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实的人”到“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常庆欣 张旭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6,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要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避免马克思指出的"经济人"的缺陷的基础上,在遵循他关于"人的一般本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要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避免马克思指出的"经济人"的缺陷的基础上,在遵循他关于"人的一般本性"的基本规定的前提下,在对马克思考察的"变化的人的本性"的变化趋势的深刻把握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对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做出回答。从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着运用、发展与创新关系。证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重要成果和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基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 经济人 现实的人 以人民为中心
原文传递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星凡 黄承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直到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都只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以各种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去讨论人和人的异化问题。真正"现实的人"是在后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才得到完整的阐述,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的人 现实的人 人的本质 马克思
下载PDF
网婚在现实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吉梦喆 魏永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22-24,共3页
网婚的形式是对现实婚姻的重塑与再造。由于网婚本身的无序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刺激性,已婚者对现实的逃避、不满与宣泄以及网络经营者的推波助澜促使网婚的出现与流行。同时网婚也给现实婚姻家庭带来了冲击与危害,这要求已婚者不断加... 网婚的形式是对现实婚姻的重塑与再造。由于网婚本身的无序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刺激性,已婚者对现实的逃避、不满与宣泄以及网络经营者的推波助澜促使网婚的出现与流行。同时网婚也给现实婚姻家庭带来了冲击与危害,这要求已婚者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与人格自律,冷静对待婚姻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婚 现实婚姻 已婚者 责任 人格自律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符妹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9期70-80,共11页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角度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其构建提供思想力量和实践启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作为人类历史新方位的共同体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深入反思和揭示人在世俗领...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角度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其构建提供思想力量和实践启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作为人类历史新方位的共同体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深入反思和揭示人在世俗领域的“非真实性”与共同体中的“非现实性”。通过人与人互为目的与手段的社会共同体、协作型经济共同体、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共同体的构建,创造和累积现实的人的解放的真实条件,为开辟通达真正共同体的现实道路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共产主义信仰的生存论意蕴
5
作者 张雪敏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从生存论视域对共产主义信仰进行了深入解读,澄明其真实内涵,阐释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意蕴;提出了现实的人的生存是共产主义信仰的逻辑起点,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是共产主义信仰所指向的生存境界,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 从生存论视域对共产主义信仰进行了深入解读,澄明其真实内涵,阐释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意蕴;提出了现实的人的生存是共产主义信仰的逻辑起点,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是共产主义信仰所指向的生存境界,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信仰 现实的人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下载PDF
从“青年价值”到“价值青年”的现实路径探赜——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宝 韩海冬 热合木吐拉·艾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1-47,共7页
"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和不懈追求的问题,也是衡量其自我实现水平的重要依据。青年作为"现实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不仅是对"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的丰富发展... "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和不懈追求的问题,也是衡量其自我实现水平的重要依据。青年作为"现实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不仅是对"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的丰富发展,也是对"现实的人"的自我实现的推动提升。青年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青年价值"向"价值青年"的转化过程,是作为理论指向的"青年价值"向作为实践结果的"价值青年"的动态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既需要在"青年价值"的理论层面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建构,也需要在"价值青年"的实践层面开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确证,从而实现对"青年价值"的合理认知、判断和选择,为成为"价值青年"提供具有科学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价值 价值青年 “现实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下载PDF
马克思群众哲学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宜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106,共9页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法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的群众展开划分,发现“人民”是革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赋予“人民”是马克思群众哲学逻辑主旨的鲜明意蕴,进而又围绕着每一个人都彻底解放,在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探索中,走向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群众哲学的这条认识理路,内在地包含着从“现实的个人”到“人民”,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路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进路,不仅对于进一步开辟唯物史观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彰显新时代人民主体理念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群众哲学 “现实的个人” 人民 自由人联合体
下载PDF
论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辩证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建军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体感性世界。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是随着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追求真理是实践—认识活动的一个环节,因而生活世界是真理辩证生成的客观基础,而实践,尤其是交往实践是真理的辩证生成的... 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体感性世界。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是随着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追求真理是实践—认识活动的一个环节,因而生活世界是真理辩证生成的客观基础,而实践,尤其是交往实践是真理的辩证生成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观实的人 生活世界 交往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从对“类”的关注转到对现实个体的重视
9
作者 周书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马克思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赞同费尔巴哈的人体学意义上“类本质”,摆脱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束缚;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将所谓的“类存在”“、类生活”看作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马克思提出“类存在”、“类生活”是以“人是人的... 马克思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赞同费尔巴哈的人体学意义上“类本质”,摆脱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束缚;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将所谓的“类存在”“、类生活”看作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马克思提出“类存在”、“类生活”是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作为理论前提的,“类本质”的观点则直接来自费尔巴哈。在马克思看来,克服“绝对精神”,回到“人本身”,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就人的本身而言,如果只是囿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只停留在人是“类存在”“、类生活”的这个“类”的局限里,还无法揭示“人”的感性活动的实践意义,还没有对现实的、具体的人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给予切实的关注。马克思认为,只有到具体的、单个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才能发现人的本质,才能找到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从而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存在 类生活 现实的人
下载PDF
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实践创构——新时代美好生活本质内涵的三重维度
10
作者 于琳 张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新时代美好生活展现着丰厚的意蕴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主题,构筑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就逻辑起点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与精...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新时代美好生活展现着丰厚的意蕴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主题,构筑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就逻辑起点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过程之中,内嵌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断深化拓延的结构之内;就价值旨归而言,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的需求主体、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的根本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立足新时代,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前提条件与第一要义,方能确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现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美好生活的内在本质,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美好生活 现实的人 人民主体性 创造性劳动
下载PDF
人民美好生活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斗斗 石翊沣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49,共7页
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在不同时期展开了以追求人民美好生活为目的的伟大创造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马克思人的劳动本质和“现实的人”出发,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在不同时期展开了以追求人民美好生活为目的的伟大创造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马克思人的劳动本质和“现实的人”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阶段都以为人民谋求美好生活为目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是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和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的人” 以人民为中心 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
12
作者 蓝佩玲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8-50,共3页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他们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视角做了大量精辟的剖析。笔者试从思想背景、基本概念界定两个维度对"现实的个人&q...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他们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视角做了大量精辟的剖析。笔者试从思想背景、基本概念界定两个维度对"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做必要的解读,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历史唯物主义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学林 王智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历史主动精神意在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明晰历史方位、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自觉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理解其科学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现实的人”为起点,着眼于对主体的历史能动性和历史主动性的分析。历史主... 历史主动精神意在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明晰历史方位、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自觉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理解其科学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现实的人”为起点,着眼于对主体的历史能动性和历史主动性的分析。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现实的人 历史规律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分析
14
作者 郑根成 范莉培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从这一视阈出发,大学生具备了一些特质:利益性、社会性、特殊性和实践性。现实的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现实的人的利益诉求是源动力、社会性是前提、特殊性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从这一视阈出发,大学生具备了一些特质:利益性、社会性、特殊性和实践性。现实的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现实的人的利益诉求是源动力、社会性是前提、特殊性是依据以及实践活动是外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提示,基于“现实的人”理论,从教育目的、主体、内容、方法和情境五个有效要素层面,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的人 有效性 路径
下载PDF
从“现实的人”的维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
15
作者 覃于桢 《科教导刊》 2011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标明了现实的价值尺度,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当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赖于我们对"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标明了现实的价值尺度,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当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赖于我们对"以人为本"做出全面的正确的理解。由此,对于"以人为本"特别是"以人为本"当中的"人"的关注与拷问,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具体的个人 人民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对“以人为本”诸多歧义的哲学分析
16
作者 陆剑杰 《肇庆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以人为本”的口号正在中国广泛流行。“以人为本”之“本”是多义的。一指哲学上的“本体”,二指价值论上的“本位”,三指管理学上的“本质”,而其每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诸多的歧见。文章对此作了哲学分析,评论了... “以人为本”的口号正在中国广泛流行。“以人为本”之“本”是多义的。一指哲学上的“本体”,二指价值论上的“本位”,三指管理学上的“本质”,而其每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诸多的歧见。文章对此作了哲学分析,评论了来自西方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观念。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以此为基础的人学观,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要求的实现,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民主和一切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歧义 哲学分析 人民本位 民主化管理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人本主义思想 本体论 价值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维度解析
17
作者 顾鑫 《行政与法》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从马克主义人学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人民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从马克主义人学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人民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人学 现实的人 人民主体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一般人”与“现实的人”刍议
18
作者 张婷婷 袁祖社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自古以来,“人”这一概念一直是哲学史上的奥秘之一。于此,以人本学为主的费尔巴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类”(即“一般人”)这一概念。受其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应地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并... 自古以来,“人”这一概念一直是哲学史上的奥秘之一。于此,以人本学为主的费尔巴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类”(即“一般人”)这一概念。受其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应地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并展开论述。可以说,“一般人”奠定和促成了“现实的人”,而“现实的人”则是对“一般人”的扬弃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 “现实的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理论逻辑探析
19
作者 陈宝 韩海冬 热合木吐拉·艾山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实的人”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现实的人”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认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原则,其发展成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实的...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实的人”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现实的人”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认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原则,其发展成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实的人”不断追求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有效发挥,进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这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就现实地体现为人的发展成才过程,这个过程的前提一定是人的现实存在,而这个过程的结果一定是人的发展成才。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可以说就表现为数量上的“人”转变为质量上的“才”,这个转变过程不仅需要客观外在的推动,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从而厘清“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内在动力、实现手段、主体要求和最终呈现,了解“现实的人”发展成才的内在理论逻辑,为人的发展成才以及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现实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 人才强国
下载PDF
“帕累托最优”理论批判:以《资本论》为视角
20
作者 刘新刚 郑宇博 《海派经济学》 CSSCI 2017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在古典经济学视阈中,人被抽象为孤立的理性人,每个孤立的理性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竞争所达到的市场均衡状态,就是资源配置最佳的效率状态,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转型国家按照这一理论进行改革却带来了经济的无效... 在古典经济学视阈中,人被抽象为孤立的理性人,每个孤立的理性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竞争所达到的市场均衡状态,就是资源配置最佳的效率状态,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转型国家按照这一理论进行改革却带来了经济的无效率甚至反效率。《资本论》中包含着大量解释这一反常现象的学术资源。《资本论》认为古典经济学只是给出了抽象层面的经济效率研究进路,在现实经济中,市场的自由运行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给出了现实经济效率研究进路。开发《资本论》中的学术资源,对于建立现实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同时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累托最优 效率 理性人 现实人 资本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