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光权 李翠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栓塞病人46例,以随机软件进行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5例)和华法林组(21例),两组病人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栓塞病人46例,以随机软件进行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5例)和华法林组(21例),两组病人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 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_2、6-k-p 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的呼吸速率、心率、Pa O_2、D-二聚体、PC、PS、ET-1、t-PA、TXB2、6-k-p GF1a和N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5)。结论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急性肺栓塞 抗凝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57
2
作者 周健 刘忠达 林伟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3例,并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31例(试验组)和低分子肝素组32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用35 d。对照组术...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3例,并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31例(试验组)和低分子肝素组32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用35 d。对照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 U抗凝,连续14 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30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31例获得随访,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6.2%,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至治疗后14 d,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为(1320.6±202.4)m L,对照组出血量为(1301.1±232.6)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疗效相当,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杨礼庆 王程 +2 位作者 沈涛 焦士军 付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初次行TH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利伐沙班组75例,术后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至术后10 d;低分子肝素组70例,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g,至...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初次行TH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利伐沙班组75例,术后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至术后10 d;低分子肝素组70例,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g,至术后10 d。观察术后患者伤口出血情况;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计算术后引流量;术后7 d观察凝血指标变化值;术后7~10d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出血倾向和术后引流量,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利伐沙班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延长,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术前比较,2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预防THA术后的疗效相当,在安全性方面,均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0
4
作者 陆慧杰 庄汝杰 陈之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3-695,共3页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骨科大手术患者212例,分为利伐沙班组102例(试验组)和依诺肝素组110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续28 d。对照组术前12 ...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骨科大手术患者212例,分为利伐沙班组102例(试验组)和依诺肝素组110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续28 d。对照组术前12 h及术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0.4 mL,qd,连续10 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次要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术后随访6个月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有无差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周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者3例(2.9%),对照组2例(1.8%),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输血8例,次要出血3例,伤口渗血2例,血肿4例,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输血11例,次要出血5例,伤口渗血3例,血肿5例,伤口感染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9
5
作者 黄永栋 蒋卫平 +2 位作者 赵辉 甘坤宁 周竖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12诊治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采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 目的 比较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12诊治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采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预防术后下肢DV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3~12)个月随访。2组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2例发生DVT(5.56%);低分子肝素钙组中2例发生DVT(5.88%),2组DVT发生率(χ~2=0.004,P=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术后1 d、术后10 d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丙转氨酶(ALT)值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 表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的对比研究中,二者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但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钙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梁春波 马瑾华 +2 位作者 刘岩 李红帅 刘艳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2例...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A组,n=50)、达比加群酯组(B组,n=55)及利伐沙班组(C组,n=47)。所有患者服药时间≥1年,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用药前后相关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6~2.5,说明患者在医师严密监控下INR达标率较高;B组患者用药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C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但均未超过正常值2倍(P<0.05),而用药后1个月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可安全地应用于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而对于Ccr为15~30 ml/min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低剂量的利伐沙班(10 mg/d)更合适,其抗凝效果不劣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大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并且无需频繁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其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华法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正 樊立宏 +3 位作者 董炜 邢武君 尚卫华 胡柯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1期4175-4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TC)、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DVT的总发生率为9.7%(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D、Hcy、hs-CRP、HTC、WBV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6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7.9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通 利伐沙班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艳梅 武云涛 刘立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59-1061,1066,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年龄≥80岁的男性NVAF患者,根据口服不同抗凝药物...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年龄≥80岁的男性NVAF患者,根据口服不同抗凝药物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88例,年龄80~96岁,平均年龄(87.20±3.05)岁;达比加群酯组86例,年龄81~94岁,平均年龄(86.5±2.07)岁。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随访1年,达比加群酯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利伐沙班组无脑梗死病例,2组患者药物有效性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15例,达比加群酯组13例,其中利伐沙班组发生气管内大出血1例,达比加群酯组无大出血发生,其他出血2组均为轻度非致命性出血,2组药物安全性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密监测皮肤粘膜出血情况下,对于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适当剂量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高龄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39
9
作者 吴歌 李贵斌 +2 位作者 戴彬 张金龙 魏慧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 下肢 预防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4 位作者 任义军 焦竞 李涛 刘伟军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行TH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每组各68例。利伐沙班组男28例,女40例;平均(61.6±10.7)岁,体质量平均(63.9±11.2)kg。LMWH组男31例,女37例;平均(60.3±12.4)岁,体质量平均(65.5±9.8)kg。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MWH组术后应用时间为1周,利伐沙班组术后应用时间分别为2周38例,5周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应用药物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症状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症状DVT发生率为7.4%,利伐沙班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MWH比较,初次THA术后DVT防治中利伐沙班更安全、有效,足疗程抗凝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晖 王东 +2 位作者 孙海钰 栗树伟 刘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40-5445,共6页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利伐沙班疗程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组均在置换后6h给药,利伐沙班组10mg/d,疗程为5周;低分子肝素组4100U/d,疗程为2周。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复查及随访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者,低分子肝素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深静脉血栓7例(13%),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静脉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置换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髋关节置换后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有可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 利伐沙班 疗效 安全性 肝素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赵志刚 谢林 +1 位作者 丁凡 郭卫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者(低分子肝素组)38例。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1,口服连续5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100 IU,1 d/次,连续14 d。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利伐沙班组6个月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6.67%,低分子肝素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5,95%CI:0.40-3.93,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 120.36±186.32)ml和(1 456.66±268.45)ml,利伐沙班组引流量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减少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柴海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4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APE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4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APE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蛋白C(PC)、蛋白S(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一氧化氮(NO)水平]、炎性因子[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及FIB、D-二聚体、PC、PS、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PC、PS及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ET-1、TXB2、6-k-pGF1a、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 ICAM-1、ET-1、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6-k-pGF1a、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丹红注射液 利伐沙班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敏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陕西正和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陕西正和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发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P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大于对照组,FEV1%pred和FVC%pred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和APTT长于对照组,血清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7)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凝血功能,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肝素 低分子量 利伐沙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焦建华 李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13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13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血栓素B 2(TXB 2)及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T、APTT、FEV1、FEV1%、FVC%及NO较治疗前升高,FIB、sICAM-1、ET-1、TXB 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T、APTT、FEV1、FEV1%、FVC%、NO升高程度,以及FIB、sICAM-1、ET-1、TXB 2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凝血功能、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钙 利伐沙班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内皮素-1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任小婵 罗选娟 +3 位作者 杨欢 姚红 刘小婷 王小闯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4期615-619,666,共6页
抗凝药是通过抑制或阻断机体生理性凝血机制的某些环节而遏止血液凝聚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口服抗凝药可同时干扰凝血机制中的多个靶点,以华法林为代表。尽管华法林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效... 抗凝药是通过抑制或阻断机体生理性凝血机制的某些环节而遏止血液凝聚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口服抗凝药可同时干扰凝血机制中的多个靶点,以华法林为代表。尽管华法林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效果明确,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医患双方的积极性。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是通过抑制凝血酶促反应中特定凝血因子的路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主要包括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啊哌沙班、依杜沙班、Ⅲ期临床研究中的贝曲西班),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等疾病的治疗中。因此NOACs得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适应证、剂量的调整及范围、如何优化个体用药等实际问题,使得NOACs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为需要抗凝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下就NOACs的药物特性及临床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规范使用NOACs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依杜沙班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哈斯高娃 曹中朝 +2 位作者 刘东华 张勇 乌吉斯古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2期6291-6294,6349,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6例高龄NVA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华法林...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6例高龄NVA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抗栓治疗,利伐沙班组采取利伐沙班抗栓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栓塞、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4.1%)低于华法林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浆D-D和NT-pro BN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D-D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应用利伐沙班抗栓治疗在患者耐受性与预防血栓栓塞方面优势相当,但利伐沙班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高龄患者 利伐沙班 华法林 D-二聚体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秀 陈跃鑫 +2 位作者 曾嵘 郑月宏 刘暴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门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且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根据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华法林组(21例)和利伐沙班组(30例),治疗时间≥3个... 目的分析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门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且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根据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华法林组(21例)和利伐沙班组(30例),治疗时间≥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栓部位及血栓再通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的用药时间较华法林短,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85.7%比60.0%)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均P〈0.05),华法林组的5例混合型静脉血栓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下肢静脉彩超显示均为部分再通,而利伐沙班组5例混合型静脉血栓患者2例患者静脉血栓完全消除,3例部分再通。周围型静脉血栓完全再通率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84%比25%,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显著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和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华法林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陆惠平 刘彦儒 +1 位作者 高培培 龚婧如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80-2482,共3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防DVT;在此基础上,利伐沙班组患者术后10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10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术后4、10 d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PT、APTT、TT、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DVT,且其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骨折置换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抗凝新药利伐沙班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怡琳 施仲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现有抗凝药物因出血、频繁监测等原因致使临床使用受限,作为Ⅹa因子直接抑制剂,小分子口服药物利伐沙班具有明确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改变,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且有望能够取代传统抗凝药物。
关键词 抗凝药物 利伐沙班 Ⅹa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