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抗结核药物人工骨在兔椎体结核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昊 吴春秀 石云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2156-2160,共5页
目的探究载抗结核药物人工骨在兔椎体结核模型中的应用。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大白兔,颈背根部皮下注射0.1 mL的弗兰氏佐剂致敏建立兔椎体结核模型,最终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5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19只。A组缺损区... 目的探究载抗结核药物人工骨在兔椎体结核模型中的应用。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大白兔,颈背根部皮下注射0.1 mL的弗兰氏佐剂致敏建立兔椎体结核模型,最终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5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19只。A组缺损区填入载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CSH)-壳聚糖(CTS)人工骨;B组缺损区填入不载药人工骨;C组缺损区不作处理。比较置入药物24 h、72 h、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和12周时椎体和椎旁肌中INH和RFP浓度,比较置入药物24 h和72 h后3组的lane-sandhu评分和不同时刻各组的成骨影像图。结果病灶椎体及椎旁肌中INH释放平缓,无突释,药物置入后第8周浓度最低,不同时刻椎体内INH浓度均高于椎旁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及椎旁肌中RFP释放处在突释现象,药物置入后第1周浓度最大,第8周椎旁肌内浓度最低,第12周椎体内浓度最低。药物置入后24 h和8w椎体内浓度高于椎旁肌,置入后1周、2周时药物浓度低于椎旁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置入药物24 h和72 h后的lane-sandhu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各时刻的lane-sandhu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可见A组与B组植骨界面模糊,形成一定量不规则骨痂,C组骨痂较少,透明区明亮;术后8周可见A组与B组植骨面存在大量骨痂,形成椎间骨桥,骨缺损线模糊,C组植骨界面模糊,椎间骨桥形成差,骨缺损线扩大,原有外骨痂消失,透亮区明显。结论载INH、RFP nHA-CSH-CTS人工骨可持续、缓慢且长效的释放抗结核药物,促进骨再生,不会对成骨能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椎体结核模型 人工骨 异烟肼 利福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