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黏膜炎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力川 王玉洁 +8 位作者 庄冰 李红梅 龚丽青 王艳莉 方玉 孙艳 肖绍文 郑宝敏 路潜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67-373,共7页
目的记录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黏膜炎发生情况,分析放射性黏膜炎对进食及体重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定点采样法,选取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射治... 目的记录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黏膜炎发生情况,分析放射性黏膜炎对进食及体重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定点采样法,选取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射治疗前、中和结束时收集数据,评估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的发生情况、进食相关疼痛和进食类型,同时测量体重。结果共202例患者完成三次测评,放射治疗中期,分别有43.5%和34.2%的患者患有中重度(≥2级)口腔黏膜炎和咽部黏膜炎,放射治疗结束时,分别有53.5%和51.5%的患者患有中重度口腔和咽部黏膜炎。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程度与进食疼痛、进食类型和体重均相关(P<0.05);肿瘤部位是影响黏膜炎的严重程度的主要原因(Waldχ^2=26.033和14.216,P<0.001)。结论放射性黏膜炎随放射治疗逐渐加重,黏膜炎与进食疼痛、进食类型改变和体重下降密切相关;不同部位发生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营养状况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黏膜炎 疼痛 进食类型 体重
原文传递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谢靖 盛沛 +1 位作者 李博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综合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病率几乎为100%,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局部剧烈炎症表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继发感染等。中医病机以“火毒伤阴”为关键,现代医学的病理始发...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综合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病率几乎为100%,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局部剧烈炎症表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继发感染等。中医病机以“火毒伤阴”为关键,现代医学的病理始发机制尚未明确,以口腔分泌腺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当前治疗措施均以供给营养、控制疼痛、预防继发感染为主要目的。该文从中西医2个方面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 发病机制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 被引量:33
3
作者 韦榕飒 潘冬梅 +2 位作者 廖金莲 孙爱平 卢佳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疼痛护理干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疼痛护理干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放射性口腔疼痛发生程度、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口腔疼痛发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营养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可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放射性口腔疼痛的发生程度,改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咽炎 放疗 疼痛 医护一体化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口炎清颗粒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龚芸 张丽 +1 位作者 冯泽会 何旭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炎清组(30例)于放射治疗开始给予口炎清颗粒口服至放射治疗结束,对照组(30例)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炎清组(30例)于放射治疗开始给予口炎清颗粒口服至放射治疗结束,对照组(30例)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2配制成漱口液含漱。采用全美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比较2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的时间、程度以及疼痛分级情况。结果口炎清组和对照组放射性口腔炎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2.40±2.74)、(9.46±1.39)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1,P<0.001)。口炎清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分级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炎清颗粒可延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降低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防治鼻咽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炎清颗粒 鼻咽癌 防治 放射性口腔炎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朱晓霞 陈龙华 晁漪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 :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性口腔炎 危险因素 白细胞计数下降
下载PDF
康复新液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阮方超 王文敏 +1 位作者 林海升 戴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1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和对照组,各34例。自放射治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康复新液组予康复新液含服,每次10-15 m L,每天3-5次,对照组予维生素B1210 mg+维生素B2...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和对照组,各34例。自放射治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康复新液组予康复新液含服,每次10-15 m L,每天3-5次,对照组予维生素B1210 mg+维生素B250 mg+2%利多卡因5 m L+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混合液口腔含漱,每次10-15 m L,每天3-5次。每周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并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放疗第3周开始,康复新液组发生放射性口腔炎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放疗第3、5、6、7周康复新液组的疼痛评分(2.94±2.23)、(4.44±2.62)、(4.32±2.40)、(4.12±2.2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59±2.27)、(5.79±2.32)、(6.00±2.37)、(6.12±2.45)分(P〈0.05或P〈0.01)。结论 康复新液有助于降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和口腔黏膜疼痛程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康复新液
下载PDF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凯新 陈媛媛 +1 位作者 陈明 辛培玲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5-880,共6页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是头颈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与同步化疗及分割方式相关。与黏膜炎相关的表现包括口腔疼痛、吞咽困难、进食减少以及继发性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治疗的中断,影...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是头颈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与同步化疗及分割方式相关。与黏膜炎相关的表现包括口腔疼痛、吞咽困难、进食减少以及继发性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治疗的中断,影响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ROM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ROM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就现有的材料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尹燕 张静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9-803,共5页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RIOM不仅显著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还影响近远期生活质量,重者可降低肿瘤控制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期。关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合近年...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RIOM不仅显著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还影响近远期生活质量,重者可降低肿瘤控制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期。关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合近年来关于RIOM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RIO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头颈部癌症患者行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晨 索菲娅 贾立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对中国地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CBM、中国知网... 目的:对中国地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进行文献搜集。检索时限为200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文献筛选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及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681篇文献,排除不符合标准文献及重复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6篇,英文文献1篇,共包括3471例研究对象。多因素分析效应值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66,95%CI:1.40~1.97,I^(2)=23%,P=0.23)、联合化疗(OR=3.92,95%CI:2.82~5.44,I^(2)=0%,P=0.89)、口腔pH≤7.0(OR=1.55,95%CI:1.14~2.10,I^(2)=57%,P=0.04)、口腔卫生状况差(OR=2.34,95%CI:1.60~3.43,I^(2)=0%,P=0.84)、N分期高(OR=1.58,95%CI:1.10~2.27,I^(2)=52%,P=0.12)、饮酒史2(OR=1.42,95%CI:1.09~1.86,I=0%,P=0.64)、BMI>24.0 kg/m^(2)(OR=1.36,95%CI:1.11~1.66,I=8%,P=02.35)、糖尿病史(OR=1.48,95%CI:1.12~1.96,I^(2)=22%,P=0.28)、年龄(OR=1.01,95%CI:0.96~1.05,I=20%,P=0.29)、性别(OR=1.14,95%CI:0.89~1.46,I^(2)=0%,P=0.45)、使用抗生素(OR=0.34,95%CI:0.23~0.52,I^(2)=0%,P=0.87)、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OR=0.50,95%CI:0.24~1.07,I^(2)=79%,P=0.008)。结论:吸烟、联合化疗、口腔pH≤7.0、口腔卫生状况差、N分期高、饮酒史、BMI>24.0kg/m^(2)、糖尿病史是中国地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发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年龄、性别、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不是其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龚倩 谌赟 +5 位作者 符一岚 刘妮 付滢舟 朱青 曹丽芝 何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71-197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每次放疗前15~30 min静脉滴注注射用氨磷汀,200 mg/m2,1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喷洒于口腔黏膜表面。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口腔黏膜疼痛程度、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的差异。结果:放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腔黏膜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放疗患者,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口腔黏膜疼痛,减少营养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注射用氨磷汀 鼻咽癌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疼痛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西黄胶囊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克臣 夏林 +2 位作者 梁毅 靳光华 朱琳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乳香、没药)对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照射+西黄胶囊)和对照组(单纯照射)。依据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分级标准比较2...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乳香、没药)对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照射+西黄胶囊)和对照组(单纯照射)。依据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分级标准比较2组开始出现黏膜炎的时间和耐受剂量。并用ELISA法检测唾液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给药组出现黏膜炎时间明显偏晚,放疗耐受剂量显著偏高(t=2.180、12.930,P<0.05);DT=40、70 Gy时,给药组Ⅲ、Ⅳ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照射组(Z=3.661、4.270,P<0.01);放疗前(DT=0 Gy),2组炎性因子TNF-α和IL-6质量浓度无差别(t=1.010、1.469,P>0.05);炎性因子水平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升高,DT=40 Gy时达峰值,但给药组TNF-α和IL-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t=8.305、6.069,P<0.05);DT=70 Gy时,炎性因子均降至低于治疗前水平且给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t=3.835、2.488,P<0.05)。结论西黄胶囊能够延缓并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提高放疗耐受剂量,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胶囊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TNF-Α IL-6
下载PDF
康复新联合rhG-CSF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钟俐强 杨斯皓 +1 位作者 雷开键 贾钰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rh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局部应用对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6例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采用康复新液联合rhG-CSF稀释后含漱,对照组(23例)采用rhG-CSF稀释...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rh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局部应用对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6例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采用康复新液联合rhG-CSF稀释后含漱,对照组(23例)采用rhG-CSF稀释后含漱,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放疗。采用全美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观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口腔炎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28.57±1.93)d及(19.57±1.95)d,P<0.001。放射性口腔炎总发生率分别为65.22%及91.30%,P=0.032。2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7.39%及47.83%,P=0.028。结论:康复新液联合rhG-CSF能够延迟放射性口腔炎出现时间,降低放射性口腔的发生率,并减轻其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康复新液 放射性口腔炎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口咽部细菌感染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及护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公冶金燕 王小妹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口咽部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近2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采集所有患者咽...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口咽部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近2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采集所有患者咽拭子样本进行送检,根据送检样本是否发生感染将本次20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同时收集可能影响口咽部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口咽部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次206份咽拭子样本,共检测出细菌感染102份,占总样本数的49.5%;2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差异及使用西妥昔单抗构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分期构成比差异及使用尼妥珠单抗构成比差异具有边缘显著性(P=0.059,0.054),而其他因素的组间构成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T分期及是否使用西妥昔单抗是发生口咽部细菌感染的高危因子。结论高年龄、高T分期及使用西妥昔单抗可增加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咽部感染的风险和程度,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治疗的过程中,尤其应对高T分期且使用过西妥昔单抗的高龄患者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西妥昔单抗 感染风险 护理
原文传递
玉女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干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郝琦 阿达来提.麻合苏提 《四川中医》 2016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玉女煎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玉女煎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及口干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反应,治疗组的1、2... 目的:观察玉女煎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玉女煎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及口干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反应,治疗组的1、2、3、4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率为33.3%、37.0%、22.2%、7.4%,而对照组的反应率为4.1%、29.2%、41.7%、25.0%,玉女煎治疗后口腔黏膜反应明显减轻。玉女煎治疗在放疗6周末和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均出现2级以上的口干症状,治疗组患者的2级、3级、4级的口干反应率为29.6%、55.6%、14.8%,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反应率为12.5%、29.2%、58.3%,且治疗组的口干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女煎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且能改善口干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玉女煎 口干 中医
下载PDF
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夕超 刘丽琴 +4 位作者 汪步海 王朝敏 马莉 曹文淼 戴尔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间进行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间进行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同时比较放疗结束时发生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HLA-DR-CD11b+CD33+MDSC和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8.42±1.52)%、(9.10±1.57)%、(8.87±1.56) %和(7.31±1.43)%,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7.65±1.94)%和(8.6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的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2.14±1.21)%、(4.08±1.90)%、(3.76±1.31)%和(1.52±0.88)%,放疗40 Gy、放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1.35±0.66)%和(2.2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放疗结束时,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3.15±1.04)%和(4.4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8.41±1.52)%和(9.9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初治鼻咽癌患者外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节性T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细胞免疫能力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原文传递
口服谷氨酰胺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松喜 李伟雄 陈应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鼻咽癌放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谷氨酰胺组(n=24)和对照组(n=24),谷氨酰胺组使用谷氨酰胺15g/d,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分4次含服,对照组采用100ml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鼻咽癌放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谷氨酰胺组(n=24)和对照组(n=24),谷氨酰胺组使用谷氨酰胺15g/d,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分4次含服,对照组采用100ml生理盐水,使用方法相同,两组病人都采用常规放疗。记录口腔黏膜炎的变化情况和持续的时间,记录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谷氨酰胺组和对照组的发生最大级别口腔黏膜炎和体重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为0.019和0.042;最大级别黏膜炎的平均值、黏膜炎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和体重下降的平均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分别为0.009、0.023和0.001。结论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含服谷氨酰胺可以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程度和改善病人的机体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谷氨酰胺 放射
下载PDF
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所致口腔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齐创 王荧 向东华 《癌症进展》 2016年第3期259-261,265,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所致口腔疼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全程IMRT放疗,给予营养支持等处理,观察组加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直...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所致口腔疼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全程IMRT放疗,给予营养支持等处理,观察组加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变化、营养状况评分变化等情况。。结果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的体质量评分、进食评分、症状评分、活动和身体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疼痛,临床易于操作,可以明显地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 疼痛 盐酸吗啡缓释片 直肠给药
下载PDF
头颈部放疗期间口腔细菌菌群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舒泽凯 王佰魁 +3 位作者 王磊 陈明 李卫芬 陈媛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索口腔细菌菌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入组鼻咽癌患者和陪护家属在放疗前和结束时口腔细菌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57BL/6小鼠构建ROM模型,收集照射后第9天和阴性对照... 目的探索口腔细菌菌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入组鼻咽癌患者和陪护家属在放疗前和结束时口腔细菌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57BL/6小鼠构建ROM模型,收集照射后第9天和阴性对照组口腔细菌标本;另一批小鼠解剖获取阴性对照组和小鼠照射后第3、5、7、9天舌头组织,检测炎症因子和HE染色。结果患者放疗后的口腔细菌多样性与患者放疗前和陪护家属在患者放疗前、后Observed species、Chao1、Simpson指数不同(均P<0.05)。重度和轻、中度ROM患者的Shannon指数不同(P=0.036)。LEfSe分析显示重度ROM患者链球菌属、链球菌科含量较高,而Familyxl菌科、孪生球菌属、芽孢杆菌目含量较低。小鼠阴性对照组和照射组口腔细菌菌群的Simpson指数和PCoA结果也不同(均P<0.01)。结论放疗会引起口腔细菌菌群失调,且失调的口腔细菌菌群与ROM加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细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小鼠
原文传递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照护方案的循证实践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晓燕 刘霞 +2 位作者 赵文娟 朱爱华 张晓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3193-3197,共5页
目的:制订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健康照护规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得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形成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建议,制定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健康行为照护方案、流程、宣教手册及视频等。... 目的:制订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健康照护规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得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形成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建议,制定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健康行为照护方案、流程、宣教手册及视频等。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头颈部放疗的2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7—8月入院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9—12月入院的133例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照护方案实施照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第2、3周发生情况,第1~3周口腔黏膜炎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口腔健康行为护理方案可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放疗反应,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健康行为 循证实践 照护方案
原文传递
系统护理对头颈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薇 张苗 +3 位作者 严艳 张磊 曾宪涛 靳英辉 《西部医学》 2019年第7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头颈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与PubMed,并通过其他资源补充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2017年12月4日。由2名评价...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头颈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与PubMed,并通过其他资源补充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2017年12月4日。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严格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82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护理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主要以Ⅰ、Ⅱ级为主,Ⅲ级较少,Ⅳ级全无;而常规护理组则以Ⅱ、Ⅲ级为主,Ⅰ、Ⅳ级较少,但均有发生。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后能使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减轻,预防重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