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孔伟 韩晨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24 h持续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 d,第三天将剂量改为10 mg/次,2次/d,持续5 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m R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注射液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BI指数 m rs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娟 赵芳芳 +3 位作者 宁方波 刘新红 张馨娜 梁迎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治疗组21例,药物治疗组23例。记录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进展后NIHSS评分,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治疗组21例,药物治疗组23例。记录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进展后NIHSS评分,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以及发病90 d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3.8±2.1)分与(4.8±1.1)分,病情进展后分别为(19.8±4.1)分与(21.8±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分别为(9.8±3.1)分与(25.8±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90 d NIHSS评分分别为(5.0±1.6)分与(14.8±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 RS评分分别为(2.0±0.5)分与(4.3±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肢体残疾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NIHSS评分 m rs评分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
3
作者 勾宏维 朱国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5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进行研究观察,随机分为实施常规疗法治疗的常规组和以常规治...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进行研究观察,随机分为实施常规疗法治疗的常规组和以常规治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卒中量表(NHISS)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mRS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mR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7,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药物静脉溶栓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次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发病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治疗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临床治疗效果 m rs评分 NHISS评分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在乳腺癌21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冰 任鹏飞 +1 位作者 张成娟 马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11期11-14,共4页
目的比对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和经典的OncotypeDx RT-PCR技术两种方法进行乳腺癌21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明确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并结合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及化疗获益。方法... 目的比对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和经典的OncotypeDx RT-PCR技术两种方法进行乳腺癌21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明确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并结合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及化疗获益。方法选取64例河南省肿瘤医院2010—2011年间的原发乳腺癌luminal型患者,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和经典的OncotypeDx RT-PCR比对检测21基因mRNA表达量,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RS值(复发风险评分),分值为0~100分。RS<18分为低风险患者;18<RS<31为中风险患者;RS>31为高风险患者。结果 64例标本中,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和经典的OncotypeDx RTPCR比对检测21基因,二者结果一致性较高(93.8%);luminal A型病人,除1例外其余RS评分均小于18,全部为低复发风险,luminal B型病人,RS评分分布在6~56区间;luminal B型病人,内分泌治疗组的复发率为40%,内分泌加化疗组的复发率为6.7%。结论应用B-DNA-液相芯片技术在Luminex X200平台检测乳腺癌21基因与经典OncotypeDx RT-PCR比对一致性高,此技术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基于免疫组化方法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癌21基因检测得出的RS风险评分相结合,预测患者复发风险及化疗获益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21基因检测 B-DNA液相芯片技术 rs评分 复发风险 化疗获益
原文传递
急诊就诊Standford 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陈光 张向阳 +6 位作者 王琰 段敏 王科 宋开元 孔冰冰 陈妤 陈旭岩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47-75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急诊就诊Standford A型与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快速识别、诊断及治疗主动脉夹层提供依据,以期缩短滞留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减少患者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急诊就诊Standford A型与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快速识别、诊断及治疗主动脉夹层提供依据,以期缩短滞留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减少患者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我院急诊首诊并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43例。对入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96±15.30)岁,B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39±13.62)岁,A型患者发病年龄比B型明显年轻化(t=-3.19,P=0.003),且A型发病时间更短(U=476.50,P=0.046)。在患者尚未完善影像学检查时,ADD-RS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及时行手术治疗患者生存率明显升高(χ^(2)=16.32,P<0.001)。结论:急诊就诊患者中,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年龄相较于B型更趋于年轻化,发病急进性和临床表现更明显。ADD-R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有效预测主动脉夹层,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后,及时行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dford分型 ADD-rs评分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乳腺癌21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俞雅晴 左怀全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89-591,共3页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对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的治疗模式为在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联合治疗。那么,面对不同的患者,临床医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对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的治疗模式为在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联合治疗。那么,面对不同的患者,临床医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肿瘤特性的治疗方案呢?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将目光转向了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基因表达谱”上,乳腺癌的研究可以说是最早启动的一批癌症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基因检测 乳腺癌rs评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