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2 位作者 黄晶晶 涂仕华 庞良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41-2249,共9页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氮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约1%的化肥氮(速效氮)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磷的流失量只占化肥磷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十,流失量很小。【结论】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磷的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磷流失。紫色土坡耕地氮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地下径流为主,要控制氮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地下径流;传统的横坡垄作会加大地下径流量,也就加大了氮的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农艺措施 紫色土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90,共6页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地表平均产流产沙与雨强均呈幂函数显著增长趋势;5种雨强的平均地表产流量为林地>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平均产沙量分别为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林地,产流与产沙没有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林冠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阻滞和消弱,林地产流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但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而草地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侵蚀 降雨 黄土丘陵 雨强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60
3
作者 赵勇钢 赵世伟 +1 位作者 曹丽花 梁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和56mm/h雨强下观测坡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分析土壤结构特征对入渗的影响。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指标、孔隙性指标和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模拟降雨结果显示,随着雨强的增大,退耕地的土壤入渗率增加,但坡耕地反而降低。退耕11a样地受放牧牲畜践踏影响,入渗性能最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17mm/h和56mm/h雨强下,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土壤结构因子主要是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而在43mm/h雨强下主要是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孔隙状况的差异致使土壤结构特征不同,从而对入渗性能和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土壤结构特征 雨强 入渗
下载PDF
黄土路堤坡顶及土路肩暴雨冲蚀破坏机理试验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家春 田伟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根据公路路肩的水力特点,应用径流剥蚀率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路肩及坡面暴雨冲刷,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冲刷的规律,即黄土路堤的路肩及坡顶侵蚀在路堤边坡侵蚀中最严重,结果表明路肩是防护的主要部位,为公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公路路肩的水力特点,应用径流剥蚀率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路肩及坡面暴雨冲刷,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冲刷的规律,即黄土路堤的路肩及坡顶侵蚀在路堤边坡侵蚀中最严重,结果表明路肩是防护的主要部位,为公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室内大型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土路肩冲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防护 路肩 黄土路堤 暴雨冲蚀 径流剥蚀率
下载PDF
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雨水径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唐双成 罗纨 +1 位作者 贾忠华 袁黄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9,84,共6页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能力不同时,雨水花园拦蓄雨水径流的能力以及花园溢流的时间和溢流量。结果显示,黄土具有良好的入渗能力,达到2.346m/d;在较为湿润的2011年基本没有发生溢流,汇集的雨水径流全部入渗补给了地下水。对于某一重现期的暴雨,雨水花园溢流总量受到降雨强度和历时二者叠加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花园 雨水径流 雨强 入渗 溢流
下载PDF
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林超文 庞良玉 +4 位作者 罗春燕 陈一兵 黄晶晶 涂仕华 张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2-5560,共9页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增加。磷素和钾素流失总量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雨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不大。在3种雨强条件下,3种施肥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表现为:高氮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减少氮素流失,而高氮施肥增加氮素的流失。农户习惯施肥处理的磷流失总量和钾流失总量均高于平衡施肥和高氮施肥两种施钾处理,在紫色土坡耕地增施钾肥能减少磷、钾养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雨强 土壤养分流失 农户习惯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降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艾宁 魏天兴 朱清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0,35,共6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退耕地5个不同植被类型径流小区降雨对径流产沙影响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状况从大到小为油松>草...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退耕地5个不同植被类型径流小区降雨对径流产沙影响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状况从大到小为油松>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沙棘;随着植被生长,产流从大到小为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沙棘+油松(Ⅰ)。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降雨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在减少。(2)径流量与雨强对产沙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沙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基本趋于稳定。(3)坡度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显著。同一场降雨,植被类型相同,坡度大的径流量大、产沙量也大;坡度相近的小区,小区建立初期径流产沙量从大到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径流产沙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因此,退耕还林后,林草植被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在造林初期,沙棘纯林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显著,随着植被生长,(沙棘+油松)混合林地的水土保持效应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降雨量 降雨强度 径流量 产沙量
下载PDF
不同雨强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养分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2 位作者 庞良玉 黄晶晶 涂仕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7-1854,共8页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一次性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地下水中氮浓度,加大了氮的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使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造成玉米减产。氮的主要损失载体是壤中流,平均损失量达5.08 kg.hm-2,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氮损失受雨强影响小,受施肥方式影响大,一次性施肥显著加大了氮的损失量。磷损失的主要载体是泥沙,受雨强影响大,雨强越大,磷损失量显著增加,而受肥方式影响小。钾损失的主要载体也是泥沙,平均损失量达29.1 kg.hm-2,雨强越大,钾损失量成倍增加,施肥方式对钾总损失量影响不大。【结论】氮的损失载体主要是壤中流,磷、钾的损失载体主要是泥沙。一次性施肥显著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壤中流氮浓度,显著增加氮的损失。在紫色土地区,不仅要采用分次施肥等施肥技术控制磷、钾和部分氮损失,还需增厚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才能更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施肥方式 紫色土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气候暖湿转型后的最新事实 被引量:33
9
作者 林纾 李红英 +1 位作者 党冰 陆登荣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1121,共11页
应用1981-2011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台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年和四季降水量、雨日、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河西走廊秋季及酒泉市东部到张掖市冬季降水呈显著增加;夏季雨日显著减少,秋季雨日显著增加;秋季降水... 应用1981-2011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台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年和四季降水量、雨日、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河西走廊秋季及酒泉市东部到张掖市冬季降水呈显著增加;夏季雨日显著减少,秋季雨日显著增加;秋季降水强度普遍增强.与1990年代相比,2000年代秋季、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分别提高了9.4%、3.9%和1.8%,仍有暖湿化倾向,其中,秋季暖湿化显著,而夏季降水比重却减少了15.3%,有暖干化趋势.2000年代降水量、雨日和降水强度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加:从季节看,秋季发生频率最高,约占同季全部极端事件的80%左右,其次是夏季和冬季,各占60%,春季和年各占50%;从要素看,雨日发生频率最高,占全部极端事件的近70%,降水量次之,占60%,雨强占50%.与1990年代相比,2000年代500 hPa、2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相对湿度及比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对秋季降水有利而对夏季降水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暖湿转型 季节降水 雨日 雨强
下载PDF
风雨对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4 位作者 邵瑰玮 刘凯 罗承廉 陈守聚 耿翠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5-850,共6页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风偏事故,分析认为强风及暴雨是使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电压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1:1模拟杆塔-导线结构,首次系统地试验研究了雨水、大风及风雨组合对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风偏事故,分析认为强风及暴雨是使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电压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1:1模拟杆塔-导线结构,首次系统地试验研究了雨水、大风及风雨组合对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风速、风向、风雨组合都会影响到空气间隙的工频放电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使其放电电压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恶劣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最小间隙距离设计提供技术依据,降低输电线路风偏放电故障及事故率,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雨水电阻率 风速 风向 风雨组合 空气间隙电气强度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降雨入渗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家发 张伟 +3 位作者 朱国胜 王满兴 杨金忠 王富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针对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花岗岩全风化带开展了降雨入渗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操作简单的人工降雨器,通过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入渗实验,分析了全风化带的入渗能力和入渗过程,为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渗流场的研究和边坡排... 针对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花岗岩全风化带开展了降雨入渗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操作简单的人工降雨器,通过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入渗实验,分析了全风化带的入渗能力和入渗过程,为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渗流场的研究和边坡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在 人渗锋面 高边坡 三峡工程 永久船闸
下载PDF
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与全球500 hPa环流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秋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用近51年(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传播特征的差异,并讨论对应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传播途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同时提出年际振荡强度不稳定指数,讨论了中国降水和全... 用近51年(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传播特征的差异,并讨论对应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传播途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同时提出年际振荡强度不稳定指数,讨论了中国降水和全球500hPa高度准2年周期振荡(QBO)强度时间不稳定的空间分布。通过主振荡型分析(POP)发现,在PDO冷位相(1951~1976年),准2年时间尺度的中国降水POP1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长江中游地区,对应的500hPa低频场是大西洋欧亚波列(AEU)和西大西洋遥相关型(WA)以及南太平洋副热带波列(SSP);在PDO暖位相(1977-2001年),POP1的活动区域迅速北移并扩大到整个长江和淮河流域,对应的500hPa低频场变为欧亚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北大西洋波列(EUP—SI—SNA)。因此,PDO冷暖位相中影响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的低频波列的传播途径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DO对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主要模态(POP1)及其伴随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活动区域的时间变化有重要调制作用,与两个半球中纬度西风气流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密切相关。由振荡强度时间变化指数分析表明,中国降水QBO强度不稳定区域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下游、浙江东部、广东东部、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侧附近地区,这些地区降水QBO的强度随PDO位相转变而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对于全球500hPa高度,其QBO强度不稳定区域在南太平洋中高纬度、副热带南北大西洋地区和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北半球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以及南北半球热带和副热带东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对于赤道的非对称空间分布,特别是南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地区500hPa环流QBO强度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呈现正负反向变化的空间结构,而且南北极附近地区的QBO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降水 准2年周期振荡 全球500 hPa环流 低频振荡强度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华南雨日、雨强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21
13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2 位作者 陈桢华 潘蔚娟 段海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7-888,共12页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和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前汛期、后汛期的雨日、雨强以及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华南年雨日以4.8 d/(10 a)的速率明显减少,但...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和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前汛期、后汛期的雨日、雨强以及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华南年雨日以4.8 d/(10 a)的速率明显减少,但前、后汛期雨日减少趋势不明显。华南年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广西北部、华南沿海和海南,减少速率高达9~17.8 d/(10 a),其中海南的白沙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华南年平均雨强以0.4 mm/(10 a.d)的速率明显增加,但平均雨强前汛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后汛期明显。年雨强增加速率在海南、华南沿海和广西北部高达0.4~1.1 mm/(10 a.d),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的五指山和三亚。华南降水量和雨日的长期变化趋势不相似,但与雨强的变化趋势大部分相似。小波分析表明:华南年雨日和降水量都有2~3年、3~5年两个显著周期,年雨强在2000年后有2~3年的显著周期。根据EOF分析,华南雨日、雨强和降水量主要有"全区一致型"、"东西差异型"和"南北差异型"三种分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雨日 雨强 降水量 华南 EOF 趋势系数
下载PDF
沈阳一次西风槽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班显秀 袁健 王永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利用粒子激光探测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沈阳春季一次西风槽降水天气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对3种仪器观测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降雨强度和累积雨量与粒子激光探测仪(Parsivel)的观测结果一致,表明... 利用粒子激光探测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沈阳春季一次西风槽降水天气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对3种仪器观测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降雨强度和累积雨量与粒子激光探测仪(Parsivel)的观测结果一致,表明粒子激光探测仪在不同速度、直径等级观测的雨滴数是可信的;谱宽和降水粒子数随时间变化同步,决定了降雨强度。且直径大于1mm的雨滴是降水的主要部分;建立了反射率因子和雷达回波强度与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的指数关系式,为雷达探测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提供了计算模式;在谱宽随时间变化平缓时,粒子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基本一致,可用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标校雷达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降雨强度 反射率因子 Z-I关系
下载PDF
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楠楠 桑建人 +1 位作者 杨侃 纪晓玲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雨量资料,分析了近49a来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中雨及以上降水事件自北向南依地势逐渐增多,南部黄土丘陵区比引黄灌区多2倍;中雨对过程贡献较大,暴雨事件逐渐增多;统计...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雨量资料,分析了近49a来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中雨及以上降水事件自北向南依地势逐渐增多,南部黄土丘陵区比引黄灌区多2倍;中雨对过程贡献较大,暴雨事件逐渐增多;统计过程雨强,宁夏出现2.0mm/h>雨强≥1.0mm/h的频次最多,雨强≥4.0mm/h出现的频次最少,4.0mm/h>雨强≥3.0mm/h和雨强<1.0mm/h的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出现频次由198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1961、1964、1985和1990年是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多发的极端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雨 特征 雨强
下载PDF
四川盆地紫色土N,P损失载体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林超文 庞良玉 +2 位作者 陈一兵 黄晶晶 涂仕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3,46,共5页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雨强及耕作措施对紫色土N,P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雨强及耕作措施对紫色土N,P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N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有约1%的化肥N(速效N)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P的流失量只占化肥P的3/10000-10/10000,流失量很微小。紫色土坡耕地P流失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P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P流失。紫色土坡耕地N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壤中流为主,要控制N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壤中流;传统横坡垄作会加大壤中流量,也就加大了N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N,P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农艺措施 紫色土 流失载体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超文 庞良玉 +2 位作者 陈一兵 涂仕华 李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7-1261,共5页
农业水资源短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我国的威胁尤为严重。为了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雨水土壤蓄积率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抗旱耕作技术创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 农业水资源短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我国的威胁尤为严重。为了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雨水土壤蓄积率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抗旱耕作技术创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模拟径流小区,在栽培玉米(ZeamaysL.)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雨水土壤蓄积率最低。横坡垄作在中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显著提高雨水土壤蓄积率,但在大雨强和小雨强条件下,提高雨水土壤蓄积率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增加土壤对雨水的有效库容,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是适用于该区域的抗旱耕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农艺措施 紫色土 土壤水分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坡面细沟发育特征及其对流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和继军 孙莉英 +1 位作者 蔡强国 张燕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2-870,共9页
利用模拟降雨试验,采用2个雨强(1.5 mm min-1,2.0 mm min-1),4个坡度(10°,15°,20°,25°),对杨凌土细沟发育的特征及其坡面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增加会造成细沟溯源侵蚀及下切侵蚀的加剧,但随着坡... 利用模拟降雨试验,采用2个雨强(1.5 mm min-1,2.0 mm min-1),4个坡度(10°,15°,20°,25°),对杨凌土细沟发育的特征及其坡面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增加会造成细沟溯源侵蚀及下切侵蚀的加剧,但随着坡度的增加,总侵蚀量的增幅趋于平缓,暗示可能存在坡面侵蚀量由强转弱的临界坡度。坡度与各侵蚀指标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坡度是影响细沟发育的主要因素,细沟侵蚀量与总侵蚀量也表现为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7,说明坡面侵蚀加剧主要由细沟侵蚀引起。坡面流速、细沟间及细沟流速与距坡顶距离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雨强增加会加剧这种趋势的波动性,同时坡度对坡面、细沟间及细沟流速的影响不大,且各流速间也没有明显的大小关系,这与一般认为的细沟流速高于细沟间流速的观点不同,这也是今后试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坡度 雨强 流速
下载PDF
降雨对“棒-板”短空气间隙正极性直流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蒋兴良 刘伟 +3 位作者 奚思建 袁耀 毕茂强 孙义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7,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500 kV直流输电线路凸现的雨闪问题,分析认为降雨对空气间隙直流放电特性有一定影响。为了确认降雨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在人工气候室模拟降雨和现场自然降雨条件下,对0.1~0.6 m的棒?板短空气间隙正极性直流放电特性进行了... 针对目前我国500 kV直流输电线路凸现的雨闪问题,分析认为降雨对空气间隙直流放电特性有一定影响。为了确认降雨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在人工气候室模拟降雨和现场自然降雨条件下,对0.1~0.6 m的棒?板短空气间隙正极性直流放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闪电压比干闪电压略高,小雨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不明显;降雨变大后,棒?板短空气间隙的正极性直流放电电压下降显著,且放电电压与降雨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此外,雨水电导率以及雨水温度对棒?板短空气间隙的正极性直流放电特性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雨强 雨水电导率 空气间隙 直流 放电特性
下载PDF
江苏省连阴雨过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项瑛 程婷 +2 位作者 王可法 李进喜 唐红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9-42,共4页
通过综合各地连阴雨指标因子,确定了江苏省连阴雨过程的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江苏省年均连阴雨次数为12.3次,连阴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北少南多的特征,可见沿江苏南地区为连阴雨的频发地区。其中从对... 通过综合各地连阴雨指标因子,确定了江苏省连阴雨过程的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江苏省年均连阴雨次数为12.3次,连阴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北少南多的特征,可见沿江苏南地区为连阴雨的频发地区。其中从对农作物危害程度来看,主要是春季连阴雨(3—5月)和秋季连阴雨(9—11月)影响较大,这两个时段连阴雨过程发生次数较多,分别为年均3.1和2.7次,其中春季3月和秋季9月的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多。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估连阴雨的强度,我们设计了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对强度指数MLYY进行了分级,实施了对连阴雨强度的进一步把握,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指标因子 时空分布 强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