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工艺对Ag/Co_(3)O_(4)电接触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芳儿 秦海波 +3 位作者 张继 穆成法 沈涛 郑晓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Co_(3)O_(4)空心球粉体和化学银粉为原料,运用粉末冶金技术调控不同成型压力、烧结制度等工艺参数制备Ag/Co_(3)O_(4)电接触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等对其形貌、物相及金相组织进行了表征;... 以水热法合成的Co_(3)O_(4)空心球粉体和化学银粉为原料,运用粉末冶金技术调控不同成型压力、烧结制度等工艺参数制备Ag/Co_(3)O_(4)电接触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等对其形貌、物相及金相组织进行了表征;对比分析压制烧结条件对电阻率、硬度和密度(致密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水热反应13 h合成的Co_(3)O_(4)为粒径2.2μm的空心微球粉体。1000 MPa、850℃保温6 h初压初烧后,进一步经复压复烧(1000 MPa、800℃保温6 h)处理,得到的Ag/Co_(3)O_(4)材料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其电阻率低至2.78μΩ·cm,硬度(HV0.5)高至71.7,密度为9.22 g/cm^(3)(致密度95.6%),表明复压复烧工艺有助于实现Co_(3)O_(4)颗粒增强相在银基体上的均匀弥散分布,降低Ag/Co_(3)O_(4)材料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度,改善其综合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o_(3)O_(4) 电接触材料 复压复烧 物理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熔渗法制备AgWC(30)触头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登 覃向忠 秦润庚 《电工材料》 CAS 2022年第3期57-60,共4页
采用熔渗法制备AgWC(30)触头材料,并测量了其力学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结果表明,熔渗法制备的AgWC(30)触头材料具有相对密度高、电阻率低、金相组织均匀等特点,与复压复烧工艺相结合,可使AgWC(3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AgWC(30)触头材料 熔渗 复压复烧
下载PDF
冷压固相烧结制备Al-5Fe合金的显微组织
3
作者 周振平 曲迎东 周启文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0-1406,共7页
采用冷压法制备了Fe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的Al粉和Fe粉压坯,确定了制坯压力对压坯密度的影响;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Al-5Fe合金;采用SEM、EDS和显微硬度等手段研究了压坯在烧结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压坯... 采用冷压法制备了Fe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的Al粉和Fe粉压坯,确定了制坯压力对压坯密度的影响;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Al-5Fe合金;采用SEM、EDS和显微硬度等手段研究了压坯在烧结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压坯密度随制坯压力快速提升,当制坯压力达到500 MPa后,密度增加变缓;500℃下保温30 min不能使压坯烧结,未出现Al_(3)Fe金属间化合物;保温45 min或更长,粉末压坯被烧结,合金中形成平均尺寸为10~15μm的颗粒状Al_(3)Fe金属间化合物,组织较铸态明显细化,但基体中存在显微孔隙;烧结合金的密度和维氏硬度随烧结时间延长而提高;当烧结时间为90 min时,合金密度为2.764 g/cm^(3),维氏硬度(HV_(0.3))为38.0;复压复烧可以进一步提升烧结Al-5Fe合金的密度到2.80 g/cm^(3),显微硬度(HV)达到40.0,两者均低于铸态,其原因是复压复烧无法完全消除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Fe合金 Al_(3)Fe金属间化合物 烧结 复压复烧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包崇玺 曹阳 +5 位作者 易健宏 彭元东 柳学全 方东 王劲松 何灵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8-464,470,共8页
介绍了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使用的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产品制造技术,包括温压成形、温模压制、复压复烧等,并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所述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虽可以提升粉末冶金零件的密度,强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介绍了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使用的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产品制造技术,包括温压成形、温模压制、复压复烧等,并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所述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虽可以提升粉末冶金零件的密度,强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零件的精度及粗糙度等尚不能满足高端应用的要求,仍需进一步机加工。未来仍需提升粉末冶金模具的制造精度、粉末特性和工艺稳定性,开发低成本、高精度、高强度的烧结铁基零件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成形 温模压制 复压复烧 熔渗 表面致密化 模壁润滑 粉末锻造
下载PDF
复合障碍层限流型氧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民 赵艳琴 +3 位作者 周会珠 王岭 吴印林 赵海燕 《传感器世界》 2007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制备工艺—共压共烧法,以8mol%Y2O3稳定的ZrO2(YSZ)为固体电解质,混合导体材料La0.8Sr0.2MnO3和YSZ的混合物作复合障碍扩散层,成功制备出了限流型氧传感器。借助动态电位扫描分别研究了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极限电流...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制备工艺—共压共烧法,以8mol%Y2O3稳定的ZrO2(YSZ)为固体电解质,混合导体材料La0.8Sr0.2MnO3和YSZ的混合物作复合障碍扩散层,成功制备出了限流型氧传感器。借助动态电位扫描分别研究了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极限电流与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T=998K,氧浓度为0~3.375ppm时该传感器给出了较好的电流平台,极限电流与氧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该传感器对微量的氧有很好的敏感性,与以往的极限电流氧传感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M/YSZ 共压共烧 限流型氧传感器
下载PDF
掺杂元素Ge和Ce及掺杂量对钽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庆峰 田苗 +2 位作者 陈林 赵兵 马跃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131,共5页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烧结折丝及抗氧脆性测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掺杂元素(Ge和Ce)和掺杂量对钽丝微观组织以及烧结折丝、抗氧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e或Ce掺杂量的增加,钽丝的再结晶温度升高,组织晶粒细化,其中掺Ce比掺Ge细化效...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烧结折丝及抗氧脆性测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掺杂元素(Ge和Ce)和掺杂量对钽丝微观组织以及烧结折丝、抗氧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e或Ce掺杂量的增加,钽丝的再结晶温度升高,组织晶粒细化,其中掺Ce比掺Ge细化效果更加明显;钽丝烧结折丝次数随着掺Ge或Ce量的增加而递增;在同样条件下,随着钽粉氧含量的增加,钽丝抗氧脆性变差。掺Ge和Ce的钽丝比仅掺Ge的钽丝抗氧脆性要好,而在钽粉氧含量(≤1500(10-6,质量分数))不很高时,掺Ge钽丝又要比纯钽丝的抗氧脆性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丝 掺杂 组织 烧结折丝 抗氧脆性
原文传递
共压共烧法制备La_(0.8)Sr_(0.2)(Ga_(0.8)Mg_(0.2))_(0.1)Fe_(0.9)O_(3-δ)致密扩散障碍层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芳 刘涛 +4 位作者 金宏斌 于景坤 高翔 王成 王相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9-1094,共6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_(0.8)Sr_(0.2)(Ga_(0.8)Mg_(0.2))_(0.1)Fe_(0.9)O_(3-δ)(LSGMF)混合导体和La_(0.8)Sr_(0.2)Ga_(0.8)Mg_(0.2)O_(3-δ)(LSGM)固体电解质,利用XRD、TGA、范德堡直流四探针法和热膨胀仪等对试样进行了分析。以LS...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_(0.8)Sr_(0.2)(Ga_(0.8)Mg_(0.2))_(0.1)Fe_(0.9)O_(3-δ)(LSGMF)混合导体和La_(0.8)Sr_(0.2)Ga_(0.8)Mg_(0.2)O_(3-δ)(LSGM)固体电解质,利用XRD、TGA、范德堡直流四探针法和热膨胀仪等对试样进行了分析。以LSGMF为致密扩散障碍层,以LSGM为氧泵层,采用共压共烧结法制备了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利用SEM和EDS对LSGMF/LSGM陶瓷体横截面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SGMF具有菱方钙钛矿结构(R-3c空间群),它在650℃失重速率最快,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0~1000℃范围,LSGM与LSGMF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2.51×10^(–6)/℃和12.80×10^(–6)/℃。650~850℃范围,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极限电流平台,lg I_L(极限电流I_L)与1000/T呈线性关系,LSGMF中氧离子的扩散激活能为0.4008 e V。800℃、0.3mol%<x(O_2)<21.0mol%时,极限电流IL与氧含量x(O_2)间的关系为:I_L(m A)=10.285x(O_2)(mol%),R=0.9982。LSGMF和LSGM结合牢固,未产生裂纹,EDS分析基本符合各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传感器 共压共烧结 致密扩散障碍层 极限电流
下载PDF
热冲击作用下钨钒合金的表面开裂及熔化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丹 张颖 +3 位作者 袁悦 吕广宏 刘翔 周张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9-2007,共9页
本文研究了机械合金化+热压(HP)烧结制备的钨钒(W-V)合金在热冲击作用下的表面损伤行为。以合金中钒的质量分数作为变量,探究钒质量分数的变化(1%~10%)对钨钒合金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纳米... 本文研究了机械合金化+热压(HP)烧结制备的钨钒(W-V)合金在热冲击作用下的表面损伤行为。以合金中钒的质量分数作为变量,探究钒质量分数的变化(1%~10%)对钨钒合金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纳米压痕仪等多种测试方式,分析表征了HP烧结钨钒合金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其经过热冲击测试后的表面开裂及熔化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1 800℃、20 MPa的压力条件下保温2 h可以制备出致密度高、合金化程度高的钨钒合金,且随着钒质量分数的增加,合金样品的致密度有所提高;合金样品中钨基体硬度大于富钒相,在高能电子束模拟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边界局域模(ELMs)热冲击作用下,钨基体对裂纹扩展的阻碍作用明显强于富钒相;随着钒质量分数的升高,合金的开裂阈值和熔化阈值均降低,本文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HP)烧结 钨钒合金 热冲击 开裂 熔化
下载PDF
烧结机压料装置中轴压厚壁圆筒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生 郭子利 王会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33,共3页
探讨了130m2烧结机压料装置中轴压厚壁圆筒的计算问题,提出了厚壁圆筒应按强度问题分析。利用ANSYS在载荷和内径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应力和位移两个角度综合讨论,得出应力分布不均匀使变形复杂,径向位移正负交加可使零件... 探讨了130m2烧结机压料装置中轴压厚壁圆筒的计算问题,提出了厚壁圆筒应按强度问题分析。利用ANSYS在载荷和内径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应力和位移两个角度综合讨论,得出应力分布不均匀使变形复杂,径向位移正负交加可使零件发生局部失稳,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零件的正常工作。得出壁厚为5mm圆筒最为合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机压料装置 轴压厚壁圆筒 强度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2 位作者 魏倩 徐涛 赵正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对冷压烧结成型聚四氟乙烯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碳酸钙 冷压烧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能球磨Cu-Zr复合粉体的特性与压制烧结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敦伟 吴玉程 +2 位作者 王德宝 黄新民 郑玉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11-1715,共5页
文章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u-Zr复合粉体,采用SEM、XRD等方法研究粉体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冷压成形和烧结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一部分Zr固溶到Cu中,形成Cu-Zr过饱和固溶体,另一部分则与铜生成铜锆金属... 文章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u-Zr复合粉体,采用SEM、XRD等方法研究粉体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冷压成形和烧结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一部分Zr固溶到Cu中,形成Cu-Zr过饱和固溶体,另一部分则与铜生成铜锆金属间化合物;粉体由片状转变为近球状,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当球磨超过15 h后,复合粉体硬化,为了得到某一密度的压坯,需要更高的压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复合粉体 高能球磨 结构演变 压制烧结
下载PDF
制备弥散强化铜的新工艺 被引量:46
12
作者 贾燕民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超细 Al2 O3p弥散强化铜材料 ,并对其烧结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用这种工艺制备的弥散强化铜材料具有高致密度、高强度、高电导率及高温热稳定性等优点 ...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超细 Al2 O3p弥散强化铜材料 ,并对其烧结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用这种工艺制备的弥散强化铜材料具有高致密度、高强度、高电导率及高温热稳定性等优点 ;Al2 O3p颗粒平均尺寸约 0 .1μm,颗粒间距 0 .3μm;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铜 溶胶-凝胶 热压烧结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超细Al_2O_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梁淑华 范志康 +1 位作者 时惠英 魏兵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48,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超细Al2O3P/Cu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轧制,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超细Al2O3P在基体中分布均匀,细化了晶粒,具有优于铜及铜合金的抗软化性能和耐磨性能。随着超细Al2O3P含...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超细Al2O3P/Cu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轧制,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超细Al2O3P在基体中分布均匀,细化了晶粒,具有优于铜及铜合金的抗软化性能和耐磨性能。随着超细Al2O3P含量的提高,密度、电导率降低,硬度、强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增强 三氧化二铝 超细粉末
下载PDF
热压烧结制备La混杂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合金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俊勃 刘英 +2 位作者 付翀 杨敏鸽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利用化学共沉淀和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复合Ag-SnO2和La掺杂Ag-SnO2触头合金,对合金触头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真空耐电压和电弧烧蚀实验,并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电性能实验前后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 利用化学共沉淀和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复合Ag-SnO2和La掺杂Ag-SnO2触头合金,对合金触头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真空耐电压和电弧烧蚀实验,并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电性能实验前后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合金保持了制粉时纳米SnO2颗粒的形貌和粒度,尤其是含La掺杂的电接触材料,其氧化物粒度更细,分布更均匀。随氧化物粒度的减小,电接触材料的硬度和电阻率增加、耐电压强度降低、耐电弧烧蚀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热压烧结 La掺杂SnO2 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合金 耐电压
下载PDF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薛平 李建立 +2 位作者 丁文赢 韩晋民 孙国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8,33,共4页
综述了定形相变材料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定形相变材料的应用,总结了定形相变材料主要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定形相变材料 吸附法 熔融共混法 封装法 溶胶/凝胶法 插层法 压制烧结法
下载PDF
冷压烧结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小红 黎业生 钟涛生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碳纤维和Cu粉为原材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冷成形压坯的密度和压溃强度均先快速提高,而后缓慢增长,较合理的压制压力为... 以碳纤维和Cu粉为原材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冷成形压坯的密度和压溃强度均先快速提高,而后缓慢增长,较合理的压制压力为238~286 MPa;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都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大而快速提高,但在800℃以上,密度基本不变,强度开始下降;提高烧结温度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当烧结温度超过750℃时,摩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和抗摩擦性能都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是提高速度越来越慢,当烧结时间超过40 min后,这些性能基本不再随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烧结法 碳纤维 铜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铜基轴承合金的制造工艺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继贵 应美芳 王成福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9-61,共3页
在碳纤维增强铜基轴承合金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短碳纤维增强铅青铜基和锡青铜基复合轴承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作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制造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两种轴承合金的减摩耐磨性能和机... 在碳纤维增强铜基轴承合金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短碳纤维增强铅青铜基和锡青铜基复合轴承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作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制造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两种轴承合金的减摩耐磨性能和机械性能;除热压法外,二次压制烧结法也是制造碳纤维/铜基轴承合金的可行方法;碳纤维加入铜基轴承合金中对其摩擦对偶件没有特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铜基 轴承合金 摩擦 磨损 机械性能
下载PDF
硬质合金烧结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亚军 栾道成 +2 位作者 王正云 左洪松 秦琴 《工具技术》 2011年第12期3-6,共4页
介绍了几种传统硬质合金与新型硬质合金的烧结方法,并对这些烧结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未来硬质合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烧结方法 热等静压烧结 微波烧结 场辅助烧结 选择性激光烧结
下载PDF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凯 党智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采用冷压烧结的成型工艺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须填料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但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采用冷压烧结的成型工艺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须填料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但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率下降;复合材料的电场强度-电流密度(E-J)曲线对应的场强阈值随着T-ZnOw填料含量的增加均降低,并且当T-ZnOw的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1.58×1010Ω.m,从而复合材料就能以较高的暂态电导率把累积在表面的静电荷释放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烧结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聚四氟乙烯 电气性能 阈值电场
下载PDF
Al_2O_3 PARTICLE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 USING FOR CONTINUOUS CASTING MOULD 被引量:6
20
作者 S.H.Liang and Z.K.Fan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782-786,共5页
A kind of Cu base composite reinforced by 0 1μm Al 2O 3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 and sintering process for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moul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A kind of Cu base composite reinforced by 0 1μm Al 2O 3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 and sintering process for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moul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 2O 3 particle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and the particles refine the grain size. The tensile fracture is a mixture of quasi cleavage and dimple due to the moderate interface strength. As a result, the composite has better soft resist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than those of Cu and Cu alloy. With increase in super fine Al 2O 3, the density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decrease, but hardness and strength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pressing and sintering COMPOSITE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MOU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