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 |
苏力
|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1
|
|
2
|
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 |
邱兴隆
|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2
|
|
3
|
宽宏大量与睚眦必报: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 |
陈晓
高辛
周晖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4
|
私力救济的神话之维——兼论法院的产生 |
徐昕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5
|
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 |
蒲若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11
|
|
6
|
复仇的正义性与身体政治——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 |
王宏图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3 |
12
|
|
7
|
法律与伦理之间:传统中国复仇行为的正当性及限度 |
蒋楠楠
|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8
|
希克厉何以成为复仇的恶魔 |
孙冬梅
|
《殷都学刊》
|
2004 |
10
|
|
9
|
冒犯严重性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 |
张珊珊
唐辉
刘艳艳
吕少博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0
|
《涉过愤怒的海》:复仇叙事、伦理追问与作者表述 |
陈晓云
|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1
|
天神亦或恶魔——《基督山伯爵》与《呼啸山庄》中复仇者形象比较 |
向丽华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12
|
鲁迅的革命叙事:革命与复仇的张力 |
万杰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3
|
中国古代死刑观念论要 |
赵秉志
王东阳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
6
|
|
14
|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 |
刘云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5
|
超越复仇:公众舆论、法院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
王勇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6
|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
刘雨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7
|
哈姆雷特的理性与复仇 |
陈伟彬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7
|
|
18
|
“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论鲁迅的“第二次绝望”与思想的发展 |
王晓初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9
|
奇林沃思再认识 |
杜小红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20
|
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 |
张学义
李方木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