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0
1
作者 孙永敏 陈刚 +2 位作者 江瑞霞 毕文 于金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观察比亚芬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4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 2个组 ,5 6例在第 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为用药组 ,4 8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结果 皮肤反应发生率... 目的 观察比亚芬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4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 2个组 ,5 6例在第 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为用药组 ,4 8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结果 皮肤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和用药组分别为 93.8%、30 .4 %。轻度放射反应 ( 1+ 2级 )对照组为 6 6 .7% ( 32 / 4 8) ,用药组为 2 8.6 % ( 16 / 5 6 )。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 91.1% ( 4 1/ 4 5 )出现于照射 4 0Gy以前 ,用药组为 2 9.4 % ( 5 / 17)。结论 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对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亚芬 预防 放射性皮肤损伤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疗后长期生存者晚期副反应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孔琳 张有望 +1 位作者 吴永如 郭小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放疗后长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的晚期副反应情况。方法对门诊随访的3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二程放疗18例,三程放疗1例。颈部根治性照射的中... 目的观察分析放疗后长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的晚期副反应情况。方法对门诊随访的3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二程放疗18例,三程放疗1例。颈部根治性照射的中位剂量为64Gy(46~72Gy),预防照射的中位剂量为55Gy(21~67Gy)。合并化疗的共48例。结果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放疗晚期副反应,其中神经系统损伤109例,放射性脑损伤4例,放射性脊髓损伤1例(截瘫),另有32例出现Lhermitte′s征。颅神经损伤107例,其中前组的22例,后组的57例,同时的28例。Ka plan Meier法统计的颅神经损伤的5、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23%,颅神经损伤发生于放疗后5、>5~10、>10~15、>15~20年的分别占11%、12%、14%、10%。3、4级放射性皮肤、肌肉/软组织反应、黏膜反应分别为55、79、36例。严重口干、张口困难分别为79、11例。320例出现放射性龋齿,192例全口龋齿。下颌骨骨髓炎2例。2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336例共672个侧耳中194个侧耳存在严重听力下降。总副反应发生率为84.5%。结论放疗后长期生存的84.5%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晚期副反应,部分患者存在严重的生活质量问题。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可发生于放疗后的任一时间段,且不随生存时间的延长而趋于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辐射损伤 晚期反应
原文传递
康复新对单纯皮肤创面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78
3
作者 舒崇湘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影响。结果:大鼠5Gy全身照射后合并创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慢于单纯创伤组,且其平均愈合时间长于单纯创伤组。伤后第25天复合伤组创面牵张强度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不同剂量的康复新均能增强单纯创伤组和复合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抗张强度,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固定给药剂量为5mg/次,间隔不同时间用药,也具有类似的效应。相对于单纯创伤而言,康复新对复合伤创面的促愈效果更佳。康复新的用药剂量以每次每个创面用5mg,每天用一次比较适宜。结论:全身辐射合并创伤后,伤口收缩速度减慢,平均愈合时间延长,伤口牵张强度显著降低。康复新显著促进伤口收缩,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康复新 放射损伤 促愈作用
下载PDF
复方棒冰综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何为 张玉莲 +4 位作者 梅慧 徐凤华 宋冬梅 王淑云 李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棒冰综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后及进食后漱口,... 目的探讨复方棒冰综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后及进食后漱口,必要时行雾化吸八;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开始每天于放疗前和饭前预防性地吃复方棒冰直至放疗结束后10d。监测两组放疗期间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口腔黏膜变化,吞咽疼痛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等。最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55~60Gy及放疗结束后lOd,实验组3~4级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H值大于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棒冰可用于综舍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棒冰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口腔黏膜 辐射损伤
原文传递
造血因子与急性放射病 被引量:31
5
作者 罗庆良 从玉文 +2 位作者 郝静 黄海潇 毛秉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近十余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积 累了不少经验。然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 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疗效并非尽善尽美,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 象... 近十余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积 累了不少经验。然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 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疗效并非尽善尽美,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 象。本文作者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但宜尽早给药,极期给药的疗效不如早期给药好。使用细胞因子治疗的时间应有一个 时限,而不是越长越好。单纯应用rhTPO不能促进粒系造血恢复。单纯应用rhG-CSF不能促进巨核系造血的恢复,未见增加肿瘤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重复给药和二次 照射的结果未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库耗竭。rhGM-CSF促进粒细胞恢复的作用不如 rhG-CSF。rhIL-11可促进辐射损伤三系造血的恢复,以巨核系的恢复更为明显。在骨 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造血细胞因子,rhG-CSF+rhIL-11不失为较理想的 方案,可作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辐射损伤
下载PDF
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杨陟华 朱茂祥 +1 位作者 龚诒芬 葛桂秀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参考并改进其他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大鼠肺组织Hyp测定方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样品酸水解时间为 2~3 h;②测量前无需调 pH;③显色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80 ℃和 10 mi... 在参考并改进其他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大鼠肺组织Hyp测定方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样品酸水解时间为 2~3 h;②测量前无需调 pH;③显色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80 ℃和 10 min;④显色后无需冰水冷却。该方法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在放射性肺炎研究中应用时,观察到肺组织Hyp含量随照后时间的动态变化及补硒保护均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肺组织 羟脯氨酸 辐射损伤 肺炎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洪艳 刘君炎 +4 位作者 王红玲 张渝侯 邓子牛 汤红明 高丽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了解当归多糖 (AngelicaPolysaccharide ,AP)的药用价值。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照射对照组 ,当归多糖治疗组 ,检测 3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C3bR %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ICR % )和胸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 目的 :了解当归多糖 (AngelicaPolysaccharide ,AP)的药用价值。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照射对照组 ,当归多糖治疗组 ,检测 3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C3bR %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ICR % )和胸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照射对照组红细胞C3bR %、ICR %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当归多糖治疗组的红细胞C3bR %、ICR %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 (P <0 .0 1)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归多糖能显著促进放射损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植物提取物 辐射损伤 免疫细胞 小鼠
下载PDF
^1H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董海波 戴嘉中 +4 位作者 蔡佩武 沈天真 盛晓芳 潘力 尹士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15例有脑部放疗史 ,临床及CT、MRI难以判断为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5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均行1HMRS检查。结果 前 1...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15例有脑部放疗史 ,临床及CT、MRI难以判断为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5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均行1HMRS检查。结果 前 15例经手术证实 ,14例为胶质瘤 ,1例放射性脑坏死 ,1HMRS诊断正确。 (1) 14例胶质瘤在1HMRS上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Cho)峰 ,氮乙酰门冬氨酸 (NAA)、肌酸 (Cr)峰下降或消失 ,Cho/Cr比值升高 ,NAA/Cr比值降低 ;12例出现乳酸 (Lac)峰。 (2 )放射性脑坏死表现为 :5例Cho、NAA、Cr下降或消失 ,出现脂质 (Lipid)峰 ;1例Cho、NAA、Cr峰均消失 ,仅表现一较平坦的曲线 ,无Lac峰。结论 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辐射损伤 质子磁共振波谱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毫米波照射对小鼠外周血像及^(60)Co 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CFU-C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沈世人 陈景藻 +5 位作者 刘守礼 陈济中 张发科 牛中奇 朱鹏九 李缉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99-102,共4页
我们用毫米波照射小鼠,观察毫米波对小鼠外周血像及^(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CFU—C生成量的影响。发现:①小鼠经36 GHz,1mW/cm^2毫米波照射15或30min,每天1次,连续5d,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增加,在正常值以上波动,持续2周以... 我们用毫米波照射小鼠,观察毫米波对小鼠外周血像及^(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CFU—C生成量的影响。发现:①小鼠经36 GHz,1mW/cm^2毫米波照射15或30min,每天1次,连续5d,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增加,在正常值以上波动,持续2周以上,只是在第11~13天,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至正常值以下。②用3mW/cm^2毫米波照射小鼠骨髓悬液30或60min,可见到骨髓CFU—C生成量增加。③对于小鼠经3Gy^(60)Coγ射线照射后,所致之骨髓细胞损伤,该毫米波有使之减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射损伤 骨髓细胞 CFU-C 钴60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创面促愈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艾国平 粟永萍 +4 位作者 闫国和 王蒙 刘晓宏 徐辉 程天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难愈性创面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成年健康贵州小香猪 8只 ,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 ,电子线照射脊柱两旁皮肤 ,深度 1cm ,立即在受照射创面打孔 ,直径 2c...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难愈性创面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成年健康贵州小香猪 8只 ,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 ,电子线照射脊柱两旁皮肤 ,深度 1cm ,立即在受照射创面打孔 ,直径 2cm ,每侧 8~ 10个。一侧为对照组 ,局部注射生理盐水 ;一侧为MSC组 ,局部注射自体MSC。采用早期贴壁法分离小香猪骨髓MSC ,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 2 0Gy的放射损伤创面 ,采用激光共聚焦、胶原定量、ELSIA、细胞划痕实验、RT PCR等方法 ,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的促愈作用及其促愈的机理。结果 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 2 0Gy创面后能加快创面愈合的速度 ,使愈合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 3~ 4d ,肉芽组织形成丰富 ,胶原合成增加。其促愈的机理与MSC分泌IL 8、IL 6、G CSF等细胞因子吸引和趋化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向创面迁移 ,启动修复 ,增加伤口中修复细胞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的数量有关 ,同时MSC在创伤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 ,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 ,尤其是I型胶原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 ,提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 ,MSC可分泌细胞外基质或 /和直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复。结论 MSC对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有明显有效的促愈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作用机理 动物实验 局部放射损伤
原文传递
放射性肠炎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中秋 王清鑫 袁智勇 《胃肠病学》 2018年第7期440-443,共4页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年增高。放射性肠炎可能会严重损害肠功能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已成为影响放疗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规范的放射性肠炎防治措施...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年增高。放射性肠炎可能会严重损害肠功能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已成为影响放疗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规范的放射性肠炎防治措施。肠黏膜屏障是肠道抵抗外界损伤的第一道天然防线,与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密切相关。本文就放射性肠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放射性肠炎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思密达混合液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燕 秦亚辉 +2 位作者 杨莉 李丽娟 杨秉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8-809,共2页
报告128例思密达混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操作护理。用思密达3mg、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60-80ml混合液直肠保留灌肠2-4h至凌晨,7d为1疗程,1-2疗程。治愈89例,有效34例,效果不佳... 报告128例思密达混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操作护理。用思密达3mg、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60-80ml混合液直肠保留灌肠2-4h至凌晨,7d为1疗程,1-2疗程。治愈89例,有效34例,效果不佳者5例,总有效率96.1%,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过程中加强操作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轻柔和耐心细致容易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辐射损伤 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石晓婷 尚菊战 钱英净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药物灌肠治疗时,不同插管深度和药物保留体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34)采用缩短插管深度、半俯卧位与半坐卧位交... 目的探讨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药物灌肠治疗时,不同插管深度和药物保留体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34)采用缩短插管深度、半俯卧位与半坐卧位交替保留药液的方法灌肠:对照组(n=38)采用常规方法灌肠(插入导尿管16~20cm)。灌肠后药物均保留2—6h。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治疗有效的31例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为(9.06±3.31)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治疗有效的31例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为(10.71±2.90)d。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放射性直肠炎药物灌肠治疗,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可以缩短插管长度灌入药液,采取半俯卧位与半坐卧位交替体位保留药液,使药液长时间停留在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炎 辐射损伤 灌肠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何晓莉 张雁 +1 位作者 吴宏 姜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34-3736,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电离辐射引起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旨在阐明APS对辐射性造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4.0Gy剂量全身均匀照射C57BL/6小鼠,建立小鼠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取外周血并进行常规检测,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电离辐射引起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旨在阐明APS对辐射性造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4.0Gy剂量全身均匀照射C57BL/6小鼠,建立小鼠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取外周血并进行常规检测,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并计数;骨髓切片染色观察骨髓造血细胞数量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NS)组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及BMNC计数均明显减少,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显著减少,BMNC G0/G1期比例、凋亡率、p53表达均升高;2mg/kg APS组和8mg/kg APS组均能提高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计数,增加骨髓腔内造血细胞数量,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结论 APS可以促进骨髓造血系统恢复,对辐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造血系统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当归多糖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医学防护 被引量:28
15
作者 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仅次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此次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和受放射性污染人员带来的健康影响,既有近期辐射损伤,也有远期生物效应,主要是以小剂量照射的远期辐射生物效应为主;飘落到我国...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仅次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此次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和受放射性污染人员带来的健康影响,既有近期辐射损伤,也有远期生物效应,主要是以小剂量照射的远期辐射生物效应为主;飘落到我国的微量放射性尘埃远不足以对人体构成损伤。防护方面主要是利用房屋、衣物、口罩等进行屏蔽,及时清洗去除放射性沾染以及服用防护药物等措施。在审慎、科学地发展核电事业的同时,我国也应提高相应的核电站核事故医学救援和防护研究水平,加强我们的应急响应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特种防护手段及能力建设,确保一旦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时,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点,有效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及其医学防护,如何正确看待核电事业的发展,以及加强安全防范和科学研究等问题,做一些概要的介绍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电站 辐射事故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内耳的迟发性损害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新明 卢永德 +5 位作者 陈忠 谢鼎华 任基浩 谭微微 祝道桂 舒建波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为探讨电离辐射所致内耳迟发性损伤的特点和机理,观察了分割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豚鼠颞骨,当总剂量达60Gy后8个月期间内耳功能和形态变化。形态研究应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而功能测定采用耳蜗电图(ECochG)和... 为探讨电离辐射所致内耳迟发性损伤的特点和机理,观察了分割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豚鼠颞骨,当总剂量达60Gy后8个月期间内耳功能和形态变化。形态研究应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而功能测定采用耳蜗电图(ECochG)和眼震电图(ENG)技术。结果发现:辐射耳照射前CAP(复合动作电位)反应阈平均35.67±6.78dB(x±s),总剂量结束后第一天为41.17±7.76dB,3个月后47.00±8.82dB,8个月后71.00±7.63dB。放射结束后第一天与照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CAP反应阈上升,8个月后听觉功能损害更明显(P<0.01)。辐射前眼震持续时间40.00±5.44秒,辐射后8个月22.71±7.39秒,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理变化特点:耳蜗血管纹萎缩、变性,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受损,细胞连接破坏;外毛细胞变性、坏死,底回毛细胞损伤率明显高于二、三回;前庭感觉细胞变性。结果表明:放射治疗剂量可致内耳的迟发性损害,内耳微血管辐射损伤后氧供和新陈代谢障碍可能是主要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损伤 迟发性损害 电离辐射
下载PDF
低强度微波辐射环境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阎素文 汤洁 +5 位作者 张宁 丁晓萍 鲁海鸥 王喜良 周敏 唐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8,81,共3页
目的 了解低强度微波作业环境对男性生殖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已婚的 4 2 4名雷达作业人员 (实验组 )、2 0 4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实验组性功能减退发生率为 2 3 8% ,对照组为 14 7% ,两... 目的 了解低强度微波作业环境对男性生殖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已婚的 4 2 4名雷达作业人员 (实验组 )、2 0 4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实验组性功能减退发生率为 2 3 8% ,对照组为 14 7%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婚后半年、1年自然受孕率分别为 13 8%、39 8% ,对照组分别为 31 3%、4 9 6 %。婚后 2年、3年后自然受孕率 ,实验组为 30 4 %、12 5 % ,对照组为 10 9%、6 1%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两组人员生殖结局及子代性别比例未见异常。结论 长期低强度微波辐射对男性性功能有不良影响 ,导致女性自然受孕时间滞后 ,但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健康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微波 辐射损伤 生育力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洪升 李宝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1437-1439,共3页
近年来,新的放疗技术(如适形放疗和影像引导的放疗等)的应用减少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射线下正常肺组织的暴露,但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仍是提高肺癌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 近年来,新的放疗技术(如适形放疗和影像引导的放疗等)的应用减少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射线下正常肺组织的暴露,但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仍是提高肺癌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细胞因子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放疗前血浆TGF-β、IL-6和剂量体积参数V20、V30和MLD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几种药物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已经在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如皮质醇激素、氯磷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辐射损伤 放射性肺炎 肺纤维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不同方式放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倪镌 殷卓敏 +4 位作者 袁淑慧 刘南芳 李莉 徐小仙 楼寒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目的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盆腔外调强放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探讨这两种放疗方式的放疗剂量、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治疗结局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5年10月-2016... 目的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盆腔外调强放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探讨这两种放疗方式的放疗剂量、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治疗结局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3例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IMRT组(85例)和3D—CRT组(98例),两组患者的放疗总剂量均为45Gy,分割为1.8Gy/d,5次/周,共25次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放疗剂量、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其中,放疗剂量学指标包括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肠袋、直肠、膀胱的照射体积百分比;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评价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共同制定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Cx量表)和前列腺癌临床生命质量量表(EPIC-CP量表)。结果(1)一般情况:183例患者中,Ⅰ~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170例(包括IMRT组81例和3D—CRT组89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3例(包括IMRT组4例和3D-CRT组9例),两组间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D-CRT组患者行同步化疗的比例分别为64%(54/85)、66%(6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T组、3D—CRT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放疗剂量:与3D—CRT组相比,1MRT组PTV平均照射剂量降低[分别为(46.4±0.5)、(46.1±0.4)Gy],45%处方剂量包绕的照射体积百分比(V45)增高[分别为(93.3±2.0)%、(95.2±1.0)%];肠袋的V40降低[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放射疗法 适形 辐射损伤
原文传递
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25
20
作者 曾子君 林映如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789-790,共2页
目的:观察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胸壁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第1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放疗皮肤护理的宣教,不涂任何药... 目的:观察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胸壁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第1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放疗皮肤护理的宣教,不涂任何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急性放射性皮炎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8%、52%、20%和60%、28%、12%;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在25GY以前的分别为80%和56%。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比亚芬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并且能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腺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性皮炎 药物疗法 辐射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