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飞虱再猖獗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85
1
作者 王荫长 范加勤 +2 位作者 田学志 高保宗 范岳荣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现象非常明显,其原因首先是稻飞虱对溴氰菊酯具有极高的自然耐药力,连续施药以后,耐药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药剂会使飞虱的产卵量增多,并杀伤天敌。这种再猖獗在用药...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现象非常明显,其原因首先是稻飞虱对溴氰菊酯具有极高的自然耐药力,连续施药以后,耐药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药剂会使飞虱的产卵量增多,并杀伤天敌。这种再猖獗在用药量偏低时更为明显。甲胺磷在常用剂量下,对飞虱的再猖獗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甲胺磷 褐飞虱 白背飞虱
下载PDF
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 被引量:36
2
作者 姜辉 林荣华 +2 位作者 刘亮 瞿唯钢 陶传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控飞虱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再猖獗 农药 气候 耕作制度
下载PDF
全球百日咳重现及中国百日咳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增国 马超锋 闫永平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百日咳曾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免疫接种等有效措施的实施,百日咳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而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的持续增高,甚至一些地区出现百日咳暴发流行,称之为百日咳重现。本文综述了全球百日咳重现... 百日咳曾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免疫接种等有效措施的实施,百日咳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而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的持续增高,甚至一些地区出现百日咳暴发流行,称之为百日咳重现。本文综述了全球百日咳重现的流行现状、百日咳重现的主要因素、百日咳重现下的应对策略以及中国百日咳相关研究现状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重现 疫苗 耐药
原文传递
拟除虫菊酯农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机理及调控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8 位作者 苏建坤 严大富 倪寿坤 陈以仁 朱学明 胡夏明 史顺荣 吕守怀 谢绪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60,共8页
田间试验表明, 拟除虫菊酯农药常规剂量能引起稻飞虱的再猖獗, 严重时,稻飞虱的数量是对照的3~4 倍。室内和田间试验显示: 菊酯农药对稻飞虱天敌的毒力大于稻飞虱, 溴氰菊酯对褐稻飞虱的LD50是黑肩绿盲蝽的100 倍以上, 氰戊菊酯100ppm... 田间试验表明, 拟除虫菊酯农药常规剂量能引起稻飞虱的再猖獗, 严重时,稻飞虱的数量是对照的3~4 倍。室内和田间试验显示: 菊酯农药对稻飞虱天敌的毒力大于稻飞虱, 溴氰菊酯对褐稻飞虱的LD50是黑肩绿盲蝽的100 倍以上, 氰戊菊酯100ppm 和溴氰菊酯20ppm 对稻田蜘蛛的杀伤力远大于稻飞虱, 氰戊菊酯100ppm和溴氰菊酯20ppm 促进稻飞虱的繁殖, 可使次一代稻飞虱的数量比对照多10% 以上。菊酯农药使稻飞虱处在(比不用药时) 更为有利的环境中。使用中抗品种88122可以控制稻飞虱再猖獗。将菊酯农药与扑虱灵、吡虫啉等农药混用或轮用, 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菊酯类农药 调控
下载PDF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后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后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_(50)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大于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棉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灭杀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杀虫剂 天敌 生命表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余月书 薛珊 +1 位作者 王芳 吴进才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再猖獗 农药 植物营养 天敌
下载PDF
连作晚稻前期施药种类和时间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娄永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连晚前期施药种类和时间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褐飞虱主害代的控制作用与使用的农药种类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而农药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随种群的发展而下降。施药... 田间试验研究了连晚前期施药种类和时间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褐飞虱主害代的控制作用与使用的农药种类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而农药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随种群的发展而下降。施药区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较对照区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农药对天敌尤其是对微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杀伤作用。引起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提高的主要时期在四代成、若虫高峰期至五代卵高峰期,即施药后2~3周内。在各种供试药剂中,施用三唑磷的小区明显出现再增猖獗现象.根据以上结果,讨论了改善褐飞虱化学防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连作 晚稻 种群 农药 种类
下载PDF
广东突发鼠疫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涛 肖文忠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广东突发鼠疫的可能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从我国家鼠鼠疫现疫流行态势及所面临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广东存在突发鼠疫的危险因素 ,包括输入和复燃的可能。结论 建立健全全省的鼠疫监测网络和加强监测 ,落实各项综... 目的 探讨广东突发鼠疫的可能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从我国家鼠鼠疫现疫流行态势及所面临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广东存在突发鼠疫的危险因素 ,包括输入和复燃的可能。结论 建立健全全省的鼠疫监测网络和加强监测 ,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到位 ,加强港口、车站、机场的动物检疫 ,严防鼠疫染疫动物进入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复燃 突发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常用杀虫剂对稻田迁飞性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叶建人 黄贤夫 冯永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73-377,共5页
在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混发期对7个常用杀虫剂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30 ml/667 m2)+70%艾美乐(吡虫啉)WG(7.14 g/667 m2)处理和31%三拂(三唑磷+氟虫腈)ME(70 ml/667 m2)对稻纵卷叶... 在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混发期对7个常用杀虫剂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30 ml/667 m2)+70%艾美乐(吡虫啉)WG(7.14 g/667 m2)处理和31%三拂(三唑磷+氟虫腈)ME(70 ml/667 m2)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均具有较强的控制效果。但是高效氯氟氰菊酯、锐劲特(5%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艾美乐和三拂均对主要蜘蛛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三唑磷和新农宝(40%毒死蜱)对蜘蛛相对安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三唑磷单剂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但可通过与锐劲特混配减轻增殖效应。因此,在田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兼发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三拂进行兼治,以减少杀虫剂的用药次数、药量及其对稻飞虱的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药效 增殖 天敌
下载PDF
藏区习惯法“回潮”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穆赤.云登嘉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0-170,共11页
藏族习惯法作为"活法",依然作用于藏区社会,学术界对这种"回潮"现象的秩序功能和文化价值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维护藏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从藏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它在现实社会中"回潮"... 藏族习惯法作为"活法",依然作用于藏区社会,学术界对这种"回潮"现象的秩序功能和文化价值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维护藏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从藏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它在现实社会中"回潮"的历史、文化、信仰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提出了扬弃与调适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习惯法 回潮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药剂诱导稻飞虱再猖獗及科学用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进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924,共6页
稻飞虱是典型的再猖獗型重大害虫。害虫再猖獗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主要由药剂杀伤天敌使天敌功能崩溃引起,后者指药剂刺激害虫生殖导致害虫增殖倍数显著增加。刺激稻飞虱生殖的药剂包括大部分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 稻飞虱是典型的再猖獗型重大害虫。害虫再猖獗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主要由药剂杀伤天敌使天敌功能崩溃引起,后者指药剂刺激害虫生殖导致害虫增殖倍数显著增加。刺激稻飞虱生殖的药剂包括大部分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一些除草剂和杀菌剂(如井冈霉素、多菌灵)等。通过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基因沉默试验证实化学药剂刺激稻飞虱生殖主要涉及与生殖和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但同一药剂对稻飞虱组团物种产生物种间基因功能生态位分离。这就需要在深入理解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中组团物种的正负效应和生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用药技术设计。本文综述了一些农药对稻田害虫天敌行为、生殖、捕食功能及稻飞虱生殖影响的机理,并基于同种药剂对稻飞虱组团内不同物种生殖的相反效应,提出稻飞虱多物种共存时的科学用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再猖獗 生理生态机制 精准用药
原文传递
臭虫的再猖獗、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磊 王常禄 +1 位作者 许益镌 曾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1032,共12页
由于DDT等现代杀虫剂的问世,臭虫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声匿迹,但近10多年来臭虫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本文对其再猖獗原因、生物学和行为、饲养、抗药性、监测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 由于DDT等现代杀虫剂的问世,臭虫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声匿迹,但近10多年来臭虫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本文对其再猖獗原因、生物学和行为、饲养、抗药性、监测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国人的重视,对今后臭虫的监测和防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15年有关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F.)的研究文献。臭虫再猖獗被认为是因为它对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拟除虫菊酯类等产生抗性以及频繁的地区及国际交往等因素造成的。简单、经济和大规模臭虫种群饲养方法——人工膜饲喂法的研发为我们开展臭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控制和根除臭虫目前仍较困难,采用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包括臭虫知识宣传、主动监测、非化学防治方法(例如:经常洗涤床上用品、蒸汽熏蒸、热处理、使用床垫罩、在家具腿下放置臭虫拦截装置)、有选择使用杀虫剂以及定期监测及反复防治等措施,可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在我国部分地区,臭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工人宿舍和火车车厢是常见的臭虫为害环境。有必要对我国臭虫发生现状及其抗药性进行调查与监测。还应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出我国适用的、有效的监测工具和防治方法,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标准。同时积极开展臭虫科普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臭虫再猖獗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虫 再猖獗 生物学 行为 抗药性 扩散 害虫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林地余火死灰复燃点诊断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诚 刘柯珍 +2 位作者 舒立福 洪霞芳 张思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6-332,共7页
林地余火阴燃特性具有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目测难度大、且具有死灰复燃等特点,从而一直困扰森林火灾的彻底扑灭。为了及时、高效地发现林地余火阴燃点,探索林地余火死灰复燃的特征及规律,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点烧基地里进行测试实验,... 林地余火阴燃特性具有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目测难度大、且具有死灰复燃等特点,从而一直困扰森林火灾的彻底扑灭。为了及时、高效地发现林地余火阴燃点,探索林地余火死灰复燃的特征及规律,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点烧基地里进行测试实验,以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系统、气象采集系统等为工具,把火源点设置在杨树林内,人为干预进行点烧、熄灭、复燃等重复实验,实验包括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段,用安装于无人机上的红外热成像仪对火源进行观测。实验表明:林地余火死灰复燃的温度在500~600℃,离散程度较大;林地余火死灰复燃在白天的时间普遍短于夜晚时间,表明外界温度越高,越会促进林地余火死灰复燃的速率;在森林中,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森林背景温度标准差比较稳定,主要处于1~9之间;林地余火红外图像的温度数据的标准差值分布在30~85之间;红外图像的温度数据的标准差值分布在55~85之间,则可定为死灰复燃可疑阶段。该方法量化了死灰复燃的火环境及温度参数阈值,明确林地余火阴燃点引燃特征值。该研究成果将推动森林防火技术的发展,为安全扑火提供重要的方法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林地余火 死灰复燃 诊断方法
下载PDF
有螺沟渠硬化后钉螺复现原因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兆军 邬家平 +5 位作者 王道芬 魏章勇 何斌 何亚岚 余运松 万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3-214,216,共3页
目的了解有螺沟渠硬化后钉螺复现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荆门市1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乡(镇)实施沟渠硬化灭螺工程和螺情资料,统计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 目的了解有螺沟渠硬化后钉螺复现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荆门市1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乡(镇)实施沟渠硬化灭螺工程和螺情资料,统计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分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果共调查151条硬化沟渠,71条沟渠钉螺复现,复现沟渠条数占47.02%。钉螺面积灭光率为78.79%。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为上游螺区扩散、硬化沟渠破损、工程前未药物灭螺和施工带入钉螺等。结论单纯硬化有螺沟渠并不能彻底消灭钉螺;科学规划沟渠硬化工程、工程前药物灭螺和加强工程后期维护是提高灭螺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沟渠硬化 灭螺 复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文素 张树发 +2 位作者 沈福英 张红杰 高希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41,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43.44mg/L)(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种群)和LC10(12.61mg/L)(敏感种群)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AV-R)、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12.61mg/L处理小菜蛾阿...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43.44mg/L)(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种群)和LC10(12.61mg/L)(敏感种群)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AV-R)、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12.61mg/L处理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处理组AV-S(SLC10)和AV-R(SLC10)的化蛹率、羽化率显著低于AV-S(ck)对照组,与AV-R(ck)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43.44mg/L处理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其处理组AV-R(RLC10)的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AV-S(S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为176.45±36.11粒,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的抗性种群,AV-R(SLC10)和AV-R(R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V-S(SLC10)和AV-R(RLC10)组的产卵期明显缩短。AV-S(SLC10)组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的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种群具有一定的刺激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 亚致死效应 再猖獗
下载PDF
灰飞虱再猖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广春 徐德进 +1 位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灰飞虱再猖獗的形成机制以及再猖獗的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推测该虫的再猖獗是毒理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农药科学使用、...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灰飞虱再猖獗的形成机制以及再猖獗的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推测该虫的再猖獗是毒理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农药科学使用、生物防治和提高作物抗虫性等来控制灰飞虱的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再猖獗 农药
下载PDF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天敌稻虱缨小蜂控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佳春 王康逸 +5 位作者 Mubashar HUSSAIN 魏琪 万品俊 赖凤香 王渭霞 傅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8,共11页
【目的】评估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影响,探明两种药剂引起褐飞虱田间再猖獗的原因。【方法】田间调查了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 【目的】评估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影响,探明两种药剂引起褐飞虱田间再猖獗的原因。【方法】田间调查了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microemulsion,ME)(用量225 mL/hm^(2))和5%阿维菌素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用量240 mL/hm^(2))后对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和稻虱缨小蜂成蜂寄生率的影响;室内试验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毒力以及不同浓度(LC_(15),LC_(30),LC_(50)和LC_(75))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稻虱缨小蜂成蜂存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这两种药剂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毒力,评价了其风险级别。【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施用5%甲维盐ME或5%阿维菌素SC显著增加了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显著降低了稻虱缨小蜂成蜂田间寄生率。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LC 50值分别为1.20和2.03 mg/L,各浓度(LC_(15)~LC_(75))甲维盐和中低致死浓度(LC_(15)~LC_(50))阿维菌素处理后的褐飞虱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LC_(50)值分别为0.0145和0.0205 mg/L,田间用量的安全系数分别为4.52×10^(-4)~9.05×10^(-4)和8.52×10^(-4)~14.22×10^(-4),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结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会引起田间褐飞虱的再猖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刺激褐飞虱雌成虫产卵,二是作为稻虱缨小蜂的高风险药剂,极大地削弱了该蜂对褐飞虱的控害作用。因此,应减少两种药剂在稻田的使用,避免导致褐飞虱的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稻虱缨小蜂 甲维盐 阿维菌素 再猖獗 繁殖力 寄生率
下载PDF
吡虫啉对桃蚜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及对天敌控害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月书 沈国清 陆贻通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883,共5页
Hormesis现象是近年来再度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桃蚜及其天敌狼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剂量吡虫啉对其靶标害虫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及其对天敌控害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吡虫啉可诱导桃蚜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 Hormesis现象是近年来再度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桃蚜及其天敌狼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剂量吡虫啉对其靶标害虫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及其对天敌控害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吡虫啉可诱导桃蚜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表现为低剂量显著促进桃蚜生殖力,高剂量显著抑制桃蚜生殖力。对狼蛛控害力及相对活力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吡虫啉能显著降低狼蛛对桃蚜的捕食量,并显著抑制狼蛛的相对活力。研究结果为研究低剂量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HORMESIS 再猖獗 桃蚜 狼蛛
下载PDF
棉花蚜螨繁殖率及棉蚜再猖獗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中言 韩丽娟 +2 位作者 王强 黄祥麟 许小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9-324,共6页
氰戊菊酯曾对棉蚜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对棉叶螨防治效果极差。棉蚜抗药性的发展使药效发生了变化,近来的试验表明,该药对蚜虫药效很差,对伏蚜根本无效,100和200ppm 对棉蚜已属低浓度,可使其繁殖率增加4—8倍,在田间使用氰戊菊酯可形成... 氰戊菊酯曾对棉蚜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对棉叶螨防治效果极差。棉蚜抗药性的发展使药效发生了变化,近来的试验表明,该药对蚜虫药效很差,对伏蚜根本无效,100和200ppm 对棉蚜已属低浓度,可使其繁殖率增加4—8倍,在田间使用氰戊菊酯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在相同浓度下一般可抑制棉叶螨的繁殖,并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当蚜螨共存时,使用氰戊菊酯,由于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使药后存活很少的棉叶螨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使群体越来越小。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弥补了氰戊菊酯的不足,可同时控制蚜螨群体的发展,克服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蚜螨 繁殖率 再猖獗
原文传递
Strategies for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被引量:4
20
作者 MUKHERJEE Pulok K PITCHAIRAJAN Venkatesh +2 位作者 MURUGAN Venkatesh SIVASANKARAN Ponnusankar KHAN Yase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0年第1期1-15,83,共15页
Traditional medicine (TM) plays an inevitable role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therapeutically useful molecules used in the present day are inspired from TM. Herbal drugs are the oldest forms of med... Traditional medicine (TM) plays an inevitable role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therapeutically useful molecules used in the present day are inspired from TM. Herbal drugs are the oldest forms of medicine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ailments and the TM of every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their usage. To develop more data on their qua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so also to improve the consumer’s need of modern days several thrust areas of research are to b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M.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a paradigm shift is required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M. These facts along with the modern scientific approaches, molecular tools, and strategies make it necessary for TM to be revitalized. Confluencing several strategies with the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including pharmacogenomics, nutrigenomics, system biology, and related approaches, the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TM can be explored further with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ve medicine AYURVEDA Chinese medicine drug discovery herbal resurgence Indian medicine Omic technology system biology traditional medici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