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胡大伟 鲍春德 +5 位作者 陈顺乐 古洁若 栗占国 孙凌云 韩星海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R:Fc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定量MTX(每周7.5mg起,8周内增至15mg),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35.59%,MTX组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rhTNFR:Fc组和MTX组的ACR20、ACR50和ACR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66.10%,MTX组是51.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75.42%,且ACR70有效率优于MTX组(P<0.05),显示rhTNFR:Fc疗效强于MTX。两组药物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用于治疗中、重度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在前12周治疗期间,rhTNFR:Fc较MTX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临床试验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皮下注射治疗 抗体融合蛋白 双盲随机 对照组 人Ⅱ型 临床研究 重组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2
作者 路航 崔璟琳 +3 位作者 董辉 骆滨江 修巍威 李慧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8-821,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像、FFA及OCT等检查结果确诊的湿性AMD62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10 g/L的康柏西普0.5 mg,随访(9.53±2.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像、FFA及OCT等检查结果确诊的湿性AMD62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10 g/L的康柏西普0.5 mg,随访(9.53±2.16)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ETDRS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病灶渗漏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视网膜厚度和ETDRS视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康柏西普注射治疗次数为1~5次,平均治疗次数为3.05次.62只眼治疗后末次随访检查时,ETD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50.20±12.87)个,较治疗前平均字母数增加26.20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P<0.01).视力增加≥15个字母者33只眼(53.23%);视力增加≤0个字母者2只眼(3.23%).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平均值为(223±74) μm,与治疗前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1).CNV渗漏停止者34只眼(54.84%);渗漏减少者23只眼(37.10%);无明显改变者5只眼(8.06%).注射后共有2只眼出现轻度眼压升高,均在1周内降至正常.随访期间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抑制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再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玻璃体内注射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程 陈平 +2 位作者 蔡珊 陈剑波 吴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 组、rhTNFR:Fc 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及假干预组。单纯吸烟法建立 COPD 模型,干预...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 组、rhTNFR:Fc 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及假干预组。单纯吸烟法建立 COPD 模型,干预组皮下注射 rhTNFR:Fc 进行干预,假干预组皮下注射空白模拟制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和平均肺泡数,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定系统测定肺功能。结果 COPD 组0.3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0.3)/FVC)和呼气峰流速(PEF)[(65.1±8.4)%和(18.8±1.6)ml/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5.6±5.9)%和(47.2±7.3)ml/s]和干预组[(77.7±2.7)%和(38.2±3.3)ml/s],假干预组 FEV_(0.3)/FVC 和 PEF[(65.4±9.8)%和(19.0±1.9)ml/s]显著低于干预组。COPD 组血清中TNF-α浓度[(118±34)ng/L]显著高于正常组[(74±16)ng/L]和干预组[(79±14)ng/L],假干预组血清中 TNF-α浓度[(120±39)ng/L]显著高于干预组;COPD 组 BALF 中TNF-α浓度[(155±28)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9±28)ng/L]。COPD 组肺平均内衬间隔[(77±29)×10^(-6)m/个]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7)×10^(-6)m/个],其平均肺泡数[(252±97)×10~6个/m^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93±24)×10~6个/m^2]和干预组[(379±33)×10~6个/m^2]。假干预组平均肺泡数[(213±99)×10~6个/m^2]显著低于干预组[(379±33)×10~6个/m^2]。COPD 组+假干预组血清和 BALF 中 TNF-α浓度与 PEF 和 FEV_(0.3)/FVC 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NF-α与吸烟大鼠的 COPD 形成有关,并影响其肺功能;rhTNFR:Fc 对延缓肺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肿瘤坏死因子 呼吸功能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全 朱道银 +2 位作者 骆旭东 蒋英 江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制备重组培养滤液蛋白 10和 6 0 0 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的融合蛋白 (rCFP10 ESAT 6 ) ,研究其免疫学特性 ,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基因拼接 (GeneSOEing)法扩增lhp ESAT 6融合基因、并克隆入pQE30质粒 ,表达... 目的 制备重组培养滤液蛋白 10和 6 0 0 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的融合蛋白 (rCFP10 ESAT 6 ) ,研究其免疫学特性 ,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基因拼接 (GeneSOEing)法扩增lhp ESAT 6融合基因、并克隆入pQE30质粒 ,表达、纯化rCFP10 ESAT 6蛋白 ,通过Westernblot分析其抗原性。建立豚鼠BCG免疫模型和结核分枝杆菌强毒株 (H3 7Rv)感染模型 ,建立以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 ,检测豚鼠血清中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 ,并与以纯化蛋白衍生物 (PPD)为抗原的ELISA法比较。结果 重组质粒pQE30 CFP10 ESAT 6靶基因的测序结果与预计序列 (lhp linker ESAT 6 )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DH5α菌中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存在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4 0 % ,分子质量为 2 6 0 0 0 ,纯化后的蛋白纯度为 98% ,浓度为 1 2 g/L。Westernblot分析表明 ,融合蛋白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兔抗CFP10血清和兔抗ESAT 6血清都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 10只生理盐水处理豚鼠血清的平均吸光度 (A)值 + 2s为正常界限值 ,以融合蛋白为抗原 ,11份H3 7Rv感染豚鼠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 ,11份BCG免疫豚鼠血清仅 1份呈阳性反应 ;以PPD为抗原 ,11份H3 7Rv感染豚鼠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 ,11份BCG免疫豚鼠血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 CFPlO-ESAT-6融合蛋白 制备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庆中 沈继龙 汪学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rSj14 3 3)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 方法 利用纯化的rSj14 3 3抗原与成虫抗原 ,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结果 急、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rSj14 3 ... 目的 探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rSj14 3 3)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 方法 利用纯化的rSj14 3 3抗原与成虫抗原 ,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结果 急、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rSj14 3 3抗体检出率为 10 0 %和 92 0 % ,与正常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 ;抗AWA抗体检出率为 98 0 %和 94 0 % ,与正常人有 7 3%的交叉反应。结论 rSj14 3 3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诊断 重组信号蛋白14—3—3 rSjl4—3—3抗原 成虫抗原 诊断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保护力 被引量:11
6
作者 师长宏 范雄林 +3 位作者 柏银兰 薛莹 张海 徐志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 :研究Ag85B与ESAT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力 .方法 :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 ,将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表达蛋白免疫小鼠 3次 ,每次间隔 2wk,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 (culturefiltrat... 目的 :研究Ag85B与ESAT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力 .方法 :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 ,将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表达蛋白免疫小鼠 3次 ,每次间隔 2wk,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 (culturefiltrateproteins,CFP)作为抗原 ,ELASA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 .为了检测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 ,最后一次免疫完成后 4wk ,取一部分免疫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 ,体外用抗原刺激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ELISA检测悬液中IFN γ水平 .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 ,4wk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 .结果 :Ag85B ESAT6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 1∶10 0 0 ,ESAT6 Ag85B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 1∶5 0 0 0 .融合蛋白Ag85B ESAT6和ESAT6 Ag85B免疫组淋巴细胞刺增殖指数分别为 2 .4 0± 0 .17和 2 .6 0± 0 .2 5 ,而生理盐水组只有 0 .90± 0 .2 1;相对应的IFN γ含量分别为 (3.5 1± 0 .30 ) μg/L和 (4 .0 5± 0 .4 1) μg/L ,显著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0 .5 0± 0 .2 5 ) μg/L ,P <0 .0 5 ,但不及BCG免疫组 (5 .5 5±0 .31) μg/L .与生理盐水免疫组 (细菌负荷6 .31± 0 .13)相比较 ,融合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结核 疫苗 抗原85B ESAT6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蒲江 陶立峰 +1 位作者 邓海清 王德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临床常见致病分枝杆菌及常见环境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方法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 目的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临床常见致病分枝杆菌及常见环境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方法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偶发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微黄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与卡介菌等16株菌株的活菌菌液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攻击豚鼠,每组5只,3~4周后,分别皮内注射TB-PPD、PPD-B和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各0.1ml,于注射后24、48h观察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根据48h的反应结果进行判定。结果PPD-B对16种分枝杆菌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TB-PPD对结核、牛、非洲分枝杆菌和卡介菌等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结核、牛和非洲分枝杆菌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而对鸟、胞内、蟾蜍、堪萨斯、海、瘰疠、戈登、苏加、龟脓、偶发、草、微黄和卡介菌等分枝杆菌活菌、结核分枝杆菌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均呈阴性,阳性比例均为0/5。结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能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并能区别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存活、卡介菌致敏导致的皮试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皮肤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细菌蛋白质类
下载PDF
谨慎开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建宏 程湧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6-249,共4页
随着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我国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RO... 随着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我国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ROP治疗不断拓展,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抗VEGF药物治疗ROP仍属于超适应证用药,并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给药剂量、随访时间等仍需要探索,因此本文提出临床仍需谨慎开展抗VEGF药物治疗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贝伐单抗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雪 梁建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至2017年确诊的5例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5个月,平均2.4个月。详细记录... 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至2017年确诊的5例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5个月,平均2.4个月。详细记录患儿病史及家族史,5例(10只眼)均行眼前节检查、玻璃体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检查,并用Retcam系统行眼底照相,其中2例(4只眼)曾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儿眼底具体情况选择单纯玻璃体腔注药术、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或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等,观察术后效果。结果初诊时视网膜前出血未累及黄斑区3例(5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1例(1只眼),视网膜新生血管3例(5只眼),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周边无血管区5例(8只眼)。视网膜前出血未累及黄斑区5只眼中有3只眼累及视网膜4个象限,2只眼累及颞上、颞上2个象限。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3例(5只眼)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激光光凝,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玻璃体切除术,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视网膜冷冻术及外加压术。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患者中有2例(3只眼)单次给药,1例(2只眼)多次重复给药。注射药品选择4例(6只眼)雷珠单克隆抗体(注射剂量0.025 ml),1例(2只眼)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25 ml)。至随访日,4例(7只眼)患儿视网膜在位,2例(2只眼)可见视网膜前增生膜,1例(1只眼)视网膜脱离。结论初步证实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但最佳使用时机、剂量和局部及全身安全性问题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失调症 视网膜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兰尼单抗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忠华 丁元生 +5 位作者 毕爱笑 冯永红 金瑞良 杨华 秦莲花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65-569,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6 kD,38 kD重组载体;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4例血清抗体,肺结核患者9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38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1a-3816,表达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纯度均达9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反应;重组蛋白3816血清检测,其敏感性为80.2%(77/96),特异性为90.9%(80/88)。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3816融合蛋白,其对血清学检测证明重组融合蛋白有希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候选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血清学试验
下载PDF
风疹病毒E1膜抗原的原核表达与纯化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钱冬萌 卢宁 +1 位作者 闫志勇 王斌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①目的 重组表达风疹病毒 (RV)E1膜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多肽 ,探索制备用于RV血清学检测的基因工程抗原。②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RVE1膜蛋白 2 12~ 2 4 1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片段nt8886~ 8976 ,将此片段重组于质粒... ①目的 重组表达风疹病毒 (RV)E1膜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多肽 ,探索制备用于RV血清学检测的基因工程抗原。②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RVE1膜蛋白 2 12~ 2 4 1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片段nt8886~ 8976 ,将此片段重组于质粒载体 pGEX4T 2上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多肽片段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的融合蛋白 ,纯化融合蛋白并经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③结果 有效地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 0 0的融合蛋白 ,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可与RV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④结论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有效地表达了保留风疹病毒抗原性的融合蛋白 ,为今后进一步研制RV重组抗原提供了方法学和实验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膜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阿柏西普初始治疗及换药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凯予 叶娅 +5 位作者 黄晓莉 黄珍 韩昀 闫明 陈晓 宋艳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692,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初始治疗及换药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行IVA治疗的eAMD患者38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初始治疗及换药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行IVA治疗的eAMD患者38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女性14例20只眼;平均年龄(66.82±8.71)岁。所有患眼均行IVA治疗。起始负荷剂量2.0 mg,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随后每月复查并评估按需治疗。49只眼中,26只眼为初始治疗(初治组),即首次发病3个月内确诊并行IVA治疗,且从发病到初诊未进行眼内药物及手术治疗;23只眼为换药治疗(换药组),其换用阿柏西普治疗前6个月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或)康柏西普治疗≥4次,期间存在持续性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囊样水肿和(或)视网膜下积液(SRF)、无改善的色素上皮脱离(PED)。IVA治疗前两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PED高度(PEDH)、PED体积(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记录两组患眼BCVA、CMT、PEDH、PEDV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的BCVA、CMT、PEDH、PEDV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初治组、换药组患眼IVA注射次数分别为(4.15±0.73)、(4.39±0.7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1,P=0.260)。初治组(F=5.345、22.995、6.764、5.425)、换药组(F=12.519、15.576、8.843、9.406)患眼治疗后1、3、6个月BCVA、CMT、PEDH、PED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换药组患眼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CMT、PEDH、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41、0.069、0.876、3.455,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持续性眼压升高、眼内炎、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IVA治疗eAMD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CMT、PEDH、PEDV;初始治疗与换药治疗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抑制剂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璐希 姜钊 +2 位作者 陈莲 李晓清 张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2-708,共7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ME患者136例1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5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56.65±8.65)岁。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ME患者136例1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5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56.65±8.65)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依据OCT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型、囊样黄斑水肿(CME)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型、混合型,并据此分组,分别为30、38、33、35只眼。4组患者年龄(F=1.189 )、性别构成比(χ^(2)=1.331)、HbA1c水平(F=3.1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次,其后经评估按需治疗。治疗后1、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BCVA、OCT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治疗前后的BCVA、CRT变化。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DRT型组、CME型组、SRD型组、混合型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8±0.11、0.69±0.15、0.71±0.12、0.73±0.14,CRT分别为(631.4±50.7)、(640.6±55.7)、(652.3±63.4)、(660.4±61.8)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DRT型组(BCVA:t=8.139、11.552、11.672;CRT:t=16.163、21.653、25.855)、CME型组(BCVA:t=8.923、9.995、13.842;CRT:t=16.163、21.653、25.855)、SRD型组(BCVA:t=5.171、7.315、6.051;CRT:t=9.099、13.731、21.306 )、混合型组(BCVA:t=5.072、6.939、7.142;CRT:t=6.920、15.352、17.538)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CR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4组患眼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78、64.22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3例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钧菲 刘翠华 +7 位作者 厉洪江 田明 张书锋 曹广海 魏磊 刘平 李广波 李玉柳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81-385,共5页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病儿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郑...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病儿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JIA病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单用益赛普治疗,观察组加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表(JADAS27)评定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并测定病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h1、Th2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和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ADAS27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JADAS27总分(11.17±0.95)分低于对照组(15.87±1.03)分(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免疫及实验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Th2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IgA、IgG、IgM、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益赛普治疗JIA疗效肯定,可改善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机体免疫,改善Th1/Th2漂移,下调外周红细胞沉降率、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白芍总苷胶囊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免疫球蛋白类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模拟抗原表位的筛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新刚 杨华 +3 位作者 段开红 唐宇龙 马占忠 胡忠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早期分泌抗原靶点6(ESAT-6)融合蛋白(CE融合蛋白)模拟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方法以抗CE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靶分子,对随机噬菌体7肽库进行筛选,经3轮... 目的探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早期分泌抗原靶点6(ESAT-6)融合蛋白(CE融合蛋白)模拟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方法以抗CE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靶分子,对随机噬菌体7肽库进行筛选,经3轮生物淘选后,随机选取18个单噬菌体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双抗体夹心和竞争ELISA方法对测序后噬菌体进行阳性克隆及其活性鉴定。采用间接ELISA方法,选取阳性单噬菌体与CE融合蛋白分别对20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10份有卡介苗接种史健康人的血清标本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经过3轮生物淘选,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了明显富集。18个单噬菌体测序共获得9种序列,其中单噬菌体5、6、18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Trp-Asp-Ala-Thr(WDAT)保守序列,该序列与ESAT-6第58-61位氨基酸的序列一致。9种序列中各取1个单噬菌体经双抗体夹心和竞争ELISA检测,有7个单噬菌体(1、5、6、10、13、14、18,S/N值依次为9.2、9.7、9.4、8.9、9.6、9.9、9.0)确定为具有免疫活性的阳性克隆。选取含有WDAT保守序列的阳性单噬菌体5与CE融合蛋白分别对2种血清标本抗体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噬菌体5对2种血清标本抗体检测的吸光度值均高于CE融合蛋白(分别为0.931±0.298 vs 0.317±0.157、0.496±0.073 vs 0.118±0.026,均P〈0.05);单噬菌体5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标本抗体的检出率(95%,19/20)明显高于CE融合蛋白(60%,12/20),而对有卡介苗接种史健康人血清标本抗体的检出率(9/10)低于CE融合蛋白(10/10)。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成功筛选出7个CE融合蛋白的模拟抗原表位,并获得了定位于ESAT-6第58-61位氨基酸序列的CE融合蛋白的1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提高了ELISA检测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CE融合蛋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表位 细菌噬菌体M13 肽库
下载PDF
人溶菌酶-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欧阳萍 高宇 +5 位作者 雷连成 尹立子 江丽娜 吕爽 冯新 韩文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原核表达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和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抗菌肽tachyplesins基因和linker,与pMD18-T-hLYZ上切下的hLYZ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至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目的原核表达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和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抗菌肽tachyplesins基因和linker,与pMD18-T-hLYZ上切下的hLYZ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至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hLYZ-tachyplesins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4000处可见目的蛋白条带,诱导温度在25℃,IPTG终浓度为0.8mmol/L,诱导时间为6h,融合蛋白表达效果较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已成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了人溶菌酶-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抗菌肽 Tachyplesins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BV核心蛋白和hEDN融合蛋白基因在小鼠肝脏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亚 刘军 +3 位作者 宫卫东 李英辉 丁劲 薛采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 :使HBc hED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AdHBc hEDN)及其对照载体AdhEDN在小鼠肝脏获得表达 .方法 :将体外扩增获得的高滴度AdHBc hEDN和AdhEDN经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 ,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dHBc hEDN和Ad hEDN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 .结... 目的 :使HBc hED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AdHBc hEDN)及其对照载体AdhEDN在小鼠肝脏获得表达 .方法 :将体外扩增获得的高滴度AdHBc hEDN和AdhEDN经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 ,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dHBc hEDN和Ad hEDN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 .结果 :重组腺病毒AdHBc hEDN和AdhEDN在小鼠肝脏均获得了阳性表达 .结论 :H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腺病毒科 重组 遗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线粒体相关蛋白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5 位作者 苏川 吴海玮 季旻珺 李春林 王勇 吴观陵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并复性的融合蛋白均能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 ,粗提包涵体蛋白免疫家兔 ,血清抗体滴度为 1∶2 5 6 0 0 ,复性蛋白及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免疫的家兔血清抗体滴度均为 1∶5 12 0 0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粗提包涵体蛋白... 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并复性的融合蛋白均能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 ,粗提包涵体蛋白免疫家兔 ,血清抗体滴度为 1∶2 5 6 0 0 ,复性蛋白及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免疫的家兔血清抗体滴度均为 1∶5 12 0 0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粗提包涵体蛋白、复性蛋白及经过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并复性的蛋白均能被重感染兔血清和rSj338/2 6GST特异性免疫兔血清所识别。攻击实验中 ,粗提包涵体蛋白和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8% (P <0 .0 1)和 30 .4 % (P <0 .0 1)的减虫率 ,4 0 .4 % (P <0 .0 1)和 4 3.5 % (P <0 .0 1)肝总减卵率。粗提包涵体蛋白中rSj338和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中rSj338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 13.9% (P <0 .0 5 )和 2 0 .0 % (P <0 .0 5 )的减虫率 ,30 .0 % (P <0 .0 1)和 4 1.7% (P <0 .0 1)肝总减卵率。结论 获得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的重组融合蛋白(rSj338/2 6GST)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重组融合蛋白 (rSj338/2 6GST)及rSj338均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线粒体 重组 融合蛋白质类 免疫保护 包涵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程 陈平 +2 位作者 蔡珊 吴杰 陈剑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532-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PD组、rhTNFR:Fc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单纯吸烟法建立COPD模型,后3组烟雾暴露达1个...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PD组、rhTNFR:Fc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单纯吸烟法建立COPD模型,后3组烟雾暴露达1个月时,干预组给予rhTNFR:Fc进行干预,干预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制剂。熏烟80d称重后,处理所有大鼠。正常对照组、COPD组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的TNF-α浓度。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结果①COPD组肺MLI高于正常对照组,MAN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COPD组血清TNF-α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hTNFR:Fc干预组(P<0.05),和干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OPD组体重较正常对照组、rhTNFR:Fc干预组体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rhTNFR:Fc干预组体重与干预对照组体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④COPD组血清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但与rhTNFR:Fc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⑤(COPD组+干预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与体重呈负相关(r=-0.75,P<0.05),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rhTNFR:Fc可降低COPD大鼠血清TNF-α水平;rhTNFR:Fc可能对改善其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营养状况 大鼠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及其对白细胞介素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仝云蕾 陈铭 +4 位作者 龚瑜 张玲玲 于倩 王瑶 史玉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6-64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同济大学附...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分为益赛普组(15例)和益赛普 + 甲氨蝶呤组(15例),疗程2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17A和TNF-α的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益赛普 + 甲氨蝶呤组和益赛普组患者,血清IL-17A,TNF-α水平以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治疗后,益赛普 + 甲氨蝶呤组血清IL-17A、TNF-α浓度(142.67 ± 14.82,70.07 ± 25.02)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表达(1.12 ± 0.33,2.50 ± 1.04)与益赛普组血清IL-17A、TNF-α浓度(163.54 ± 23.18,91.98 ± 14.62)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的表达(1.56 ± 0.77,3.61 ± 2.14)比较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益赛普治疗,联合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7A、TNF-α的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Ⅱ型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甲氨蝶呤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