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从文本出发——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 被引量:61
1
作者 吕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对流行在中国评论界多年的等效翻译论提出质疑,指出其理论根据的谬误,以及接受美学给等效论留下的悖论,并说明它对翻译研究的误导性。作者从本体论的观点出发,主张用文艺学现象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阅读(向心式阅读)和理解,即... 本文对流行在中国评论界多年的等效翻译论提出质疑,指出其理论根据的谬误,以及接受美学给等效论留下的悖论,并说明它对翻译研究的误导性。作者从本体论的观点出发,主张用文艺学现象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阅读(向心式阅读)和理解,即,从语音/意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式化观相层和形而上质层去探究作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从文本出发”并非把文本看成封闭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理论 本体论 接受美学 等效翻译论 文艺学现象学
原文传递
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被引量:82
2
作者 胡开宝 胡世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任何文本的翻译都涉及文本的接受,译者是特殊的读者。因此,以文本接受为研究对象的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无疑具有解释力。然而,由于翻译与文本接受,译者与普通读者之间的差异,接受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于翻译研究。我们认为应在深刻理解... 任何文本的翻译都涉及文本的接受,译者是特殊的读者。因此,以文本接受为研究对象的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无疑具有解释力。然而,由于翻译与文本接受,译者与普通读者之间的差异,接受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于翻译研究。我们认为应在深刻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在翻译研究领域合理运用接受理论,避免陷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接受理论告诉我们:1)翻译文本可视为源语文本的意义潜势与译者前理解或期待视野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存在所谓终极性译本。2)作为文本的召唤结构,源语文本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不应随意填补。当不得不对这些空白和未定性进行具体化时,应注意具体化的恰当性。3)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并非其中心或主宰。4)译本读者在翻译文本的接受与效应史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翻译研究 解释力 文本意义 研究对象
原文传递
翻译美学初探 被引量:72
3
作者 隋荣谊 李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4-57,共4页
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本文从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运用宏观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美学与翻译结合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通过对二者结合过程中所形成的中西翻译理论从"源"与"流"的角度加以阐明,旨在对中西美学思想是否以... 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本文从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运用宏观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美学与翻译结合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通过对二者结合过程中所形成的中西翻译理论从"源"与"流"的角度加以阐明,旨在对中西美学思想是否以及如何闪耀在翻译研究的发展道路上进行初探,对中西相关翻译理论彼此相资,共同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进行全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 接受理论 格式塔理论
下载PDF
翻译:文本与译者的对话 被引量:41
4
作者 贺微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8,共7页
根据当代接受美学观点,本文认为,文本并不是翻译中至高无上的唯一中心,文本与读者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所以仅仅强调翻译要从文本出发是不够的。翻译实际上是文本与译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不仅如此,检验译作,也是靠文本和... 根据当代接受美学观点,本文认为,文本并不是翻译中至高无上的唯一中心,文本与读者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所以仅仅强调翻译要从文本出发是不够的。翻译实际上是文本与译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不仅如此,检验译作,也是靠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辩证法 文本 读者 对话
原文传递
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7,61,共4页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野,探讨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作者认为,作为接受主体的不同译者,总是随己之意去认知和体味文本客体,从中获致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将文本中的未定部分具体化,而这种具体化必然带有主观印痕,...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野,探讨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作者认为,作为接受主体的不同译者,总是随己之意去认知和体味文本客体,从中获致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将文本中的未定部分具体化,而这种具体化必然带有主观印痕,体现在翻译时自然产生不同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译者 主体作用 必然性
下载PDF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益民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0,共5页
翻译是一种阅读行为,一种特殊的阅读行为。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原则,意义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接受者的期待视界。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翻译活动中的两个层次的阅读者是源语言实现意义的关键。由于译者的特殊身份、地位、使命和作用,等效天平上... 翻译是一种阅读行为,一种特殊的阅读行为。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原则,意义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接受者的期待视界。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翻译活动中的两个层次的阅读者是源语言实现意义的关键。由于译者的特殊身份、地位、使命和作用,等效天平上两种对立的“内在语法”结构在译者那里表现为“异化”和“归化”两种形式。相对等效可以求得“异”和“归”的调和,求得两种“语法”的沟通,从而求得一定程度上的等效,以实现意义和文化信息的沟通甚至融合。诗歌具有特殊的文类气质,其语法结构往往迥然相异,也容易形成语法的困境。因而,诗歌翻译一定程度上的归化是有必要的。否则,只有革除翻译的藩篱,走向真实的阅读本身。本文评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情况,并分析了诗歌翻译一定程度上的归化的可行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 “内在语法” 接受美学 诗歌翻译 归化
原文传递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路径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高卫国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5,共4页
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是高校的普遍现象,其重要原因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认知存在偏差;各项政策措施还需不断完善以及当前的教... 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是高校的普遍现象,其重要原因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认知存在偏差;各项政策措施还需不断完善以及当前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问题。对此,应借鉴接受学的理论,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接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接受学 接受路径
下载PDF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 被引量:28
8
作者 伍小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58,共3页
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拉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这种研究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移到读者的研究方法不仅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诗歌翻译也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评析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 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拉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这种研究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移到读者的研究方法不仅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诗歌翻译也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评析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几种不同译本的基础上,指出:诗歌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学和美学特征,其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歌翻译也因此更显“异人异译”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诗歌翻译 主体性
下载PDF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9
9
作者 仝亚辉 《福建外语》 2002年第3期50-55,共6页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 ;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 ,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 ,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 ;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 ,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 ,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野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翻译理论 文本意义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认知观:词典研究范式的归向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伟 张柏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2,共4页
回归认知主体是20世纪下半叶以接受反应文论与后现代教育思想为主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思潮的重要取向。本文迎合这一思潮并论证认为,认知观是词典研究范式的必然归向;同时指出,当前局限在针对用户“显性”信息需求层面的词典研究范... 回归认知主体是20世纪下半叶以接受反应文论与后现代教育思想为主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思潮的重要取向。本文迎合这一思潮并论证认为,认知观是词典研究范式的必然归向;同时指出,当前局限在针对用户“显性”信息需求层面的词典研究范式只是面向认知主体的不彻底回归,真正科学的词典认知研究范式则必须走向基于用户大脑如何进行语言习得的认知机制研究这一隐性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研究范式 认知观 认知主体 接受反应文论 后现代教育观念
下载PDF
语言学和接受学 被引量:12
11
作者 鲁国尧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2-10,95,共10页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qu...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接受学"已传入我国,呈风靡之势,而中国语言学却基本处于"视若无睹"的状态。本文对"接受学"有所申解、发挥,并呼吁中国语言学界接受"接受学",倘能如此,必可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接受学 接受史 负接受 语言学
下载PDF
模糊语言学架构下的译者接受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桂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国内学界对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主要还是介绍性或感悟性的。从模糊控制论、读者接受论角度着重探讨文学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接受的模糊性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等问题。
关键词 模糊论 接受论 翻译模糊性
下载PDF
伊瑟尔的批评之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把沃尔夫冈·伊瑟尔以及由他所代表的德国接受美学放到欧美文论的大背景之下,从后理论的视角展现伊瑟尔理论的“得”与“失”,对他的理论建树做一个总体评价。
关键词 伊瑟尔 接受美学 社会批判
原文传递
接受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3个英译本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洁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7期106-109,共4页
目的:基于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英译本接受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接受理论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短期中医临床实习的30名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目的:基于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英译本接受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接受理论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短期中医临床实习的30名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整理分析10个例句的30份问卷结果,统计得出国外读者接受程度最高的是李照国版的英译本。结论:以接受理论为指导,读者是译文接受的对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读者的主体地位,读者的期待视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翻译者应考虑到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相应地改变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翻译出易于被读者接受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英译本 调查问卷 接受理论
下载PDF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阐释学含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洪章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第2期18-26,共9页
"在双声语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意指各异的声音",将作者与主人公始终置于紧张的动态关系中,从而使作品自始至终不存在"终结的、完成的、一次论定的语言",这是巴赫金所谓复调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理... "在双声语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意指各异的声音",将作者与主人公始终置于紧张的动态关系中,从而使作品自始至终不存在"终结的、完成的、一次论定的语言",这是巴赫金所谓复调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理论表述,涉及创作、作品体裁和情节布局特点的分析较多,但对读者阅读、理解复调小说所可能涉及的阐释学问题则正面论述较少。尧斯等人曾经指出过这一点。本文拟从作者—主人公—读者的互动对话关系中探讨复调小说的开放型语义结构和相关阅读接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小说 阐释学 尧斯 接受理论
原文传递
从接受美学理论看《春晓》的四种译文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志敏 周亚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3,共5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不确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孟浩然的《春晓》及其四种译文。文章主要从韵律、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阐释了四种译文中美学元素的再现,并给出了笔者的期待视野。笔者认为...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不确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孟浩然的《春晓》及其四种译文。文章主要从韵律、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阐释了四种译文中美学元素的再现,并给出了笔者的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意义不确定性 期待视野 《春晓》
下载PDF
浪漫与哲性:《西风颂》的两种解读范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2-75,共4页
雪莱的《西风颂》有风格不同的两个中译本,查良铮与江枫的译著。两位翻译家作为第一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因为诗歌理念的不同以及译学思想的不同,反映在其对于“艺术的一极”(原语)及“审美的一极”(目的语)之间“不确定点和空白”处理的... 雪莱的《西风颂》有风格不同的两个中译本,查良铮与江枫的译著。两位翻译家作为第一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因为诗歌理念的不同以及译学思想的不同,反映在其对于“艺术的一极”(原语)及“审美的一极”(目的语)之间“不确定点和空白”处理的方法不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解读范式:前者表现为豪放热烈的浪漫主义,后者表现为深邃冷静的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 《西风颂》 接受美学 解读范式 浪漫主义 哲性思索
下载PDF
接受理论与企业简介英译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春 张思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7-70,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简介英译文本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视角对企业简介英译文本加以研究。研究表明,企业简介英译过程中,要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关注西方客商的期待视野,促进视野融合。
关键词 企业简介 接受理论 读者中心论
下载PDF
试谈接受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简剑芬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在沃尔夫冈.伊塞尔和汉斯、赫伯特的接受理论中,读者是文本接受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和主体,读者的先在理解和期待视野直接影响着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接受英语知识的主体——大学生,他们思想活泼,心理活动活跃... 在沃尔夫冈.伊塞尔和汉斯、赫伯特的接受理论中,读者是文本接受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和主体,读者的先在理解和期待视野直接影响着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接受英语知识的主体——大学生,他们思想活泼,心理活动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把接受理论,尤其是接受理论中的“空白”“期待视野”等内容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提升大学生能动作用,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空白 期待视野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追求共识:比例原则的裁判实践与知识互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子予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43,共18页
源于德国公法传统的比例原则,近年来受到中国法学界的高度推崇。然而,中国法官并不像中国学者那样,关心对德国教义知识的适用。法官在行政审判中使用比例原则时,主要用其进行说理论证和修辞,或将其作为利益衡量的分析工具。虽然中国学... 源于德国公法传统的比例原则,近年来受到中国法学界的高度推崇。然而,中国法官并不像中国学者那样,关心对德国教义知识的适用。法官在行政审判中使用比例原则时,主要用其进行说理论证和修辞,或将其作为利益衡量的分析工具。虽然中国学者进一步提出本土改良方案,试图使比例原则成为法官的知识来源,但是作为知识接受者的法官有其自身期待和行动策略,他们会对比例原则作出新的阐释。若要改变知识话语竞争的现状,就得寻求形成关于比例原则的中国法学通说这一共同目标。法官与学者并不拘泥于“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思维定势。相较于经济分析等外来学科的知识,法官更倾向于建立关于比例原则的法学知识共同体。因此,法官与学者存在着共同建构知识的行动理由。知识互动可以通过转译策略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接受理论 话语竞争 行动者网络 法学通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