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晶状体状态、裸眼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伤口的大小位置、角膜前表面散光值。配戴后观察项目:RGPCL矫正视力、坚持戴镜时间、停戴原因、眼部并发症、长期配戴成功与否。长期配戴成功定义为在随访期间能坚持长期舒适配戴时间≥8h/d。视力转换成五分制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患者年龄5~45(20.94±13.35)岁,人工晶状体眼5只眼,无晶状体眼1只眼,其余12只眼为有晶状体眼。根据伤口位置,1区9只眼,2区9只眼。角膜伤口大小为1.50—8.33(4.04±2.23)mm,1区和2区之间伤口大小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348)。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3~22个(5.67±5.52)月。裸眼视力3.0-4.9(4.2±0.5),框架眼镜矫正视力4.0~4.9(4.6±0.3),RGPCL矫正视力4.4~5.1(4.9±0.1)。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明显提高(t=4.143,P〈0.000)。RGPCL较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提高1行7只眼,2~4行6只眼,≥5行4只眼。角膜分区伤口之间,RGPCL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6,P=0.379),与框架镜矫正视力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5.128,P=0.040),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7.286,P=0.017)。伤口大小对RGPCL矫正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等均无显著影响。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习惯性镜片脱落,2只眼发生点状角膜上皮炎。长期配戴成功患�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视力及治疗前后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观察记录RGPCL对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视力及治疗前后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观察记录RGPCL对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圆锥角膜病例共18例,35只眼。观察记录佩戴RGPCL前裸眼视力,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及佩戴RGPCL后矫正视力。应用Orbscan-Ⅱ分析评价RGPCL治疗轻中度圆锥角膜前后相关参数变化,观察佩戴RGPCL后1年、2年Orbscan-Ⅱ指标,包括最大模拟曲率(SimKmax)、模拟散光度数(SimK’S Astry)、角膜中央3.0 mm不规则性(3.0 mm zone irreg)、角膜中央5.0 mm不规则性(5.0 mm zone irreg)、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er值)、角膜最薄厚度。结果:视力正常(≥1.0)与视力异常(<1.0)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GPCL治疗前裸眼视力与RGPCL治疗前佩戴框架矫正视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RGPCL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SimKmax、SimK’S Astry、3.0 mm zone irreg、5.0 mm zone irreg、后表面Differ值、角膜最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CL治疗轻中度圆锥角膜安全有效,矫正视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框架眼镜,有控制轻中度圆锥角膜发展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晶状体状态、裸眼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伤口的大小位置、角膜前表面散光值。配戴后观察项目:RGPCL矫正视力、坚持戴镜时间、停戴原因、眼部并发症、长期配戴成功与否。长期配戴成功定义为在随访期间能坚持长期舒适配戴时间≥8h/d。视力转换成五分制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患者年龄5~45(20.94±13.35)岁,人工晶状体眼5只眼,无晶状体眼1只眼,其余12只眼为有晶状体眼。根据伤口位置,1区9只眼,2区9只眼。角膜伤口大小为1.50—8.33(4.04±2.23)mm,1区和2区之间伤口大小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348)。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3~22个(5.67±5.52)月。裸眼视力3.0-4.9(4.2±0.5),框架眼镜矫正视力4.0~4.9(4.6±0.3),RGPCL矫正视力4.4~5.1(4.9±0.1)。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明显提高(t=4.143,P〈0.000)。RGPCL较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提高1行7只眼,2~4行6只眼,≥5行4只眼。角膜分区伤口之间,RGPCL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6,P=0.379),与框架镜矫正视力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5.128,P=0.040),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7.286,P=0.017)。伤口大小对RGPCL矫正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等均无显著影响。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习惯性镜片脱落,2只眼发生点状角膜上皮炎。长期配戴成功患�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视力及治疗前后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观察记录RGPCL对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圆锥角膜病例共18例,35只眼。观察记录佩戴RGPCL前裸眼视力,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及佩戴RGPCL后矫正视力。应用Orbscan-Ⅱ分析评价RGPCL治疗轻中度圆锥角膜前后相关参数变化,观察佩戴RGPCL后1年、2年Orbscan-Ⅱ指标,包括最大模拟曲率(SimKmax)、模拟散光度数(SimK’S Astry)、角膜中央3.0 mm不规则性(3.0 mm zone irreg)、角膜中央5.0 mm不规则性(5.0 mm zone irreg)、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er值)、角膜最薄厚度。结果:视力正常(≥1.0)与视力异常(<1.0)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GPCL治疗前裸眼视力与RGPCL治疗前佩戴框架矫正视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RGPCL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SimKmax、SimK’S Astry、3.0 mm zone irreg、5.0 mm zone irreg、后表面Differ值、角膜最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CL治疗轻中度圆锥角膜安全有效,矫正视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框架眼镜,有控制轻中度圆锥角膜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