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芙瑶 吴友义 +1 位作者 原少斐 王玉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7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 Tn 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 Tn 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 Tn 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 Tn 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 Tn 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 Tn 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 Tn 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癌根治术 逆向调强放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下载PDF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病机理及其无创性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琴 杨苏萍 张雅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3期281-285,共5页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中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一定的照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尤其是胸部肿瘤与心脏位置毗邻,设计照射野时常不能完全避开心脏,即使在使用三...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中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一定的照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尤其是胸部肿瘤与心脏位置毗邻,设计照射野时常不能完全避开心脏,即使在使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的情况下,心脏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该文就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病机理及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无创检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放射性心脏损伤 无创性检查
下载PDF
临床物理因素对胸部癌症患者三维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启富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4期469-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胸部癌症患者三维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瓦里安21EX型加速器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放射治疗前后、放射治疗90天内分别检测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应用N...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胸部癌症患者三维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瓦里安21EX型加速器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放射治疗前后、放射治疗90天内分别检测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应用NCI-CTCAE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包积液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7.5%、10.9%、13.7%、6.6%。临床因素均不是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物理因素中心脏Dmax、V6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胸部肿瘤放射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6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物理因素 胸部癌症 三维放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下载PDF
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放疗对心脏毒性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树奎 孙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197-199,231,共4页
目的:本文回顾性研究一组连续收治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胸腺肿瘤病例,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心脏受照情况,同时结合临床随访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结果,探讨了影响心脏损伤的因素和避免或减少心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1983年3月至2001年9月,50... 目的:本文回顾性研究一组连续收治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胸腺肿瘤病例,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心脏受照情况,同时结合临床随访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结果,探讨了影响心脏损伤的因素和避免或减少心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1983年3月至2001年9月,50例胸腺肿瘤患者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放射治疗科接受放射治疗。Masaoka分期Ⅱ期14例,Ⅲ期22例和Ⅳ期14例。47例患者接受普通二维技术放射治疗,三例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的剂量范围为10Gy~84.5Gy穴中位剂量为55Gy雪。根治性放疗20例,术后放疗14例,术前放疗2例和姑息性放疗14例。对所有病例均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进行CT图象的三维重建和剂量分布的计算,由心脏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借助于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发症概率模型,计算心脏1/3等效体积的等效剂量,进而导出放射相关心脏疾患发生的概率,并与临床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照射技术治疗组的心脏等效1/3体积中位剂量为57.9Gy穴21.6Gy~83.3Gy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心脏等效1/3体积中位剂量为26.3Gy穴22.7Gy~52.0Gy雪。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期为13个月(0.6~111.3个月)。在45例有心脏状况记录的病例中发现7例有放射相关的心脏疾患,SOMA分级1~3级。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心脏损伤随着心脏等效体积剂量增大而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组织损伤概率(NTCP) 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放射相关心脏疾患(rihd) 恶性胸腺肿瘤
下载PDF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志飞 王颖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辐射诱发的副作用,特别是胸部照射可能引发的心脏、血管和肺的损伤,导致组织重塑,这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分子信号组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而炎性反应、内皮细... 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辐射诱发的副作用,特别是胸部照射可能引发的心脏、血管和肺的损伤,导致组织重塑,这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分子信号组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而炎性反应、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最终的心脏衰竭是一种病理实体"放射性心脏损伤",与纵隔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放射治疗有关,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长期潜伏期是RIHD不被广泛研究的原因,但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放疗所致的迟发性心脏损伤的问题越发突出。除了老年患者,年轻患者治疗后RIHD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因此RIHD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对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类型、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机制 毒性类型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兴军 吴菲 +1 位作者 宋金熠 高世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383-389,共7页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OPC)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PC在大鼠RIHD中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OPC)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PC在大鼠RIHD中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OPC小剂量(50 mg/kg)组、中剂量(100 mg/kg)组、大剂量(150 mg/kg)组、蓝莓(20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6 MV X线单次照射心脏,剂量为20 Gy。OPC组和蓝莓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免疫蛋白印迹(WB)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结果大鼠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学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TGF-β1、NF-κB蛋白吸光度值升高(P<0.05或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IL-1、TGF-β1、NF-κB蛋白吸光度值降低(P<0.05)。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ting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 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OPC可降低RIHD大鼠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水平,防治放疗引起的RIHD,且疗效优于蓝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OPC) 蓝莓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 大鼠 白介素-1(IL-1)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核因子-κB(NF-κB)
下载PDF
CARDIAC TOXICITY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FOR 52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HYMIC TUMORS
7
作者 孙艳 韩树奎 邓珊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 in a panel of cases with malignant thymic tumors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Methods: 52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radi...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 in a panel of cases with malignant thymic tumors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Methods: 52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for malignant thymic tumor (14 at Masaoka stage II, 23 at stage III and 15 at stage IV). Treatment included radical (in 20), postoperative (in 14), preoperative (in 2) and palliative (in 16) radiotherapy. The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 (2D) radiation 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forty-seven patients and three-dimension (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has been used in 5 patients since October 2000. The total tumor dose ranged from 10 Gy to 84.5 Gy (median of 55 Gy). Chemotherapy was given in twenty-five patients before or after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of following-up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database and updated where appropriated. The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 of heart in radio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was analyzed for the effective volume dose of heart. Result: The median following-up was 14 months (ranged from 0.6 to 111.3 months) in the study. RIHD was observed in seven patients. Cardiac toxicity of these seve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s SOMA grade 1-3. The median two-third effective volume dose of heart was 47.2 Gy (ranged from 8.3 Gy to 70.1 Gy) for conventional 2D radiotherapy, which correlated with thymic tumor dose (P<0.0001). The median two-third effective volume dose of heart was 35.3 Gy (ranged from 13 Gy to 38.7 Gy) for 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The effective volume doses of heart were decreased by using 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P=0.048).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cardiac toxicity and effective volume dose of heart was found in this study (P<0.0001). Cardiac toxicity accounted for 10.4% and 4.1%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d not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and occurred earlier in radiochemotherapy group (P=0.0528). Multivariat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ardiac toxicity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effective volume dose of heart and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mic tumor RADIOTHERAPY 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的比较医学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马金柯 高世乐 +5 位作者 胡宗涛 王崇 高杉 董六一 刘阳 唐正中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模型的建立及观察不同时间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其中照射组分为5 Gy、10 Gy、20 Gy、30 Gy 4个不同剂量组,每组18只,... 目的探讨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模型的建立及观察不同时间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其中照射组分为5 Gy、10 Gy、20 Gy、30 Gy 4个不同剂量组,每组18只,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照射心脏,照射后2周、4周、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处死前称量大鼠体质量,超声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记录心电图,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CTn I),称取心脏质量。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大鼠随照射剂量增加,LVEF、LVSP逐渐下降,LVEDP逐渐上升(P<0.05或P<0.01);心电图随照射剂量增加,心率加快,ST段抬高明显(P<0.05或P<0.01);血清CKMB、CTn I值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30 Gy组同20Gy组比较,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20 Gy照射大鼠全心,至第4周末,发生大鼠RIHD,模型制备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 动物模型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