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84
1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3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而R.semiplicata(Nikol’ski,1918)和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林蛙仅限于中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中国林蛙 形态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林蛙性腺的发育及温度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新红 赵文阁 +1 位作者 郭玉民 薛建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6,T001-T002,共8页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 (Rana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 :①胚胎发育到 2 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 ,2 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 (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 ,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 (Rana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 :①胚胎发育到 2 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 ,2 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 (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 ,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成生殖腺 ;②胚胎发育到 3 1期生殖腺出现性别分化 ,卵巢分化初期较易识别 ,而精巢分化不明显 ;③卵巢分化完成于 3 7期 ,精巢分化完成于变态之后 ,两侧生殖腺等大 ;④胚胎发育从 3 0期开始 ,性别分化对温度较为敏感 ,低温利于雌性化 ,高温利于雄性化 ;⑤ 15~ 2 5℃为变温培养时性比发生变化的敏感温度区 ,缓慢升温雄性比例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性腺发育 性别分化 温度
下载PDF
林蛙营养成分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妍妍 郑卫星 +1 位作者 王日昕 苏秀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2-475,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林蛙输卵管特殊的药理活性和林蛙等水陆两栖动物的资源,通过对蛙肉、蛙皮、卵、输卵管、蛙肉、有卵有输卵管的蛙、有卵无输卵管的蛙、无输卵管和无卵的蛙、商品哈什蚂油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可根据林蛙不同部分... 为了充分利用林蛙输卵管特殊的药理活性和林蛙等水陆两栖动物的资源,通过对蛙肉、蛙皮、卵、输卵管、蛙肉、有卵有输卵管的蛙、有卵无输卵管的蛙、无输卵管和无卵的蛙、商品哈什蚂油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可根据林蛙不同部分的营养价值而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食用。研究发现:哈什蚂油中亮氨酸含量为15.69g/100g、赖氨酸7.20g/100g。蛙肉中赖氨酸为7.20g/100g、色氨酸为90.5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蛙卵124.36mg/g、整蛙79.8mg/g。二十碳五稀酸(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C22:6)总量为蛙卵12.41mg/g为最高,整蛙7.2mg/g,哈什蚂油0.37mg/g,为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氨基酸含量上有卵蛙和蛙、蛙卵和蛙肉、整蛙和哈什蚂油最近,蛙皮是主效成分。脂肪酸含量上,输卵管和蛤什蟆油、有卵蛙和蛙最近,蛙肉是主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氨基酸 脂肪酸 聚类分析 主效成分分析
下载PDF
Cu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寿兵 郭锐 +3 位作者 屈云芳 经佐琴 蒋朝光 吴千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3℃、18℃和24℃条件下,Cu2+对10d龄中国林蛙蝌蚪96h的LC50分别为5.01、3.80和2.99mg·L-1,致死阈浓... 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3℃、18℃和24℃条件下,Cu2+对10d龄中国林蛙蝌蚪96h的LC50分别为5.01、3.80和2.99mg·L-1,致死阈浓度分别为4.0、2.5和1.6mg·L-1,而在96h内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5、1.6和1.0mg·L-1.18℃条件下Cu2+对20d龄中国林蛙蝌蚪的96hLC50为2.1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蝌蚪 急性 毒性
下载PDF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系统发育及物种形成和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魏刚 陈服官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6-81,共6页
运用分支分类法,通过形态、染色体和同工酶性状分析寻找出姐妹群,建立中国林蛙各亚种系统发育分支图。并根据地理分布、古地理和古气候特点,认为中国林蛙起源于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讨论了中国林蛙的分化及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根据... 运用分支分类法,通过形态、染色体和同工酶性状分析寻找出姐妹群,建立中国林蛙各亚种系统发育分支图。并根据地理分布、古地理和古气候特点,认为中国林蛙起源于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讨论了中国林蛙的分化及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根据形态推测起源中心时,应考虑环境变化因素,当分布区环境不变或呈单向性变化时,保留祖征最多的亚种所在地就是该物种的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系统发育 物种起源
下载PDF
基于COI序列的哈蟆油基原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孟虎 康廷国 +2 位作者 许亮 杨燕云 蔡振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72-1577,共6页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对,显示为上述4种林蛙;应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7.0软件计算K2P遗传距离并构建NJ(neighbor-joining)系统聚类树,所测4种林蛙的序列和Gen Bank上下载的4种林蛙的序列分别聚为1支,但与Gen Bank上下载的2个外群独立分开,东北林蛙的COI基因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但该技术并不能鉴别林蛙的雌雄。结果显示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鉴定哈蟆油的基原动物,说明DNA条形码COI为哈蟆油基原动物的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蟆油 东北林蛙 中国林蛙 DNA条形码 鉴定
原文传递
中国林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东风 陈伟庭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中国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基础和应用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对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生长发育、林蛙油功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中国林蛙 生长发育 经济价值 人工养殖 药用价值 应用 功用 研究进展 林蛙油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双酚A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牛海岗 王宏元 张育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08-414,共7页
为评价双酚A(BPA)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期的蝌蚪暴露于浓度为2.4×10-5mol·L-1~4.2×10-5mol·L-1BPA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4、48、72、96h蝌蚪的死亡几率(y)与浓度对数(x... 为评价双酚A(BPA)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期的蝌蚪暴露于浓度为2.4×10-5mol·L-1~4.2×10-5mol·L-1BPA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4、48、72、96h蝌蚪的死亡几率(y)与浓度对数(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915x-4.1157、y=22.11x-6.1905、y=20.766x-5.3871、y=20.715x-5.351;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47×10-5、3.28×10-5、3.20×10-5、3.16×10-5mol·L-1.安全浓度(SC)为0.88×10-5mol·L-1.为探讨在安全浓度以下BPA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林蛙蝌蚪分别于10-5、10-6、10-7mol·L-1BPA的水体中连续暴露直至完全变态,并设10-8、10-9mol·L-1雌二醇(E2)的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分别测定并统计蝌蚪发育所需的发育时间、体长和体质量.结果表明,蝌蚪对10-5、10-6、10-7mol·L-1BPA与10-8、10-9mol·L-1E2的效应相似,可延缓林蛙幼体的发育时间,导致体长和体质量降低.推测低浓度BPA抑制蝌蚪生长发育的机制之一是干扰了正常的内分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中国林蛙 蝌蚪 生长发育 毒性
下载PDF
中国林蛙的繁殖生态及其资源恢复 被引量:13
9
作者 于丹 赵克尊 +1 位作者 李俊涛 张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9-93,共5页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栖息在温带森林中的主要两栖动物,其体内的“哈士蟆”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了明确影响中国林蛙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生态观察、室内定量分析和人工养殖等方法,研究了其繁殖生态特性。结果表明,...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栖息在温带森林中的主要两栖动物,其体内的“哈士蟆”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了明确影响中国林蛙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生态观察、室内定量分析和人工养殖等方法,研究了其繁殖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蝌蚪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寒冻、水体干涸和食物贫乏;而成蛙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的狂捕滥杀。采用人工养殖与自然增殖相结合的方式,可促进中国林蛙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成活率 人工养殖 林蛙
下载PDF
大蟾蜍蝌蚪与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立志 李晓晨 张春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5-358,共4页
将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及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5℃、15℃、25℃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体长、体宽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5℃下,大蟾蜍蝌... 将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及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5℃、15℃、25℃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体长、体宽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5℃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及体长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5℃下,大蟾蜍蝌蚪的体长、体宽和中国林蛙蝌蚪的体宽的增长速率最快。(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指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对数增长关系;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对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线形关系,并且相关系数R都在0.75以上。(3)在相同时间内,25℃的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在5℃的温度条件下,两种蝌蚪都不能完成变态发育过程,温度对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随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发育 变态率 蝌蚪 大蟾蜍 中国林蛙
下载PDF
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兴军 陈丽 +4 位作者 吕建伟 谢振丽 崔婷婷 王昌河 邵淑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分别以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si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鲜皮为原料,通过酸化乙醇法提取抗菌肽粗提液,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肽纯品,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经Se... 分别以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si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鲜皮为原料,通过酸化乙醇法提取抗菌肽粗提液,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肽纯品,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经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后获得3种多肽,中国林蛙与中华蟾蜍皮肤中的活性多肽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多肽Ⅲ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抗菌肽相对含量比较的结果表明,蟾蜍皮肤中抗菌活性肽的含量较高,是理想的抗菌肽提出和纯化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中国林蛙 中华蟾蜍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伟庭 李东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6-41,共6页
首次报道了产于东北的中国林蛙在广东地区常温条件下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主要特征的出现以及行为的变化,将中国林蛙从受精卵开始至两侧鳃盖完成的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在18-22℃条件下,早期胚胎... 首次报道了产于东北的中国林蛙在广东地区常温条件下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主要特征的出现以及行为的变化,将中国林蛙从受精卵开始至两侧鳃盖完成的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在18-22℃条件下,早期胚胎发育全过程共历时131.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胚胎发育 广东
下载PDF
中国林蛙生殖休眠的生理和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志光 邓秋香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生殖休眠是其特有的生理现象,在生殖休眠期林蛙死亡率较高.揭示这个阶段的林蛙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根据观察分析认为,生殖休眠是冬眠的继续,是...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生殖休眠是其特有的生理现象,在生殖休眠期林蛙死亡率较高.揭示这个阶段的林蛙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根据观察分析认为,生殖休眠是冬眠的继续,是林蛙机体内环境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生殖休眠 代谢
下载PDF
中国林蛙蝌蚪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富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为了解中国林蛙蝌蚪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 ,在水温 16~ 18℃、pH 7 0~ 8 5的野外条件下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进行了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 2 4、4 8、72、96h... 为了解中国林蛙蝌蚪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 ,在水温 16~ 18℃、pH 7 0~ 8 5的野外条件下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进行了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 2 4、4 8、72、96h半致死量 (LD5 0 )分别为 14 13、11 92、9 98、7 0 7mmol L ,零致死量(LD0 )分别为 9 75、8 6 4、6 11、3 79mmol L ,全致死量 (LD10 0 )分别为 2 0 16、16 4 4、16 31、13 2 2mmol L ,安全量 (SD)为 2 54mmol L。野外蝌蚪饲养池水体碳酸盐碱度的适宜范围在 1 0~ 3 0mmo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蝌蚪 碳酸盐碱度 适应性 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
下载PDF
四川若尔盖湿地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建洪 戴强 +3 位作者 张明 李成 张晋东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于2004年5~6月和8~9月对若尔盖湿地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的肥满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肥满度随季节、年龄、栖息生境的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和改善多样性生境是保护当地两栖类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中国林蚌 肥满度
下载PDF
干旱对中国林蛙体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世仪 李海峰 +1 位作者 杨红莹 李立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69,共4页
运用椎骨年轮返算体长方法 ,分析了干旱年、正常年天津蓟县中国林蛙第 1至第 3年龄体长增长量。结果表明 ,干旱年体长生长减缓 ,t 检验差异显著或差异极显著。证实了代偿性生长在两栖类上的存在。做不同年份体长分布频率图比较之间差异 ... 运用椎骨年轮返算体长方法 ,分析了干旱年、正常年天津蓟县中国林蛙第 1至第 3年龄体长增长量。结果表明 ,干旱年体长生长减缓 ,t 检验差异显著或差异极显著。证实了代偿性生长在两栖类上的存在。做不同年份体长分布频率图比较之间差异 ,干旱年秋季出现大量体长极小的性成熟个体♂♂ <41mm ,♀♀≤ 40mm ,干旱年中国林蛙种群优势年龄组比正常年的推迟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中国林蛙 体长生长 影响
下载PDF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四亚种性状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刚 华浩根 +1 位作者 徐宁 李德俊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对中国林蛙指名亚种、兰州亚种、康定亚种和长白山亚种22项在外形上有差异的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体长、足长、蹠部腹面痣粒是否明显、鼓膜大小。第四趾两侧蹼缘缺刻深度、眼径、前臂及手长和头宽八项性状在中国林蛙亚种... 本文对中国林蛙指名亚种、兰州亚种、康定亚种和长白山亚种22项在外形上有差异的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体长、足长、蹠部腹面痣粒是否明显、鼓膜大小。第四趾两侧蹼缘缺刻深度、眼径、前臂及手长和头宽八项性状在中国林蛙亚种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作出了主成分分析坐标图,讨论了二维坐标图与形态特征并同和演化顺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亚种 形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林蛙腿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彬彬 张文革 夏艳洁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9-93,118,共6页
按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分析的测定方法,对雌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简称中国林蛙)的腿部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肌肉(鲜样)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水分79.20%和7... 按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分析的测定方法,对雌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简称中国林蛙)的腿部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肌肉(鲜样)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水分79.20%和79.60%、粗蛋白18.70%和18.10%、粗脂肪0.30%和0.60%、灰分1.10%和1.10%;雌雄蛙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干样)分别为88.71%和88.7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8.47%和37.74%,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0.27%和30.83%,雌雄中国林蛙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雌蛙(87.10),略高于雄蛙(86.04)。根据氨基酸评分,中国林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而根据化学评分,则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腿肌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有较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肌肉 雌雄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中国林蛙皮抗菌肽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金莉莉 丁忠福 王秋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本研究以林蛙干皮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酸和磷酸盐三种浸提液提取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并分别以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pH值四因素对每种浸提液的提取方法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进一步精纯后产物的抑菌活力为指标,探索林蛙抗菌肽的最优分... 本研究以林蛙干皮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酸和磷酸盐三种浸提液提取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并分别以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pH值四因素对每种浸提液的提取方法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进一步精纯后产物的抑菌活力为指标,探索林蛙抗菌肽的最优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三种浸提液的最优条件分别是:甲醇法为浸提时间24h、温度0℃、液料比为22.5(W/V)、pH5.4;乙酸法为24h、0℃、液料比22.5、pH3.0;磷酸盐法为24h、20℃、液料比22.5、pH6.4。其中甲醇法浸提产物的抑菌活性最佳,粗提品经G-25层析后,力活提高了5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Pb^(2+)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健鑫 王日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Pb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Pb2+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0,1.66,1.41 mg/L;Pb2+对蝌蚪的安全浓度(SC)为0.13 mg/L,蝌蚪...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Pb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Pb2+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0,1.66,1.41 mg/L;Pb2+对蝌蚪的安全浓度(SC)为0.13 mg/L,蝌蚪的死亡率随Pb2+浓度的升高和染Pb2+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蝌蚪的平均全长和体重逐渐降低,死亡率和畸形率提高,血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现象明显,说明低浓度的Pb2+污染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中国林蛙 蝌蚪 毒性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