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 lap,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 lap,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且皮瓣完全存活病例24例,均为舌侧缘鳞状细胞癌,未累及舌根,其中T2 19例,T3 5例,根据供区不同分为RFF组(n=10)和IHMCF组(n=14);对比两组病例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T-H&N35量表中进食(P=0.005)、语言(P=0.008)、牙齿(P=0.014)、咳嗽(P=0.009)4个领域I H M C F组得分高于R F F组。结论 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RFF良好的替代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两种类型的前臂皮瓣桡侧术后前臂供区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44例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致术后缺损经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制取。按照制取皮瓣的方法分为传统的前臂皮瓣(A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改良...目的:比较两种类型的前臂皮瓣桡侧术后前臂供区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44例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致术后缺损经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制取。按照制取皮瓣的方法分为传统的前臂皮瓣(A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改良的前臂皮瓣(B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对其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随访,针对制取皮瓣的手术时间、皮片面积,术后1个月内前臂供区并发症,前臂供区瘢痕及功能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皮瓣制取时间、年龄及皮片面积的P值分别为0.917,0.690,0.771。1月内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A、B 2组在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中色素沉着、血管分布、柔韧性及高度、总得分方面及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B 2组在上述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供区恢复方面无差异。但改良组避免了传统组需开辟第三术区的问题,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的痛苦与额外的瘢痕。展开更多
目的 :评估应用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修复舌癌患者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生活质量,明确舌癌切除的最佳修复方...目的 :评估应用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修复舌癌患者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生活质量,明确舌癌切除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应用RFFF、ALT、SIF修复90例舌癌患者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皮瓣面积及3种皮瓣修复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后复诊时自行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量表第4版(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sion 4,UW-QOL v4)填写。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ALT组与SIF组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3组皮瓣面积差异显著(P<0.05)。外貌方面,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行动方面,ALT组与SIF组、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SIF组与RFFF组无显著差异。3组在咀嚼、吞咽、语言、疼痛等10方面及总QOL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总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均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皮瓣选择需根据组织缺损的类型及大小、手术条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等综合考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 lap,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且皮瓣完全存活病例24例,均为舌侧缘鳞状细胞癌,未累及舌根,其中T2 19例,T3 5例,根据供区不同分为RFF组(n=10)和IHMCF组(n=14);对比两组病例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T-H&N35量表中进食(P=0.005)、语言(P=0.008)、牙齿(P=0.014)、咳嗽(P=0.009)4个领域I H M C F组得分高于R F F组。结论 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RFF良好的替代方法。
文摘目的:比较两种类型的前臂皮瓣桡侧术后前臂供区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44例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致术后缺损经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制取。按照制取皮瓣的方法分为传统的前臂皮瓣(A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改良的前臂皮瓣(B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对其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随访,针对制取皮瓣的手术时间、皮片面积,术后1个月内前臂供区并发症,前臂供区瘢痕及功能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皮瓣制取时间、年龄及皮片面积的P值分别为0.917,0.690,0.771。1月内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A、B 2组在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中色素沉着、血管分布、柔韧性及高度、总得分方面及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B 2组在上述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供区恢复方面无差异。但改良组避免了传统组需开辟第三术区的问题,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的痛苦与额外的瘢痕。
文摘目的 :评估应用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修复舌癌患者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生活质量,明确舌癌切除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应用RFFF、ALT、SIF修复90例舌癌患者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皮瓣面积及3种皮瓣修复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后复诊时自行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量表第4版(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sion 4,UW-QOL v4)填写。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ALT组与SIF组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3组皮瓣面积差异显著(P<0.05)。外貌方面,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行动方面,ALT组与SIF组、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SIF组与RFFF组无显著差异。3组在咀嚼、吞咽、语言、疼痛等10方面及总QOL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总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均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皮瓣选择需根据组织缺损的类型及大小、手术条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