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工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平扬 白世伟 徐燕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研究深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导致的基坑稳定问题,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并将其扩展应用于弹塑性分析领域,将渗流场水力作用与应力场耦合,并通过有限单元法模拟,力求得到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开挖范围及邻近... 为了研究深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导致的基坑稳定问题,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并将其扩展应用于弹塑性分析领域,将渗流场水力作用与应力场耦合,并通过有限单元法模拟,力求得到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开挖范围及邻近区域地面沉降等环境效应的基本规律的认识,为深基坑开挖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开挖 比奥固结理论 渗透力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应力场
下载PDF
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104
2
作者 吴俊杰 王成华 李广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2-736,744,共6页
降雨及浸水往往引起天然土坡及人工土坡的滑坡,其中,土中基质吸力的消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试验和计算分析,揭示了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非饱和土边坡稳定计算中的关键参数bj的确定,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边坡稳定 土-水特征曲线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及空间聚集格局 被引量:79
3
作者 王千 金晓斌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38-344,共7页
为了科学评判耕地生态安全态势与空间聚集格局。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结合生态学中的能值理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河北省13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重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格局差... 为了科学评判耕地生态安全态势与空间聚集格局。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结合生态学中的能值理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河北省13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重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格局差异特征,分析聚集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空间聚集度Moran'sI值为0.630;省域范围内存在2个聚集区,高值聚集区由石家庄、邢台以及邯郸组成,共23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77,低值聚集区由张家口和承德大部组成,共22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169,其他县市呈零散分布;高值聚集区内各县Theil指数大于低值聚集区;宏观角度上的地形地貌、降雨、土壤、耕地质量等因素是空间聚集格局分布与差异的主要动因。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聚集格局特征分析为科学划定区域生态安全功能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降雨 耕地生态安全 能值理论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空间聚集格局 河北省
下载PDF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1
4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90,共6页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地表平均产流产沙与雨强均呈幂函数显著增长趋势;5种雨强的平均地表产流量为林地>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平均产沙量分别为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林地,产流与产沙没有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林冠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阻滞和消弱,林地产流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但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而草地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侵蚀 降雨 黄土丘陵 雨强 水土流失
下载PDF
2006~2008年重庆大气降水δD和δ18 O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李廷勇 李红春 +7 位作者 沈川洲 杨朝秀 李俊云 衣成城 袁道先 王建力 谢世友 Ting-yong Hong-chun Chuan-zhou Chao-xiu Jun-yun Cheng-cheng Dao-xian Jian-li Shi-you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764,共8页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2006~2008年间重庆雨水样品的δD和δ18O,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当地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季...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2006~2008年间重庆雨水样品的δD和δ18O,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当地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轻,而冬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重。水汽来源是控制当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最重要原因,而蒸发作用等是控制短期次降水事件中雨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气降水线 特征 分析 Study during 稳定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值 蒸发作用 雨水 影响因素 夏季降水 水汽源地 水汽来源 控制 降水事件 季节变化 多种因素 冬季降水 水样品
下载PDF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混合区降雨和降雹方法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黎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冰雹形状和空间取向的模型及降雹和降雨的滴谱分布,分析了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的降雨和冰雹的反射率因子ZH、差反射率因子ZDR和差传播相移KDP的取值范围,及混合区降水中不同大小的降雨降雹强度对这些参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C... 利用冰雹形状和空间取向的模型及降雹和降雨的滴谱分布,分析了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的降雨和冰雹的反射率因子ZH、差反射率因子ZDR和差传播相移KDP的取值范围,及混合区降水中不同大小的降雨降雹强度对这些参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来讲,当降雹达到一定强度后,反射率因子反而随降雹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反射率因子和降雹强度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降雹的KDP与相态、空间取向和雹块的尺度均有关系。在混合性降水中,ZH的主要贡献来自冰雹,而KDP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大小,降雨和降雹对ZDR均有明显的影响,降雨的ZH和KDP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ZH、ZDR和KDP定量估测相态混合区冰雹和降雨对应的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的方法,并从滴谱变化、雷达探测精度和冰雹对KDP的影响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降雨 冰雹 灾害性天气 滴谱模式
下载PDF
坡面水流速度与坡面含砂量的关系 被引量:52
7
作者 李君兰 蔡强国 +1 位作者 孙莉英 郑明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8,共6页
通过组合不同坡度(10°、15°、20°、25°)、不同坡长(5、10m)、不同雨强(1.5、2mm/min)的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速的沿坡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流速与坡面含沙量的关系。试验结... 通过组合不同坡度(10°、15°、20°、25°)、不同坡长(5、10m)、不同雨强(1.5、2mm/min)的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速的沿坡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流速与坡面含沙量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从坡顶至坡脚,坡面细沟流的速度逐渐增加;坡面流速主要受雨强和其流动距离影响,与坡度无关,并得到流速与雨强和距坡顶距离的关系式。坡面含沙量与坡度、雨强和坡面流速相关,而10m坡长所测的含沙量与5m坡长相近。将坡面流的能量分配为自身流动所需能量、剥蚀土壤消耗能量以及携带搬运土壤所需能量,在一定坡长内,径流的能量足以剥蚀并携带搬运坡面土壤,但超过此范围,虽然流动速度在增加,但是径流消耗于携带搬运泥沙的能量也增加,从而使坡面流的能量不足以支撑剥蚀土壤耗能,而坡面含沙量不会有显著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度 试验 降雨 细沟侵蚀 含沙量
下载PDF
黄土路堤坡顶及土路肩暴雨冲蚀破坏机理试验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家春 田伟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根据公路路肩的水力特点,应用径流剥蚀率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路肩及坡面暴雨冲刷,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冲刷的规律,即黄土路堤的路肩及坡顶侵蚀在路堤边坡侵蚀中最严重,结果表明路肩是防护的主要部位,为公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公路路肩的水力特点,应用径流剥蚀率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路肩及坡面暴雨冲刷,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冲刷的规律,即黄土路堤的路肩及坡顶侵蚀在路堤边坡侵蚀中最严重,结果表明路肩是防护的主要部位,为公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室内大型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土路肩冲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防护 路肩 黄土路堤 暴雨冲蚀 径流剥蚀率
下载PDF
Effect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Potential Carbon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Forest Soils 被引量:40
9
作者 OUYANG Xue-Jun ZHOU Guo-Yi +3 位作者 HUANG Zhong-Liang LIU Ju-Xiu ZHANG De-Qiang LI Ji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03-514,共12页
Acid rain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a pot experiment using forest soils planted with the seedlings of four woody species was performed with weekly treatments of pH 4.40, 4.00, 3.52, ... Acid rain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a pot experiment using forest soils planted with the seedlings of four woody species was performed with weekly treatments of pH 4.40, 4.00, 3.52, and 3.05 simulated acid rain (SAR) for 42 months compared to a control of pH 5.00 lake water. The cumulative amounts of C and N mineralization in the five treated soils were determined after incubation at 25 ℃ for 65 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AR treatments. For all five treatments, cumulative CO2-C production ranged from 20.24 to 27.81 mg kg-1 dry soil, net production of available N from 17.37 to 48.95 mg kg-1 dry soil, and net production of NO-3 -N from 9.09 to 46.23 mg kg-1 dry soil. SAR treatments generally enhanced the emission of CO2-C from the soils; however, SAR with pH 3.05 inhibited the emission. SAR treatments decreased the net production of available N and NO3-N. The cumulative CH4 and N2O productions from the soi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simulated acid rain. The cumulative CO2-C production and the net production of available N of the soil under Acmena acuminatissim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ose under Schima superba and Cryptocarya concinna. The 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C was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 and N, but was not related to soil pH. However, the overall effect of acid rain on the storag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he cycling of important nutrients depended on the amount of acid deposition and the types of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soils MINERALIZATION organic C organic N simulated acid rain
下载PDF
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战东 高阳 +1 位作者 刘祖贵 段爱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3-120,共8页
为探明不同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模拟40和60mm/h2种降雨强度,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和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 为探明不同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模拟40和60mm/h2种降雨强度,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和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覆盖方式对雨后冬小麦0~6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和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降雨前各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均比CK高,其中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P<0.05),而20cm以下各处理土壤水分相差较小,除SM105与CK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同一覆盖处理,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入渗深度和入渗量明显高于40mm/h。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率,其中秸秆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而PM效果最差;2种雨强条件下各处理0~60cm土层降雨土壤蓄积量规律表现一致,即SM105>SM75>SM45>SM15>CK>PM,其中SM105和SM75均显著高于CK(P<0.05),PM则显著低于CK(P<0.05);受植株冠层降雨截留的影响,同等降雨条件下,同一覆盖处理拔节前降雨土壤蓄积量大于拔节后的;相比60mm/h降雨强度,40mm/h降雨强度下各处理拔节前、后降雨土壤蓄积量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降雨 冬小麦 模拟降雨 覆盖 蓄积量
下载PDF
江西省50余年来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11
作者 马良 姜广辉 +2 位作者 左长清 邱国玉 霍荟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68,共8页
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的研究对于揭示土壤水蚀的形成机制与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1957-2008年江西省16个气象站的降雨资料,综合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径向基函数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该省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时空特征。结... 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的研究对于揭示土壤水蚀的形成机制与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1957-2008年江西省16个气象站的降雨资料,综合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径向基函数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该省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52年来江西全省侵蚀力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夏季及7、8月份是增加的主要贡献季度和月份。全省降雨侵蚀力升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分别存在赣西北、樟树和赣西南3个上升中心和赣东、赣西和赣东南3个下降中心,其中赣西北、赣西南等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持续上升,应作为该省水土流失的重点研究和防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 降雨 侵蚀 Mann-Kandell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滑坡-水文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兰恒星 周成虎 +2 位作者 王苓涓 伍法权 王思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09-1314,共6页
降雨及地形特征等因素对于滑坡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有效地将地表地形与斜坡的地下水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将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极限平衡方法与基于DEM的水文分布模型进行有效的集成,提出滑坡-水文耦合模型,在GI... 降雨及地形特征等因素对于滑坡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有效地将地表地形与斜坡的地下水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将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极限平衡方法与基于DEM的水文分布模型进行有效的集成,提出滑坡-水文耦合模型,在GIS中实现对滑坡快速有效的分析、预测,并建立了滑坡稳定的综合判定标准。通过模型的验证达到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水文耦合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降雨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位移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贺可强 白建业 王思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5-709,共5页
根据降雨诱发型堆积层边坡物质组成特点与位移构成性质,建立了边坡粘弹性位移动力学模型与位移动力学方程,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其位移动力学行为和特征以及位移与地下水位或降雨量定量关系,发现了边坡的位移动力学特征主要取决于边... 根据降雨诱发型堆积层边坡物质组成特点与位移构成性质,建立了边坡粘弹性位移动力学模型与位移动力学方程,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其位移动力学行为和特征以及位移与地下水位或降雨量定量关系,发现了边坡的位移动力学特征主要取决于边坡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且其位移和位移速度在整体失稳前具有强烈的波动性。上述位移动力学规律表明,仅运用位移或位移速度作为单一动力学响应参数来评价与预测该类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选择和建立堆积层滑坡的位移多源信息预测理论与模型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位移动力学特征 位移速度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文龙 雷阿林 +1 位作者 李占斌 唐克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1-475,共5页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沟流流速与流量、水深与流量、流速与水深及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雨强与坡度对细沟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沟流流型、流态及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侵蚀特点,并对浅沟与切沟流的水动力特性及侵...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沟流流速与流量、水深与流量、流速与水深及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雨强与坡度对细沟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沟流流型、流态及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侵蚀特点,并对浅沟与切沟流的水动力特性及侵蚀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土壤侵蚀链内不同侵蚀方式下的水沙流动力学机制,以及土壤侵蚀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链 细沟 浅沟 切沟 动力机制 黄土高原 坡沟系统 侵蚀物质 侵蚀能量 侵蚀形态 雨强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边坡破坏机理离心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姚裕春 姚令侃 袁碧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8,共5页
降雨是诱发边坡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水的入渗导致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土体强度下降,容重增大,引起边坡失稳。含水量对土体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含水量对土体粘聚力影响较大,而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不同含水量土质边坡破坏... 降雨是诱发边坡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水的入渗导致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土体强度下降,容重增大,引起边坡失稳。含水量对土体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含水量对土体粘聚力影响较大,而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不同含水量土质边坡破坏机理离心模型试验表明,土质边坡破坏存在两种形式,整体滑坍破坏和拉裂破坏。松散类边坡在含水量小时形成坍落拱破坏,并最后形成拱形稳定。在含水量大时形成浅层滑坍破坏。引入损伤力学理论对不同含水量土体的损伤影响分析说明,随含水量增大,土体损伤程度加强,并存在损伤变量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破坏机理 离心模型试验 损伤力学 试验分析
下载PDF
中国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及重现期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殷水清 薛筱婵 +2 位作者 岳天雨 谢云 高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113,共9页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的一个重要因子。基于中国中东部水蚀区18个气象站1961(1971)-2000年逐分钟降水数据和全国范围内774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全国多年平均年、多年平均24个半月、不同重...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的一个重要因子。基于中国中东部水蚀区18个气象站1961(1971)-2000年逐分钟降水数据和全国范围内774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全国多年平均年、多年平均24个半月、不同重现期年和次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可满足USLE模型对侵蚀力因子相关参数输入的要求。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以上所有指标的空间插值模型精度较好,模型有效系数NSE不低于0.74,偏差百分比PBIAS低于1%,均方根误差与观测值标准差的比值RSR小于等于0.51。侵蚀力年内变化曲线具有较好的区域相似性,使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侵蚀力年内变化特征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概化出一条侵蚀力年内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降雨 插值 时空分布 重现期
下载PDF
基于重心模型的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斌涛 陶和平 +2 位作者 宋春风 郭兵 史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13-120,F0002,共9页
降雨-植被耦合特征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关键性要素,研究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特征对于揭示不同区域降雨-植被的耦合特征、判定土壤侵蚀的危险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中国西南山区439个气象站、水文站的逐日降雨量资料,估算了每个台站逐... 降雨-植被耦合特征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关键性要素,研究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特征对于揭示不同区域降雨-植被的耦合特征、判定土壤侵蚀的危险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中国西南山区439个气象站、水文站的逐日降雨量资料,估算了每个台站逐月降雨侵蚀力,并应用重心模型分析了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山区春、夏、秋、季四季降雨侵蚀力变化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节的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相似,都表现出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曲线主要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绝大多数地区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曲线是"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7月或8月份,青藏高原区域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曲线是"双峰型",有6月和9月2个峰值。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峰值出现的月份不断推后。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重心年内先向北迁移,然后向南迁移,形成一个循环,这展示了季风气候影响下的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模型 年内变化 西南山区
下载PDF
滑坡的易滑度分区及其概率预报模式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剑 杨志法 刘衡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392-2396,共5页
滑坡的发生主要由地形、地质和降雨三方面因素决定。基于区域地质-气象耦合分析的思路,有可能提高区域性滑坡的预报精度。首先通过将降雨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滑坡概率预报模式,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利用最大24... 滑坡的发生主要由地形、地质和降雨三方面因素决定。基于区域地质-气象耦合分析的思路,有可能提高区域性滑坡的预报精度。首先通过将降雨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滑坡概率预报模式,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利用最大24h雨强和前15d实效降雨量作为滑坡灾害发生的短期预报判据;然后以重庆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岩性组合、地形坡度、边坡形态、岩体结构和水文地质五大因素及其21种状态为预测变量,利用信息量法进行了易滑度的分区;最后,对概率预报滑坡的可行性进行了实例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降雨 易滑度分区 信息量法 概率预报
下载PDF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及相关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巍 张树才 +6 位作者 万超 岳大攀 叶友斌 胡俊栋 王开颜 高艳 王学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8-1483,共6页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6月各介质中PAHs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7-8月.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各介质中PAHs的来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中的PAHs更多体现路面积尘的来源特征,但在自行车道和支路,雨水和树冠水的影响也分别得到体现.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路面积尘和地表径流中PAHs的来源,在支路和主干路机动车道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在自行车道,机动车源和燃煤源的贡献相近.雨水中的PAHs以燃煤/燃油源为主,行道树树冠水中机动车源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道路地表径流 路面积尘 树冠穿透水 降雨 源解析
下载PDF
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模拟 被引量:32
20
作者 朱元骏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9-787,共9页
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多重相互作用连续体(MINC)组件,对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深入理解含砾石土壤中的水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的存在能够导致土壤水分饱和度增加,使得土壤总入渗量以及降雨... 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多重相互作用连续体(MINC)组件,对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深入理解含砾石土壤中的水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的存在能够导致土壤水分饱和度增加,使得土壤总入渗量以及降雨入渗深度降低。含砾石土壤中存在一个陡的湿润锋面,在湿润锋面上土壤水分饱和度急剧下降。MINC组件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其对含砾石土壤湿润锋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降雨期间土壤水分饱和度沿土壤剖面的变化可用来解释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深度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土壤水分 降雨入渗 过程模拟 饱和度 湿润锋面 入渗深度 入渗过程 模拟降雨试验 土壤湿润锋 含水率变化 组件 相互作用 土壤剖面 数值模拟 土壤总 实测值 入渗量 连续体 水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