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及其在华北中强地震中短期前兆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蒋海昆 侯海峰 +1 位作者 周焕鹏 周翠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region time lengthalgorithm) ,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 ,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 .华北 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region time lengthalgorithm) ,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 ,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 .华北 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 :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 ,大多呈现从 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 ;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 ,一般从 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 ,无明显转折 ,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 .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 ,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 ;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 .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 ,Ⅱ类异常 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 0 .6及 0 .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 0 .7及 0 .4左右 .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 rtl算法 震中距函数 地震前兆 时间函数 破裂尺度函数 地震活动水平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地点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海昆 侯海峰 +1 位作者 周焕鹏 冯志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6,共10页
基于文献[1]("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的研究成果,利用改进的RTL算法在较大范围内对华北地区35次震例开展RTL空间扫描研究。结果显示,24次震例主震前3个月内在覆盖主震的区域、或在主震周围但与之相距较近的区域(两者之间距离小... 基于文献[1]("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的研究成果,利用改进的RTL算法在较大范围内对华北地区35次震例开展RTL空间扫描研究。结果显示,24次震例主震前3个月内在覆盖主震的区域、或在主震周围但与之相距较近的区域(两者之间距离小于1°,大多数在0.5°以下),有明显的RTL异常显示,据此可粗略判定未来可能的主震位置。3次震例在震前4~12个月内震中区有RTL异常,但震前3个月内震中区异常消失,异常迁移至主震震中外围。8次震例震前1年内震中附近区域没有RTL异常显示。从比例来看,3个月内有短期RTL异常的震例占69%,1年内有中短期RTL异常显示的占77%,1年内无异常的占23%。研究结果还显示,少数震例在3个月的短期阶段尽管有覆盖未来主震的、较明显的RTL异常,但同时在研究区域内还存在另外的RTL异常区,这给地点判定带来困难。文中最后给出实际工作中应用RTL方法进行地震短期预测的大致计算步骤及粗略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空间扫描 地震活动水平 中短期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鲁甸M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川滇东边界中部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月 田勤俭 +2 位作者 吕晓健 邵志刚 李文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69-3279,共11页
本文努力探索地震活动性定量化前兆的检测方法,针对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在空间异常分析中的不足,根据新提出的综合衡量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物理参数——RTL面积分(I_(RTL)),定量分析了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变化,并... 本文努力探索地震活动性定量化前兆的检测方法,针对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在空间异常分析中的不足,根据新提出的综合衡量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物理参数——RTL面积分(I_(RTL)),定量分析了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变化,并与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震前都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彝良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则木河断裂和昭通—莲峰断裂带西段的交汇区,鲁甸地震前异常主要分布在昭通—莲峰断裂带、马边断裂带及周边地区.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I_(RTL)随时间呈现由小变大,至峰值后回落的特征.彝良地震和鲁甸地震均发生于I_(RTL)峰值后数月,这表明I_(RTL)峰值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鲁甸地震后,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现象,且自2015年I_(RTL)呈上升趋势,目前I_(RTL)值已超过鲁甸地震前的峰值水平,也许更强的地震正在孕育,所以川滇交界东边界中部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以上研究为我们认识鲁甸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rtl面积分 鲁甸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它主要是以表征地震活动增强的“上升型”异常为主,占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平静 云南地区
下载PDF
河北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
5
作者 陈婷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晓山 张新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区域V_(RTL)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_(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_(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V_(RTL)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M_(S)4.3地震 rtl算法 地震活动 异常演化
下载PDF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分析川滇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月 吕晓健 田勤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104,共11页
本文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回顾性检验了1976年以来发生在川滇地区的6个MS7.0以上和23个MS6.0-6.9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MS7.0以上强震前,5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仅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MS... 本文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回顾性检验了1976年以来发生在川滇地区的6个MS7.0以上和23个MS6.0-6.9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MS7.0以上强震前,5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仅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MS6.0-6.9地震前,12例检测到平静,1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以上异常大部分出现于震前0.5-2.5a,持续0.5-2a。另外,发生在云南普洱地区的4个MS6.0以上地震震前都检测到平静异常;发生在北纬22.7°-31.0°N,99.6°-102.5°E范围内的17个地震,13例于震前检测到平静异常。以上研究对更好地认识川滇地区地震孕育过程和发震前兆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rtl算法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应用RTL算法对岫岩M_s5.4地震的回顾性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振 曹凤娟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基于文献[1-2]的研究成果,利用改进的RTL算法,对1999年岫岩MS5.4地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岫岩地震前RTL的时间扫描与空间扫描结果均有明显的短期异常,且异常区复盖未来震中区。
关键词 rtl算法 岫岩地震 短期异常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下载PDF
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I_(RTL)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月 吕晓健 田勤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本文采用Region-Time-Length(RTL)方法分析在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地震活动增强背景下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并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IRTL。芦山地震前1年在震中和周边地区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主要分... 本文采用Region-Time-Length(RTL)方法分析在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地震活动增强背景下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并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IRTL。芦山地震前1年在震中和周边地区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1.5°N×2°E范围内,持续了近8个月,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呈现由小→大→小的特征。新提出的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I_(RTL),早期在0值附近波动,于震前一年开始不断下降,降至波谷后回升到较低值,波谷后9个月发震。I_(RTL)在一定程度上为"识别"芦山地震发生危险性提供了参考。以上研究对了解芦山地震孕育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 7.0地震 rtl算法 地震活动性 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
下载PDF
RTL时间扫描方法在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双凤 孙晴 +2 位作者 于伟 吕风章 王静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11期7-14,共8页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algorithm,简称RTL算法)是一种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计算方法,利用该算法对冀鲁豫交界地区1980年以来的ML5.0以上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发现震前都达到了VRTL异常指标,说明该地区ML5以...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algorithm,简称RTL算法)是一种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计算方法,利用该算法对冀鲁豫交界地区1980年以来的ML5.0以上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发现震前都达到了VRTL异常指标,说明该地区ML5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活动水平都有明显变化。通过RTL算法对异常进行量化,对以后该区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时间函数 震中距
下载PDF
新疆多次强震前RTL异常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向元 唐兰兰 《内陆地震》 2017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利用RTL算法,以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为例,分别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和天山中段独山子—吐鲁番地区进行回顾性时间扫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个研究区内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前RTL时间扫描结果均有显著的异常现象,喀什—乌恰交汇... 利用RTL算法,以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为例,分别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和天山中段独山子—吐鲁番地区进行回顾性时间扫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个研究区内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前RTL时间扫描结果均有显著的异常现象,喀什—乌恰交汇区RTL异常呈现"上升—转折下降"的凸型形态,天山中段则呈现"下降—转折上升"的凹型形态,RTL的异常表现(实际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的增强与减弱),可能与研究区的应力状态,构造环境和破裂特征等有关。在未来震中未知情况下,本文中选取研究区中心坐标进行RTL时间扫描,为实际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时间扫描 阿克陶6.7级地震 呼图壁6.2级地震
下载PDF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5.2级地震前RTL异常特征
11
作者 郑永通 李文杰 +1 位作者 刘愫昀 王绍然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2期97-104,共8页
采用“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简称RTL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发生在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的5.2级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选取2015年10月11日至2019年10月10日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_(L)2.0以上地震目录,根据震中附近所在区域确定选取范... 采用“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简称RTL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发生在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的5.2级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选取2015年10月11日至2019年10月10日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_(L)2.0以上地震目录,根据震中附近所在区域确定选取范围:109.0°~112.0°E,20.5°~23.5°N,并以0.5°为步长,在此区间内得到49个点,分别计算各点RTL值。分析结果显示:震前震中及其南北两侧共有8个点存在RTL异常,RTL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本次地震前的一项异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 特征 检验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的估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根据地震前震源及周围地区出现的空区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估计"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特征距离和特征时间)的方法,并介绍了2006年一些学者提出的用相关系数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发生在中... 根据地震前震源及周围地区出现的空区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估计"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特征距离和特征时间)的方法,并介绍了2006年一些学者提出的用相关系数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4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物理意义、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4次中强震的应用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特征距离 特征时间
下载PDF
RTL时间扫描方法在福建及近海地区的回顾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年明 杨佩琴 +1 位作者 郑健志 郑永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1期35-40,共6页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是一种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计算方法,利用该算法对福建及邻近海域近年来4次M_D 5.0以上地震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认为,每个震例的研究起始时间要根据每个地震的V_(RTL)背景活动水平来定,震前4...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是一种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计算方法,利用该算法对福建及邻近海域近年来4次M_D 5.0以上地震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认为,每个震例的研究起始时间要根据每个地震的V_(RTL)背景活动水平来定,震前4个震例的均方差都超过3.5σ,3个震例的V_(RTL)极大值超过150,一个只有21.6。说明该地区M_D 5.0以上地震前,V_(RTL)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活动水平有明显变化,V_(RTL)可作为该地区地震预报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 背景活动水平 检验
下载PDF
河北地区中强震前异常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丽娜 陈婷 +1 位作者 王晓山 金学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通过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基本规律,对于了解大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地震前兆有重要意义。采用"RTL(Region-Time-Length)"算法和"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对河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 通过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基本规律,对于了解大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地震前兆有重要意义。采用"RTL(Region-Time-Length)"算法和"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对河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RTL算法对河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M_S5.0以上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回顾性检验,以震例6年前地震目录为计算数据。时间扫描结果显示, 4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平静, 1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空间扫描结果给出了震例震前三年以1年尺度滑动的扫描图像,与时间结果对应相吻合。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所选资料与RTL算法相同,对研究震例中的三次较大地震(M_L≥6.0)进行震前三年尺度滑动的空间扫描。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滑动,截至发震前,震中附近区域网格密集值逐渐减小,趋于平静。通过综合应用两种方法,发现地震活动平静的低值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高值点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密集值 地震活动性 河北地区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月 邵志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0-1081,共12页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102°E内,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变大再变小;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RTL面积分——I(RTL)从2013年8月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点后回落,峰值点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个月。研究时段近15a时,研究区内发生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前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景谷地震前,先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后于震前1a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分布在22.5°~25°N,99.5°~101.5°E范围内,I(RTL)峰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个月。这说明即使发震位置相距较近且震级相当的地震,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也会明显不同。对于景谷MS6.6,不同研究时段检测到的结果虽有不同,但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分布和参数I(RTL)出现峰值的时间较一致,所以探索RTL空间分布和参数I(RTL)与发震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 rtl面积分 景谷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的区域地震活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月 吕晓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9,328,共12页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本文以汶川M_S8.0、于田M_S7.3、芦山M_S7.0、鲁甸M_S6.5及景谷M_S6.6地震为例,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提出的物理参数区域-时间-长度的面积分I_(RTL)探索区域地...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本文以汶川M_S8.0、于田M_S7.3、芦山M_S7.0、鲁甸M_S6.5及景谷M_S6.6地震为例,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提出的物理参数区域-时间-长度的面积分I_(RTL)探索区域地震活动水平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次M_S≥7.0强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2次M_S>6.0地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这些地震活动平静和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附近潜在发震断裂带及周边,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到大再到小.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平静主体区的I_(RTL)曲线在震前1—3年从零值下降至低谷后回升,低谷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18个月;鲁甸M_S6.5和景谷M_S6.6地震前,I_(RTL)曲线分别在震前1年和1.8年由低值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回落,峰值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个月和9个月.本文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平静的I_(RTL)低谷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I_(RTL)峰值点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 rtl面积分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