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金衢盆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上山文化陶器科技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玉璋 张茂林 +2 位作者 蒋乐平 李为亚 张居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2,共7页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中西部钱塘江流域,是上山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盆地内5处遗址出土上山文化(11000-9000 BP)陶器的化学组成、岩相、烧成温度和吸水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胎体具有南方陶器共有的“高硅低铝...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中西部钱塘江流域,是上山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盆地内5处遗址出土上山文化(11000-9000 BP)陶器的化学组成、岩相、烧成温度和吸水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胎体具有南方陶器共有的“高硅低铝”的特征,且P元素含量较高,但不同遗址样品中熔剂氧化物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综合岩相分析结果,推测上述5处遗址制陶原料为普通易熔黏土且胎体中羼杂了大量植物茎叶等有机质,胎料物质来源为当地广泛存在的河湖相沉积岩、少量火山岩地层风化产物以及第四纪红土。陶器烧成温度普遍在800~900℃,高于同时期南北方多数遗址,胎体吸水率较高,多在10%~20%之间,这一现象应与陶胎夹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衢盆地 上山文化 陶器 制陶原料 烧成温度 吸水率
下载PDF
杉龙岗遗址出土陶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亚 《湖南考古辑刊》 2018年第1期281-301,378,共22页
为了对杉龙岗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工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利用数码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陶片断面显微结构和基本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出土陶片、当地原生土、模拟试制陶器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X射线... 为了对杉龙岗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工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利用数码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陶片断面显微结构和基本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出土陶片、当地原生土、模拟试制陶器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陶片表面的红色陶衣及部分陶片的物相组成,并结合分子数量比法和痕量元素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陶片为当地黏土烧制而成的可能性较大,陶片中磷含量明显偏高,制陶原料应为某种可塑性和烧制性能较好且含磷量较高的黏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龙岗遗址 陶片 制陶原料 化学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江苏光福瓷石矿矿物岩石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朝毅 汪灵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0年第4期8-13,共6页
瓷石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原料。它是一种主要由石英和绢云母-水云母系列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富钾、贫铝、高硅、低铁为特征的岩石。江苏省吴县光福瓷石矿库储量巨大,是一个适宜露天开采,在国内外均属罕见的特大型瓷石矿床。
关键词 瓷石矿 矿物 岩石特征 陶瓷原料
下载PDF
宜都新石器时代陶器审美形态研究
4
作者 曹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8,197,共8页
陶器是文化的载体,研究陶器的审美形态,亦是对某个时段文化的研究。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考古史料为依托,以宜都地区为中心,以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一带盛行的四种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石家河文化为切入点,分... 陶器是文化的载体,研究陶器的审美形态,亦是对某个时段文化的研究。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考古史料为依托,以宜都地区为中心,以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一带盛行的四种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石家河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和梳理了每个文化期内宜都土著陶器的胎质、陶色、器形、纹饰以及制陶工艺上的特点。在文章的结语部分,笔者对上述四种文化期陶器审美特征的演变过程和大溪文化期"外红内黑"陶的成因亦作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胎质 器形 纹饰 制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