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策略的选择(附36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松群 李文文 +1 位作者 赵仙先 马丽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结合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治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36例青年AMI和1 283例中老年AMI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结果 (1)青年AMI占AMI患者的2.7%,... 目的结合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治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36例青年AMI和1 283例中老年AMI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结果 (1)青年AMI占AMI患者的2.7%,男性占绝大多数(35/36,97.2%),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主(34/36,94.4%),常存在吸烟、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较少。青年AMI患者发病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分别占5.6%(2/36)、16.7%(6/36)、5.6%(2/36),无院内及随访期间死亡病例。(2)33例进行冠脉造影的青年AMI患者中,单支病变占63.6%(21/33),最常累及前降支,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15例患者中,6例(40%)患者血栓负荷重,但冠脉狭窄不重,未急诊置入支架。结论对于吸烟、血脂异常、有胸痛症状的青年男性,应注意AMI的可能。青年AMI多为单支病变,预后相对较好,需及时进行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成年人 血运重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段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文彪 段红永 +3 位作者 李星星 李晓伟 王杰 李义杰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7期3445-3449,共5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主的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病率亦逐年攀升。股浅动脉段的狭窄和闭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运动和口服药物等对症治疗方式可暂时延缓股浅动脉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主的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病率亦逐年攀升。股浅动脉段的狭窄和闭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运动和口服药物等对症治疗方式可暂时延缓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进展。血运重建可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手术方式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肢的缺血症状。目前只有及时发现,综合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效果。但股浅动脉术后的远期通畅率仍不理想,因此提高股浅动脉术后的远期通畅率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浅动脉 对症治疗 血运重建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倩 蒋雄京 +4 位作者 何际宁 陈阳 董徽 宋雷 邹玉宝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6期116-123,共8页
背景既往临床对肾动脉狭窄(RAS)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视度不足,尤其是疏忽了对青少年人群血压的监测,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靶器官损伤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而老年患者较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而延迟治疗。目的探讨RAS致心力... 背景既往临床对肾动脉狭窄(RAS)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视度不足,尤其是疏忽了对青少年人群血压的监测,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靶器官损伤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而老年患者较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而延迟治疗。目的探讨RAS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RAS致心力衰竭患者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并进行血运重建术,术后规律随访1~5年。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情况、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相关指标。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13~77岁;除病例5外,其他4例患者有难治性高血压表现、心肌肥厚改变,表现为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及双下肢水肿等;病因:大动脉炎(TA)4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手术时间为17.0~60.0 min,X线曝光时间为10.0~31.0 min,其中4例TA所致RAS的患者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RAS的患者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随访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由术前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由术前的1071~35000 ng/L下降至27~2581 ng/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的25.0%~38.0%升高至47.0%~66.0%,左心室质量(LVM)由术前的188.1~354.3 g下降至147.8~283.1 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由术前的133.7~239.4 g/m2下降至94.8~153.8 g/m2。结论RAS致心力衰竭起病隐匿,且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对于伴有难治性高血压、心肌肥厚、LVMI明显增加的患者应进一步筛查继发性高血压因素,而采用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动脉梗阻 高血压 血运重建术
下载PDF
可控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技术细节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秘家学 戴向晨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793-797,F0003,共6页
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作为主动脉弓部病变全腔内修复最具优势的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技术水平不一,操作流程缺乏规范,质量控制不足。本文就如何保证体外预开窗TEVAR的可控性进行探讨,结合本中心经验对如何选择适应... 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作为主动脉弓部病变全腔内修复最具优势的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技术水平不一,操作流程缺乏规范,质量控制不足。本文就如何保证体外预开窗TEVAR的可控性进行探讨,结合本中心经验对如何选择适应证、选定开窗位置、制作开窗、安装预置导丝、导丝解缠绕、精确定位窗孔、输送和释放桥接支架等技术细节进行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胸外科手术 血管腔内手术 体外预开窗 血运重建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在冠脉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坤坤 郑萍 冉宇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冠脉造影证实多支病变且未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1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且不完全血运重建...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冠脉造影证实多支病变且未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1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且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常规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NP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BNP、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尼可地尔组治疗后TNF-α、BNP、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尼可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常规组(5.4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且不完全血运重建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尼可地尔 炎性因子 血运重建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
6
作者 周昊 吴刚 周林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12月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12月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梗死后进行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联合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治疗后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GOS评分均高于保守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 颞肌贴敷 硬脑膜翻转 血运重建 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thin flap repairing method after reascularization in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7
作者 Youming Pang Wu Li 《Discussion of Clinical Cases》 2018年第2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in flap repairing method after reascularization in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Methods: From May 2013 to October 2015, 20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ed femoral...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in flap repairing method after reascularization in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Methods: From May 2013 to October 2015, 20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ed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 with the flap transported to the recipient site. After reascularization, the phase I of thin flap repairing was performed in each 'vein type'area. Among those, there existed 8 cases of direct suture in the donor site, and 12 cases of skin transplantation by intermediate 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 Results: All the postoperative flaps survived, with 2 cases of vascular crisis and 2 cases of poor venous return at the edge of flap.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flap infection and necrosis occurred. Wounds and incisions in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were healed in phase I. 20 cases of patients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5-24 months,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5 months. The skin texture of flap was similar to the surrounding skin, with good abrasion resistance, no ulceration and no phase II flap repairing;the sensation of flap recovered to S3-S4 level;th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was 3.5-6.0 mm,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5.0 mm. The function of patients' fingers recovered well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ntracture and deformity etc. In the last follow-up, Testativ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Upper Limb Function,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Chinese Medical Society for Surgery of Hand, was used to assess efficacy,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excellent in 9 cases, good in 5 cases, fair in 6 cas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listed in Michigan Hand Outcome Questionnaire (used to assess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appearance of flap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very satisfactory in 9 cases, satisfactory in 9 cases, and moderate in 2 cases. Conclusions: After reascularization in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grafting, phase I of thin repairing has small effects on flap vascularization, with a satisfactory ap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ANTEROLATERAL free FLAP reascularization THIN FLAP repairing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鹏飞 钟志雄 李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急置入组,每组各34例。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两组患者中30 d内死亡19例,其中预防性置入组3例(8.82%),被动紧急置入组16例(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明显出血2.94%(1/34)、血肿2.94%(1/34);被动组明显出血8.82%(3/34)、肢体血运障碍5.88%(2/34)、相关发热2.94%(1/34),预防性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5);预防性置入组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57.63±13.66)、(54.75±17.68)、(31.83±14.71)、(76.35±27.27)h;被动组分别为(94.63±22.72)、(93.12±32.21)、(89.34±35.17)、(102.41±34.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血运重建治疗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宁来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05年3月到2010年6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病例资料。结果溶栓后T波倒置46例,其中40例出现在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05年3月到2010年6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病例资料。结果溶栓后T波倒置46例,其中40例出现在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心电图中,而且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患者T波倒置伴随ST段回降快,心肌酶峰时间明显提前。结论早期T波倒置与判定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四个无创临床检测指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