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 被引量:91
1
作者 苏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9,共17页
复仇是一种高度分散执行的社会制裁制度或控制机制,其诸多核心要素至今仍然是实践中的传统法律必须具有的。复仇制度的衰落最主要应归功于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结构性变迁。在一个存在集中化公权力的社会,如果公权力不能有效地以公道的... 复仇是一种高度分散执行的社会制裁制度或控制机制,其诸多核心要素至今仍然是实践中的传统法律必须具有的。复仇制度的衰落最主要应归功于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结构性变迁。在一个存在集中化公权力的社会,如果公权力不能有效地以公道的方式解决其内部成员的纠纷和冲突,或者受到不公甚或冤屈的人们无法诉求这种公权力获得公道,那么复仇现象就仍然会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力 公道 传统法律 制裁 诉求 复仇 执行 制度 集中化 内部
原文传递
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 被引量:22
2
作者 邱兴隆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91,共9页
顺着历史的线索 ,本文展示了报应型的生命路程 ,认为报应型脱胎于原始复仇习俗但又构成对复仇的野蛮性的否定 ,由等害报复论到等价报应论的嬗变是报应论的升华 ,而由等价报应论到该当论的演化则是报应论在当代的新生。通过对不同报应论... 顺着历史的线索 ,本文展示了报应型的生命路程 ,认为报应型脱胎于原始复仇习俗但又构成对复仇的野蛮性的否定 ,由等害报复论到等价报应论的嬗变是报应论的升华 ,而由等价报应论到该当论的演化则是报应论在当代的新生。通过对不同报应论的梳理 ,作者证明了这样一个论点 :报应论反对复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 复仇 等害报复 等价报应 该当论 刑罚
下载PDF
宽宏大量与睚眦必报: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晓 高辛 周晖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比较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采用假设情景的方法,实验1通过在冒犯行为之后直接启动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比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更好,并且对消极情绪也具有降低作用;实验2考察在不同冒犯行为意图下宽恕与报...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比较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采用假设情景的方法,实验1通过在冒犯行为之后直接启动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比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更好,并且对消极情绪也具有降低作用;实验2考察在不同冒犯行为意图下宽恕与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结果显示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的冒犯行为,宽恕对愤怒的降低作用均要优于报复。实验3要求被试在冒犯行为后进行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和报复对愤怒均有降低作用,但是宽恕的降低效果要显著优于报复。研究显示,对于冒犯行为后的愤怒感,宽恕的降低作用优于报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报复 愤怒
下载PDF
私力救济的神话之维——兼论法院的产生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不论希腊神话还是历史材料,都说明了私力救济在古希腊的盛行。荷马时代以私力救济为主导,但随着法律的成长,私力救济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复仇的循环最终被打破,公力救济产生于私力救济的夹缝之中。后来,原始的法院及其程序规则不断进化,... 不论希腊神话还是历史材料,都说明了私力救济在古希腊的盛行。荷马时代以私力救济为主导,但随着法律的成长,私力救济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复仇的循环最终被打破,公力救济产生于私力救济的夹缝之中。后来,原始的法院及其程序规则不断进化,逐渐发展为相对完备的司法制度,出现了陪审法庭,最终形成了比较复杂的诉讼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力救济 希腊神话 特洛伊战争 复仇 法院
下载PDF
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蒲若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7-40,共4页
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的复仇主题,提出希斯克利夫与美狄亚由失去爱而产生恨、由恨转向复仇的过程基于同一悲剧模式;希斯克利夫的塑造就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移... 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的复仇主题,提出希斯克利夫与美狄亚由失去爱而产生恨、由恨转向复仇的过程基于同一悲剧模式;希斯克利夫的塑造就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复仇主题 原型分析 小说 美国
下载PDF
复仇的正义性与身体政治——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宏图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3年第3期44-54,共11页
本文对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哈姆莱特〉前传>中的王子形象、女性视角中的王子复仇的涵义及其与身体政治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这一切都是在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剧本的对比中进行的.本文以... 本文对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哈姆莱特〉前传>中的王子形象、女性视角中的王子复仇的涵义及其与身体政治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这一切都是在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剧本的对比中进行的.本文以为,厄普代克对王子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并不纯然是他个人的选择,而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将感性生命置于抽象伦理观念之上的必然结果.这种全新的展示带有极大的暧昧性,既表现了复仇事件的复杂性,也使人们在价值评判中陷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 约翰·厄普代克 复仇题材 正义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法律与伦理之间:传统中国复仇行为的正当性及限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楠楠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2,共10页
传统中国的复仇行为既是一种需要法律进行约束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儒家道德伦理所推崇的义举。从传统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直系尊长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在遭受他人的侵犯时,个人救护亲属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只要其行为不超过法定限... 传统中国的复仇行为既是一种需要法律进行约束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儒家道德伦理所推崇的义举。从传统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直系尊长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在遭受他人的侵犯时,个人救护亲属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只要其行为不超过法定限度,均可免责。传统律典中的复仇条款与现代"正当防卫"制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古今律文背后所肯定的"正当性"基础有着截然之别。现代正当防卫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及时维护合法权益。而传统律典中的复仇条款设置的目的在于维护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传统人伦道德作为一种生活原理,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伦理,讲情义仍然是中国人内心所独有的文化气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以良法善治为目标,必然要追寻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平衡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正当防卫 法律 伦理
原文传递
希克厉何以成为复仇的恶魔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冬梅 《殷都学刊》 200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希克厉是《呼啸山庄》中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残忍的复仇者。本文试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以及来自社会习俗和外部人类环境的压力 。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希克厉形象 自私性 社会环境 社会习俗 英国 小说 艾米莉·勃朗特
下载PDF
冒犯严重性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珊珊 唐辉 +1 位作者 刘艳艳 吕少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冒犯严重性、愤怒沉思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方法:使用情境回忆范式启动194名大学生近一周内发生的人际冒犯事件,进而测量冒犯严重性和人际宽恕水平(回避、报复与仁慈动机),同时搜集愤怒沉思指标。结果:人际宽恕与愤怒沉思、冒犯... 目的:探讨冒犯严重性、愤怒沉思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方法:使用情境回忆范式启动194名大学生近一周内发生的人际冒犯事件,进而测量冒犯严重性和人际宽恕水平(回避、报复与仁慈动机),同时搜集愤怒沉思指标。结果:人际宽恕与愤怒沉思、冒犯严重性呈显著相关;冒犯严重性对回避、报复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愤怒沉思在冒犯严重性与人际宽恕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冒犯严重性通过愤怒沉思影响人际宽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犯严重性 回避 报复 仁慈 愤怒沉思
原文传递
《涉过愤怒的海》:复仇叙事、伦理追问与作者表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云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5,F0004,共5页
在影像文本表层,《涉过愤怒的海》是一位父亲为死于异国他乡的女儿复仇的故事,但其核心冲突却围绕死者和疑凶两个家庭的家长之间展开,由此,复仇故事便转换成了对当代中国家庭关系进行追问的伦理故事。导演曹保平在个人擅长的罪案叙事类... 在影像文本表层,《涉过愤怒的海》是一位父亲为死于异国他乡的女儿复仇的故事,但其核心冲突却围绕死者和疑凶两个家庭的家长之间展开,由此,复仇故事便转换成了对当代中国家庭关系进行追问的伦理故事。导演曹保平在个人擅长的罪案叙事类型背后,始终潜隐着一种在类型叙事中呈现创作个性的作者表述,其作者特性不仅是关于电影形式层面的,也包括讲述故事的方法以及故事与人物所抵达的文化意指,而这又有着不同于“第五代”或“第六代”的新的“学院派”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伦理 作者 学院派
原文传递
天神亦或恶魔——《基督山伯爵》与《呼啸山庄》中复仇者形象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丽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7-90,共4页
唐泰斯和希剌克利夫分别是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和《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唐泰斯历来被世人视为"天神"的化身,而希剌克利夫则被看作是"恶魔"的代表.其实,同为复仇者,他们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身上交织着爱恨情仇... 唐泰斯和希剌克利夫分别是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和《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唐泰斯历来被世人视为"天神"的化身,而希剌克利夫则被看作是"恶魔"的代表.其实,同为复仇者,他们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身上交织着爱恨情仇,他们都有着顽强的毅力,都选择了金钱作为自己复仇的工具,并且最后两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唐泰斯 希刺克利夫
下载PDF
鲁迅的革命叙事:革命与复仇的张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复仇意识是鲁迅独特生命气质与存在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反抗非正当的生命境遇确立其作为人而非奴隶性存在的证明,也是鲁迅意欲构造国人新的精神与人格的切入路径之一。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革命叙事,复仇被纳入其中。鲁迅... 复仇意识是鲁迅独特生命气质与存在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反抗非正当的生命境遇确立其作为人而非奴隶性存在的证明,也是鲁迅意欲构造国人新的精神与人格的切入路径之一。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革命叙事,复仇被纳入其中。鲁迅的革命叙事一方面是书写革命运动被造反、个人复仇等动机混淆造成的失败;另一方面是呈现高渺的革命理念在真实的牺牲之痛与仇恨感、虚无感中的坠落。鲁迅在自然论与道义论叙事眼光之间犹疑,其革命叙事所呈现的道德困境和悖论正是后起的革命文学所用力弥合之处。在鲁迅的革命叙事中被点到为止的"处境的劣,即道德的善"命题,被后起的革命文学组织成为其革命话语的一部分而被权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革命 叙事张力 道德困境 鲁迅
下载PDF
中国古代死刑观念论要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秉志 王东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中国古代的死刑观念可以概括为复仇观念、刑罚报应观念、威慑观念、慎刑恤刑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纵观中国古代死刑观念的发展,虽然其总体上向着宽缓、人道的方向发展,但在根本上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关键词 死刑观念 复仇 报应 威慑 慎刑恤刑
下载PDF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6,190,191,共13页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重要意义,故而研究希望通过对江南地区目连戏与民俗文化中“女吊”形象演变史的系统梳理,结合明清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解读鲁迅视“女吊”为“复仇”象征的理据为何,进而指出在《女吊》中,鲁迅敏锐地发现了在官方的正统叙述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充满“报仇雪耻”精神的江南文化传统;因此,他以民间文化为立足点,通过提取出其中最富异质性、反抗性的地方文化核心要素,对“正史”和“正统”进行了重新解读与批判,更进一步,试图通过个人书写重塑新的乡邦文化,建构他所期望的地方文化传统和知识谱系,这同时也是鲁迅所秉持的启蒙精神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女吊 目连戏 复仇
下载PDF
超越复仇:公众舆论、法院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7,249-250,共12页
从理想状态来说,公众舆论的期待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在死刑案件中实现正义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但颇为奇怪的是,在诸多焦点性死刑案件之中,公众舆论往往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呈现出冲突乃至对抗的面相:民愤——抵抗模式,民怜—... 从理想状态来说,公众舆论的期待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在死刑案件中实现正义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但颇为奇怪的是,在诸多焦点性死刑案件之中,公众舆论往往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呈现出冲突乃至对抗的面相:民愤——抵抗模式,民怜——顺应模式,民冤——纠错模式。其原因在于,在抽象的"正义"、"报应"之下,社会公众与法院对于正义的理解以及报应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此乃引发公众舆论与法院之间冲突的观念根源;而国家从复仇到宽恕的死刑司法政策转向则是引发冲突的现实推手。如果说,社会公众的复仇观念并非"毒药"或者"疾病",法院控制死刑适用的既定司法政策——"宽恕"也并非疗疾的唯一良方,那么,在宽恕之外,我们必须确立还原性标准,即将公众舆论对死刑司法控制的影响具体化在"罪行极其严重"之中;以及激活宽恕机制的社会环境,即构建双方共同遵循的行为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司法控制 公众舆论 法院 刑事政策 复仇 宽恕
原文传递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蜡》 复仇 精神复仇 绝望 同名散文 悖反形式
下载PDF
哈姆雷特的理性与复仇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伟彬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同是面临为父报仇的重任,哈姆雷特的表现却与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完全不同。前者的复仇过程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后两者却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阐释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父亲复仇过程中如何受到理性思想的影响,并揭示哈姆雷特以及... 同是面临为父报仇的重任,哈姆雷特的表现却与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完全不同。前者的复仇过程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后两者却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阐释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父亲复仇过程中如何受到理性思想的影响,并揭示哈姆雷特以及人类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在查证及裁判上注定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理性 认知 哈姆雷特
下载PDF
“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论鲁迅的“第二次绝望”与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初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8-105,共8页
面对以1923年的沉默为标志的"第二次绝望",鲁迅写作了《朝花夕拾》、《野草》和《铸剑》等"故事新编"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显示了鲁迅在"思乡的蛊惑"中,回到故乡与童年的记忆中寻求精神的抚慰与依托,在... 面对以1923年的沉默为标志的"第二次绝望",鲁迅写作了《朝花夕拾》、《野草》和《铸剑》等"故事新编"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显示了鲁迅在"思乡的蛊惑"中,回到故乡与童年的记忆中寻求精神的抚慰与依托,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鲁迅此一时期的"安魂曲",另一方面又昭示出鲁迅在走向底层民众"鬼的世界"中,在从这一底层的"阴间"世界抵抗"正人君子"的阳间世界的斗争中思想的发展。同时,"故乡"不仅为鲁迅抗争心灵的黑暗与虚无提供了一种价值的视野与资源,也提供了抗争的动力与方法,在抵抗黑暗与虚无的斗争中,还张扬起一种独立抗争的"复仇"精神,《铸剑》正是这一精神的艺术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第二次绝望” 《朝花夕拾》《野草》《铸剑》
原文传递
奇林沃思再认识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小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2,共2页
中外读者和评论家们对奇林沃思的评价可谓林林总总 ,但多以批判为主。本文以不同视角分析了奇林沃思对生活、婚姻、科学事业诸方面的态度 ,展现了他渴望幸福、忠于爱情、乐于关心他人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面 ;探究了作者的创作背景 ... 中外读者和评论家们对奇林沃思的评价可谓林林总总 ,但多以批判为主。本文以不同视角分析了奇林沃思对生活、婚姻、科学事业诸方面的态度 ,展现了他渴望幸福、忠于爱情、乐于关心他人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面 ;探究了作者的创作背景 ,分析了他对奇林沃思否定和批判的原因 ,以帮助读者克服偏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科技 复仇 唯心主义
下载PDF
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学义 李方木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1-72,共2页
《呼啸山庄》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二百多年来受到诸多文人的批评剖析,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复仇受到世人的非议抨击。然而根据"读者反映论的期待视域"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期待视域得... 《呼啸山庄》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二百多年来受到诸多文人的批评剖析,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复仇受到世人的非议抨击。然而根据"读者反映论的期待视域"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期待视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把复仇行为与复仇的原因联系起来,人们就会认识到希斯克里夫复仇的可理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域 复仇 可接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