠 《中国康复》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PNF技术、Bobath技术、姿势控制训练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训练,...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PNF技术、Bobath技术、姿势控制训练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训练,每天5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20min,持续治疗3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易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B组下肢FMA、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的改善幅度较A组显著(均P<0.05)。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 核心稳定 脑卒中 恢复期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珊瑚礁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20
作者 李淑 余克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59-2069,共11页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珊瑚礁白化导致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人们的高...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珊瑚礁白化导致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认为:(1)大范围珊瑚礁白化主要是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尤其是全球变暖和紫外辐射增强;(2)导致珊瑚礁白化的机制主要在于细胞机制和光抑制机制;(3)珊瑚礁白化后的恢复与白化程度有关,大范围白化的珊瑚礁完全恢复需要几年到几十年;(4)珊瑚礁白化的后果在于降低珊瑚繁殖能力、减缓珊瑚礁生长、改变礁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导致大面积珊瑚死亡和改变珊瑚礁生态类型,如变为海藻型等;(5)与珊瑚共生的D系群虫黄藻更适应高温环境,珊瑚礁有可能通过D系群逐渐取代C系群的方式适应全球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白化 诱发因素 机制 恢复 生态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