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 被引量:54
1
作者 焦菊英 王万中 郝小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m,降雨历时多在3h-18h之间,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30%-70%;C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60-130mm,历时大于24h,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25%。三种类型暴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是A型大于B型,B型大于C型,且A型比B型、C型大得多。A型暴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暴雨,其侵蚀性降雨发生的比例占侵蚀性降雨总次数的52.7%,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4%。在坡面和沟道小流域,70%的极强烈侵蚀是由A型暴雨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暴雨雨型 降水特征 侵蚀特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玉兰 陶诗言 杜长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8-285,共8页
本文利用每小时红外增强显示(EIR)和红外(IR)云图,6小时降水量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1年6月12—14日和7月6—7日江淮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的特征(包括生成源地、生命史、移向移速及对流云团生成的... 本文利用每小时红外增强显示(EIR)和红外(IR)云图,6小时降水量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1年6月12—14日和7月6—7日江淮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的特征(包括生成源地、生命史、移向移速及对流云团生成的几种形式):讨论了中低纬度云系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概括出中尺度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云模型和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中尺度 云团 对流云
下载PDF
2008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梅雨锋结构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建海 沈锦栋 江丽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5-1084,共10页
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和实况雨量,对2008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梅雨期两次最强暴雨过程梅雨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是浙江1999年以来最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20%左右,期间共有5次系统性强... 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和实况雨量,对2008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梅雨期两次最强暴雨过程梅雨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是浙江1999年以来最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20%左右,期间共有5次系统性强降水过程。(2)在高层,梅雨期间稳定强大的南亚高压东北侧的偏北大风提供了暴雨区高层强烈辐散;在低层,低空西南风急流把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暴雨区输送,并与浙江北侧的偏东气流构成一个纬向切变,造成了大量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为暴雨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动力条件。(3)在对流层中层,500 hPa环流形势在第一次暴雨结束后快速从单阻型向双阻型转变,持续的双阻形势造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在温度场上,强降水对应的梅雨锋区温度相对较低,锋区没有明显的温度梯度,但相当位温和水汽的梯度十分显著。(4)梅汛期两次最强暴雨过程梅雨锋结构的对比表明:在分布形态上,第一次暴雨接近纬向分布,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前,第三次暴雨则具有很强的经向度,暴雨出现在锋区。在温湿结构上,第三次暴雨发生时梅雨锋两侧的温度梯度远大于第一次暴雨。在涡度散度结构上,第一次暴雨的正涡度大值区和辐合区在对流层中低层则较第三次暴雨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梅雨锋 暴雨 环流特征
下载PDF
2012年8月四川盆地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春花 张驹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针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四川盆地东部的大暴雨个例,采用Barnes带通滤波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出:700hPa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与强降水位置对应较好,且中尺度低涡引发强降雨的强度(雨强、范... 针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四川盆地东部的大暴雨个例,采用Barnes带通滤波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出:700hPa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与强降水位置对应较好,且中尺度低涡引发强降雨的强度(雨强、范围)要大于中尺度辐合线(辐合中心);盆地内大气的辐合运功主要位于850hPa,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由浅薄逐渐转为深厚,且在整个暴雨过程中都维持着强的辐合辐散运动;暴雨天气过程中非平衡状态呈现出逐渐加强到逐渐减弱的演变规律,持续的非平衡振动激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长,从而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非平衡振动 暴雨
下载PDF
百色气候变化特征及城市适应策略建议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洁琳 陆甲 +5 位作者 李艳兰 谢敏 黄卓 周美丽 黄雪松 秦川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利用气候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近60a来,百色出现了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一致的增暖变化,主要变化特征有: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日数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多,年日照时数减少;高温和干旱频率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偏多。与广西平均气候变化状... 利用气候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近60a来,百色出现了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一致的增暖变化,主要变化特征有: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日数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多,年日照时数减少;高温和干旱频率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偏多。与广西平均气候变化状况相比,百色的气候变化程度风险低于广西平均水平。预估到本世纪中期,百色气温仍将缓慢升高,干旱和强降水的强度可能加剧。建议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科学评估城市气候承载力,开展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提升生态气候环境监测及自然灾害预警应急能力,建设生态气候宜居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风险 暴雨 干旱
下载PDF
南昌“6.29”短历时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其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云辉 单九生 +1 位作者 李婕 陈娟 《暴雨灾害》 2023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2022年6月26—29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雨带南压减弱,29日江西降水却显著加强,北部出现了一条窄而强的暴雨带,南昌城区2 h降水超100 mm,最大小时降水量113.2 mm,引发严重内涝。利用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风云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 2022年6月26—29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雨带南压减弱,29日江西降水却显著加强,北部出现了一条窄而强的暴雨带,南昌城区2 h降水超100 mm,最大小时降水量113.2 mm,引发严重内涝。利用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风云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南昌城区此次短历时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江西850 hPa西南气流显著减弱,而水汽、能量却增加,28日08∶00—29日08∶00南昌露点温度、整层可降水量、总温度分别由23.5℃、57.5 mm、76℃上升至26℃、69 mm、81℃,有利于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发展;高层持续强辐散、600—800 hPa干冷空气侵入、925—975 hPa边界层急流增强导致水汽在边界层强烈辐合等是暴雨主要成因;暴雨发生初期,赣东北对流回波具有明显后向传播特征,与赣西北东移回波在南昌合并快速发展,降水迅速增强,合并后强回波带南侧、西南侧不断有对流单体新生向东北方向移动汇入,造成强回波在南昌停滞少动;对流单体在冷池出流与环境大气的辐合线上新生,赣东北、赣西北辐合线分别位于对流带的西侧、东侧,两条辐合线移动方向相反在南昌地区相遇致对流回波快速发展;回波发展使得冷池增强,冷池出流辐合抬升加强又促使回波发展,形成正反馈,是南昌强回波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传播 合并 辐合线 暴雨
下载PDF
北江流域“2022·6·22”暴雨洪水分析
7
作者 刘艳 康爱卿 +2 位作者 虞云飞 徐思雨 丁洁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2022年6月19日,北江流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为1915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为提高对北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认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场洪水的雨水工情进行研究。分析暴雨中心、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等特征,并与历史暴雨... 2022年6月19日,北江流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为1915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为提高对北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认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场洪水的雨水工情进行研究。分析暴雨中心、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等特征,并与历史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借助种子蔓延算法比较“理想凑泄”和“经验控泄”调度方案的调控效果,同时考虑水库动库容效应进行调洪演算。结果表明:造成本次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大以及暴雨区域集中;根据“理想凑泄”规则调度飞来峡水库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需要考虑水库动库容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江流域防洪减灾以及制定调度规则等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暴雨 防洪调度 特征分析 北江流域
下载PDF
重庆地区暴雨空间分布及雨量分时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强 吉莉 +1 位作者 徐前进 何遂 《气象科技》 2019年第5期859-865,共7页
采用重庆市34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以及2005-2017年逐时雨量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暴雨的空间分布及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州、酉阳、北碚为重庆的暴雨中心,开州年均暴雨日数最多达6.2d。荣昌、渝北、梁平、开州、彭... 采用重庆市34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以及2005-2017年逐时雨量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暴雨的空间分布及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州、酉阳、北碚为重庆的暴雨中心,开州年均暴雨日数最多达6.2d。荣昌、渝北、梁平、开州、彭水、酉阳等地大暴雨出现频率较高,南川、万盛大暴雨相对较少。暴雨平均雨量大值区分布在主城区、西部、东北部,西南部暴雨平均雨量较低。重庆地区的暴雨在不同时段主要影响区域不同。铜梁、合川、北碚等站点的暴雨夜间降雨量占比75%以上。代表站夜间平均降雨强度大于白天,大足、沙坪坝、涪陵降雨主要集中在22:00至次日04:00,酉阳03:00-06:00降雨强度较大。小时降雨量≥20mm暴雨日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在00:00-06:00和13:00-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暴雨 空间分布 分时特征 聚类
下载PDF
梧州“2005.6”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韦祖红 《广西水利水电》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2005年6月,西江上游普降暴雨,致使梧州发生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仅次于1915年超100年一遇的第二特大暴雨洪水,为历史所罕见。通过对这次暴雨的成因、降雨过程及分布、暴雨特点、洪水形成以及洪水特性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地区暴雨洪水特性... 2005年6月,西江上游普降暴雨,致使梧州发生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仅次于1915年超100年一遇的第二特大暴雨洪水,为历史所罕见。通过对这次暴雨的成因、降雨过程及分布、暴雨特点、洪水形成以及洪水特性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地区暴雨洪水特性,提出增加水文观测网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水 分析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20次过程性暴雨特征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硕 高志国 《内蒙古气象》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文章对2000—2016年呼和浩特地区20次过程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的暴雨天气过程为冷切变型、25%的为西来槽型,暖湿切变型和蒙古冷涡型各出现1次;冷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北,呼和浩特北部暴雨天气过程都是该类型,影响系统发... 文章对2000—2016年呼和浩特地区20次过程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的暴雨天气过程为冷切变型、25%的为西来槽型,暖湿切变型和蒙古冷涡型各出现1次;冷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北,呼和浩特北部暴雨天气过程都是该类型,影响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上层的高低空急流作用明显,副热带高压是重要的影响系统;西来槽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西,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层,全部发生在呼和浩特中部地区,高空急流作用不明显、低空急流有很大贡献;暖湿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或北,天气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下层,有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辐合区配合,低空急流起到关键作用,暖湿切变依赖于副热带高压存在;蒙古冷涡与偏南方向的低涡或西来槽相结合造成内蒙古中部强降水的个例较多,系统发展比前3种深厚且辐合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呼和浩特 分型 对比分析 特征总结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低涡暴雨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何光碧 屠妮妮 +1 位作者 张利红 陈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6-1556,共11页
由于模式地形与实际地形存在不同程度偏差,而地形对降水有着重要作用,利用WRFV3.1模式,引入气象站海拔改变模式局地地形方法,针对2008年7月20-22日四川盆地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了地形对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中引入更... 由于模式地形与实际地形存在不同程度偏差,而地形对降水有着重要作用,利用WRFV3.1模式,引入气象站海拔改变模式局地地形方法,针对2008年7月20-22日四川盆地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了地形对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中引入更真实地形使得降水强度增大、强降水中心位置和发生时间有所改善,对流层中低层上升运动和气旋切变显著增加,低涡位置有所改善,由此带来更强的降水和落区改善;改变单点地形高度后,其上空气象要素较周边地区都有所变化,随着模式地形高度的改变其幅度不断增加,气象要素变化也更为显著;引入更真实地形使得降水中心增湿、增温和降低高度特征非常明显,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地形改变后低值系统的加强和降水强度的增强。单点地形高度改变可引起初始时刻局地气象要素的微小偏差,但随着积分时间增长,偏差则进一步加大。在保证模式积分稳定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一些关键点引入实际地形高度,从而改进模式的预报效果,特别是降水预报效果的一种地形处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侧 低涡 强降水 数值试验 地形影响
下载PDF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被引量:22
12
作者 文莉娟 程麟生 +1 位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华南暴雨的形成机理,利用MM5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总涡源、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进行了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表明:总涡源场与涡度场对应一致,高值中心位于降水上空,正的总涡源柱中心预示了涡度柱将继... 为进一步了解华南暴雨的形成机理,利用MM5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总涡源、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进行了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表明:总涡源场与涡度场对应一致,高值中心位于降水上空,正的总涡源柱中心预示了涡度柱将继续发展;在组成总涡源各项中水平绝对涡度平流项和扭转项是负贡献,垂直涡度平流项和散度项为正贡献;降水区与视水汽汇和视热源高值区对应一致,视水汽汇和视热源有峰值相伴,说明凝结潜热给系统提供了发展的能量;地面涡动通量和各层的次网格尺度涡动使高层冷却,低层加热,有利于降水系统中对流发展;在组成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各项中均为垂直项起主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在暴雨发生过程中强上升运动具有重要作用;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将水汽带到了高层,云水场的发展与视水汽汇有着一致性,在视水汽汇达到极值时,除冰晶外,云水场各物理量中心高度达到极值,部分物理量的强度也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总涡源 视热源 视水汽汇 云水场 MM5模式
下载PDF
城市暴雨径流变化成因分析及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志雨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城镇化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防洪是今后防洪的重点,城市水文将被摆到重要位置。本文介绍了城市暴雨洪水的特性,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暴雨径流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初步探讨了城市暴雨洪水监测、预测、预警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城市暴雨洪水 成因分析 预测预警 技术方法
下载PDF
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江丽俐 张程明 陈红梅 《暴雨灾害》 2012年第1期66-71,共6页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其中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和锋生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中高纬地区两槽一脊强度均比常年偏强,持续稳定的高纬经向...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其中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和锋生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中高纬地区两槽一脊强度均比常年偏强,持续稳定的高纬经向环流形势的存在为梅雨锋强降水持续稳定提供了所需的冷空气,冷空气与印缅槽前稳定的西南气流在长江流域频繁交汇,有利梅雨锋锋生以及形成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2)200 hPa南亚高压北侧强西风急流以及其南侧东风急流均比常年明显偏强;(3)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急流与副热带高压南侧偏强的东南气流辐合形成强南风影响我国华东地区,为梅雨锋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梅雨锋区水汽辐合明显加强时段与梅雨期四次强降水过程一一对应;(4)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降水特征和锋生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冷暖空气同时对锋区作用造成能量锋区锋生,是一次对流性降水,后者无冷空气影响,是一次地面静止锋波动引起的稳定性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梅雨锋暴雨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平原河网城市极端暴雨洪涝风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玄 刘国庆 +3 位作者 刘思恩 杨帆 乌景秀 范子武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7期21-27,33,共8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暴雨事件频繁发生,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更是敲响了城市洪涝风险的警钟。针对平原河网城市极端暴雨洪涝风险数值模拟方法问题,提出流域性模型与研究区域精细化模型耦合嵌套的建模方法,结...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暴雨事件频繁发生,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更是敲响了城市洪涝风险的警钟。针对平原河网城市极端暴雨洪涝风险数值模拟方法问题,提出流域性模型与研究区域精细化模型耦合嵌套的建模方法,结合郑州市降雨量与当地雨水情特征给定边界条件。基于该模拟方法,构建了水文—水动力一维、二维耦合洪涝分析模型,并以无锡市为例,模拟不同倍比郑州市暴雨量级下洪涝过程。从淹没风险分布特性和河网水位变化规律两方面,揭示了平原河网城市遭遇极端暴雨的洪涝灾害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城市极端暴雨数值模拟提供方法支撑,并为城市防洪和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 平原河网城市 极端暴雨 数值模拟 洪涝模型
下载PDF
特大暴雨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 刘新荣 +1 位作者 周小涵 郭雪岩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特大暴雨 城市内涝 地下灾害防控体系
下载PDF
“7.09”山西暴雨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巧莲 马旭林 +3 位作者 宋方超 俞宙 明亮 王文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5-585,共11页
利用NCEP/NCAR 1°×1°全球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采用NCAR、NCEP和FSL/NOAA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3年7月9日山西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典型的... 利用NCEP/NCAR 1°×1°全球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采用NCAR、NCEP和FSL/NOAA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3年7月9日山西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典型的副高切变型暴雨,副高进退缓慢,584线基本在山西南部稳定少动,中高纬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激发降水云系,造成强降水.三重嵌套的WRF模式比较成功地再现了高低空环流形势的演变及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区高空负涡度、低层正涡度,且涡度中心对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以及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环境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强烈的上升运动使低空西南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相互耦合,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山西
原文传递
通辽市暴雨过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建国 赵立清 +3 位作者 万宇 张鑫 宋玉红 王俊 《内蒙古气象》 2019年第3期16-19,共4页
使用通辽市11个国家级气象站自建站到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共统计出暴雨过程301次,其中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9次。对其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1)通辽市暴雨出现在4—10月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以7月最多、8月次之;... 使用通辽市11个国家级气象站自建站到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共统计出暴雨过程301次,其中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9次。对其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1)通辽市暴雨出现在4—10月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以7月最多、8月次之;(2)近65a没有明显的增减变化趋势,但阶段特征明显。20世纪60—70年代暴雨过程的年际波动比较平稳,80—90年代波动较大,其中,1994年暴雨过程最多,为13次。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雨过程比20世纪略有减少。(3)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暴雨过程总次数最多,为63次,60年代次之;2010—2015年最少,仅发生4次。(4)年暴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在扎鲁特旗站维持一个多暴雨中心,在青龙山—库伦—科左后旗至科左中旗站一线分布着一个多暴雨带;在霍林郭勒站有一个少暴雨中心,在奈曼—开鲁—科左中旗西部的舍伯吐站一线存在一个少暴雨带,这种分布与通辽市地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倩倩 《河南科技》 2022年第9期123-126,共4页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引发特大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严重灾害。结合河南省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和雷达组网拼图产品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省暴雨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暴雨落区...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引发特大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严重灾害。结合河南省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和雷达组网拼图产品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省暴雨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暴雨落区重叠的特点。雷达组网拼图显示中尺度对流系统多次移经、合并或停滞在河南省中北部,“列车效应”明显,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强回波中心、地面辐合线和“逆风区”持续维持在郑州市主城区,促使降水回波进一步加强,是7月20日16:00至17:00郑州市极端降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雷达回波 列车效应
下载PDF
用“分型配料法”制作内蒙古东南部区域暴雨预报
20
作者 徐建国 赵立清 齐佳慧 《内蒙古气象》 2022年第3期3-8,共6页
利用1952—2015年内蒙古东南部2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历史天气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0—2015年的Micaps系统数据,统计出130次区域暴雨过程,将700 hPa环流分为8种类型;对发生在2007—2015年的17次暴雨过程,分型统计各... 利用1952—2015年内蒙古东南部2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历史天气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0—2015年的Micaps系统数据,统计出130次区域暴雨过程,将700 hPa环流分为8种类型;对发生在2007—2015年的17次暴雨过程,分型统计各层次物理量场特征,配料选取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等物理意义明确的4个因子,注重暴雨的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供应及高低空配合,释用T639数值模式,应用“分型配料法”对2016—2018年发生的4种类型区域暴雨过程进行分站落区预报。结果表明:基于上述分型研究的“配料法”能较好地制作暴雨落区预报,从暴雨的实况与预报落区的对比看,T639数值预报模式具有很好的释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分型配料法 落区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