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尧臣社交表达中的自我体认:以“受赠”“见过”诗为中心
1
作者 宁雯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92-106,306,共16页
在梅尧臣大量的交际诗作中,“受赠”与“见过”两类题材因其出现频率与书写方式而值得关注。二者相通之处,在于皆记述了作者接受友人关顾之事,并触发了他的自我观照。在受赠诗中,文雅贵重之物往往引起作者“才不称物”的自愧,生活物资... 在梅尧臣大量的交际诗作中,“受赠”与“见过”两类题材因其出现频率与书写方式而值得关注。二者相通之处,在于皆记述了作者接受友人关顾之事,并触发了他的自我观照。在受赠诗中,文雅贵重之物往往引起作者“才不称物”的自愧,生活物资的分享则常使他自伤困窘。面对受赠带来的卑弱感,他又以自言心志、援引前贤等方式寻求自洽的理据和品格的确证。在见过诗中,他一面凸显贵贱之别,一面避免攀附之讥,表现出敏感的身份认知。此类作品以细节丰盈的情境化书写记录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不仅使诗歌免于应酬之作的庸常套路,更提供了探析诗人自我体认的路径,具有还原作者心灵史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宋诗 酬赠诗 自我体认
下载PDF
元好问赠酬七绝的抒情色彩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照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元好问的赠酬诗在体裁上以七言绝句为主。优秀的赠酬七绝,贯穿着亡国之悲、遗民之痛和人生感喟,表现了诗人的"真情"和"品性",凸现了诗人士人情怀和别具一格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赠酬绝句 亡国之悲 人生感喟 士人情怀
下载PDF
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用探究
3
作者 赵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诗以载道——教化与政治、诗以会友——社交与娱乐三方面探究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能,挖掘柳诗"冷峭"背后隐含的人性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酬赠诗 诗以咏志 诗以载道 诗以会友 社会文化功用
下载PDF
论柳宗元永州与柳州酬赠诗的异同
4
作者 盛雪 《蚌埠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着眼于柳宗元永州、柳州14年流放生活期间创作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不同的社交情况,同时也透射出诗人的不同心迹。从诗体选择、酬赠效果和情感心理三个方面探究柳宗元永州与柳州酬赠诗的异同,可以明析柳宗元酬赠诗创作的变化轨迹,对... 着眼于柳宗元永州、柳州14年流放生活期间创作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不同的社交情况,同时也透射出诗人的不同心迹。从诗体选择、酬赠效果和情感心理三个方面探究柳宗元永州与柳州酬赠诗的异同,可以明析柳宗元酬赠诗创作的变化轨迹,对理解柳宗元其人其诗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 柳州 酬赠诗
下载PDF
论建安赠答诗的典范意义
5
作者 韩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102,共7页
六朝出现了许多新的诗型和诗歌母题,"赠答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建安是赠答诗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建安赠答诗的艺术风貌中深切体现出"风骨"等许多特定的质素。建安诗人在题材内容与艺术表现等方面,对赠答诗多有开... 六朝出现了许多新的诗型和诗歌母题,"赠答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建安是赠答诗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建安赠答诗的艺术风貌中深切体现出"风骨"等许多特定的质素。建安诗人在题材内容与艺术表现等方面,对赠答诗多有开拓之功,为后世赠答诗的写作创立了典范。建安以后,中国赠答诗形成了一种类型,并盛兴起来,影响了整个中国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赠答诗 建安风骨 典范意义
下载PDF
论六朝离别现象与赠答诗的关系
6
作者 韩蓉 韩芬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68-70,共3页
六朝时期,动荡纷乱,战祸频仍,离别成为文人频繁的人生境遇。这也成为六朝赠答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六朝赠答诗 离别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