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建军 杨新春 +2 位作者 胡大一 王乐丰 冉华中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分析介入性手术中心率、血压突然降低的原因和临床特征 ,提出早期诊断的要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1)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 2 2 9例患者来自于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接受介入性治疗的 5 472例患者 ,其中急性心包填塞 16例 ... 目的 分析介入性手术中心率、血压突然降低的原因和临床特征 ,提出早期诊断的要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1)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 2 2 9例患者来自于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接受介入性治疗的 5 472例患者 ,其中急性心包填塞 16例 (PTCA术后 2例、起搏器植入术后 2例、射频消融术后12例 )、血管迷走性反射 2 13例。将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分为第 1组 ,心包填塞等患者分为第 2组 ;(2 )在第一阶段经在 5 0例患者证实阿托品有效性较低后 ,在第二阶段 ,当病人出现出汗、头晕、胸闷伴血压和心率突然下降时 ,直接静脉推注 5~ 10mg多巴胺 ,必要时 ,经剑突下心包穿刺 ,根据是否继续出血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指标 :症状出现的时间、多巴胺起效时间、引流量及预后。结果 第 1组病人症状多出现在术后 ,所有患者在静脉注射多巴胺 3min内血压升至原水平或高于原血压值 ,而其他病人即使症状缓解 ,但血压无一例能升至原血压水平或高于原血压值。结论 当病人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时 ,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而应立即静脉注射多巴胺 ,如 3min内血压不能恢复至或超过原血压水平 ,应考虑心包填塞 ,X线透视下心影内侧发现透亮环可以明确诊断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挽救病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介人性治疗 低血压 心率减慢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全国儿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多中心资料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小梅 李奋 +8 位作者 曾少颖 袁越 郭保静 韩波 沈捷 吴琳 张宴 赵鹏军 林利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内8家医院小儿心内科1994年4月26日至2012年9月30日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3 058例,年...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内8家医院小儿心内科1994年4月26日至2012年9月30日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3 058例,年龄0.33-16.50(7.6&#177;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RF-CA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共计3 058例,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 561例(83.7%)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VT/PVC) 497例(16.3%).SVT患儿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 630例(63.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750例(29.3%),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L/IRAT) 40例(1.6%),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141例(5.5%).2 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8%,复发率4.8%,其中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3.6%,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1.2%.1 580例AV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7%,复发率4.0%,其中原旁路复发2.4%,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复发1.6%.右前/中间隔旁路首次消融成功率较低(88.2%),原旁路复发率较高(19.4%).740例AVN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9.3%,复发率4.4%,其中原消融类型复发4.0%.40例AFL/IRA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5%,随访无复发.131例FAT患者接受消融,首次消融成功率84.7%.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81.0%;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91.5%.FAT患者消融复发率12.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率11.7%.467例VT/PVC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3.1%,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92.1%;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100%.起源于不同部位VT/PVC首次消融成功率以左心室中后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射频导管消融 儿童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孙飞龙 赵庆春 +2 位作者 汤雨虹 任刘丽 史国兵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3个月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房颤RFCA患者141例,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70例和华法林组71例。利伐沙班组R...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3个月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房颤RFCA患者141例,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70例和华法林组71例。利伐沙班组RFCA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 mg,po,qd,至少应用3个月;华法林组RFCA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IU·kg^(-1),ih,术后口服华法林3~5 mg,po,qd,与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调整剂量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至少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总死亡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死亡率、脑卒中率(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病)、外周血管栓塞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少量出血及不明显出血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少量出血患者停用药物后无再出血发生,不明显出血患者经药物剂量调整后均未进一步出血。结论:口服利伐沙班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非瓣膜房颤患者RFCA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利伐沙班
下载PDF
83例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叶赞凯 马坚 +6 位作者 张澍 张大伟 张凤文 葛怡 胡继强 廖自立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83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2009-09-01至2012-06-30期间83例因心律失常在我院小儿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83例患儿(男性5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 目的:评价83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2009-09-01至2012-06-30期间83例因心律失常在我院小儿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83例患儿(男性5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9.22岁(3.75岁~14岁),平均体重33.2公斤(15公斤~98公斤)。结果:83例患儿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随访(18±12)月。83例患儿急性期消融成功76例,成功率91.56%(76/83);随访期复发8例,复发率为9.63%(8/8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预激综合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急性期均消融成功,成功率为100%。室性早搏21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9例,右心室流入道7例,左心室流出道4例,两种形态早搏1例;急性期18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不成功。4例室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其中1例为室间隔缺损术后,其余3例为特发性的。心房扑动2例,均为心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根治,随访期无复发。房性心动过速1例,未标测到理想的靶点未予消融。1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型心肌病术后3天即出现复发。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死亡,无出血)。结论:在我们这个研究组中,射频消融手术被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科患儿中,我们还需要一个更长期的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儿科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导管消融前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坚 欧阳非凡 +3 位作者 贾玉和 唐恺 张澍 黄从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8例前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6±12.3)岁。阵发性房速病史(7.5±5.5)年。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8例前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6±12.3)岁。阵发性房速病史(7.5±5.5)年。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标测最早心房激动,并进行消融。结果心房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8例患者的房速,房速的平均周长(329±66)ms。右心房和左心房的前间隔部位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但多次消融未成功。主动脉无冠状窦内的心房激动较希氏束处的心房波提前(11.6±7.2)ms,放电1~2次于8s内终止8例房速。随访(10.2±4.8)个月,无一例房速复发。结论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可作为消融前间隔局灶性房速的一种新途径,尤其适用于在希氏束部位消融失败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主动脉 希氏束
原文传递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学斌 郭继鸿 +3 位作者 许原 永福 黄卫斌 李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和消融结果。方法 对1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年龄、性别、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室性心动... 目的 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和消融结果。方法 对1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年龄、性别、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分析消融术失败或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结果 经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好发于年轻人,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11.8%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出现1:1室房逆传。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1.0:1.3,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2.96±26.18)°,诱发率为90.2%,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为85.4%。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8.6:1.0,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8.15±43.73)°,诱发率为96.5%,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3.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临床特点 IVT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秀梅 杨东辉 +1 位作者 刘少稳 高连君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2期32-33,共2页
分析86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的不同原因,包括不习惯床上排尿、精神因素、疼痛等。护理对策包括:减少卧床时间,心理护理,变换体位,物理诱导,术后多饮水等,结果81例患者排尿成功,只有5例(5.8%)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需要导尿。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术 尿潴留 护理 RFCA 护士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鸣遒 杨延宗 +3 位作者 王照谦 高连君 张树龙 林治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60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仅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发作频繁,症状重,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肺静脉起源。30例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前...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60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仅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发作频繁,症状重,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肺静脉起源。30例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13例术后3个月行MSCT检查;其余30例仅于术后3~18个月行MSCT检查。对70根肺静脉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结果及MS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60例,均为非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均行MSCT检查。结果肺静脉造影测量左上肺静脉30根,平均直径(18.39±5.02)mm;右上肺静脉30根,平均直径(17.97±4.89)mm;左下肺静脉10根,平均直径(15.87±6.12)mm。相应MSCT肺静脉成像所测得直径分别为(17.86±4.51)mm,(17.16±4.29)mm,(14.32±2.12)mm。共重建120例中国人肺静脉481根。3支者5例(4.2%),其中左共干者3例,右共干者2例;5支者6例(5%),其中左3支者3例,右3支者3例;4支者109例(90.8%)。房颤患者60例,MSCT肺静脉成像测得直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17.02±4.13)mm,右上肺静脉(17.40±4.71)mm,左下肺静脉(14.23±3.83)mm,右下肺静脉(15.81±4.60)mm。非房颤患者60例,MSCT肺静脉成像所测得直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17.97±3.32)mm,右上肺静脉(17.63±3.34)mm,左下肺静脉(15.30±2.26)mm,右下肺静脉(14.71±2.37) mm。普通消融导管组电隔离肺静脉80根,发生狭窄的10根(12.5%);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电隔离肺静脉39根,发生狭窄4根(10.3%)。结论(1)中国人以4支肺静脉为主,极少部分人3支或5支;(2)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狭窄发生率低于普通消融导管;(3)MSCT可作为无创性肺静脉消融术后随访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玉婷 苏浩 +3 位作者 杨好意 黄向阳 杨冬妹 高礼福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确诊房颤并首次行房颤...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确诊房颤并首次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功能相关参数。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2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并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RFCA术后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左心耳口径及深度大于未复发组(均P<0.01),而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排空速度、充盈速度复发组小于未复发组(均P<0.0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与复发时间(r=0.685,P=0.001)、排空速度(r=0.562,P=0.012)、充盈速度(r=0.627,P=0.00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BNP(r=-0.558,P=0.013)及心耳深度(r=-0.496,P=0.031)呈负相关。左心耳面积变化率预测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AUC为0.933(0.875~0.99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耳面积变化率<40.95%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界值效果最佳。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其中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房颤 复发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左心耳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朴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12 位作者 Nadir Saoudi 张奎俊 余培桢 王锦志 李一石 华伟 楚建民 方丕华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报道以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终点的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方法,观察该终点对长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对5例Ⅰ型心房扑动患者的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进行射频消融。根据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 目的:报道以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终点的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方法,观察该终点对长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对5例Ⅰ型心房扑动患者的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进行射频消融。根据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变化,评价峡部传导阻滞。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分别于心房扑动(2例)和窦性心律(3例)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峡部均发生双向传导阻滞。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单一方向,右房传导时间分别延长82和78ms。随访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峡部双向传导阻滞是射频消融心房扑动成功的可靠标志。在窦性心律下,亦可对Ⅰ型心房扑动患者进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下腔静脉 三尖瓣 传导阻滞 患者 射频消融治疗 Ⅰ型心房扑动 起搏 传导时间 心律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爱娇 辜和平 +3 位作者 宋德明 项学军 郑元喜 程静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心血管内科近3年23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包括阵发性室上速、室早、室速、房速、房扑和房颤)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 目的通过对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心血管内科近3年23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包括阵发性室上速、室早、室速、房速、房扑和房颤)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6~30个月,232例患者中227例RFCA治疗成功,一次治疗成功率达97.8%,复发率为2.16%(5/23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87%(2/232),其中1例发生心包填塞,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精确的定位、仔细熟练的操作以及严格控制消融的能量和时间,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蕊 张文勇 王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92-493,502,共3页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老年病科和普外科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老年病科和普外科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50例。华法林组患者术后2.5 mg/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术后利伐沙班10 mg/日进行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 利伐沙班组治疗后INR高于华法林组[(2.6±0.4) vs. (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有4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82.0%,华法林组有25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50.0%,利伐沙班组达标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发生外周血栓栓塞1例(2.0%),轻微出血1例(2.0%)。华法林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2例(4.0%),分别为外周血栓和脑血栓,轻微出血5例,少量出血4例,严重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 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较华法林可显著提高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抗凝效果,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抗凝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和/或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延宗 刘少稳 +3 位作者 高连君 杨东辉 夏云龙 林治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行心房 肺和 /或上腔静脉 (大静脉 )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 ,药物治疗无效的 10 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72例、女性 2 8例 ,年龄 2 7~ 75(54± 10 )岁 ... 目的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行心房 肺和 /或上腔静脉 (大静脉 )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 ,药物治疗无效的 10 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72例、女性 2 8例 ,年龄 2 7~ 75(54± 10 )岁 ,均无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 (Lasso导管 )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心房 靶大静脉 (指术中标测证实为房颤相关的肺静脉或上腔静脉 )电隔离和 /或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指术中无心律失常发作而不能明确房颤相关大静脉 ,主要对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进行电隔离 )。结果  10 0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 12 0次。行单纯心房 靶大静脉电隔离 2 2例 ,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78例 ,共电隔离大静脉 2 68根 ,其中肺静脉 2 44根 ,上腔静脉 2 4根。即刻电隔离成功 2 57根 (96% )。平均随访 (2 2 9± 177)d ,随访期内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部分患者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 ,无房颤发作 65例 (65%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12例 (2例服用胺碘酮后 ,12 % ) ,总有效率 77%。并发症包括脑卒中 2例 ;肺静脉狭窄 9例 ,其中单支轻度狭窄 7例 ,2支重度狭窄 1例(均为 2次消融 ) ,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 1例 ;术后心包积液 2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结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上腔静脉 电隔离 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少喜 罗苑苑 +3 位作者 李蘅 胡兆霆 侯庆臻 彭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前后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52例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和左房容积(LAV),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前后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52例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和左房容积(LAV),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同时使用组织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前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另选30例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结果 (1)PAF患者反应左房结构的指标LAD、LAA、LAV较对照组扩大(P<0.05),反应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较VA、LAEF、Va较对照组减低(P<0.05);(2)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n=45),6个月时左房结构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3)维持窦律者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反应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均减少(P<0.05),术后6个月左房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成功后左房结构重构明显改善,早期左房收缩功能下降,随时间推移左房功能明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腾飞 任学军 +2 位作者 聂建明 张烨 陈娇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研究纳入50例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两组对照进行基线的普通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研究纳入50例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两组对照进行基线的普通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左心室短轴应变、左心室圆轴应变及左心室长轴应变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识别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室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生活质量随访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朝阳 吴书林 +2 位作者 杨平珍 詹贤章 陈纯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 ,在环状电极导管 (Lasso导管 )指导标测下行肺静脉或上腔静脉电隔离 ,术后随访并行隔离术前后生活质量调...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 ,在环状电极导管 (Lasso导管 )指导标测下行肺静脉或上腔静脉电隔离 ,术后随访并行隔离术前后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有 2 9例达消融终点 ,随访 1~ 2 6个月 ,17例消融成功 ,无需药物可以维持窦性心律 ,加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后 ,有 2 2例无房颤复发。生活质量(QOL)调查示隔离术前后相比 ,SF 36量表中除肌体疼痛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它 7项指标 :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 ,术后均有改善 (P <0 0 5 ) ;而症状列表中除胸痛外 ,心悸、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昏、活动受限 ,术后均有改善 (P <0 0 5 )。结论 部分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可行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 ,成功地消除房颤可明显提高患者的QOL且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术后 阵发性心房颤动 随访 QOL 难治性 术前 药物 患者 射频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任訾娟 徐健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房颤患者603例,记录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及其术后30 d心包填塞、食管瘘、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动脉栓...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房颤患者603例,记录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及其术后30 d心包填塞、食管瘘、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动脉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有无持续时间>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有无任何胸闷、心悸症状及出现症状时的心电图表现。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记录术后早期房颤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60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均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18例,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282例患者(46.8%)出现房颤早期复发(术后3个月内),180例(29.8%)出现房颤晚期复发(术后3个月以后)。早期复发患者中,有胸闷、心悸症状270例(96%),无症状12例(4%)。早期复发患者中有138例(48.9%)术后3个月后未再发作房性心律失常,即出现延迟治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持续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心电图细f波增加、左房前后径增大、BMI增高、女性与房颤早期复发有关(P均<0.05)。结论房颤病程及类型、高血压病史、左房增大、心电图f波类型、体质量超标、女性是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高血压 房颤类型 左房前后径
下载PDF
肺静脉口周消融造成去迷走效应对心房颤动消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闽 姚焰 +3 位作者 张劲林 曾治宇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观察肺静脉口周消融术所造成的去迷走效应(vagaldenenvation,VD)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其中12例为持续性房颤(1~22年),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 目的观察肺静脉口周消融术所造成的去迷走效应(vagaldenenvation,VD)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其中12例为持续性房颤(1~22年),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5)mm。所有患者接受了等电位标测指导下的左心房内电学改良消融,包括肺静脉口周围的节段或环形消融。记录术中发生VD的消融位点,术后定期检查动态心电图,记录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SDNN、rMSDD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中有34例于术中出现明确的VD现象(VD阳性组),其中左上肺静脉口25例,右下肺静脉口10例,右上肺静脉口4例,左下肺静脉口4例。随访(11.0±6.2)个月,42例消融成功,8例有非典型性心房扑动。VD阳性组疗效明显高于VD阴性组(96.7%vs58.8%,P=0.01)。VD阳性组患者术前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SDNN、rMSSD分别为76.63、42.88、138.88、156.95、32.22,术后分别为89.12、52.22、141.50、152.53、1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阴性组患者术前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SDNN、rMSSD分别为77.33、49.60、143.20、147.00、32.22,术后分别为78.13、49.73、143.33、143.98、3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VD阳性组患者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降低仍然持续存在。结论肺静脉口周围消融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可伴有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明显增加,发生去迷走效应的位点大多位于左上肺静脉口周围,此效应似乎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口 心房颤动 迷走 应对 最低心率 平均心率 SDNN 持续性房颤 左心房内径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D阳性 电位标测 定期检查 心房扑动 非典型性 SDNN 心率增快 持续存在 统计学 患者 效应 VD 术后 消融术 周围 术前
原文传递
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冬平 任澎 +4 位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李果 姚娟 张英川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在影像解剖和心内电图神经电位指引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6例房室阻滞,4... 目的探讨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在影像解剖和心内电图神经电位指引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6例房室阻滞,4例窦房结功能障碍。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电位,放电10~15 s神经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神经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9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2~12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心脏结周消融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去神经消融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阻滞
原文传递
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瓣膜置换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炜 石开虎 +2 位作者 沙纪名 徐盛松 张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后AF早期复发及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有症状的AF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AF射频消融术患者71例,均同期实施改良Cox Mini-maze手术,根据随机区组...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后AF早期复发及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有症状的AF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AF射频消融术患者71例,均同期实施改良Cox Mini-maze手术,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胺碘酮治疗。干预组术前24、2 h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80、40 mg,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之后再继续口服20 mg/d,3个月。对照组仅按常规口服胺碘酮。通过定期行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率,并同时检测血浆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干预组术后1、3个月时AF复发率均为10.8%,对照组分别为29.4%、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水平术后均即刻升高,术后7 d达到最高值,术后1个月时显著下降,术后3个月时基本降低至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后即刻、7 d、1个月及3个月的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可明显减轻瓣膜置换同期行AF射频消融术后炎症反应,并能降低术后早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胺碘酮 射频消融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