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林蛙皮中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及提取工艺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淼 周亚丹 赵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83,共3页
为了充分利用东北林蛙资源,利用羟脯氨酸法对废弃的林蛙皮肤进行了胶原蛋白的提取试验,测定了林蛙皮肤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酸、酶提取对比试验表明:加入胃蛋白酶后提取率明显提高;通过酶的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 为了充分利用东北林蛙资源,利用羟脯氨酸法对废弃的林蛙皮肤进行了胶原蛋白的提取试验,测定了林蛙皮肤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酸、酶提取对比试验表明:加入胃蛋白酶后提取率明显提高;通过酶的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为37℃、72h、30mg胃蛋白酶;以最佳条件提取胶原蛋白,并经盐析、透析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海绵状的胶原蛋白产品,含量检测表明成品的收率为15%,纯度为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R.elybowski) 胶原蛋白 提取
下载PDF
基于COI序列的哈蟆油基原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孟虎 康廷国 +2 位作者 许亮 杨燕云 蔡振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72-1577,共6页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对,显示为上述4种林蛙;应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7.0软件计算K2P遗传距离并构建NJ(neighbor-joining)系统聚类树,所测4种林蛙的序列和Gen Bank上下载的4种林蛙的序列分别聚为1支,但与Gen Bank上下载的2个外群独立分开,东北林蛙的COI基因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但该技术并不能鉴别林蛙的雌雄。结果显示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鉴定哈蟆油的基原动物,说明DNA条形码COI为哈蟆油基原动物的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蟆油 东北林蛙 中国林蛙 DNA条形码 鉴定
原文传递
东北林蛙卵蛋白抗疲劳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肃 胡春晓 +2 位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牟藤 《特产研究》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东北林蛙卵蛋白含量丰富,是林蛙产业中尚待开发利用的副产品。本试验研究了东北林蛙卵蛋白的抗疲劳活性。取雄性昆明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林蛙卵蛋白(低、中、高)剂量3组,连续灌胃35d,分别测量小鼠的体重变化... 东北林蛙卵蛋白含量丰富,是林蛙产业中尚待开发利用的副产品。本试验研究了东北林蛙卵蛋白的抗疲劳活性。取雄性昆明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林蛙卵蛋白(低、中、高)剂量3组,连续灌胃35d,分别测量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肝糖原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东北林蛙卵蛋白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显著影响,可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含量,增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肝糖原含繁。研究显示,东北林蛙卵蛋白具有增加小鼠抗疲劳的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卵蛋白 抗疲劳活性
下载PDF
东北产三种林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琳琳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3,I0002,共4页
应用Wright染色法对桓仁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表明:桓仁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形态、数量上存在差别,这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分类地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血细胞 桓仁林蛙 东北林蛙 黑龙江林蛙
下载PDF
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满樱 肖向红 +1 位作者 徐佳佳 吴建平 《野生动物》 2007年第4期6-9,共4页
本文观察了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体表各部位皮肤薄厚不一,头部背侧皮肤最厚(224.4±5.46μm),后肢腹侧皮肤最薄(135.7±5.06μm),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薄,为复层扁平上皮;真... 本文观察了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体表各部位皮肤薄厚不一,头部背侧皮肤最厚(224.4±5.46μm),后肢腹侧皮肤最薄(135.7±5.06μm),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薄,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疏松层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颗粒腺多见于背部皮肤,以躯干背侧褶处体积最大。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以背侧皮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皮肤 皮肤腺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中国药典》中哈蟆油的基原问题诹议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井雷 姜大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931-2933,共3页
目的:根据历史文献、近代国内外学者及作者的研究,诹议《中国药典》中哈蟆油的基原问题。方法: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报道,从史书记载、形态学、染色体组型、银带及同工酶电泳、基因水平等方面,探讨哈蟆油的原动物基原。结果与结论:名贵药材... 目的:根据历史文献、近代国内外学者及作者的研究,诹议《中国药典》中哈蟆油的基原问题。方法: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报道,从史书记载、形态学、染色体组型、银带及同工酶电泳、基因水平等方面,探讨哈蟆油的原动物基原。结果与结论:名贵药材哈蟆油的原动物基原应为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其分类阶元为我国蛙类的一有效物种,建议《中国药典》应将哈蟆油的原动物确定为东北林蛙,以避免哈蟆油原动物名称混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蟆油 中国林蛙 东北林蛙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
原文传递
东北林蛙的两性异形和抱对个体的形态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鹏 刘恒 +1 位作者 张德成 赵文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2012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正在抱对的30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抱对个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配偶间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 2012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正在抱对的30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抱对个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配偶间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特征均与其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前肢长和后肢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而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性成体显著大于雄性成体;特定体长下雄性的前肢显著大于雌性,其他局部特征没有显著的两性差异;雌性个体与抱对的雄性个体的后肢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形态特征两性间无相关性。因此,在东北林蛙的配偶选择中,雌性对雄性形态特征的选择与两性异形的形成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形态特征 两性异形 抱对 配偶选择
原文传递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娜 肖向红 +2 位作者 徐义刚 柴龙会 张晶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246-3251,共6页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分析评价dybowskin-1ST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蛙皮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抗菌肽dybowskin-1ST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分析评价dybowskin-1ST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蛙皮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抗菌肽dybowskin-1ST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中,得到重组质粒pPIC9K-1ST。经电转化将pPIC9K-1ST转入到毕赤酵母菌GS115中,获得高效表达dybowskin-1ST的重组菌株。以甲醇诱导重组菌株,上清液经SDS-PAGE检测表明有目的蛋白dybowskin-1ST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经Ni-agarose色谱柱分离纯化后,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且dybowskin-1ST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和潜在的研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抗菌肽 毕赤酵母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东北林蛙不同地理种群繁殖期体温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骁骁 赵文阁 刘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65-2973,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对两栖类的影响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变温动物,两栖类能够从外界获取热量,并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作为实验对象,测量不同环境温度下伊春种群、白山种群和尚志种群繁殖期的体温和胚... 全球气候变暖对两栖类的影响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变温动物,两栖类能够从外界获取热量,并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作为实验对象,测量不同环境温度下伊春种群、白山种群和尚志种群繁殖期的体温和胚胎发育速度。结果表明:东北林蛙的体温和胚胎发育速度均与环境温度正相关;不同地理种群的选择体温、体温调节能力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尚志种群、白山种群和伊春种群;尚志种群、白山种群和伊春种群完成胚胎发育的时间依次延长,且三者的差距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越来越明显;环境温度升高后,不同发育阶段完成的时间并不是等比例的减少,胚胎发育的第2阶段和第3阶段以及第4阶段的第21期(开口期)经历的时间显著缩短;与成体相比,胚胎发育过程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东北林蛙某些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体温调节 发育时期 发育速度 地理变异
下载PDF
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凤坤 苏凤艳 +2 位作者 刘海斌 戚磊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PH值 孵化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东北林蛙卵蛋白酶解工艺及其酶解物的抗疲劳活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永政 胡春晓 +2 位作者 王铮 金莉莉 王秋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5-239,共5页
研究复合蛋白酶对东北林蛙卵蛋白的酶解工艺及其酶解物的抗疲劳活性。分别考察pH值、加酶量、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林蛙卵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加酶量3000U/g pro、温度55℃、pH8.0、水解时间5... 研究复合蛋白酶对东北林蛙卵蛋白的酶解工艺及其酶解物的抗疲劳活性。分别考察pH值、加酶量、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林蛙卵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加酶量3000U/g pro、温度55℃、pH8.0、水解时间5h、固液比1:5.5(m/V)。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及血乳酸含量,研究东北林蛙卵蛋白酶解物的抗疲劳活性,结果显示最佳优化条件下得到的林蛙卵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卵蛋白 酶解工艺 抗疲劳活性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养殖条件下出蛰的东北林蛙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佟庆 崔立勇 王洪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0,共7页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北林蛙有较高的成活率,而出蛰温度高于20℃,则会引起70%以上的东北林蛙死亡,出蛰期间温度缓慢提高有利于东北林蛙生长和存活。东北林蛙出蛰期间适宜的湿度在80%以上,湿度低于60%则对东北林蛙不利。出蛰环境以无风为好,有风会造成东北林蛙的死亡。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依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来进行出蛰。出蛰当日平均温度宜在1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出蛰 环境因子 成活率
原文传递
一类蛙源非典型结构抗菌肽cDNA的克隆以及成熟肽的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平 朱倩 +3 位作者 夏睿 季菁菁 刘冠群 徐艳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1429-1433,共5页
抗菌肽是两栖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等活性,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肽的功能发挥与其特有的α螺旋结构密切相关,但是一些抗菌肽在水溶液中呈无规则卷曲,在类膜溶液中才转变成α螺旋... 抗菌肽是两栖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等活性,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肽的功能发挥与其特有的α螺旋结构密切相关,但是一些抗菌肽在水溶液中呈无规则卷曲,在类膜溶液中才转变成α螺旋,这类抗菌肽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抗菌肽活性或细胞毒性,在药物开发中提供更多的利用潜能。本文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皮肤组织中,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一类无规则卷曲的抗菌肽,属于chensirin-2家族。19条不同的抗菌肽的cDNA序列共编码3种长度为14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分子量在1450.78-1460.82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53-9.70之间,3种抗菌肽都有两亲性和阳离子性,二级结构呈现无规卷曲。这些理化性质预示着这3种抗菌肽可能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rana dybowskii 抗菌肽 分子克隆
原文传递
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志影 李殿伟 赵文阁 《野生动物》 2008年第5期244-247,共4页
应用改进的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实验室条件下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RM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体温均与环境温度(Ta)呈正线性回归,且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5~30℃之间6个温度条件下... 应用改进的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实验室条件下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RM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体温均与环境温度(Ta)呈正线性回归,且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5~30℃之间6个温度条件下,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的RMR均与Ta曲线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P<0.01),东北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_1=176.811-0.914Ta+0.573Ta^2,r=0.875,df_1=2,df_2=27;雌性RMR_2=158.997-8.335Ta+0.667Ta^2,r=0.914,df_1=2,df_2=27。黑龙江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_3= 296.557-12.276Ta+1.282Ta^2,r=0.861,df_1=2,df_2=27;雌性为RMR_4=256.13-5.648Ta+0.899Ta^2,r=0.921,df_1=2,df_2=27。无论雌雄个体黑龙江林蛙RMR水平都较东北林蛙高,2种林蛙RMR的差异是与呼吸频率和体表散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黑龙江林蛙 静止代谢率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生长与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柏永明 田秀华 沈广爽 《野生动物》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2008年4~10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对1龄、2龄和3龄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体重(y)、体长(1)、前臂及手长(f)、后肢长(x)和头宽(z)体尺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龄、2龄东北林蛙在7月的绝对生长率最大,3龄东北林蛙在... 2008年4~10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对1龄、2龄和3龄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体重(y)、体长(1)、前臂及手长(f)、后肢长(x)和头宽(z)体尺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龄、2龄东北林蛙在7月的绝对生长率最大,3龄东北林蛙在5月和8月的绝对生长率高于其他月;1龄、3龄东北林蛙5月的相对生长率最大,2龄东北林蛙5月和7月的相对生长率大于其他月;不同种源的1龄东北林蛙体重差别显著(P<0.05);东北林蛙各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P<0.01);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东北林蛙体重与其他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8.374+4.417x+1.246z(R=0.923、R^2=0.853、校正R^2=0.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生长发育 体尺
下载PDF
圈养与野生东北林蛙皮肤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铁峰 卫功庆 +3 位作者 蔡凤坤 邹兴淮 胡耀辉 孟庆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6,共4页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较野生的高14.38%。野生蛙皮较圈养蛙皮的80%甲醇提取率高2.36%,对提取物进行柱层析结果显示圈养蛙皮与野生蛙皮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中氨基酸种类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野生 东北林蛙 皮肤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慧敏 肖向红 +4 位作者 孙婷婷 漆俊 柴龙会 张晶钰 郭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ünther,1876)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对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甘油对照组、外用应急软膏组和dybowskin-1ST组(50 mg.L-1,10μg/只),制备皮肤损... 目的:研究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ünther,1876)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对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甘油对照组、外用应急软膏组和dybowskin-1ST组(50 mg.L-1,10μg/只),制备皮肤损伤模型,将供试品按0.2 mL/只的剂量涂抹创口外延至2~3 mm,1次/d。于损伤后第1,3,5,7天测量皮肤损伤面积,计算伤口愈合率,第3,7天取损伤部位皮肤,组织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第7天dybowskin-1ST组和外用应急软膏组小鼠皮肤损伤部位愈合率分别为(86.74±0.27)%和(91.57±0.14)%,与甘油对照组比较,提高了16.04%和20.87%,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dybowskin-1ST组愈合初期新生组织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愈合后期组织分层明显,且与外用应急软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dybowskin-1ST能改善小鼠损伤部位肉芽组织生长状态和胶原纤维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抗菌肽 东北林蛙 创伤愈合
原文传递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蝌蚪的控光饲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远锋 郗蒙雪 +5 位作者 张计委 贾慧平 侯跃林 陈宁宁 常雷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5-98,105,共5页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为工厂化养殖蝌蚪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蝌蚪 生长发育 光强 光色 日粮粗蛋白水平
下载PDF
东北林蛙蝌蚪期水体消毒防控疾病研究
19
作者 崔铁花 马振华 +3 位作者 张士俊 勾天兵 姚旭东 段加玉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降低东北林蛙蝌蚪期疾病的发病率,利用蛙大夫、蛙独清和10%聚维酮碘3种消毒剂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对串水水体消毒,以串水水体不消毒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有明显的杀菌预防作用,对照组与其他用药处理组的存活率有... 为降低东北林蛙蝌蚪期疾病的发病率,利用蛙大夫、蛙独清和10%聚维酮碘3种消毒剂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对串水水体消毒,以串水水体不消毒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有明显的杀菌预防作用,对照组与其他用药处理组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蝌蚪期 疾病防控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雄性成体GP、PEPCK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秀峰 肖向红 +1 位作者 柴龙会 张晶钰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7-70,75,共5页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蒽酮比色定糖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并通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肝脏、肌肉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蒽酮比色定糖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并通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肝脏、肌肉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和肝脏、肾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比活性,以探讨低温对东北林蛙GP、PEPCK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降低,东北林蛙血糖水平逐步升高,糖原含量逐步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温组血糖升高极显著(P<0.01),而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0℃组、-1℃组肝脏、肌肉组织GP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且肝脏、肾脏PEPCK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说明低温胁迫促使东北林蛙糖原含量降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限速酶比活性升高,进而血糖含量升高,提示血糖作为抗冻保护剂在东北林蛙冬眠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冬眠 血糖 糖原 糖原磷酸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