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与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傅华军 张少林 +1 位作者 陈卉颖 赵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21-924,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与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46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别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当天、手术后3天时采集血清并测定营养指标、...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与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46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别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当天、手术后3天时采集血清并测定营养指标、炎性因子,采集外周血并测定免疫细胞含量、红细胞免疫分子含量。结果:术后当天,两组血清中Hb、TP、Alb、PA、Tf的含量与术前1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16^+CD56^+、CD19^+、CR1、CR3、CD58、CD59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术前1天且术前1天时及术后当天,感染组血清中Hb、TP、Alb、PA、Tf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16^+CD56^+、CD19^+、CR1、CR3、CD58、CD59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术后3天时,感染组血清中TNF-α、PCT、IL-1β、MCP-1、hs-CR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且与血清中Hb、TP、Alb、PA、Tf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16^+CD56^+、CD19^+、CR1、CR3、CD58、CD59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低下、免疫功能抑制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且与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切口感染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尹锡洲 郝永钟 丁胜文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1期16-17,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小...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应该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术后定期复查,以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传统开腹手术 结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直肠癌单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念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手术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术后48 h、72 h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安全、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对照研究
下载PD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2
4
作者 Jian-Fei Fu Yan-Qin Huang +3 位作者 Jiao Yang Cheng-Hao Yi Hai-Long Chen Shu Z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4期8078-8084,共7页
AIM: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Eastern China.METHODS:A total of 133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from December 1985 to Decemb... AIM: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Eastern China.METHODS:A total of 133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from December 1985 to December 2005a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younger group(aged≤30 years)and an older group(aged>30 years),and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of all categorical variables,and overall survival(OS)was calcul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A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Cox model.RESULTS:There were 42(3.1%)and 1293(96.9%)cases in the younger group and older group,respectively.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5-and10-year OS in the younger group were 33.9%and26.1%,respectively,and those in the older group were60.1%and 52.2%,respectively.Younger group had poor survival(χ2=14.146,P=0.000).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was not a dependent factor for prognosis(OR=0.866,95%CI:0.592-1.269,P=0.461).Stratifie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 stageⅢandⅣdisease,the 5-and 10-year OS were 24.6%and14.8%in the younger group,and 40.4%and 33.3%in the older group,respectively,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5.101,P=0.024).In the subgroup of radical surgery,the 5-and 10-year OS were 44.3%and 34.2%in the younger group,and69.6%and 60.5%in the older group,with a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7.830,P=0.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older patients,the younger patients have lower survival,especially in the subgroups of stageⅢandⅣdisease and radic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YOUNG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 PROGNOSIS radical surgery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快速康复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渚扬 郭春明 +3 位作者 张蕾 方增强 郑思特 吴萍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QLB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组,每组各45例。两组分别行双侧超声引导下QLB和TAPB,予舒芬太尼... 目的:观察超声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QLB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组,每组各45例。两组分别行双侧超声引导下QLB和TAPB,予舒芬太尼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静脉镇痛泵使用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TAPB组术中、术后2 h、术后12h、术后24 h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均高于QLB组同时期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LB组术后2 h、术后6h、术后12 h、术后32 h和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同时期评分。术后QLB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术后24 h和术后48hPCIA按压次数以及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TAPB组。QLB组苏醒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TAPB组,而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TAPB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前给予超声下腰方肌阻滞,能够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良好,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快速康复
原文传递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敬广霞 吕东东 +3 位作者 赵发民 张琦 王其敏 马艳玲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7年第10期17-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观察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72例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目的 :研究观察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72例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4μg/L)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4.0μg/L)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长,但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利于患者恢复,总体效果优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方式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IL-6水平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永强 魏丽青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变化,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3天胃肠道激素及血清Cor、NE和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42±12.19)ml少于对照组(89.84±15.64)ml,且手术时间(121.38±24.61)分钟短于对照组(193.25±21.29)分钟(t=11.760、14.142,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6±0.54)天和进食时间(2.01±0.47)天短于对照组(2.01±0.47)天和(3.12±0.62)天(t=9.848、9.13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2.20%)少于对照组(39.02%)(=7.746,P<0.05)。观察组术后3天血清胃动素(301.25±13.25)pg/ml高于对照组(265.83±17.94)pg/ml,而胃泌素(203.21±25.47)pg/ml低于对照组(267.38±21.35)pg/ml(t=10.169、12.363,P<0.05)。观察组术后3天血清Cor(256.38±16.52)pg/ml、NE(346.41±21.79)pg/ml和IL-6(78.93±7.87)pg/ml低于对照组(308.12±27.72)pg/ml、(398.42±16.57)pg/ml和(96.27±10.31)pg/ml(t=10.267、12.166、8.560,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效果明显,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胃肠道激素和应激反应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术中指标 胃肠功能 并发症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白介素-6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燕辉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49-53,共5页
目的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60)。对照组: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 目的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60)。对照组: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4.20±42.30)mL、淋巴结清扫数量(10.50±1.50)枚、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2.35±0.25)d、肠蠕动恢复时间(2.45±0.50)d、首次排便时间(3.20±0.50)d、首次排气时间(2.20±0.25)d、住院时间(7.54±1.25)d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245.85±45.65)mL、(7.50±2.50)枚、(3.57±0.75)d、(5.35±0.70)d、(5.25±0.24)d、(3.80±0.45)d、(13.25±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6、6.471、11.006、20.223、17.616、19.938、17.863,P<0.05);术前,观察组胃动素(146.98±21.58)pg/mL、胃泌素(326.84±31.50)pg/mL与对照组(148.50±20.14)、(325.54±32.54)pg/m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0.159,P>0.05);术后,观察组胃动素(72.45±10.54)pg/mL、胃泌素(232.58±20.31)pg/mL优于对照组(96.85±12.84)、(260.50±20.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0、5.3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相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根治术更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老年 结直肠癌 胃动素 胃泌素
下载PDF
对直肠癌老年患者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永胜 孙保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7期50-50,52,共2页
目的:探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保肛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 目的:探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保肛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根治术 腹腔镜根治术 直肠癌
下载PDF
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旭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析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 目的探析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清除数)、癌活性指标[血清Polo样激酶1(PLK1)、胸苷激酶1(TK1)、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凋亡抑制因子(Livin)]、恢复情况(排气时间、住院时长、排便时间、镇痛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癌活性指标PLK1、Xiap、TK1、Liv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2.54±0.85)d短于对照组的(4.56±1.0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长、排便时间、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侧方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清除疗效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入路 侧方入路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少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4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切除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直结肠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7例经验总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启鸣 杨勇 +4 位作者 毕海 李登 王泳 田雨 刘承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单一术者主刀的结直肠癌术后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单一术者主刀的结直肠癌术后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其围术期结果、功能学结果和肿瘤学结果。结果:共有7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完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中转开放。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6 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直肠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100%)均恢复自主控尿,但仅有1例(14.3%)患者保留勃起功能。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良好,然而性功能的保留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前列腺癌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结直肠癌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轨迹的纵向研究
13
作者 侯梦 王玲 宋丹萍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第8期675-683,共9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周(T1)、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9个月及术后12个月(T5)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调查患者5个时间点的PTSD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采用LCGM方法将19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PTSD的变化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PTSD低水平组(占41%)、PTSD下降组(占33%)、PTSD进展组(占26%);选择PTSD低水平组作为参考类别,采用逐步进入法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下尿路不适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下降组,炎症因子(IL-6、TNF)、恐惧疾病进展及侵入性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进展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PTSD存在异质性,有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尤其应重视初始分值较低的PTSD进展组。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早期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重视心理因素如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认知及炎症因子对PTSD轨迹的预测作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PTSD慢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创伤后应激障碍 轨迹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卫星 张波涛 乔海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8期1317-1320,13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因子(AGGF1)、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因子(AGGF1)、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比较2组临床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集患者外周血5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GGF1、MMP-11、MMP-9水平,并分析术前血清指标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血清AGGF1、MMP-11、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GGF1、MMP-11、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血清AGGF1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γ=0.412、0.408、0.557,P<0.05);术前血清MMP-11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γ=0.394、0.375、0.541,P<0.05);术前血清MMP-9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γ=0.426、0.361、0.536,P<0.05)。结论血清AGGF1、MMP-11、MMP-9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腹腔镜根除术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GGF1、MMP-11、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灶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常利 杨晓伟 张向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使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价值及预后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5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研究,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选用化疗)和观察组(选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各25例,统计...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使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价值及预后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5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研究,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选用化疗)和观察组(选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各25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00%)高于对照组(68.00%),经检验P<0.05。观察组术后1年(80.00%)、2年(56.00%)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CA242、CA724等对比无统计差异;治疗后1年观察组CEA、CA19-9、CA242、CA724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显著(t_(1)=22.081,P_(1)<0.001;t_(2)=23.769,P_(2)<0.001;t_(3)=34.238,P_(3)<0.001;t 4=8.413,P_(4)<0.001);治疗后2年观察组CEA、CA19-9、CA242、CA724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显著(t_(1)=30.239,P_(1)<0.001;t_(2)=33.416,P_(2)<0.001;t_(3)=23.569,P_(3)<0.001;t 4=12.203,P_(4)<0.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灶中应用中效果确切,既可提高其生存率,亦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 肺转移灶 临床疗效 预后效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雷 蒋亚新 +1 位作者 许家亮 李海春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5期786-78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9-19-2021-09-01信阳市中心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9-19-2021-09-01信阳市中心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3d应激反应指标变化,随访12个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12个月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51.38±10.28)mL少于对照组(127.19±25.46)mL,观察组切口长度(4.87±0.32)cm小于对照组(18.47±3.24)cm,而观察组手术时间(180.39±15.46)min短于对照组(214.34±13.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327、29.240和11.676,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5例(10.20%)少于对照组11例(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21。观察组排气时间(2.45±0.51)d、进食时间(48.98±12.38)h和肠鸣音恢复时间(2.67±0.37)d快于对照组排气时间(3.78±0.72)d、进食时间(95.64±24.15)h和肠鸣音恢复时间(3.81±0.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52、12.035和12.191,均P<0.001。2组术后3d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8.595)、皮质醇(Cor;t=6.712)和白介素-6(IL-6;t=6.190)水平以及对照组血清TNF-α(t=17.135)、Cor(t=20.192)和IL-6(t=17.27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TNF-α(t=10.024)、Cor(t=16.005)和IL-6(t=12.92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随访12个月KPS评分(81.45±4.61)分高于对照组(67.20±6.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37,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生存患者47例(95.92%)高于对照组40例(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近期预后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吕盛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 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WBC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8^+及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性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炎性反应,显著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血清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斌 周建树 +1 位作者 周江川 赖和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0期54-56,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诊治的结直肠癌需手术切除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诊治的结直肠癌需手术切除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需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吗啡用量、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各项指标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局部复发率低和远处转移率低等优点,优于传统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传统根治术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洪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传统开腹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新林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根治术治疗,腹腔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根治术治疗,腹腔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疗效、术前术后肛肠动力学、血清VEGF-C水平。结果腹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1年内复发转移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肛管高压区长度(HPZ)、静息压(ARP)、最大收缩压(MSP)和3、7 d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但腹腔组术后HPZ、ARP、MSP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腹腔组术后3、7 d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可有效减少直肠癌患者术中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肛肠动力恢复,且无增加复发转移、死亡等发生的风险,但仍需提高相关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直肠肿瘤 肛肠动力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