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钛支架在构筑颌骨三维形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军 孙坚 马宏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在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颌骨模型上作成个体化钛支架 ,以构筑颌骨三维形态。方法  18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个体化钛支架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其中 10例上颌骨缺损以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前壁、外侧及底壁 ,如内侧壁缺损则一并... 目的 在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颌骨模型上作成个体化钛支架 ,以构筑颌骨三维形态。方法  18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个体化钛支架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其中 10例上颌骨缺损以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前壁、外侧及底壁 ,如内侧壁缺损则一并恢复 ,其口鼻创面以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修复 ;8例下颌骨缺损以钛板支架塑形 ,联合游离腓骨 ,精确恢复下颌骨外形及髁突生理位置。结果 所有的病例随访 6~ 12个月 ,除 1例于术后9个月眶外侧壁复发外 ,其余未见肿瘤复发。皮瓣除 2例因术后放疗部分坏死外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面部外形均非常满意 ,张口度 2 .5~ 4cm ,正常进食。上颌骨重建病人无口鼻瘘 ,语音较为清晰 ,下颌髁突均在正常解剖生理位置 ,面部软组织亦很对称。结论 个体化钛支架应用于颌骨重建 ,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颌骨外形 ,有利于术中引导移植骨准确对位 ,可避免术后的继发功能障碍 ,有效节省手术时间 ,其在复杂颅颌面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下颌骨 快速成形技术 钛网支架 钛板支架 三维重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矫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罗强 刘德荣 +1 位作者 方欣硕 梁加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矫形外科的应用、限制及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3-D打印技术在医学,尤其是在矫形外科应用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矫形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及个性化假体制造... 目的对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矫形外科的应用、限制及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3-D打印技术在医学,尤其是在矫形外科应用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矫形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及个性化假体制造等方面。结论 3-D打印技术是一项有医学应用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 矫形外科
原文传递
快速成形—先进的现代制造技术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东杰 黄列群 +3 位作者 沈永华 薛存球 何芝梅 马益诚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39,共3页
快速成形技术是新技术的综合成果,将会给制造业带来根本变化;简介了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和快速成形工艺的综述与比较。
关键词 快速成形技术 三维模型 成形工艺 RP技术
下载PDF
大块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数字设计及外形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彦普 龚振宇 +3 位作者 何黎升 赵晋龙 于擘 张海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03-806,共4页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与反求技术建立大块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与功能重建的方法. 方法 2002年4月~2004年8月,大面积下颌骨病变截除术后遗留大块下颌骨缺损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1~42岁.均为二期修复,术前张口度1.8~2.5 cm,平均2.2 cm,...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与反求技术建立大块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与功能重建的方法. 方法 2002年4月~2004年8月,大面积下颌骨病变截除术后遗留大块下颌骨缺损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1~42岁.均为二期修复,术前张口度1.8~2.5 cm,平均2.2 cm,均存在开闭口运动偏斜.采用CT数字化图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软件和Geomagic Studio曲面重构软件镜像恢复下颌骨缺损区数据及种植体结构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缺损下颌骨的树脂模型,通过铸造技术制造纯钛修复支架,修复缺损重建功能. 结果术前CT扫描数据可以直接被图像设计软件使用,精密制造出缺损下颌骨的树脂模型和钛支架,并可以设计良好的种植体.术后4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缺损区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开口度3.0~3.4 cm,平均3.2 cm.咬牙合关系正常,开闭口功能正常无偏斜.1例术后6个月行种植义齿镶复,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利用快速成型与反求技术进行个体化修复大块下颌骨缺损,方法简便,修复精确,可同时修复外形及重建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快速成型 反求技术 重建
下载PDF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彦生 李涤尘 卢秉恒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并且以光固化法为例系统地介绍其原理、构成及特点,给出工业应用的实例。
关键词 快速成型 光固法 制造技术 光敏树脂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单侧眼眶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国锋 赵铱民 +3 位作者 刘晓芳 李涤尘 渠乐 刘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了解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对单侧眼眶部缺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激光扫描仪对一例单侧眼眶部缺损石膏面部模型进行数据采集。经反求工程软件处理 ,依据健侧眼眶部组织数据设计出缺损处修复体表面数据 ,... 目的 了解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对单侧眼眶部缺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激光扫描仪对一例单侧眼眶部缺损石膏面部模型进行数据采集。经反求工程软件处理 ,依据健侧眼眶部组织数据设计出缺损处修复体表面数据 ,并利用模具软件设计出修复体模型的三维数据。最后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出修复体的树脂模型。结果 激光扫描采得的模型点云数据清晰精确。利用健侧眼眶部组织数据修复患侧缺损获得满意效果之后设计制作出的树脂修复体与缺损处贴和紧密并达到逼真的对称修复效果。结论 利用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方法可以满意地完成单侧眼眶部缺损修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眼眶部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 反求工程 快速成型技术
下载PDF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劲松 廖贵清 +7 位作者 潘朝斌 陶谦 王建广 张彬 杨辛 王成 陈沐 黄洪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快速原型技术 游离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开勇 刘斌 李洪友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成形材料的开发应用,可提升成形质量、拓宽原型应用的领域、开发新的成形工艺.软件是快速成形技术的灵魂,第三方软件介入是当前快速成形技术软件开发的一个明显趋势.基于快速成形思想的各种新的工艺方法、研究与工艺装备开发,以及桌面... 成形材料的开发应用,可提升成形质量、拓宽原型应用的领域、开发新的成形工艺.软件是快速成形技术的灵魂,第三方软件介入是当前快速成形技术软件开发的一个明显趋势.基于快速成形思想的各种新的工艺方法、研究与工艺装备开发,以及桌面化设备和功能原型成形设备的开发,是新的快速成形设备研制的两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成形材料 软件技术 工艺装备
下载PDF
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新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红俐 花国然 罗新华 《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2-54,共3页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 ,特别是近年来快速成型的新设备、新技术工艺、新材料及新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探讨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发展 快速成型技术 设备 工艺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戴蓓芳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2,共3页
介绍了利用快速成型样件制造导流罩硅胶模的过程,重点阐述了基于RP的硅胶模具制作工艺及真空复制工艺,强调了制造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实现了导流罩等壳类零件快速制模和复制,可经济快捷地小批量制作塑料产品,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 快速成型 导流罩 硅胶模 真空复制技术
下载PDF
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归来 张智勇 +4 位作者 牛峰 金骥 夏德林 俞斌 罗金超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在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前景。方法46例严重颅颌面畸形患者,包括先天性颅颌面畸形11例,颅颌面创伤或创伤后重建23例,颅颌面肿瘤7例,颅颌面美容5例。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目的探讨在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前景。方法46例严重颅颌面畸形患者,包括先天性颅颌面畸形11例,颅颌面创伤或创伤后重建23例,颅颌面肿瘤7例,颅颌面美容5例。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C-150,进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CT图像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生成(Computer-Aided Design,CAD)实体模型文件,将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然后输入到AFS激光快速成型机,采用光敏树脂直接生成三维模型实体。结果根据CT扫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冶疗水平。结论在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是现代颅颌面外科重要的诊断和模拟手术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快速成型 颅颌面外科
原文传递
快速成形技术的内涵及研究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安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4,共4页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是一项综合的高新技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按照成形学的原理把快速成形技术归属于堆积成形制造技术。从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特点等几方面论述快速成形技术的内涵。总结了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研究的热...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是一项综合的高新技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按照成形学的原理把快速成形技术归属于堆积成形制造技术。从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特点等几方面论述快速成形技术的内涵。总结了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研究的热点,即成形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成形材料的研究、成形精度的提高、闭环快速成形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快速成形制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材料 精度 工艺 反求工程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与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浚睿 魏建华 +1 位作者 李云鹏 封兴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在导板引导下复位,钛板同定。结果:所有患者伤15均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及开闭口功能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使整复陈旧性颧眶骨折手术的目的性和准确性提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对外形的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模型外科 颧眶复合体 陈旧性骨折
下载PDF
个体化预制钛支架复合松质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4
14
作者 商洪涛 雷德林 +3 位作者 刘彦普 何黎升 赵晋龙 张海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63-165,i005,共4页
目的:对快速原型技术(RP技术)应用于下颌骨大面积缺损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对快速原型制造的个体化预制钛支架+松质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与预成钛网修复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手术中可见个体化预制钛修复体和缺损区域形态相吻合,节... 目的:对快速原型技术(RP技术)应用于下颌骨大面积缺损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对快速原型制造的个体化预制钛支架+松质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与预成钛网修复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手术中可见个体化预制钛修复体和缺损区域形态相吻合,节省了大量时间。成骨效果与成品钛网+松质骨成骨效果相同。结论:RP技术在下颌骨大面积缺损修复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个体化预制钛支架 下颌骨重建 快速原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3 位作者 邓家永 黎明 朱谨 夏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血管化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激光烧结快速成型试验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华 赵剑峰 +5 位作者 田宗军 花国然 王蕾 黄因慧 胡育文 张永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将快速成型技术引入纳米材料成型领域 ,在Al2 O3 纳米粉末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试验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纳米陶瓷材料激光烧结工艺的影响因素 ,初选了烧结参数 ,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纳米Al2 O3 粉末激光烧结工艺。通过多层烧结试验对其进行了验... 将快速成型技术引入纳米材料成型领域 ,在Al2 O3 纳米粉末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试验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纳米陶瓷材料激光烧结工艺的影响因素 ,初选了烧结参数 ,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纳米Al2 O3 粉末激光烧结工艺。通过多层烧结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对烧结制件进行了成分、微观组织等检测分析。试验表明 ,采用得到的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 ,可以实现纳米Al2 O3 的自由成型 ,烧结制件内部组织保持纳米结构 ,材料晶粒尺寸基本不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纳米陶瓷 快速成型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旭兵 柳兆刚 +1 位作者 袁建兵 田宏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 :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 :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 目的 :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 :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游离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永堂 巨丽 杜诗文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叙述了目前应用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基本过程 ,介绍了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设备。
关键词 快速原型 先进制造技术 RP技术
下载PDF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堂 马海波 《锻压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介绍了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原型制造、快速制模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
关键词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RP技术 原型制造 快速制模
下载PDF
快速原型技术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的动物模型及Willis覆膜支架的柔顺性测试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剑 李明华 +5 位作者 朱悦琪 谭华侨 李永东 范春华 胡丁君 乔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在犬体内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系列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并测试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方法3T磁共振3D-TOFMRA序列采集头颅横断面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做出管状三维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 目的在犬体内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系列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并测试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方法3T磁共振3D-TOFMRA序列采集头颅横断面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做出管状三维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出TangoPlus材料的实体模型并硅胶涂层。将犬两侧颈内动脉切断,一端结扎,一端穿过模型做端端吻合,得到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周后在DSA下置入Willis覆膜支架8枚(3.5mm×16mm2枚,3.5mm×13mm2枚,3.5mm×10mm2枚,3.5mm×7mm2枚)通过模型段血管释放到远端,设对照2枚。结果在犬体内成功复制了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0例。Pro-E软件中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模型血管与志愿者颈内动脉高度相似。Willis覆膜支架分组测试时,无血管痉挛和急性血栓形成,测试后病理检查3.5mm×16mm组可见血管内膜及中膜不同程度损伤,3.5mm×13mm组可见内皮损伤及肿胀,3.5mm×10mm组仅见内皮肿胀,3.5mm×7mm组内皮肿胀更少见。结论本实验模型具有高度可控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性,手术操作简单,可用于神经介入材料的研究和测试,为神经介入医师培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Willis覆膜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在弯曲血管中长度越小对血管内膜损伤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快速原型技术 颈内动脉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