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形、道体与道境——《老子》中的地理感知
1
作者 丁萌 《中国美学》 2024年第1期93-106,共14页
《老子》的“道”是对广义范畴上的地理世界的哲学感悟,契合文学地理学批评中“地理感知”的术语。《老子》中的地理感知以“道”为中心,坐落于“道形”、“道体”与“道境”三重维度。首先,“道形”是地理感知的起点。道不可见,却可附... 《老子》的“道”是对广义范畴上的地理世界的哲学感悟,契合文学地理学批评中“地理感知”的术语。《老子》中的地理感知以“道”为中心,坐落于“道形”、“道体”与“道境”三重维度。首先,“道形”是地理感知的起点。道不可见,却可附着于象,从具体的地理意象可感知“道”的存在形态。其次,“道体”是地理感知的升发。体悟“道”之玄妙,必穷究“道”之源头、规律及影响,以通晓其哲学义理。最后,“道境”是地理感知的归属。以道为本体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自我的关系,便可领悟“道”之无为、中和与复归的美学意蕴,由此形成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自然道境。地理感知不仅阐明了“道”之要义,还从哲学义理上还原出老子悟道的过程,使人类得以重新感知“道”的存在、精神与温度,也扩展了“地理感知”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地理感知 道形 道体 道境
原文传递
《庄子》的道思及其诗意表达——通《庄子》玄奥之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树人 李明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2,共5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思维而借助悟性的“象思维”进入这种语境,才能真正把握《庄子》的道思。庄子正是以道思揭示出人性“欲壑难填”的弱点,而对人类自身异化作出深刻批判。庄子同时还揭示出人具有对于克服异化追求理想自由的善根,从而为人类摆脱精神危机点亮一盏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思 道境 象思维 诗意表达
下载PDF
道境─—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坚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5-39,共5页
“道”是融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为一体的高度抽象化的形而上概念。道家以“值”为本,把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上;从自然无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理解美的内涵;从主体的精神自由来理解审美的价值、功能;以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精... “道”是融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为一体的高度抽象化的形而上概念。道家以“值”为本,把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上;从自然无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理解美的内涵;从主体的精神自由来理解审美的价值、功能;以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精神自由为人格美理想;以逆境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和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审美观 审美价值 精神自由 人格美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