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穆怀彬 卢峰 +5 位作者 庞占泉 姜玉凤 李燕 李静 黄琨 张春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应用心肌ECT检查半定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进而分析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被纳入唐山市工人医院PCI... 目的应用心肌ECT检查半定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进而分析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被纳入唐山市工人医院PCI术后随访系统,其中脑利钠肽组51例,选取使用硝酸甘油者5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观察术前心肌酶、心肌酶峰值。术后6个月作为随访截点,行心肌E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心率、高血压病率、糖尿病率、吸烟及发病到PCI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罪犯血管部位、侧支循环、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利钠肽组CK—MB峰值、CK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脑利钠肽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可以挽救濒临坏死心肌,明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力衰竭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 心肌梗死面积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明龙 王加林 周文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DHF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41例)和...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DHF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41例)和研究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重组脑利钠肽治疗,4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心功能、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脏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心率、收缩压及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则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及心脏指数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血肌酐(Scr)均低于治疗前(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24 h尿量则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TproBNP、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及24 h尿量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ADHF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重组脑利钠肽 急性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重组脑钠肽对顽固性心衰伴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小庆 孙铸兴 +4 位作者 王强 张常莹 高运来 王如兴 王雁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变化。方法应用rhBNP治疗1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病人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变化。方法应用rhBNP治疗1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病人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检查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EF)、肾功能,计算出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应用rhBNP后24,48 h再次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静脉应用rhBNP后病人的PCWP在5 min时降低(3.0±s 0.8)mmHg,60 min时降低(14.0±2.6)mmHg,降低了27%,以后降幅趋于平稳,至24 h及48 h时PCWP稳定在(30±5)mmHg。静脉应用rhBNP后48 h,PCWP降低了(19.4±2.2)mmHg,占38.8%,主要发生在应用后的1 h以内,占总下降率的64.4%,同时RAP及CVP也有所下降。EF 48 h内有明显上升,从(30±6)%到(39±7)%,P<0.01。但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病人Ccr有明显变化:从(27±17)mL·min^(-1)上升到(35±17)mL·min^(-1),P<0.01。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应用rhRNP静脉注射可快速、有效地降低PCWP,并改善肾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功能不全 血液动力学现象 重组脑钠朕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荣 张嘉宝 +1 位作者 胡玉娜 郭军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6-01~2018-05收治的122例老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左西孟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6-01~2018-05收治的122例老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左西孟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1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组联合左西孟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其BNP、hs-CRP水平及LVEDD、LVEF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两组的BNP、hs-CRP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BNP、hs-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LVEDD较前变小、LVEF较前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相较对照组LVEDD、LVEF改善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其生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坦 心力衰竭 钠尿肽
下载PDF
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胜强 李吉刚 +2 位作者 赵爱荣 张俭 胡建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6期3072-30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80例对照组行硝普钠治疗,80例实验组行重组脑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80例对照组行硝普钠治疗,80例实验组行重组脑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TNF-α、hs-CRP、IL-6、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流动力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脑钠肽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肾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重组脑钠肽 炎症因子 肾素系统
原文传递
静脉回流曲线用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影响的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凌 杨惠钊 +6 位作者 明建青 李杰敏 温振杰 陈军 张明 林钦汉 周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尿剂、洋地黄等),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静脉滴注24 h的给药方式按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记录重组人脑利钠肽给药前0 min及给药后30 min、3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中心静脉压(CVP)、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静脉回流阻力(RV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博变异率(SVV)。利用收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各项指标绘制静脉回流曲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给药前0 min比较,给药后30 min的CO增加,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给药后3 h的CO、CVP增加,RVR、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给药后30 min比较,给药后3 h的CVP增加,MAP、Pmsf、R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静脉回流曲线显示,随着CVP的不断增加,给药前0 min,治疗后30 min、3 h患者的CO不断降低。结论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提高其CO,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循环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实现;后期外周循环阻力影响减弱,但RVR降低,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增加患者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曲线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排血量
下载PDF
重组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T-proBNP、cTnⅠ、H-FAB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吕菲菲 杨艳鹏 +2 位作者 王天宝 刘毓 王佩佩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及在急性左心衰(ALVF)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ALVF患者随机分为CG组40例和CG+NT组40例,两组患者实施相同方案的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CG患者联合硝普钠治疗,CG+NT组患者联合重组... 目的:研究重组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及在急性左心衰(ALVF)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ALVF患者随机分为CG组40例和CG+NT组40例,两组患者实施相同方案的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CG患者联合硝普钠治疗,CG+NT组患者联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肌损伤指标(NT-proBNP、cTnT、H-FABP)和心肌纤维化指标(TGF-β1、CTGF),并随访统计远期(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G+NT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高于CG组的75%(P<0.05)。治疗后,CG+NT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Ⅰ、H-FABP均低于CG组(P<0.05),血清TGF-β1、CTGF均低于CG组(P<0.05)。CG+NT组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7.5%,低于CG组的2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脑利钠肽可有效减轻ALVF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并可通过预防心肌纤维化的进展而抑制心室重构,进而提高患者整体疗效,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重组脑利钠肽 心肌损伤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锐 陈扬波 +3 位作者 林涌坚 周浩粤 黄伟鹏 邝鸿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脑利钠肽,观察组给予重组脑利钠肽联合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心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后3 d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 d两组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重组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心肌重塑,改善心肌细胞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伊伐布雷定 重组脑利钠肽 心肌细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清脑钠肽 脂肪因子趋化素与rt-PA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鑫 胡莹莹 李燕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1期1878-188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07—2019-03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溶栓治疗后随访90...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07—2019-03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溶栓治疗后随访90 d,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mRS≤2分定义为功能结局预后良好组,将mRS>2分患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血清BNP、Chemerin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Chemerin与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患者随访90 d,预后良好者58例,预后不良者32例,预后良好组血清BNP、Chemerin含量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颈部大血管狭窄≥50%、OSCP分型、溶栓前NIHSS评分、OTT时间、BNP含量、Chemerin含量是影响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NP、Chemerin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345、0.364,P<0.05);血清BNP、Chemerin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状态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高于单独BNP、Chemerin判断曲线下面积0.758、0.760(P<0.05)。结论血清BNP、Chemerin是rt-PA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与患者mRS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钠肽 脂肪因子趋化素 预后
下载PDF
重组脑利钠肽对家兔冠脉搭桥术静脉桥内皮功能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世军 程兆云 +2 位作者 韩冰 吴立文 梅永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家兔冠脉搭桥术静脉桥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建立冠脉搭桥术,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将耳缘静脉注射0.1 mg/(kg·d)和0.3 mg/(kg·d),模型组注射...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家兔冠脉搭桥术静脉桥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建立冠脉搭桥术,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将耳缘静脉注射0.1 mg/(kg·d)和0.3 mg/(kg·d),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选取10只家兔作为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组家兔治疗6个月后,观察静脉桥狭窄程度、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结果:与模型组(40.27±7.90)%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家兔静脉桥血管狭窄程度(34.12±5.09)%和(26.74±4.8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1、3.901,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家兔静脉桥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5)。与模型组[(298.44±15.39)、(326.65±17.33)、(154.32±18.64)pg/ml]比较,低剂量组静脉桥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230.29±12.92)、(285.60±15.20)、(119.32±12.67)pg/m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1、4.282、4.389,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家兔静脉桥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104.44±10.78)、(230.32±12.66)、(95.24±10.09)pg/m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2.714、2.391,P<0.05)。与模型组[(120.39±19.48)μmol/ml、(12.65±1.07)ng/ml、(37.90±4.19)pg/ml]比较,低剂量组静脉桥内皮功能因子水平ET-1和vWF[(103.47±14.89)μmol/ml、(10.39±1.20)ng/ml]显著下降,NO水平[(51.36±6.19)pg/m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4、3.709、3.100,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家兔静脉桥内皮功能因子ET-1和vWF[(87.29±9.03)μmol/ml、(230.32±12.66)ng/ml],NO水平显著增加[(64.22±5.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2.115、2.003,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可显著改善动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对静脉桥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利钠肽 动脉搭桥术 静脉桥 内皮功能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牛川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8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理论进行研究指导,于2018年4月—2020年8月选择院内病例资料完整符合研究要求的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患者,...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理论进行研究指导,于2018年4月—2020年8月选择院内病例资料完整符合研究要求的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差异进行组别命名,接受常规治疗的为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重组脑利钠肽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心肌治疗参数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发现研究组患者心肌改善水平更明显,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为(8.11±1.18)cm2,低于常规组(8.74±1.27)cm^(2),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为(1311.25±82.18)U/L,明显低于常规组(1761.45±80.21)U/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为(120.42±10.29)U/L,低于常规组(163.44±10.4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29.337、21.972,P<0.05)。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表现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治疗参数变化情况,两组在治疗前NT-pro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3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7 d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降趋势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各2例,心绞痛复发1例,发生率为8.93%,常规组有5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再次心肌梗死、3例再发心衰和2例心绞痛复发,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运用重组脑利钠肽可提高患者心肌功能保护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并缩小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PCI术后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面积
下载PDF
脑钠尿肽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12
作者 翟红霞 殷亚昕 +4 位作者 李良 张津津 陈海威 刘润梅 夏云峰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79-580,591,共3页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IV级的重症CHF患者44例,在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BNP(rh-BNP)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出入量、中心静脉压、肾功能、血浆BN...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IV级的重症CHF患者44例,在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BNP(rh-BNP)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出入量、中心静脉压、肾功能、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BNP的疗效。结果:44例患者中40例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治疗后患者尿量明显增加,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DD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rh-BNP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治疗重症CHF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脑钠尿肽 重组 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28
13
作者 谢洪智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非导管组,导管组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在给药的0、15、30min和1、2、4、8、12、24h结束时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分别于给药的1、4、8、24h测量右房压(RAP)、心排量(CO)和心排指数(CI)。导管组与非导管组均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出入量以及全身临床情况评估。分组后患者再随机分入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硝酸甘油),试验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0·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对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试验资料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液体出量均显著增加;试验组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PCWP、PAP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两组RAP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在有效降低PCWP方面优于硝酸甘油,其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和疗效的开放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2
1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并对比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入选的2160例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剂量对照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并对比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入选的2160例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剂量对照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四个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组,同时均给予标准治疗.结果安全性方面,全部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1.44%;肌酐在治疗后5~7 d和基线比较时,0.015μg、24 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4),其他三组肌酐有所改善(P值分别为0.0437、0.0087、0.0116);30 d内再住院率5.65%,病死率9.44%.疗效方面,与基线相比,各组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改善(P<0.01);给药后利尿量增加了76.59%(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12.08%(P值分别为0.0035、0.0001、0、0.0012);给药5~7 d,N末端B型利钠肽原降低40.29%(P<0.01).结论临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耐受性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重组人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4
15
作者 母雪飞 赵昕 +4 位作者 任丽丽 王丽 顾崇怀 王效增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入院后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入院后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H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AMI行PCI术后并发AHF患者229例,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及知情同意后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组122例(对照组)及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应用rh BNP组107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情况,住院和随访30 d及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心率、收缩压、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心率、NT-pro BNP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Killip心功能Ⅱ~Ⅲ级改善情况(所占比率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78例(72.9%)比67例(54.9%),P=0.005]。观察组住院期间[5例(4.7%)比8例(6.6%),P=0.539]、随访30 d[7例(6.5%)比14例(11.5%),P=0.197]、12个月[7例(6.5%)比17例(13.9%),P=0.068]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水平(OR 0.999,95%CI 0.999~1.000,P=0.000)及应用rh BNP治疗(OR 0.084,95%CI 0.015~0.483,P=0.006)是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HF远期(12个月)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BNP治疗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HF与常规治疗比较,可降低12个月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小剂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53
16
作者 崔建国 梁淑芹 +7 位作者 齐洁 胡孟芬 赵洁 石斗飞 毛艳华 宓宝斌 马慧 张清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84-2989,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纽约心功能Ⅲ-IV级合并NT-proBNP显著升高及射血分数下降的14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常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B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纽约心功能Ⅲ-IV级合并NT-proBNP显著升高及射血分数下降的14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常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B组)及常规治疗组(C组),分别为47例、47例和48例。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应用利尿剂、地高辛及其他对症治疗。A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初始3 d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0.5 mg/d,同时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25 mg bid口服,根据血压水平滴定;B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初始3 d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C组为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临床缓解时间,纽约心功能改善程度、6 min步行距离、血压改变及NT-proBNP下降程度等。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及NT-proBNP水平均较入院前显著下降(P<0.001)。A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均较入院时下降(P<0.001)。A组临床缓解天数均少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A组大于C组(P<0.001);出院舒张压在A组低于C组(P=0.006);治疗1周时NT-proB NP水平在A组均低于C组和B组(P<0.001);同时B组也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发生院内死亡9例,每组3例。院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及入院时NT-proBNP均显著大于院内存活患者(均P<0.001);入院时心室率和EF值在院内死亡患者显著小于存活患者(均P<0.001)。结论早期小剂量联合应用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口服可较常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沙库巴曲缬沙坦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张彬 曲凤霞 +5 位作者 崔美平 姜先雁 蒋文彬 王松涛 常瑜 路长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1-3,11,共4页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AMI合并急性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先给予1.5μg/kg...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AMI合并急性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先给予1.5μg/kg的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g·min)静脉泵入24~48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硝普钠。2组均治疗3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P〈0.05)。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氨基前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发生2例(5.40%)、1例(2.5%)低血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合并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率、血压,降低NT-pro BNP及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氨基前端脑钠肽 心功能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杨平 李垚 陈万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58-960,964,共4页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1~78岁,平均(61.5±1...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1~78岁,平均(61.5±19.4)岁。随机分为联合组、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48h、72h,记录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aO2)及24h尿量、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2h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同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6h、12h、24h、48h、72h,3组呼吸频率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h-BNP组和左西孟旦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6h、12h、24h、48h、72h呼吸频率降低,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在治疗后72h的LVEDD及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较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LVEDD及LVEF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72h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联合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肝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等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均未出现用药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左西孟旦联合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较单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李科 王国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6期1646-1650,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将患者分为脑利钠肽组(19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将患者分为脑利钠肽组(1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脑利钠肽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rh BNP,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心功能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和约登指数评估危险因素对MACE的最佳预测阈值和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房颤、基础心、肾功能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脑钠肽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BNP、CK-MB和心率均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脑利钠肽组患者的△BNP治疗前后变化值、△心率治疗前后变化值和呼吸困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年后,脑利钠肽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MACE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OR 1.67,95%CI:1.06~2.83,P=0.04)和BNP(OR 3.11,95%CI:2.46~6.69,P=0.04)为预测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短期的心功能,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年龄和BNP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梁菲菲 冀美佳 武俊华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CHF患者9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CHF患者9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静脉注射治疗,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素(R)、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1)及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均下降,且除ALD、ADH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6.27±3.12)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为(38.75±3.81)mm,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LVEF)为(38.38±4.05)%,内径缩短率(FS)为(25.57±4.11)%,室间隔厚度(IVST)为(10.22±0.61)m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为(129.61±12.13)g/m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也均有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Dd、LVED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LVEF、FS、IVST及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BNP可抑制CHF患者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MACE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慢性心衰 心功能 心室重构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