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被引量:215
1
作者 孙军 谌芸 +4 位作者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7-1277,共11页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一步从影响降水的因子:降水效率、水汽、上升运动、持续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极端性降水的成因,所用资料为业务中常用的模式分析和各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本次过程为典型华北暴雨环流形势,其中高层气流辐散区与低层低涡切变线的耦合是直接诱因;较高的环境相对湿度和湿层较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以及热带降水性质提高了本次过程的降水效率;异常大的水汽含量(可降水量达60~80 mm)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异常,可作为判断极端降水的重要因子;环境大气具有中下层条件性不稳定,上层湿中性层结特性,CAPE值中等,同时上层干侵入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低涡切变线及华北地形共同触发了MCS的在暖区生成发展;低涡北跳、MCS后向传播特性使暖区MCS东移速度慢,形成"列车效应",造成降雨持续时间长。本文最后探讨了极端降水的预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雨强 降水持续时间 整层可降水量 MCSS 后向传播 列车效应 低涡切变线
下载PDF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2
作者 宇如聪 李建 +1 位作者 陈昊明 原韦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8-968,共21页
文章概述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整体图像,指出目前数值模式模拟降水日变化的局限性,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进行降水预报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文章概述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整体图像,指出目前数值模式模拟降水日变化的局限性,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进行降水预报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有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夏季,东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日峰值主要集中在下午;西南地区多在午夜达到降水峰值;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多出现在清晨;中东部地区清晨、午后双峰并存;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下午和午夜峰值并存。(2)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和季节内演变。冷季降水日峰值时刻的区域差异较暖季明显减小,在冷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清晨峰值;中东部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随季风雨带的南北进退表现出清晰的季节内演变,季风活跃(间断)期的日降水峰值多发生在清晨(下午)。(3)持续性降水和局地短时降水的云结构特性以及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持续性降水以层状云特性为主,地表降水和降水廓线的峰值大多位于午夜后至清晨;短时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峰值时间则多出现在下午至午夜前。(4)降水日变化涉及不同尺度的山-谷风、海-陆风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涉及复杂的云雨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流层低层环流日变化对降水日变化的区域差异亦有重要影响。(5)目前数值模式对中国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有限,且模拟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式依赖性,仅仅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并不能总是达到改善模拟结果的目的,关键是要减少存在于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变化 区域差异 降水持续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从小时尺度考察中国中东部极端降水的持续性和季节特征 被引量:85
3
作者 李建 宇如聪 孙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2-659,共8页
相对于日降水量,小时尺度降水资料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降水强度并描述降水过程,因而更适用于极端降水阈值确定及其特性研究。利用广义极值分布估计中国321个站最大小时降水量的分布函数,确定了5 a重现期的小时降水强度阈值。阈值的空间分... 相对于日降水量,小时尺度降水资料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降水强度并描述降水过程,因而更适用于极端降水阈值确定及其特性研究。利用广义极值分布估计中国321个站最大小时降水量的分布函数,确定了5 a重现期的小时降水强度阈值。阈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阈值偏低,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和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为高阈值中心。取各站5 a一遇极端降水事件对其持续性特征和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青藏高原东坡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2 h);中国北部地区持续时间较短。在具有较大海拔落差的复杂地形区,极端降水事件较平原地区更快地发展到峰值。华南地区4月就可有极端降水事件出现,而中国北方地区要到6月底才出现极端降水;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年最晚极端降水在8—9月,但沿海地区、大陆南端和西南地区南部的少数站点在10月以后仍有极端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小时降水 持续时间 季节特征
下载PDF
中国降雨过程时程分型特征 被引量:49
4
作者 殷水清 王杨 +1 位作者 谢云 刘安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4,共8页
为研究降雨过程雨强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利用中国14个气象站近40年逐分钟降雨资料,采用动态K均值聚类法并根据雨峰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将中国10256次降雨过程分为4种类型,即降雨前期集中型(I型)、降雨中期集中型(II型)、降雨后期集中... 为研究降雨过程雨强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利用中国14个气象站近40年逐分钟降雨资料,采用动态K均值聚类法并根据雨峰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将中国10256次降雨过程分为4种类型,即降雨前期集中型(I型)、降雨中期集中型(II型)、降雨后期集中型(III型)和降雨均匀分布型(IV型)。结果表明:中国I型降雨出现频次最高,占47.1%;II型次之,占21.2%;III型和IV型出现频次相当,分别占15.3%和16.4%。夏季I型降雨发生频次占绝对优势,为夏季总降水过程的52.2%;冬季各类雨型发生频次相差不大。I型多为短历时高强度降雨,而IV型多为长历时低强度降雨,II型和III型居中。历时越短时,I型降雨的比重越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I型降雨的比重明显下降,IV型降雨的比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过程 雨型 分型特征 雨强 降雨历时
下载PDF
天津滨海区50年局地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5
作者 赵玉洁 宋国辉 +1 位作者 徐明娥 刘建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9,96,共5页
利用 195 1~ 2 0 0 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 ,分析了 5 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天津滨海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2 0世纪 5 0~ 8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 ,90年代则夏季升温最为明显 ;降水总体趋势... 利用 195 1~ 2 0 0 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 ,分析了 5 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天津滨海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2 0世纪 5 0~ 8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 ,90年代则夏季升温最为明显 ;降水总体趋势下降 ,90年代降到 5 0年来的最小值 ;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 ,90年代下降最为显著。表明天津滨海新区气候正在趋向变暖 ,特别是近 10年来气温急剧升高 ,降水量锐减、日照时数明显减少 ,使得高温、干旱、少日照成为天津滨海新区气候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局地气候 气温 降水 日照时数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全段高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陶志刚 李华鑫 +2 位作者 曹辉 庞仕辉 王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93-3805,共13页
露天矿排土场主要面临着滑坡和泥石流的严重威胁,排土场稳定性问题不仅是一个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堆载和降雨是影响排土场稳定性最重要的2个因素,但目前精准、高效的排土场滑坡监测预警一直是一大难题,亟待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 露天矿排土场主要面临着滑坡和泥石流的严重威胁,排土场稳定性问题不仅是一个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堆载和降雨是影响排土场稳定性最重要的2个因素,但目前精准、高效的排土场滑坡监测预警一直是一大难题,亟待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辽宁本溪南芬露天铁矿Ⅱ号全段高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以监测光纤组成监控网对Ⅱ号全段高排土场的相似物理模型开展堆载及降雨模拟实验。结合不同堆载条件下排土场变形的数值模拟和降雨影响下模型材料的电镜扫描结果,以物理、数值模拟及宏观、微观多重手段相交叉融合的方式进行不同堆载和不同降雨条件下排土场不同位置的变形分析,得出排土场变形与堆载增量呈正相关,但深度的增加使边坡变形敏感度降低;与单位降雨时长呈正相关,但随着降雨总时长推移排土场发生排水固结,变形量减小使得二者呈负相关的时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堆载作用下排土场边坡形成贯通滑动面的过程;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在降雨影响下泥质胶结材料冲刷流失,颗粒间接触力减小,排弃物间隙变大形成潜在滑动面。堆载增加使降雨在边坡内部产生的潜在滑动面扩大最终形成贯通的滑动面。结合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对滑动面进行精准定位,最后依据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建议使用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排土场边坡变形失稳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滑坡监测 光纤监测 物理模型 堆载 降雨时长
下载PDF
乌鲁木齐1991—2010年降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世杰 杨莲梅 史玉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9-516,共8页
利用1991—2010年5—9月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近20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均以20时以后至翌日11时左右为高值区,在下午16时达最低值;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0m... 利用1991—2010年5—9月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近20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均以20时以后至翌日11时左右为高值区,在下午16时达最低值;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0mm的降水,其次是1.1mm≤R1≤3.0mm,但1.1mm≤R1≤3.0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其次是R1≤1.0mm。不同量级降水过程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小雨过程发生的频次最多,其次为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前半夜为小雨、中雨和大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下午为暴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7月中旬、5月中旬、5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与7月中旬及8月下旬。短时性降水(1~3h)主要集中在前半夜,持续4~6h和7~9h降水多集中在前半夜到后半夜,持续10~12h及以上的降水多发生在下午至后半夜。20a来雨日年际变化不明显,后10a和前10a相比,暴雨日数有所增加,而其他量级及总雨日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日变化 雨强 持续时间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金炜昕 李维京 +1 位作者 孙丞虎 左金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76,共12页
利用1961~2012年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的主要气候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事件的平均历时由南向北呈"短—长—短"分布型,华南和北... 利用1961~2012年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的主要气候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事件的平均历时由南向北呈"短—长—短"分布型,华南和北方地区以6 h以下的短历时降水为主;而中部地区(28°N^37°N)6 h以上长历时降水占总降水量60%以上。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加,小雨事件(0.1~1.0 mm/h)的发生概率降低,中雨事件(1.1~10.0 mm/h)的发生概率升高;大雨、暴雨事件(>10.0 mm/h)更易出现在35°N以南历时偏短的降水事件中。1961~2012年,中国中东部总降水量呈"南升北降"的趋势分布,夏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时数和事件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北方地区降水时数和事件数显著减少,不过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中东部降水历时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我国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中部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同时,该地区短历时(1~6 h)降水无显著的年代际转折,长历时(>6 h)降水的年代际增加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南方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增多则是长、短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过6 h降水的影响范围更广,且影响中心较短历时降水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降水强度 降水历时 线性趋势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降雨诱发粉土边坡失稳的离心模型试验及雨强–历时警戒曲线的验证 被引量:31
9
作者 詹良通 刘小川 +1 位作者 泰培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84-1790,共7页
中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每年梅雨季和台风侵袭时都伴随有大量土质滑坡,研究降雨诱发土质滑坡的失稳模式和机理对该类滑坡预警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行研制了离心机机载降雨模拟装置,在50g条件下模拟和再现了非饱和... 中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每年梅雨季和台风侵袭时都伴随有大量土质滑坡,研究降雨诱发土质滑坡的失稳模式和机理对该类滑坡预警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行研制了离心机机载降雨模拟装置,在50g条件下模拟和再现了非饱和粉土边坡在不同强度降雨条件下的失稳破坏过程,揭示了降雨诱发粉土边坡的失稳模式为坡脚局部失稳—向上扩展—整体浅层滑动,滑动面深度介于1~3 m。3组试验获得了降雨强度与边坡失稳时降雨历时关系数据,与李鹤等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残积土边坡提出的雨强–历时警戒曲线(I–D曲线)最为接近,验证了该降雨量警戒曲线的有效性。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反分析表明:非饱和土渗流分析能有效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过程,而现有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捕捉降雨诱发边坡由局部向整体发展的失稳过程。基于所揭示的失稳模式,指出了该类降雨诱发滑坡的有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坡脚加强排水和支护、坡面防渗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诱发滑坡 失稳模式 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林锦阔 李子君 +1 位作者 许海超 姜爱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7-12,19,共7页
[目的]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方法]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自然荒坡和荞麦、野生... [目的]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方法]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自然荒坡和荞麦、野生牧草和花生)两两对照并且进行连续3a的定位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1)降雨量与各径流小区产流量的相关性显著(p<0.01),与荞麦小区和花生小区产沙量的相关性显著(p<0.01),与自然荒坡小区和野生牧草小区的产沙量相关性较差。(2)平均降雨强度(I)与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10 min最大降雨强度(I10)和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与各径流小区产流量以及荞麦小区、花生小区的产沙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的相关性最好。(3)降雨历时与荞麦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相关性显著(p<0.01),与其他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虽皆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降雨量(P),10min最大降雨强度(I10),尤其是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在沂蒙山区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径流量 产沙量 降雨量 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下载PDF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 被引量:25
11
作者 LI Jian YU RuCong WANG JianJ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2期1933-1936,共4页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cular trends of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 are studied using hourly self-recording rain-gauge data during 1961―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rainfall amou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cular trends of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 are studied using hourly self-recording rain-gauge data during 1961―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rainfall amount and rainfall frequency present high values from late afternoon to early morning and reach the minima around noon. Two separate peaks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high value period, one in the late afternoon and the other in the early morning. Taking the rainfall duration into account, it is found that the rainfall during late afternoon to midnight mainly comes from the short-duration rainfall events (an event of 1―6 hours in duration), while the rainfall during midnight to early morning is ac-cumulated mostly by the long-duration rainfall events (an event that lasts longer than 6 hours). In the recent 40 years,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 has been considerably restructured. The total rainfall amount of short-duration event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total rainfall amount of long-duration events has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夏季 降水 气候
原文传递
喀什市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克明 古丽格娜.海力力 +2 位作者 美丽巴奴.艾则孜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羊兴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2期31-35,共5页
利用1994—2013年5—9月喀什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喀什近20 a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时至翌日06时为降水量的高值阶段,最大值出现在01时,07—19时为降水量的低值时段,最小值出现在16时.降水频次的高值区为00时至07时,降水最... 利用1994—2013年5—9月喀什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喀什近20 a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时至翌日06时为降水量的高值阶段,最大值出现在01时,07—19时为降水量的低值时段,最小值出现在16时.降水频次的高值区为00时至07时,降水最不易产生的时间为17时.降水强度最高值在20时,次高值为01时,也是累积降水量较大时刻,降水强度最低值出现在15时也是累积降水量的低值区.喀什的降水主要以短时性降水(1-3 h)为主,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1 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 mm的降水,但1.1 mm≤R1≤3.0 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小雨、中雨及大雨降水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均为前半夜,下午为各量级降水过程发生最少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日变化 雨强 持续时间 喀什
下载PDF
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性年(代)际变异及其与环流和Rossby波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明刚 管兆勇 梅士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14,共16页
旱涝异常不仅与降水的频次和强度有关,在多种时间尺度上,其与降水的持续性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基于1979~2013年6~7月中国东部249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及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5年降水持续性的长期变化及其... 旱涝异常不仅与降水的频次和强度有关,在多种时间尺度上,其与降水的持续性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基于1979~2013年6~7月中国东部249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及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5年降水持续性的长期变化及其相联系的大尺度环流型和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时段平均持续时间变短而无雨时段变长,体现出了降水持续性的减弱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趋势变化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980和1990年代持续性降水事件偏多,而在2000年以后偏少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特征变异相联系的异常环流型在我国东南部及南海地区分布较为类似,而在偏高纬度和偏低纬度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相似之处在于:在两个时间尺度上,在对流层中高层均存在显著的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我国东南部地区,而在中低层均存在由海洋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流辐合,并在高层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海洋辐合。不同之处是:年代际尺度上,自对流层低层到高层在乌拉尔山以东及蒙古地区分别存在反气旋性环流和气旋性环流,且赤道印度洋地区的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显著的气旋性环流;而在年际尺度上,由低层到高层位于贝加尔湖东、西侧均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但海洋性大陆的东北部,低层出现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辐合的气流的源,高层则为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辐合的气流的汇。Rossby波扰动能量频散特征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年代际尺度上,中纬度地区自大西洋至蒙古地区存在一个正—负—正—负的Rossby波列,波能东传,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影响,而在中低层,自低纬地区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波能传播相对较弱;在年际尺度上,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Rossby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降水持续性 Rossby波活动
下载PDF
云南降雨型滑坡县级预警雨量阈值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戴丛蕊 黄玮 +3 位作者 李蒙 张明达 李春虎 朱勇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80,共6页
根据云南省华坪县滑坡灾害历史数据和同期气象站实测小时降雨资料,以滇西北的华坪县为例动态地计算了每次滑坡灾害的有效降雨天数和对应前期的有效降雨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4场降雨型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接前期雨量、发生雨量... 根据云南省华坪县滑坡灾害历史数据和同期气象站实测小时降雨资料,以滇西北的华坪县为例动态地计算了每次滑坡灾害的有效降雨天数和对应前期的有效降雨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4场降雨型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接前期雨量、发生雨量和激发雨量对诱发滑坡都有重要影响,得出诱发滑坡的降水有短时强降雨和长时低强度降雨两种类型。由此建立了含有两类降雨特点的华坪县I-D(降雨强度-历时)阈值曲线,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确定降雨历时D结束时刻的方法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华坪县滑坡预警雨量研究,为其他县级滑坡灾害预警雨量阈值的确定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前期降雨 降雨阈值 I-D阈值曲线
下载PDF
降雨对排土场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亚宾 陈超 甘德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77,共5页
以降雨时期排土场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结合唐山某排土场堆积特征和地区气象条件,基于Geo-studio软件中SLOPE/W、SEEP/W等多个模块的不同算法,估算理论派生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计算了矿山排土场边坡在天然状态时的最小安... 以降雨时期排土场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结合唐山某排土场堆积特征和地区气象条件,基于Geo-studio软件中SLOPE/W、SEEP/W等多个模块的不同算法,估算理论派生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计算了矿山排土场边坡在天然状态时的最小安全稳定性系数,分析了不同降雨状态下排土场边坡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降雨强度下,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排土场坡体内的浸水面深度逐渐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大,安全稳定性系数在逐渐降低,边坡将向不稳定状态演变;降雨强度增大,会使边坡稳定性系数降低的速度增加,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持续增加,边坡终将向不稳定状态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稳定性 降雨强度 降雨时间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的诱发降雨阈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晓军 范江琳 +1 位作者 崔鹏 严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9-586,共8页
系统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1年的160次泥石流事件和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发现不同降雨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超过77%的泥石流都是由暴雨激发,说明直接降雨因子,如当次降雨量和峰值雨强是诱发泥石流的最... 系统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1年的160次泥石流事件和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发现不同降雨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超过77%的泥石流都是由暴雨激发,说明直接降雨因子,如当次降雨量和峰值雨强是诱发泥石流的最关键因子。通过各种降雨阈值方法的结果比较,发现不同区域各种降雨参数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用于泥石流预报的降雨指标不同,应采用的预报模型和临界阈值也不同。对于崇州市,可选用峰值雨强作为预报指标;汶川县可选用当次降雨量作为预报指标,对于其他地区,适宜用多因子模型(I-R和I-D)进行预报;相比较而言,绵竹、都江堰等地区的泥石流受前期降雨的作用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最适宜用峰值降雨强度和有效前期降雨关系(I-RT模型)进行预报。个别地区的阈值年度变化显示地震灾区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呈回升趋势,但远远未恢复至地震之前的水平。研究可为地震灾区的泥石流预警预报研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 降雨阈值 泥石流 地震灾区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降雨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彭素琴 杨兴国 +1 位作者 柯晓新 张旭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甘肃河东地区19个气象站近15年雨量自记资料,分析了该区6月~9月各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强度下的雨量及其出现次数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持续时间和雨强对雨量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降雨 降雨量 强度 黄河 甘肃
下载PDF
岩土体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旭敏 杨溢 叶志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9-199,共11页
为合理评价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西南地区某工程边坡建立模型,并结合区内实际降雨工况,运用GeoStudio等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利用有限元法对考虑降雨历时、强度、主降雨类型、前期降雨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合理评价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西南地区某工程边坡建立模型,并结合区内实际降雨工况,运用GeoStudio等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利用有限元法对考虑降雨历时、强度、主降雨类型、前期降雨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在作用时间内会造成边坡稳定性短时间内剧烈下降,给边坡的安全性带来巨大威胁;降雨入渗作用对边坡安全系数有滞后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岩土层不同影响因素间的敏感性大小关系,可为实际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岩土边坡 边坡稳定性 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 主降雨类型 前期降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宁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畅 涂晓杰 +3 位作者 秦雅琪 黄晓艺 胡湛波 魏群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75,共6页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掌握初期雨水的污染特征,对于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以南宁市为例,开展了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分析,旨在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处理措施提供参考。选取6个采样点的8场降雨...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掌握初期雨水的污染特征,对于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以南宁市为例,开展了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分析,旨在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处理措施提供参考。选取6个采样点的8场降雨,对常规水质指标(COD、NH3-N、TN、TP、SS)进行分析,揭示了降雨过程中污染物的瞬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建成区污染物浓度范围和污染物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规划区;不同雨型下,雨水初期冲刷效果强弱顺序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除小雨外,其他雨型在降雨20 min左右时污染物浓度达到平衡;暴雨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5 min内降低50%,15 min内70%~80%的污染物随雨水直排或进入城市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 初期雨水 污染物瞬时浓度 降雨历时
原文传递
降雨对坡耕地地表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琳 王健 +2 位作者 宋鹏帅 赵宇 马玉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讨降雨打击下产生的不同坡面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在降雨打击作用下,地表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情况。受微地形影响,地表结皮性质呈现差异,以坡面不同位置的地表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 【目的】探讨降雨打击下产生的不同坡面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在降雨打击作用下,地表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情况。受微地形影响,地表结皮性质呈现差异,以坡面不同位置的地表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为研究对象,以底部无结皮土壤样品为对照,采用Yoder湿筛法探究不同类型结皮土壤团聚体的变化。【结果】在降雨打击作用下,以降雨时间5 min为例: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都呈现大团聚体比例较大的特点,表现为结构性结皮大团聚体占比最大,其次为过渡带、原状土,沉积性结皮最小。原状土、结构性结皮、过渡带、沉积性结皮土壤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分别为37.69%、41.95%、37.05%、28.93%。随降雨延续,结构性结皮和过渡带土壤大团聚体明显增加,沉积性结皮土壤大团聚体略有减少。②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当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差异很大。原状土、结构性结皮、过渡带、沉积性结皮的平均当量直径分别为:0.15、0.19、0.17、0.12 mm;几何平均直径分别为0.16、0.21、0.19、0.14 mm。结构性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当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最大,其次为过渡带、原状土,沉积性结皮最小。③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原状土、结构性结皮、过渡带、沉积性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的大小分别为:2.725、2.705、2.725、2.737。沉积性结皮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大,其次为过渡带、原状土,结构性结皮最小。【结论】降雨打击作用使得土壤表层大团聚体被分散,小团聚体富集;大团聚体量越高,土壤结构越稳定,抗蚀能力越强;反之,抗蚀能力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湿筛法 结皮 降雨历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