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流床气化辐射废锅单面受热水冷壁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剑勇 郭庆华 +2 位作者 许建良 王蕾 于广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辐射废锅作为气流床煤气化中重要的热回收装置,可显著提高合成气热利用率。针对辐射废锅单面受热水冷壁及其表面覆盖的灰层和渣层,建立三维传热模型,并通过流动与传热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工况下水冷壁金属管和鳍片温度分布。结... 辐射废锅作为气流床煤气化中重要的热回收装置,可显著提高合成气热利用率。针对辐射废锅单面受热水冷壁及其表面覆盖的灰层和渣层,建立三维传热模型,并通过流动与传热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工况下水冷壁金属管和鳍片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水冷壁表面温度随高度变化幅度较小。合成气温度下降导致水冷壁表面热流密度减小,金属管表面温度随之降低。水冷壁表面沉积物降低了合成气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金属管和鳍片不受高温侵蚀。水冷壁与壳体之间通入保护气可有效降低鳍片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辐射废锅 水冷壁 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流床煤气化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动与传热 被引量:13
2
作者 倪建军 梁钦锋 +2 位作者 周志杰 张玉柱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97-3005,共9页
采用多相流动与传热模型耦合的数值方法,对气流床煤气化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场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Euler坐标系中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气体组分扩散过程,并通过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炉内流场,煤渣颗粒运动轨迹在Lagrange... 采用多相流动与传热模型耦合的数值方法,对气流床煤气化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场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Euler坐标系中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气体组分扩散过程,并通过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炉内流场,煤渣颗粒运动轨迹在Lagrange坐标系中计算,并考虑了气固相间双向耦合。利用灰气体加权和模型与离散坐标法相结合,计算了炉内辐射传热过程,并考虑了煤渣颗粒的热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炉体入口存在张角约为10°的中心射流区,其流速和温度均较高,且周围存在明显回流区,回流区内部分颗粒富集;大部分颗粒直接落入渣池,且粒径越大落入渣池时温度越高;炉内温度分布除中心射流区,整体分布均匀,且随壁面灰渣厚度的增加而升高;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及文献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辐射传热 多相流 煤气化
下载PDF
辐射废锅内气固两相流场的冷态测试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广锁 倪建军 +2 位作者 郭庆华 李贤斌 梁钦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8,共8页
采用冷态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辐射废锅内的冷态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辐射废锅冷模装置,利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和皮托管对辐射废锅内的气相冷态流场进行测量。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辐射废锅出口、底部渣池以... 采用冷态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辐射废锅内的冷态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辐射废锅冷模装置,利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和皮托管对辐射废锅内的气相冷态流场进行测量。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辐射废锅出口、底部渣池以及附壁颗粒的粒径进行了采样分析。运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分别对气相流场和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气相流场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辐射废锅内筒顶部存在一入口射流,射流沿流向逐渐衰减,气相流场在内筒底部趋于稳定;大部分颗粒直接被辐射废锅渣池捕集,少量细小颗粒被气流携带进入辐射废锅环隙或从出口逃逸;颗粒粒径越大、密度越高,颗粒的跟随性越差,出口颗粒的停留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气固两相流 煤气化 IGCC
下载PDF
辐射废锅入口结构对流场及颗粒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贤斌 郭庆华 +2 位作者 周志杰 代正华 于广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15-21,I0003,共8页
为优化结构设计,合理布置水冷壁,对辐射废锅接口、入口结构及内筒水冷壁组成的系统进行模拟研究。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气体组分扩散过程,通过Realizable-湍流模型计算炉内流场,利用随机轨道模型跟踪灰渣颗粒运动轨迹,并考虑了气固相间... 为优化结构设计,合理布置水冷壁,对辐射废锅接口、入口结构及内筒水冷壁组成的系统进行模拟研究。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气体组分扩散过程,通过Realizable-湍流模型计算炉内流场,利用随机轨道模型跟踪灰渣颗粒运动轨迹,并考虑了气固相间耦合。利用灰气体加权和模型和P1辐射模型计算炉内辐射传热过程,且考虑了灰渣颗粒的热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炉体入口存在中心射流区,流速与宽度和入口结构有很大关系,且周围存在明显回流区;灰渣颗粒主要集中在中心流道,但由于卷吸回流的作用,回流区内部分细小颗粒富集;缩口结构使灰渣颗粒更集中于中心流道,扩口结构则起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卷吸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辐射废锅 流场特征 颗粒分布 多相流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气化炉与辐射废锅接口壁面熔渣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龚岩 倪建军 +2 位作者 梁钦锋 周志杰 于广锁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8-864,共7页
应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用于200MW级IGCC发电的2000t煤/d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接口内合成气和熔渣的流动进行了模拟与研究。经过合理简化和假设,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计算接口内湍流流动,应用VOF模型对... 应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用于200MW级IGCC发电的2000t煤/d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接口内合成气和熔渣的流动进行了模拟与研究。经过合理简化和假设,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计算接口内湍流流动,应用VOF模型对熔渣层与合成气相界面进行追踪,应用DTRM模型进行辐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接口倾角小于35°时,熔渣不能顺利流下,将不断堆积且很可能形成渣堵;而在较大倾角以及接口直筒段内,熔渣均能稳定挂壁并对耐火砖层或水冷壁形成保护,且不同角度下的渣层厚度变化不大。分析了熔渣在流动过程中的现象及特征。经检验,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及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 熔渣流动 数值模拟 辐射废锅
原文传递
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热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张国钰 许建良 +2 位作者 龚岩 郭庆华 于广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96-2904,共9页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下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的热变形,利用流体−结构耦合原理建立三维辐射屏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正常操作工况下,水冷管整体在距顶部5.30 m处温度达到最大值。在周向方向上,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抛物线形分布,向火侧中间位置温度最高,向火侧和背侧最大温差达到60 K;在相邻水冷管的冷却作用下,2~5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双峰状分布。水冷管的空间布置直接影响水冷管表面的温度分布。未加固定的辐射屏水冷管中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局部变形量最大为5.20 cm,π方向的最大偏移量为4.58 cm,超过相邻水冷管的间距,水冷管之间易发生碰撞。水冷管间增加固定后,水冷管发生整体变形,最大热变形量为3.28 cm,较未加固定的减小36.9%,π方向的相对偏移基本消失,水冷管之间的局部变形远小于管间距。增加固定可有效避免水冷管之间的碰撞。进口合成气温度和表面沉积的变化不同程度影响水冷管表面温度梯度和变形量,偏移方向均为水冷管的π/2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水冷管 热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化炉与辐射废锅接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建军 梁钦锋 +1 位作者 于广锁 于遵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建立了多相流动和传热耦合数学模型,以实验室规模气化装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再通过该模型对气化炉与辐射废锅的接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气化炉底部锥体壁面有大量灰渣颗粒积聚,并在锥体上形成热阻较... 建立了多相流动和传热耦合数学模型,以实验室规模气化装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再通过该模型对气化炉与辐射废锅的接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气化炉底部锥体壁面有大量灰渣颗粒积聚,并在锥体上形成热阻较大的熔渣流;废锅拱顶存在长约4 m的回流区,部分颗粒被卷吸回流;此外,增加直段高度、加长冷却管和降低耐火砖厚度都将使接口工作温度下降;提高气化温度和操作负荷则会使接口工作温度上升,且气流流速也将随产气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气化炉 熔渣颗粒 辐射废锅 辐射传热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废锅流程粉煤气化炉稳态流程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莎弘 杨欣华 +4 位作者 张双铭 张扬 张缦 张建胜 杨海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6-1383,共8页
粉煤气流床具有氧耗低、煤耗低、碳转换率高等优点,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废锅流程可有效回收粉煤气化炉产生的粗合成气余热,从长远角度看更为经济环保。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废锅流程粉煤气化炉稳态流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由于粗合成气... 粉煤气流床具有氧耗低、煤耗低、碳转换率高等优点,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废锅流程可有效回收粉煤气化炉产生的粗合成气余热,从长远角度看更为经济环保。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废锅流程粉煤气化炉稳态流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由于粗合成气进入辐射废锅时温度较高,需将辐射废锅内进一步的气化反应考虑在内。依据工程经验数据,将散热损失和碳转化率考虑在模型内,并与工业现场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搭建的模型,研究了氧煤比、蒸汽煤比、碳转换率对气化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气有效成分随氧煤比的增加先急速增加后缓慢减少,在氧煤比为0.5时达到峰值。氧煤比低于0.5时,气化温度随着氧煤比的增加缓慢增长;氧煤比在0.5~0.9时,气化温度随氧煤比的增加剧烈增长;氧煤比高于1时,气化温度几乎不随氧煤比的增加而变化。考虑到气化温度不能低于煤种的熔融温度以利于炉内排渣,运行时应控制氧煤比高于0.6。合成气中有效成分(CO+H_(2))含量随蒸汽煤比的增加几乎呈线性降低,随碳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气化温度随蒸汽比和碳转化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辐射废锅 稳态流程 过程系统 合成气 煤气化
下载PDF
鳍片对辐射废锅多相流动及颗粒沉积特性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蕾 龚岩 +2 位作者 郭庆华 李贤斌 于广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Realiazable k-ε湍流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不同鳍片径向长度辐射废锅内颗粒运动及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鳍片径向长度对气流床气化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拐点及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较... 采用Realiazable k-ε湍流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不同鳍片径向长度辐射废锅内颗粒运动及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鳍片径向长度对气流床气化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拐点及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较好,相差15 K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受中心射流的影响,辐射废锅顶部存在火炬状温度分布。削减鳍片水冷壁导致换热面积减小,出口温度升高。在12.5 m高度处沉积速率最大,达到0.015 kg/(m^2·s)。相对长鳍片,颗粒沉积速率降低,沉积区域减少,有效缓解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堵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鳍片水冷壁 辐射换热 颗粒沉积 多相流
下载PDF
气化炉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熔渣的流动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剑 梁钦锋 +2 位作者 沈中杰 许建良 刘海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62,共5页
国内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数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装置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渣块形成的原因,文中搭建了气化炉及下部辐射废锅冷模装置,以糖浆作为介质模拟熔渣,对熔渣离开气化炉渣口后,... 国内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数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装置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渣块形成的原因,文中搭建了气化炉及下部辐射废锅冷模装置,以糖浆作为介质模拟熔渣,对熔渣离开气化炉渣口后,在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模拟介质黏度和渣口气速对熔渣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熔渣离开渣口落入废锅并非自由沉降过程,而是在入口处气流射流作用下发生破裂,由液膜形成液丝。当渣口气速较高时,部分熔渣在回流区气流卷吸作用下开始沉积到废锅壁面。熔渣在废锅壁面上的沉积率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减小。而熔渣沉积区域离渣口的距离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辐射废锅 熔渣流动
下载PDF
带径向管屏水冷壁辐射废锅内流场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强 黄成龙 +2 位作者 毕大鹏 刘淑媛 玄伟伟 《化肥设计》 CAS 2016年第6期8-12,共5页
对低压气流床辐射废锅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分析带径向管屏水冷壁辐射废锅内流场与传热。结果表明:管屏水冷壁增强了辐射传热与湍流,降低了回流区的气流及灰渣温度,使得射流长度变短,回流区域及回流速度变小;无管屏与有管屏的截面平均温度... 对低压气流床辐射废锅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分析带径向管屏水冷壁辐射废锅内流场与传热。结果表明:管屏水冷壁增强了辐射传热与湍流,降低了回流区的气流及灰渣温度,使得射流长度变短,回流区域及回流速度变小;无管屏与有管屏的截面平均温度差随截面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到达出口处其截面平均温度差达到80℃;管屏水冷壁有效提高气流降温速度和热回收效率,但使细小灰渣颗粒更易于富集在辐射废锅顶锥及管屏水冷壁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管屏水冷壁 辐射传热 回流区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Fly Ash in the Radiant Syngas Cooler of Gasifier
12
作者 Zhifei Fu Qian Wang Jiansheng Zhang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8年第9期9-20,共12页
Radiant syngas cooler (RSC) is the key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in coal gasification system. The syngas from gasifier carries large amount of slags in which the mass fraction of fly ash less than 100 μm is about 20%. ... Radiant syngas cooler (RSC) is the key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in coal gasification system. The syngas from gasifier carries large amount of slags in which the mass fraction of fly ash less than 100 μm is about 20%. Studying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fly ash has high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in RSC. 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inversely calculate the radiative parameters of particles—“KBr transmittance-reflectance method”. By measuring the “directional-hemispherical” reflectance and transmittance of fly ash particles by FTIR under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0.55 - 1.65 μm, using the four-flux model to solve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and combing with Mie theory, th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efficiency of 22.7 μm fly ash and optical constant (also known as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m = n + ik) of fly ash were inversely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fly ash with large size parameter,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of th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efficiency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Fe2O3 was between 5.65% and 16.53%, which was well explained by Mie theory;The obtained optical constant was close to the results of KBr trans-mittanc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nt syngas cooler FLY Ash RADIATIVE Properties Absorption EFFICIENCY Scattering EFFICIENCY Optical Constant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炉辐射废锅内灰渣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琳涛 刘崇国 +4 位作者 江灿成 夏支文 周志军 匡建平 杨卫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9-1045,共7页
气流床气化炉辐射废锅中易发生的积灰结渣现象会导致传热效率和生产能力的降低。灰渣特性中的力学性能反映了渣的黏合强度和脱除难易程度,是认识积灰结渣现象、有效除灰的基础,但针对辐射废锅中灰渣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以某气化炉辐射... 气流床气化炉辐射废锅中易发生的积灰结渣现象会导致传热效率和生产能力的降低。灰渣特性中的力学性能反映了渣的黏合强度和脱除难易程度,是认识积灰结渣现象、有效除灰的基础,但针对辐射废锅中灰渣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以某气化炉辐射废锅中不同位置实际渣块(停炉后取样的水冷壁渣和底部渣)和飞灰烧结渣为对象,实验研究了其化学组成、晶体矿物组成、熔融温度、样貌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等特性。结果表明,辐射废锅水冷壁渣灰熔点更高,并含有更多钙铝晶体矿物;辐射废锅底部渣和飞灰烧结渣灰熔点较低并含有更多方解石晶体,其中飞灰烧结渣富集K和Na元素,非晶态物质较多。水冷壁渣微观结构相对规则,主要由灰颗粒以及微小的泡沫状空穴连接组成;飞灰烧结渣则存在有较多大小不一的空泡,且烧结温度越高导致粘结程度增大,并产生更大体积空泡,微观表面更光滑平整。辐射废锅中不同位置渣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壁面渣的弹性模量在550~750 MPa,抗压强度在20~22 MPa,较废锅底部渣和烧结渣的弹性模量(7~54 MPa)和抗压强度(1.2~3.0 MPa)大很多。底部渣和烧结渣的力学性能较为接近,但仍存在着较大的离散系数(0.35~0.50),这说明气流床气化炉辐射废锅中渣块力学性能变化范围大,与当地成渣温度、成渣细颗粒组分、熔融特性和孔隙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灰渣 力学性能 气化炉 灰熔点
下载PDF
气流床煤气化高位热能分级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建军 崔洁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5,共5页
针对气流床煤气化高温气化产物的显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系统能量平衡和3D数值模拟方法,以日处理煤2000 t级干煤粉下行式气化炉为例,针对气化后全废锅系统进行了物料平衡、热平衡和辐射废锅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下行式干煤... 针对气流床煤气化高温气化产物的显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系统能量平衡和3D数值模拟方法,以日处理煤2000 t级干煤粉下行式气化炉为例,针对气化后全废锅系统进行了物料平衡、热平衡和辐射废锅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下行式干煤粉气化炉的气化后产物与水煤浆气化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干煤粉气化合成气辐射传热系数较低,需要采用低温合成气激冷进行快速降温,可有效达到熔渣颗粒的快速降温凝结,激冷气量约为气化炉产出气体总量的28%;针对全废锅系统,该当量气化炉的废锅系统可副产100 t以上中高压过热蒸汽以及20 t以上中低压饱和蒸汽,可以使气化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煤气化 热量回收系统
下载PDF
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受热面粒子磨损状况的数值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建宇 张彦军 +4 位作者 吴少华 刘庆江 邱朋华 唐慧 赵彦华 《节能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72-178,182,共8页
针对煤气化多联产中试系统中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通过模拟不同运行工况下废燃锅炉内合成煤气与灰渣颗粒的多相流动与传热,得到炉内灰渣颗粒的运行轨迹及其与壁面碰撞情况,进而采用Tabakoff的管壁磨损实验关系式计算了水冷壁壁面磨... 针对煤气化多联产中试系统中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通过模拟不同运行工况下废燃锅炉内合成煤气与灰渣颗粒的多相流动与传热,得到炉内灰渣颗粒的运行轨迹及其与壁面碰撞情况,进而采用Tabakoff的管壁磨损实验关系式计算了水冷壁壁面磨损量。结果表明:壁面磨损主要来自粒径小于50μm的灰渣颗粒,且随运行压力增加,磨损减小;主要磨损区域为内水冷壁合成煤气入口扩散区、外水冷壁上部废热锅炉出口区域,针对该类区域进行防磨处理可大大提高辐射废热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式废热锅炉 多相流动 粒子磨损 数值预测
下载PDF
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的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伟 代正华 +2 位作者 李超 于广锁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5,共7页
为评价湿法进料气化技术合成气冷却方式对制氢工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方案的工艺流程,即:水焦浆+全激冷+高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Ⅰ)和水焦浆+辐射废锅+激冷+低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Ⅱ),并对这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进... 为评价湿法进料气化技术合成气冷却方式对制氢工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方案的工艺流程,即:水焦浆+全激冷+高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Ⅰ)和水焦浆+辐射废锅+激冷+低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Ⅱ),并对这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进行了系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副产蒸汽总量相当,但方案Ⅱ所产高品位蒸汽比例较大;方案Ⅱ的系统能量转换效率(74%)与方案Ⅰ的系统能量转换效率(74%)相等,但效率(62%)高于方案Ⅰ的效率(61%);从能量分析角度综合考虑,方案Ⅱ优于方案Ⅰ,适合石油焦气化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气化制氢 辐射废锅 全激冷 系统模拟
下载PDF
气化炉辐射废热锅炉优化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日根 王燕芳 《煤质技术》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以某气流床气化配显热回收系统流程热力学模拟结果为基础,从单元布置、工艺流程等方面阐述系统方案,并将气化炉废锅动力学校核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设计参数及实际运行测量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所选模型及相关设置的正确性。利用校核后的动... 以某气流床气化配显热回收系统流程热力学模拟结果为基础,从单元布置、工艺流程等方面阐述系统方案,并将气化炉废锅动力学校核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设计参数及实际运行测量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所选模型及相关设置的正确性。利用校核后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中用于回收合成气高品位热的辐射锅炉进行结构尺寸的优化计算与分析,使其满足系统流程废热锅炉各受热面工质进出口参数要求,同时使其有效避免结渣发生。由优化模拟计算结果可知:从加工制造、运输及灰污参数等角度考虑,1.8m内水冷壁直径的设计结构更为合理,其拐点温度、出口温度均较为合理;入口处设置滴水崖,入口内水冷壁上部做成锥台或圆弧结构,从数值模拟角度可看出直径大于150μm的粒子与内水冷壁壁面碰撞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气化炉 辐射废锅 优化计算 校核模拟 设计参数
下载PDF
煤气化辐射废锅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传热传质数值研究
18
作者 方英蔓 张嘉杰 +1 位作者 张建胜 马素霞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52-360,共9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煤气化辐射废锅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水冷壁上的灰渣沉积过程采用熔渣沉积反弹模型描述。结果表明:灰渣沉积主要发生在辐射废锅的中下部,射流区流速和温度在距离底部5.5 m处迅速衰...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煤气化辐射废锅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水冷壁上的灰渣沉积过程采用熔渣沉积反弹模型描述。结果表明:灰渣沉积主要发生在辐射废锅的中下部,射流区流速和温度在距离底部5.5 m处迅速衰减,灰渣厚度和导热热阻在此处迅速增加,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在此处迅速下降;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壁面沉积厚度和导热热阻逐渐升高,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由于温差的影响也逐渐升高;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壁面沉积厚度和导热热阻逐渐下降,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灰渣沉积 导热热阻 换热系数 传热系数
下载PDF
气化炉辐射废锅内多相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倪建军 梁钦锋 +2 位作者 周志杰 张玉柱 于广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共7页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实际气流床煤气化辐射废锅内三维多相流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连续相流场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求解,而颗粒相采用基于随机过程的随机轨道模型,并采用双向耦合算法计算两相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场计算肘...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实际气流床煤气化辐射废锅内三维多相流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连续相流场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求解,而颗粒相采用基于随机过程的随机轨道模型,并采用双向耦合算法计算两相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场计算肘基于灰气体加权和模型与离散坐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热辐射方程,同时考虑了煤渣颗粒的热辐射和散射影响,利用Ranz-Marshall关系式计算气固相间对流换热作用。结果表明:辐射废锅顶部存在一火炬状入口射流,其长度随中心流道的缩小而缩短;辐射废锅顶部、底部以及入口射流周围各自存在不同形状回流区;整体温度随鳍片水冷壁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但鳍片宽度过大可能造成水冷壁灰渣沉积堵塞;不同水冷壁布置方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水冷壁 辐射传热 多相流 煤气化
下载PDF
辐射激冷流程气化辐射废锅鳍片结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蕾 郭庆华 +2 位作者 许建良 邱剑勇 于广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2,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辐射激冷流程中不同鳍片结构对辐射废锅(radiant syngas cooler,RSC)内传热传质的影响.基于Euler坐标系,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辐射废锅内气相流场.在Lagrange坐标系中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计算颗粒粒径分...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辐射激冷流程中不同鳍片结构对辐射废锅(radiant syngas cooler,RSC)内传热传质的影响.基于Euler坐标系,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辐射废锅内气相流场.在Lagrange坐标系中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计算颗粒粒径分布及其运动轨迹,并通过双向耦合法求解气相与颗粒相间的能量传递.采用P-1模型计算辐射传热,合成气辐射特性参数通过WSGGM模型(weight-sum-of-gray-gas model)加权求解.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工业测量结果,得到最大相对误差为3.7%,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对比辐射废锅内不同鳍片布置方式发现,鳍片径向长度越大,中心流道越小,顶部回流越强.靠近中心轴线处的鳍片灰渣表面温度最高,高度为12m^15m位置处的灰渣表面温度则高达1 080K.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鳍片径向长度越小,含汽率越大.鳍片径向长度越小,相同径向位置处的含汽率越大,最大值可达0.214.不同径向长度的鳍片交错布置,有利于提高辐射废锅筒体水冷壁的换热量,改善筒体表面温度分布.鳍片表面高温区域减小,水冷壁管吸热趋于均衡,避免局部过冷过热所引起的交变热应力,才能使水冷壁管使用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激冷流程 辐射废锅 鳍片 数值模拟 含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