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区诗歌的大众化、民族化实践及接受流变
1
作者 刘祥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59,77,共7页
解放区诗歌大众化、民族化的实践具有明显的听觉文化特征,在取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共鸣中完成知识分子的主体再造。通过解放区诗歌选本在当代的传播过程发现,这种大众化实践的果实在接受、流变中屡遭困境,照应了当代诗歌史中的重要节点,随... 解放区诗歌大众化、民族化的实践具有明显的听觉文化特征,在取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共鸣中完成知识分子的主体再造。通过解放区诗歌选本在当代的传播过程发现,这种大众化实践的果实在接受、流变中屡遭困境,照应了当代诗歌史中的重要节点,随着大众群体的变迁,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解放区诗学与主流诗学的冲突,解放区诗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私人写作语境中与大众形成了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诗歌 大众化 民族化 听觉 朗诵诗 街头诗 当代诗歌史
下载PDF
尹世霖:一个被低估和漠视的“教师作家”
2
作者 张元珂 《写作》 2023年第3期11-26,共16页
尹世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一生笔耕不辍,尤擅长儿童朗诵诗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终身以教师和“教师作家”为业、为荣。作为中国当代朗诵诗的奠基者和主将,他为推动少年儿童朗诵诗发展和普及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鲜... 尹世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一生笔耕不辍,尤擅长儿童朗诵诗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终身以教师和“教师作家”为业、为荣。作为中国当代朗诵诗的奠基者和主将,他为推动少年儿童朗诵诗发展和普及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鲜有作家能像他这样,任凭世事如何变迁,任凭文学思潮如何翻涌,都将自己一生审美姿态、文学情怀、创作精力、文学愿景投注于儿童朗诵诗的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开拓出一块新地。他也擅长长篇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和散文随笔创作,并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历史文学理论和丰富特定年代大众读者精神生活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他在文学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和贡献也有目共睹。因此,从教学、创作到文学活动,尹世霖都是一个不容漠视的当代作家,须予以全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世霖 儿童文学 朗诵诗 韵律体系 “教师作家” 文学史
下载PDF
从“唱”到“说”——论朱自清新诗音乐性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成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4,共7页
朱自清是20世纪上半期著名的诗人、诗歌理论批评家,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现代解诗学的倡导者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起,朱自清历经了对新诗乐曲性有无的考辨,到抗战后对朗诵诗作为"听的诗歌"的意义寻求,直至40年代倡导新诗该采用&qu... 朱自清是20世纪上半期著名的诗人、诗歌理论批评家,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现代解诗学的倡导者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起,朱自清历经了对新诗乐曲性有无的考辨,到抗战后对朗诵诗作为"听的诗歌"的意义寻求,直至40年代倡导新诗该采用"提炼的说话的调子",其语言形式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唱"到"说"的转变。在这转变的背后,朱自清阐明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并不是我们的日常说话,它应该是"比嘴里说的丰富些,而且该不断的丰富起来"的精粹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性 朗诵诗 说话的调子 “唱” “说”
下载PDF
西南联大与我国朗诵诗的中兴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光荣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23,共8页
西南联大后期在闻一多的发动下,渐渐恢复了民主生气,产生了新诗社,形成了朗诵诗热潮。朗诵诗思潮与民主思潮协同并进,遂成为昆明一场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史料表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不是重庆等城市朗诵诗运动的继承发展,而是以新... 西南联大后期在闻一多的发动下,渐渐恢复了民主生气,产生了新诗社,形成了朗诵诗热潮。朗诵诗思潮与民主思潮协同并进,遂成为昆明一场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史料表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不是重庆等城市朗诵诗运动的继承发展,而是以新诗社为主体的西南联大师生独立探索、锐意推行的结果。在这场朗诵诗运动中,西南联大师生创作了杰出的朗诵诗作品,有的进入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的行列。因此,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是值得肯定与研究的。把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放在中国现代朗诵诗发展史上,又可以看到这样的历史景观: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上承重庆,下启华北,中出昆明,处于中国朗诵诗运动的关键节点上。因此,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具有独立的地位,且对我国的朗诵诗运动具有中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新诗社 朗诵诗 中兴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的抗战朗诵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慧珍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抗战朗诵诗是抗战时期大众化诗歌运动中最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它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代多重话语和多种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传媒不仅为抗战朗诵诗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朗诵诗的观念、语言、流派、体裁及... 抗战朗诵诗是抗战时期大众化诗歌运动中最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它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代多重话语和多种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传媒不仅为抗战朗诵诗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朗诵诗的观念、语言、流派、体裁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形成。可以说,现代传媒不仅对抗战朗诵诗有抚育之功,而且对其创作还有开拓、型塑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朗诵诗 现代传媒 型塑
下载PDF
试析《左传》中的“赋诗”现象
6
作者 刘小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赋诗"活动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用诗现象。从赋诗的特点看,一般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也有取全篇之义的;赋诗是一种"微言相感"的交流活动。赋诗活动产生的原因:对礼制的僭越是前提条件;各诸侯国举行的盟会... "赋诗"活动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用诗现象。从赋诗的特点看,一般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也有取全篇之义的;赋诗是一种"微言相感"的交流活动。赋诗活动产生的原因:对礼制的僭越是前提条件;各诸侯国举行的盟会、聘问、宴享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舞台;政治人物的直接参与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广泛化;诗歌具有庄严性、高贵性符合贵族身份的自我确认;诗具有含蓄委婉的特性,使赋诗成为外交场合中请求、拒绝、赞美或者嘲讽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诗 断章取义 微言相感 诗化
下载PDF
微言何以相感:春秋赋诗的内在理路及辨体观念
7
作者 崔德全 任竞泽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122-130,共9页
春秋赋诗,是春秋时人在多种不同场合,主要是在外交宴享盟会上,以微言相感,借赋诗来表达志向、实现潜在目的的言语行为。“微言”,实际上包含委婉曲折的言辞、隐晦的言辞、精妙的言辞和简略中包蕴大意的言辞等多个方面的含义。春秋赋诗... 春秋赋诗,是春秋时人在多种不同场合,主要是在外交宴享盟会上,以微言相感,借赋诗来表达志向、实现潜在目的的言语行为。“微言”,实际上包含委婉曲折的言辞、隐晦的言辞、精妙的言辞和简略中包蕴大意的言辞等多个方面的含义。春秋赋诗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赋诗者的志向、目的间接实现的过程。他们在表面的酬酢、客套之下,掩藏着或求援、或结盟等的真实目的。赋诗者意图或目的的顺利实现,是在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比如得体的言说方式、对《诗》的熟知熟用和对语境的深切体察等。春秋赋诗是中国人言说方式的普遍象征,它对后世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在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上,歌诗必类的赋诗原则也与后世文章辨体间存在着相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赋诗 微言相感 内在理路 歌诗必类 文章辨体
下载PDF
杂赋与乐府诗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伏俊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汉代的杂赋包括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赋,也包括箴言类的杂记作品以及描写日常动植物而无关讽谏的小赋。杂赋是后世讲唱文学的源头之一。汉代的一些杂赋,本以韵诵的方式流行于下层,后被采入乐府,进行歌辞协律的工作,成为乐府诗的一部分。
关键词 杂赋 乐府诗 吟唱
下载PDF
闻一多与新诗社的关系考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胡余龙 王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指导老师的闻一多如何在各种集会活动中影响到新诗社的萌发与成长,以及新诗社如何自觉践行闻一多的诗学观念。新诗社在西南联大最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闻一多一手培养起来。闻一多给新诗社刻上了专... 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指导老师的闻一多如何在各种集会活动中影响到新诗社的萌发与成长,以及新诗社如何自觉践行闻一多的诗学观念。新诗社在西南联大最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闻一多一手培养起来。闻一多给新诗社刻上了专属于他的印记,其中蕴藏着丰厚的生命体验和充沛的时代情感。闻一多与新诗社之间不仅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还共同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起到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诗社 朗诵诗运动
下载PDF
春秋时代赋引风气下《诗》的传播与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银琴 《中国诗歌研究》 2004年第1期151-167,367,共19页
本文在讨论春秋时代《诗》传播的基本方式的基础上,依据一系列数据统计,着重分析了春秋时代赋引风气兴衰的原因及其对诗文本传播的意义与影响。本文认为:赋引风气的兴盛衰变与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密切相关,如果说尊王崇礼是齐桓公成就霸... 本文在讨论春秋时代《诗》传播的基本方式的基础上,依据一系列数据统计,着重分析了春秋时代赋引风气兴衰的原因及其对诗文本传播的意义与影响。本文认为:赋引风气的兴盛衰变与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密切相关,如果说尊王崇礼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后世的求霸者,则通过积极的赋诗与引诗,表达了图霸中原的心愿。这是赋诗、引诗之风经过鲁僖公后期至鲁成公时代的发展,在襄、昭时代走向兴盛的根本原因。当周王室的政治影响力随着其地位的沦丧而减弱乃至消失时,其礼乐文化的影响力也每况愈下,“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诗》的传播而言,赋引风气的盛行为《诗》提供了最广阔的传播空间,加速了歌辞与音乐的疏离,德义之教空前发展,进而成为儒家诗教传统形成的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诗 引诗 礼乐 传播
原文传递
论诗歌《特立颂》的朗诵
11
作者 刘吉力 《特立学刊》 2017年第6期59-64,共6页
诗歌《特立颂》的主要内容是对长沙师范学院创办人徐特立的深情缅怀与歌颂,同时还包含体现学校百年文化底蕴的"长师精神"和校训。朗诵《特立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朗诵前的准备、《特立颂》的特点、朗诵的艺术层次以及朗诵技巧等。在... 诗歌《特立颂》的主要内容是对长沙师范学院创办人徐特立的深情缅怀与歌颂,同时还包含体现学校百年文化底蕴的"长师精神"和校训。朗诵《特立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朗诵前的准备、《特立颂》的特点、朗诵的艺术层次以及朗诵技巧等。在朗诵技巧方面,需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尤其应注重情感的正确把握及相应的表达技巧,以凸显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特立 《特立颂》 “长师精神” 诗歌朗诵 朗诵技巧
下载PDF
朱光潜诗歌阅读理论蠡测——兼谈推进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张旭曙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朱光潜诗论的实质是研究富于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其核心内容是诗境,即情趣和意象的交融而创造的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见"的创造性着重于意象,"诵"的创造性体现在情趣。朱光潜诗歌阅读理论给予传统诗论命题"意在言... 朱光潜诗论的实质是研究富于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其核心内容是诗境,即情趣和意象的交融而创造的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见"的创造性着重于意象,"诵"的创造性体现在情趣。朱光潜诗歌阅读理论给予传统诗论命题"意在言外"的内涵与特点以新颖的语言学的解释,用"无言之美"为读者的无限的想象活动奠定人生论、宇宙论的根基;又对诗歌理解活动中的难懂(隐)易懂(显)及情趣上的个别差异作了心理学的分析。超越朱光潜诗论,推进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研究,应当对建立诗学科学的形上学(宇宙论)、认识论(主—客关系)、语言论的基础及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进行详实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境 创造性的“见” 诵诗 无言之美 显与隐 超越朱光潜诗论
原文传递
歌耶 诗耶——《诗》在先秦的口头传播历程研究
13
作者 吴思佳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9-32,共4页
《诗》在先秦的口头传播历程可大致划分为"合乐传播"与"去乐化"两个阶段。起初,先民因抒情的需要,总结出了一套语言运用的技巧,并使之与乐、舞相配合,这便是原始的口头诗歌。及至周公制礼作乐,口头诗歌被收集起来... 《诗》在先秦的口头传播历程可大致划分为"合乐传播"与"去乐化"两个阶段。起初,先民因抒情的需要,总结出了一套语言运用的技巧,并使之与乐、舞相配合,这便是原始的口头诗歌。及至周公制礼作乐,口头诗歌被收集起来并编辑成为《诗》之文本,《诗》藉乐传播并与乐共同构成了阐释礼乐内涵的话语体系。春秋时期,赋引之风兴起,诗乐分途,诗以文辞表意,《诗》成为知识阶层在言谈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口头传播 合乐演奏 赋诗言志
下载PDF
《聊斋志异·白秋练》中白秋练形象来源考证
14
作者 张琦婧 任志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4-67,共4页
《聊斋志异·白秋练》中的白秋练性情风雅,喜好吟诗,吟诗不仅能治愈相思病,甚至让她死而不朽,白秋练更是凭借自己能预知物价的本领成功与慕蟾宫结为夫妻。本文考察了白秋练这一形象的来源,其喜好吟诗的特点,与蒲松龄和好友顾青霞之... 《聊斋志异·白秋练》中的白秋练性情风雅,喜好吟诗,吟诗不仅能治愈相思病,甚至让她死而不朽,白秋练更是凭借自己能预知物价的本领成功与慕蟾宫结为夫妻。本文考察了白秋练这一形象的来源,其喜好吟诗的特点,与蒲松龄和好友顾青霞之间的经历密切相关,白秋练通过诗歌进行占卜、治病、表达感情,体现了诗歌的功能;白秋练拥有"术知物价"的本领,帮助慕蟾宫家经商盈利,这在唐传奇、明清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情节;白秋练这一美好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蒲松龄的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秋练 吟诗 术知物价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英诗朗诵在高校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15
作者 黄超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6期154-155,共2页
本文提出诗歌朗诵方式以解决传统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诗歌朗诵将英语语音的训练置于该语言所依存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其目标不仅是"鹦鹉学舌式"的模仿,而是让语音训练以有意义、有语言情景的方式中开展,让学习者... 本文提出诗歌朗诵方式以解决传统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诗歌朗诵将英语语音的训练置于该语言所依存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其目标不仅是"鹦鹉学舌式"的模仿,而是让语音训练以有意义、有语言情景的方式中开展,让学习者最终能实现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朗诵 英语语音 语音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