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步式超折射地物回波识别方法的建立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19
1
作者 刘黎平 吴林林 杨引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260,共9页
超折射地物是影响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和其他产品的重要因素,文中使用合肥、广州、温州、天津的SA多普勒雷达和上海的WSR-88D资料分析了混合性暴雨降水、对流性降水、地物回波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的取值范围、水平垂直变化及其... 超折射地物是影响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和其他产品的重要因素,文中使用合肥、广州、温州、天津的SA多普勒雷达和上海的WSR-88D资料分析了混合性暴雨降水、对流性降水、地物回波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的取值范围、水平垂直变化及其地物回波与地形海拔高度的关系等特征,并确定了模糊逻辑识别超折射地物的隶属函数。在Kessinger方法基础上,考虑到雷达径向速度的距离模糊问题和地物回波与方位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步式地物回波识别方法,通过调整已被严格标准识别为地物和非地物的邻近区域回波点的判据,来减小地物的漏判和降水回波的误判。利用降水回波、地物回波的个例资料分析了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资料在识别地物回波中的贡献,分析了分步方法对地物回波识别效果的改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识别地物回波和降水回波,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资料在地物识别中作用明显,利用分步方法明显改善了在速度模糊区暴雨过程对流云团被误判为地物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回波 模糊逻辑识别 雷达资料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北京“7.21”暴雨雨团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被引量:90
2
作者 陈明轩 王迎春 +1 位作者 肖现 高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9-592,共24页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结构特征和传播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佐证。结果表明:(1)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在MCS形成阶段,地形强迫有利于低空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的辐合上升。随着MCS的加强,强降水区域呈现与地形走向接近的"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单体移动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而MCS整体则向东偏南缓慢传播。在MCS传播前沿(山前)形成强的出流风场,低层2 km以下均为深厚的辐合上升区且进一步加强,表明地形强迫和低层风辐合对偏南暖湿空气抬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MCS长时间"列车效应"的维持和MCS的发展。MCS出流风场与平原地区近地面偏南风交汇,使得在距MCS传播前沿约50 km的、已经存在的一个接近"西西南—东东北"走向的出流边界明显增强。在MCS传播前沿存在较为明显的0-3 km风垂直切变,由MCS出流与低层偏南风形成的风向切变以及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切变构成,切变区域与地形走向及MCS伸展方向密切相关,切变强度达到中纬度低层强切变阈值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与MCS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亦有利于MCS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2)低层热动力场为MCS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MCS传播前方的环境低层是明显的暖湿区,而在传播后方的低层则是由于地面冷锋及MCS降水造成的冷区,冷暖空气交汇对MCS的高度组织化和强降水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低层的热力层结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MCS的南部到西南部地区,为MCS尾部风暴单体的不断新生和移动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最后,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7 21 北京 雷达资料 四维变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和三维云模式对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发展维持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明轩 王迎春 +1 位作者 肖现 高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944,共16页
利用三维云尺度数值模式和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对京津冀地区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发展演变的热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并结合雷达、加密探空和自动站资料,揭示了快速变化的近风暴大气环境及风暴... 利用三维云尺度数值模式和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对京津冀地区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发展演变的热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并结合雷达、加密探空和自动站资料,揭示了快速变化的近风暴大气环境及风暴自身的热动力三维特征对超级单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雷达回波观测分析表明,这是一次由多单体合并加强为"右移"超级单体而后又分裂为多单体的风暴过程。在超级单体形成到发展成熟阶段,风暴前方中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逐渐加强,为超级单体中稳定旋转上升气流和中气旋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模拟的风矢端图也指示出,风暴前方的低层环境风随高度存在显著的顺时针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和右移。与风暴相伴随的冷池以及冷池出流(阵风锋)与低层环境风场的辐合均不断增强,风暴前沿的气流上升明显,低层暖湿空气在强的风切变作用下旋转上升进入风暴内,使得超级单体得以维持和加强。在超级单体消散分裂为多单体阶段,模拟的热动力特征均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此时,中低层切变明显减弱,风矢端图具有明显的有利于多单体风暴发展的"直线型"特征。低层扰动温度显示冷池进一步增强并明显扩展,其扩展速度快于风暴的发展移动速度,冷池前沿伸展到风暴前面。低层风场指示冷池出流(阵风锋)更加强烈且存在明显的"前冲"特征,并开始"脱离"风暴前沿。风暴前方的辐合上升也明显减弱。基于模拟结果计算了与超级单体发展密切相关的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SREH)、风暴整体理查森数(SBRN)和风暴强度(SS)。结果显示,在超级单体形成和发展成熟阶段,SREH>150m2/s2,SBRN<45,SS>0.4,而在超级单体形成之前和接近消散阶段,SREH<150m2/s2,SBRN>45,SS<0.4。上述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反映出模拟的SREH、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 4DVAR 云模式 超级单体 热动力机制
下载PDF
雷达资料在江淮流域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霞 党人庆 葛文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将雷达资料计入PSU/NCAR中尺度模式,对江淮流域暴雨实例进行了模拟实验、在工作中,雷达资料经过处理加入到模式中,改变初始湿度场分析,然后作24小时数值模拟,并与控制试验作比较。结果表明:加入雷达资料后的数值模拟预... 将雷达资料计入PSU/NCAR中尺度模式,对江淮流域暴雨实例进行了模拟实验、在工作中,雷达资料经过处理加入到模式中,改变初始湿度场分析,然后作24小时数值模拟,并与控制试验作比较。结果表明:加入雷达资料后的数值模拟预报,由于增强了暴雨区及其邻近区域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雨区位置和雨量中心值比控制试验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回波 数值模拟 雷达资料 江淮流域
下载PDF
地面大气电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男男 宫全胜 易笑园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3-424,I0003,I0004,425-426,共6页
利用大气电场仪对2008年6~10月天津地面大气电场变化进行连续监测。讨论晴空、稳定型降水、飑线和暴雨天气下地面大气电场强度特点,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8年9月4日飑线过程和2008年7月14日暴雨过程进行分... 利用大气电场仪对2008年6~10月天津地面大气电场变化进行连续监测。讨论晴空、稳定型降水、飑线和暴雨天气下地面大气电场强度特点,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8年9月4日飑线过程和2008年7月14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气电场仪曲线在雷暴发生前15~50min剧烈变化,在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监测中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结合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能够提高雷电预警和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多站点的大气电场仪数据能够扩大雷暴监测范围并且判断雷暴云移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场仪 雷电预警 大气电场仪组网 雷达资料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模拟中的初步应用:模拟降水和风场的对比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柏 周玉淑 张沛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6-838,共13页
利用时间尺度密集的长沙、常德、合肥、南昌、南京、武汉和宜昌共7个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观测反演资料、TBB资料、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中尺度MM5模式相结合,以NCEP格点资料作为大尺度背静场,加... 利用时间尺度密集的长沙、常德、合肥、南昌、南京、武汉和宜昌共7个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观测反演资料、TBB资料、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中尺度MM5模式相结合,以NCEP格点资料作为大尺度背静场,加入12h间隔的探空、3h间隔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1h间隔的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模拟,考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梅雨期间发生在湖南、安徽和江苏的暴雨过程(7月8~9日)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除了模拟降水与实况接近以外(雨量和雨区),MM5模式输出的风廓线和从雷达观测反演得到的风廓线结果有很好的相似性,加入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后对模拟结果有一定改进,为进一步利用模式输出结果研究造成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洪涝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机理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 中尺度对流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方法: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娟珍 陈明轩 范水勇 《气象科技进展》 2016年第3期17-27,共11页
自20年前第一个业务天气雷达观测网在美国建立以后,气象界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在21世纪初也完成了一个覆盖大多数地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在实时监测及预警对流天气、降水及台风等方面... 自20年前第一个业务天气雷达观测网在美国建立以后,气象界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在21世纪初也完成了一个覆盖大多数地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在实时监测及预警对流天气、降水及台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在同化雷达资料以改进细网格数值模式的初始化精度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对数值模式中同化雷达资料利用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简短回顾,也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 资料同化 对流天气 降水
下载PDF
“碧利斯”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小玉 陈江民 +3 位作者 叶成志 姚蓉 傅承浩 杨小民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广东韶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17日因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湘东南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碧利斯"回波经历了初始发展、螺旋带状、弥合、减弱消失阶段,... 利用广东韶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17日因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湘东南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碧利斯"回波经历了初始发展、螺旋带状、弥合、减弱消失阶段,其路径经历了自东北向西南进入、绕雷达站旋转、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出三个阶段。"列车效应"是造成该特大暴雨的主要回波特征。多普勒速度图上,"逆风区"存在时间较短,对流层中层不连续中小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谱宽图上,"碧利斯"在低层具有较大的谱宽值;在强回波带上,中层十分均匀,表明"碧利斯"过程低层由于受地形磨擦作用湍流活动很强,中层平稳的大风急流也是过程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特大暴雨 雷达资料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雷达资料的对流云团识别跟踪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春桂 周乐照 林炳青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491,共7页
强对流天气是福建汛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天气雷达和自动站雨量资料,采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统计法对福建省对流云团的识别、跟踪、未来3h短时降水预报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 强对流天气是福建汛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天气雷达和自动站雨量资料,采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统计法对福建省对流云团的识别、跟踪、未来3h短时降水预报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福建省对流云团卫星遥感监测预报业务软件系统。根据2015年5—9月福建省4次典型对流天气过程的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该业务软件系统能准确识别跟踪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对流云团移动过程的降水落区与地面气象观测的实际降水分布一致,对流云团最大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为61%,空报率为33%,漏报率为6%。研究成果对对流云团的监测和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对流云团 对流降水
下载PDF
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振会 徐栋璞 +3 位作者 曾庆锋 王皓 周生辉 葛非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2-48,共7页
根据雷暴云电场特征,结合雷达等观测资料,本文提出一个利用电场幅值阈值和差分阈值方法,为进行电场测站的首次地闪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判断电场是否达到设定的幅值阈值或者差分阈值。如果电场达设定阈值,认为此时测站周围云... 根据雷暴云电场特征,结合雷达等观测资料,本文提出一个利用电场幅值阈值和差分阈值方法,为进行电场测站的首次地闪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判断电场是否达到设定的幅值阈值或者差分阈值。如果电场达设定阈值,认为此时测站周围云中电荷量较大,发生闪电的概率也较大,进而判断该时刻之前的雷达资料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如果雷达资料达到设定的阈值则发出预警;如果未达要求则继续查看下一体扫的雷达情况,直到发出预警或者电场阈值取消为止。利用此方法对2009年南京周边观测区7个站点数据进行预警检验,得到其探测概率约为80%,平均预警时间约为14min。同时,本文尝试用该预报方法对雷暴云移过测区的整个过程进行区域性雷电临近预报。结果发现区域雷电预警可以直观呈现雷暴云和闪电发生发展情况,对发生闪电潜在区域也能够直观判断,并收到较好的预警效果。区域预警不仅能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监测预警,而且能对雷暴云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预警,具有单站电场所没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临近预报 地面电场 雷达数据
原文传递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2 位作者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丹 胡明华 +1 位作者 张洪海 尹嘉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7-814,共8页
为准确把握空域扇区流量分布态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解析空域系统内航空器原始雷达数据,提取各扇区历史运行信息,建立了多扇区聚合交通流模型;其次,采用贝叶斯估计理论... 为准确把握空域扇区流量分布态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解析空域系统内航空器原始雷达数据,提取各扇区历史运行信息,建立了多扇区聚合交通流模型;其次,采用贝叶斯估计理论对模型参数进行最优估计和动态更新,预测了空域扇区交通流量的未来演变趋势及其不确定范围;最后,选取国内5个典型繁忙扇区为例,以5 min为时间段,以未来1 h为预测范围,对所提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85%以上时段交通流量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在3架以内,平均绝对误差均在2架次以内,预测结果的稳定性较好,可充分反映各空域扇区之间短时交通流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符合空中交通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短时流量预测 多扇区 贝叶斯估计 不确定性 雷达数据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对2015年台风彩虹数值模拟改进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佳宁 端义宏 +2 位作者 徐晶 张兴海 胡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13,共15页
基于WRF中尺度模式,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中国岸基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15年登陆台风彩虹(1522)进行数值试验。从台风强度、路径、结构等方面验证了同化效果,并对不同区域雷达观测资料的同化敏感性进行讨论。试验结果... 基于WRF中尺度模式,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中国岸基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15年登陆台风彩虹(1522)进行数值试验。从台风强度、路径、结构等方面验证了同化效果,并对不同区域雷达观测资料的同化敏感性进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化窗内同化分析场台风位置误差相比未同化平均减小15 km,最多时刻减小38 km,同化资料时次越多,确定性预报路径误差越小。同化雷达资料后较好地反映出台风彩虹(1 522)近海加强过程,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同化分析和预报误差相比未同化最大减小超过25 hPa,台风眼的尺度、眼墙处对流非对称结构相比未同化与观测更加接近。试验还表明:台风内核100 km范围内的雷达观测对同化效果影响最大,仅同化这部分资料(约占总量的20%)各方面效果与同化全部资料相近,而仅同化100 km以外资料效果明显不及同化所有资料。仅同化台风内核雷达观测资料可以在不影响同化效果的前提下,使集合同化计算机时减小为原来的1/3,该策略可为台风实际业务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模拟 资料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雷达资料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雷达资料估测滇中地区降水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小华 段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选用2008、2009和2010年5—10月的云顶亮温、云顶亮温梯度、水汽云图、总云量和云分类等云图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资料及自动站1 h降水量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传统Z-I关系及云分类Z-I关系,对距昆明雷达站大于20 km、小于150... 选用2008、2009和2010年5—10月的云顶亮温、云顶亮温梯度、水汽云图、总云量和云分类等云图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资料及自动站1 h降水量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传统Z-I关系及云分类Z-I关系,对距昆明雷达站大于20 km、小于150 km区域里且2008年已建有自动站的18个测站进行3 h降水估测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估测降水,在与实测降水的误差方面,比使用传统Z-I关系及云分类Z-I关系估测降水略有减小。本研究也是对综合利用卫星和雷达资料估测降水进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降水估测 均方根误差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下载PDF
卫星和雷达资料在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雪莲 李英华 +3 位作者 刘丽丽 邱晓滨 陈靖 解以扬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将中国CINRAD/SA、SB多普勒雷达反射率、FY-2E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资料引入模式初始场,利用高分辨... 利用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将中国CINRAD/SA、SB多普勒雷达反射率、FY-2E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资料引入模式初始场,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对2012年7月21日中国华北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入雷达和卫星资料的WRF数值模拟,由于修正了中低层水汽,对降水系统预报有一定的调整,预报的降水落区位置和降水量中心值更接近实况;同时加入卫星和雷达资料同化后,明显改善了WRF降水系统预报偏慢的情况。雷达与卫星资料同化对WRF模式降水预报影响不同,雷达资料影响的时间短,只在6 h内的预报起作用,而卫星资料影响时间较长,能改善24 h内的预报。加入卫星和雷达资料,修正了水汽场,使降水预报在开始时间、量级和范围上均有改善,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综合云分析
下载PDF
弱天气系统强迫下黄土高原强对流云的初生及演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1 位作者 侯建忠 袁小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2-990,共9页
基于NCAR的风暴识别追踪系统(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及其对流云识别算法,在个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弱天气系统强迫下陕北黄土高原对流云的初生、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夏季弱天气系... 基于NCAR的风暴识别追踪系统(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及其对流云识别算法,在个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弱天气系统强迫下陕北黄土高原对流云的初生、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夏季弱天气系统强迫下,对流云的触发可分为地形、干线、冷池、暖堆、辐合线等5种机制,其中地形强迫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干线、辐合线、暖堆、冷池;(2)合适的湿度场是触发对流云的关键条件,如果有干线存在,即使动力或热力条件较弱,也会触发较多对流云生成,但当抬升作用较弱时,对流云通常不会进一步发展;(3)地形、暖堆、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在于加速对流云触发并促使其强度加强,但这些因子在不同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清晨至正午地形抬升占主导作用,正午前后地面暖堆作用加强,午后地面辐合线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云初生 TITAN 黄土高原 雷达资料
下载PDF
雷达资料对0414号台风“云娜”数值预报的改进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余贞寿 周功铤 +1 位作者 赵放 冀春晓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6,共8页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先进区域预报系统)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ARPS较好地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及台风大暴雨。并着重讨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台风"云娜...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先进区域预报系统)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ARPS较好地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及台风大暴雨。并着重讨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台风"云娜"数值模拟的影响,通过对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与没有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对比模拟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雷达资料进模式,对中高层的风场调整,改进对台风细微结构特征描述,加大近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和近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从而改进云娜台风登陆后西行移动路径预报;对扰动温度、雨水混合率、云水混合率及水汽混合率场等调整,改善模式初始场台风中高层成雨条件,对台风降水预报,尤其暴雨的落区、降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预报有较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 ARPS 数值模拟 台风 暴雨
下载PDF
利用多普勒雷达定量估测降水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继延 郭建华 蔡冠勋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利用南昌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和抚州市气象台站自记雨量资料,建立了定量估测降水方程,在抚河流域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定量估测降水对比试验,据此给出了有利人工增雨作业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判据。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多仰角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 利用南昌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和抚州市气象台站自记雨量资料,建立了定量估测降水方程,在抚河流域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定量估测降水对比试验,据此给出了有利人工增雨作业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判据。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多仰角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含水量进行定量估测降水,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利用单仰角基本反射率估测定量降水。在降水量≤3 mm时,综合定量估测降水值、常规定量估测降水值与实测降水值比较吻合;在降水量>3 mm、特别是出现较大降水(>5 mm)时,与常规定量估测降水值相比,综合定量估测降水值更接近实测降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定量估测 雷达资料
下载PDF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in 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a Squall Line Case 被引量:8
19
作者 Xingchao CHEN Kun ZHAO +2 位作者 Juanzhen SUN Bowen ZHOU Wen-Chau LE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06-1119,共14页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bility of a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bility of a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s are assimilated together with radar radial velocity and reflectivity into a 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 using the VDRAS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4DVA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A squall-line case observed during a field campaign i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ique. A single observ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nfluence the analyzed fields in bot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surface-based cold pool, divergence and gust front of the squall line are all strengthened through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single surface observation. Three experiments--assimilating radar data only, assimilating radar data with surface data blended in a mesoscale background, and assimilating both radar and surface observations with a 4DVAR cost function--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surface data assimilation. Independent surface and wind profiler observations are used for verif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re improved when surface observations are assimilated in addition to radar observa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dditional surface data can help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t low levels. Surface and low-level features of the squall line-- including the surface warm inflow, cold pool, gust front, and low-level wind--are much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s after assimilating the surface data in VD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AS 4-D data assimilation radar data surface data squall line
下载PDF
基于工控机结构的雷达信号记录仪的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鹏曙 卢浩 李侠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17,21,共4页
介绍了基于工控机结构雷达信号记录仪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解决了普通记录设备功能单一、记录时间短、使用不便、维护困难等问题 。
关键词 工控机 雷达信号 记录仪 雷达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