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0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dose combinations 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yeloma: an open-label,observ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被引量:24
1
作者 YUAN Zhen-gang JIN Jie +6 位作者 HUANG Xiao-jun LI Yan CHEN Wen-ming LIU Zhuo-gang CHEN Xie-qun SHEN Zhi-xiang HOU J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9期2969-2974,共6页
Background Although previous clin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bortezomib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had improved the outcomes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RMM), the optimal dose combinations of bortezom... Background Although previous clin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bortezomib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had improved the outcomes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RMM), the optimal dose combinations 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remain unknown. This trial aimed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dose combinations 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RMM patients in China.Methods A total of 168 patients with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MM) who were refractory to at lest two prior treatm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multicenter,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Twenty patients received 1.3 mg/m2 of bortezomib twice weekly for 2 weeks of a 3-week cycle for up to 8 cycles and oral or intravenous dexamethasone 20 mg on the day of and after each bortezomib dose (group 1); 66 patients received less than 1.3 mg/m2(0.7-1.0 mg/m2) 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20 mg on the same schedule (group 2); 37 patients received 1.3 mg/m2 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40 mg (group 3) and 45 patients received less than 1.3 mg/m2 (0.7-1.0 mg/m2)of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40 mg (group 4). The response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confirmed by an 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 Adverse events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version 3.0.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groups 1 to 4 was 61,62, 56, and 60 years, respectively. Most patients were in stages Ⅱ/Ⅲ of MM and the most common subtype was IgG The rate of overall response to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of group 1 to 4 was 72.2% (13/18), 73.8% (48/65), 78.8% (26/33) and 78.0% (32/41) (P=0.91), including a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f 22.2% (4/18), 20.0% (13/65), 33.3% (11/33) and 29.3% (12/41) (P=0.6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among these 4 groups (P 〉0.0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AMETHASONE multiple myeloma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原文传递
达雷妥尤单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亚静 刘辉 +12 位作者 王立茹 王婷 冯茹 陈以娟 王敏 郭慧霞 温磊 段文冰 杨亚姿 王峰蓉 陈育红 黄晓军 路瑾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截至2019年12月的37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主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截至2019年12月的37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主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7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3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ORR)为68.6%,16 mg/kg剂量组的疗效优于800 mg固定剂量组[ORR:78.3%(18/23)比40.0%(4/10)]。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0/37);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9.5%(22/37)和43.2%(16/37)];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肺部感染[37.8%(14/37)]。达雷妥尤单抗在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2例透析患者中使用安全。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总体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达雷妥尤单抗
原文传递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治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舒 马振 +1 位作者 赵永心 龙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经EP方案初治后3~6个月内复发的广泛期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SCLC患者予洛铂35mg/m^2,d1;伊立替康200mg/m^2,d1,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经EP方案初治后3~6个月内复发的广泛期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SCLC患者予洛铂35mg/m^2,d1;伊立替康200mg/m^2,d1,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总生存时间(0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24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41.7%;稳定5例,进展9例,中位TTP为4.3个月,中位OS为7.4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12/24)、41.7%(10/24)和20.8%(5/24);腹泻发生率为87.5%(21/24),其中3、4级腹泻为58.3%(14/24)。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作为中度敏感复发性SCLC的挽救治疗方案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伊立替康 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复发
下载PDF
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斌 秦建文 周静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对放化疗均较敏感,缓解率高,但治疗后易发生耐药并复发。虽然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SCLC复发后的治疗依然是临床上棘手的难题。鉴于复发性SCLC...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对放化疗均较敏感,缓解率高,但治疗后易发生耐药并复发。虽然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SCLC复发后的治疗依然是临床上棘手的难题。鉴于复发性SCLC对现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国内外对复发性SCLC的研究多集中在新药物研制、化疗方案优化及靶点药物的开发等临床试验上。本文对近年来复发性SCLC的化疗和精准治疗的各项研究和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与评价,期望能够对复发性SCLC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并为复发性SCLC治疗的临床研究指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复发 化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对比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回顾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于舒飞 王燕 +6 位作者 胡兴胜 王宏羽 郝学志 许建萍 李峻岭 张湘茹 石远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0-47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对初治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目前尚无标准的二线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或联合顺铂治疗敏感复发或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诊治的1,140例小... 背景与目的对初治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目前尚无标准的二线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或联合顺铂治疗敏感复发或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诊治的1,1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筛选二线接受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IN)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C)方案化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入组的54例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3.3个月,IC组的PFS为4.3个月,IN组的PFS为5.4个月(P=0.465)。两组OS分别为13.3个月和14.3个月(P=0.704)。对生存时间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治疗前的PS评分(P=0.003)、二线治疗前的转移部位个数(P=0.023)、接受化疗的周期数(P=0.003)是独立预后因素。整体的不良反应可耐受,IN组血液学毒性较重,IC组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是对于敏感复发和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方案,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都不劣于其联合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伊立替康 铂类 复发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蒋侃 黄诚 +1 位作者 吴标 张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住院的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予以洛铂35mg/m2第1天,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每21d为一周期,每...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住院的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予以洛铂35mg/m2第1天,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每21d为一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复查CT评价疗效,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12例,疾病进展(PD)14例,客观缓解率(ORR)35%,疾病控制率(DCR)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2个月,中位生存期(OS)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及腹泻,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洛铂可用于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洛铂 化疗 小细胞肺癌 复发
下载PDF
FND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绍凯 李娟 +2 位作者 洪文德 赵莹 童秀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8-152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绝大多数的MM患者经数个联合化疗方案后都会进入难治或复发阶段。本研究旨在观察含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的FND方案(Flu、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和复发...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绝大多数的MM患者经数个联合化疗方案后都会进入难治或复发阶段。本研究旨在观察含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的FND方案(Flu、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和复发性MM的疗效、毒副反应,以期为难治和复发性MM探索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采用VAD方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的22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观察和比较FND组(11例)和VAD组的疗效、达到缓解所需的时间,M蛋白下降50%以上、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下降80%或占有<5%及血红蛋白上升20g/L的患者例数和时间,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治疗前后血钙、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比较FND组治疗前后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FND组的PR率是45.5%(5/11),高于VAD组的22.7%(5/22)(P<0.05),FND组达到PR的中位时间为76天,长于VAD组的68天(P<0.05)。M蛋白下降50%以上、血红蛋白上升20g/L在FND组分别为45.5%(5/11)、54.5%(6/11),均高于VAD组的22.7%(5/11)、18.2%(4/22)(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血钙、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FND组治疗后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为(1042.8±72.3)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350.2±184.0)μg/L(P<0.05)。FND组白细胞下降最低值为(0.9±0.5)×109/L,明显低于VAD组的白细胞下降的最低值[(2.1±0.6)×109/L](P<0.05);用FND方案治疗MM过程出现发热、咳嗽分别为36.4%(4/11)、45.5%(5/11),高于VAD组(分别为4.5%和9.0%)(P<0.05)。结论:用含Flu的FND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PR率优于VAD组,但FND方案发挥明显疗效的时间较长,对骨髓的抑制较VAD方案显著,无肝肾毒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难治性 骨髓瘤 复发性 药物疗法 联合 氟达拉滨/治疗应用 疗效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48例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5 位作者 吴珺 王静波 陆爱东 董陆佳 张隆基 张乐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治疗复发、难治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应用第四代CD19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CD19阳性B-ALL/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48例,其...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治疗复发、难治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应用第四代CD19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CD19阳性B-ALL/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龄8(3~17)岁。48例患儿共接受61次CAR-T细胞输注,观察输注后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中位随访时间406(16~1 259)d。结果61例次CAR-T细胞输注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CAR-T细胞输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仅2例患儿出现3级CRS表现,包括持续高热、惊厥、谵妄、浆膜腔积液、血压下降等,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应用妥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CAR-T细胞治疗反应率为77.1%,反应出现的时间为输注后第7~28天,CAR-T细胞输注前肿瘤负荷<5%组与≥5%组的反应率分别为87.1%和58.8%(χ^2=4.968,P=0.036)。对于有治疗反应的37例患儿,2年总生存率和年龄、疾病状态及CAR-T细胞输注前的肿瘤负荷相关(P<0.05);而CAR-T细胞输注前的肿瘤负荷≥5%[RR=3.433(95%CI 1.333~8.844),P=0.011]及未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RR=4.996(95%CI 1.852~13.474),P=0.001]是影响患儿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CD19的CAR-T细胞技术治疗儿童复发、难治B-ALL安全有效。通过有效的预处理手段,尽可能降低CAR-T细胞输注前的肿瘤负荷有利于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反应率。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或仅分子水平复发的患儿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HSCT可能是更优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白血病 淋巴样 复发 难治 儿童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波 王朝晖 +7 位作者 邵纬 王九河 洪青 范传波 刘俊玲 田猛 王海霞 乌庆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难治复发AML患者19例及MDS转化AML患者4例,所有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难治复发AML患者19例及MDS转化AML患者4例,所有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14例(60.9%)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7例(30.4%)无效,总有效率69.6%,不同染色体核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Ⅲ~Ⅳ级2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13 d;Ⅲ~Ⅳ级贫血23例;Ⅲ~Ⅳ级血小板减少23例,血小板减少中位时间16d.Ⅰ~Ⅱ级出血20例,Ⅲ~Ⅳ级3例.Ⅰ~Ⅱ级胃肠道反应1例.Ⅰ~Ⅱ级肝功能异常1例.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3月31日,生存20例,死亡3例,中位总生存期3.1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86%.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AML及MDS转化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染色体核型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白血病 难治 复发 地西他滨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筱姝 龙慧 +4 位作者 黄宇贤 许剑辉 朱俊谕 杜庆锋 吴秉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7例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7例FLT3^+复发难...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7例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7例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5例达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达部分血液学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总有效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为100%。7例均未发生严重出血、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可以诱导复发难治性FLT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缓解并具有一定疗效,因此值得进一步对其研究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复发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 索拉非尼
下载PDF
阿糖胞苷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宇阳 赵京 +3 位作者 师晓东 李君惠 张朝霞 张淑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诊治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诊治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药联合诱导治疗,其中,阿糖胞苷(Ara-C)75 mg/(m^2·d),静脉滴注,第8~14天;去甲氧柔红霉素5~6 mg/(m^2·d),静脉滴注,第8、9天;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剂量参考CCLG-200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诱导治疗第33天通过复查骨髓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病变(MRD)评估疗效。结果 6例患儿全部获得完全缓解,1例最终因颅内真菌感染死亡。所有患儿均出现Ⅳ度造血功能受抑,6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结论阿糖胞苷联合VDLD案对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效果好,但感染风险较高,在有效的抗感染护理及治疗下,可以作为部分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难治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改良FLAG与HA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翊雄 李君君 +1 位作者 罗泽宇 文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FLAG)与高三尖杉酯碱、Ara-C和阿柔比星联合方案(HAA)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复发难治性成年非M3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FLAG)与高三尖杉酯碱、Ara-C和阿柔比星联合方案(HAA)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复发难治性成年非M3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为改良FLAG组(17例)和HAA组(12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改良FLAG组完全缓解(CR)10例(58.80%),部分缓解(PR)1例(5.88%),总有效率(OR^)为64.68%(11/17)。HAA组CR 6例(50.00%),PR 1例(8.33%);OR^为58.33%(7/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改良FLAG组骨髓抑制作用较HAA组重,但两组在并发感染、出血、肝脏及心脏毒性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FLAG方案和HAA方案均为复发难治性AML的有效治疗方案,两者疗效相近,心脏毒性低,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复发难治性AML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髓样 复发 难治 氟达拉滨
下载PDF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50例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柏贵 钱思轩 +6 位作者 洪鸣 陆化 吴汉新 张苏江 仇红霞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0-764,共5页
为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预激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CAG治疗50例AML复发患者,其中13例早期复发,37例为晚期复发;7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3例自体造血干细... 为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预激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CAG治疗50例AML复发患者,其中13例早期复发,37例为晚期复发;7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复发,25例已接受过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巩固治疗后复发,15例患者CR后或巩固治疗过程中自停继续化疗后复发。30例接受CAG治疗,20例接受常规剂量的一种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1个疗程后CAG组完全缓解(CR)14/30例(46.7%),3/6例allo-PBSCT后复发患者获CR,1例(3.3%)早期死亡;对照组CR为6/20(30%),3例(15%)早期死亡。CAG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期中位时间分别为22个月(5.5月-85月)和19个月(7-120个月)。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毒副作用。结论:CAG方案为复发AML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已接受过大剂量化疗或移植的患者易于接受,化疗的毒副作用相对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 阿克拉霉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复发/难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脾切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斯斌 王志军 +5 位作者 毛强 童春帆 翟伟涛 郑以州 孙朝侠 施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评估脾切术治疗复发/难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30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复发/难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0例复发/难治AIHA患者中,单纯... 目的评估脾切术治疗复发/难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30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复发/难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0例复发/难治AIHA患者中,单纯AIHA 20例(温抗体型13例,温冷双抗体型2例,Coombs阴性AIHA 5例),Evans综合征10例.脾切除术后10~14 d,20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ORR)为90%(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6例).13例患者有长期随访资料,中位随访14(4~156)个月,截至随访终点,除3例Evans综合征患者死亡外(2例无效,1例复发),10例复发/难治AIHA患者术后6个月9例(90%)有效,术后12个月7例(70%)有效,其中3例患者已持续完全缓解3年以上.结论脾切除术作为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IHA近期疗效好,1年远期ORR达到70%,约三分之一患者可维持长期持续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难治 复发 脾切除术 疗效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娄典 刘利 +3 位作者 严学倩 谷芳娜 张阳萍 秦炜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7-1585,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并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3年OS、DFS率分别为(48.8±6.3)%和(40.8±6.7)%,3年累积复发率为33.8%(95%CI:0.254-0.449),3年累积TRM率为15.0%(95%CI:0.114-0.1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未达完全缓解、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影响患者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患者OS(HR=0.253,95%CI:0.092-0.695,P=0.008;HR=5.681,95%CI:2.101-15.361,P=0.001)和DFS(HR=0.200,95%CI:0.071-0.569,P=0.003;HR=7.117,95%CI:2.556-19.81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遗传学高危组患者的复发风险为71.4%(95%CI:0.610-0.836),较中危组患者的23.3%(95%CI:0.147-0.370)和低危组患者的23.5%(95%CI:0.127-0.437)明显增加(P=0.006)。结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的有效手段,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难治/复发AML患者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治 复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燕 赵凤仪 +3 位作者 周钰 姜时雨 杨晟 石远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初治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初治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后进展复发、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作为解救治疗方案的22例rr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至少接受过1次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且有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5岁,中位既往治疗方案数为2个。初治R-CHOP方案的中位至治疗进展时间(TTP)为9.3个月,患者开始该研究方案治疗前中位距末次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时间为5.5个月。生发中心(GCB)型8例,非GCB型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5例。双表达型4例,三打击型1例。9例患者进行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8例肿瘤细胞表达比例为1%~90%,阴性1例。全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为72.7%,完全缓解(CR)率为13.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95% CI为7.0~1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未达到。17例非特指型DLBCL的ORR为64.7%,中位PFS为4.0个月(95% CI为0~8.8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9.2%(95% CI为19.4%~43.4%)和81.3%(95% CI为71.4%~91.1%)。5例PMBCL患者的ORR为100%,CR 1例,部分缓解(PR)4例,PFS分别为16.4、9.3、8.3、7.9和3.0个月。1例患者出现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的3度垂体炎,1例患者出现3度间质性肺炎。 结论:对于既往应用过利妥昔单抗治疗的rrDLBCL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 难治 PD-1抑制剂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的单中心回顾性生存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淑旭 任思其 +7 位作者 龚小军 李舒婷 张金 王园 李苗 孙艳玲 武万水 孙黎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0例,年龄10.6岁(2.7~17.7岁)。给予卡铂和依托泊苷持续输...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0例,年龄10.6岁(2.7~17.7岁)。给予卡铂和依托泊苷持续输注96h,共4个疗程;后序贯给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奈达铂化疗3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口服替莫唑胺和依托泊苷维持治疗12个疗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鞘内注射组(简称鞘注组)(每次化疗或每3周给予ITMTX)和非鞘注组。比较2组患儿的化疗和鞘注不良反应、有效反应率、化疗起效时间、肿瘤进展时间(TTP)、治疗失败时间(TTF)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RF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χ2组间比较采用,或t检验。结果截至2016年12月30日,随访时间29.4个月(2~57个月),总体3年生存率为(53.5±8.1)%,治疗有效反应率为45.0%,平均起效时间2个月,无复发时间18个月。鞘注组患儿3年生存率为(66.6±11.5)%,有效反应率高达70.0%,治疗起效时间为1.5个月,TTP24个月无事件率为70.0%,TTF24个月无事件率为90.0%,RFI为22.5个月。非鞘注组的3年生存率为(40.0±11.0)%,有效反应率仅为20.0%,治疗起效时间为2.5个月(1.5~4.0个月),TTP的24个月无事件率为35.0%,TTF的24个月无事件率为50.0%,RFI为5个月(0~40个月)。鞘注组患儿的RFI、24个月的TTP和TTF显著优于非鞘注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和血液学方面,未见明显鞘注不良反应。结论在强化化疗的基础上ITMTX可进一步提高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远期无病生存率,且方便可行,更适用于国内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复发 化疗 甲氨蝶呤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方案对激素无效或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赖颖晖 余丹 +2 位作者 赵卫华 罗琳 庞秋奔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激素无效或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初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成人ITP患者,其中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者88例,此88例患者中66例患者数据资料齐全可供分析,评估进一步...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激素无效或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初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成人ITP患者,其中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者88例,此88例患者中66例患者数据资料齐全可供分析,评估进一步治疗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进一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1%(37/66)。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6组,各组有效率分别为:激素58.3%(14/2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2.5%(1/8),利妥昔单抗37.5%(3/8),脾切除90.9%(10/11),免疫抑制剂0(0/3),联合治疗75.0%(9/12)。比较6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ITP,各种不同治疗方案中脾切除疗效可靠,激素仍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其风险,此外联合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激素 无效 复发 治疗
原文传递
CLAG方案和M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光 任婧婧 +7 位作者 李罡灿 张韵洁 谢佳 高飞 牟佼 戴进前 刘锋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RR-AML患者,比较CLAG组(n=20)和MEA组(n=24)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一步比较CLAG方案和MEA方案在治疗20例难治性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CLAG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40.0%(8/20)高于MEA组29.2%(7/24),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104,P=0.766);CLAG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MEA组,并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4;χ~2=6.883,P=0.001);CLA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ME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6,P=0.033),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亦高于M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AML患者CLAG方案治疗的中位OS、PFS均优于MEA方案治疗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820;χ~2=0.463,P=1.000)。结论:CLAG方案可作为RR-AML患者一线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以期再次达到CR,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性 难治性 CLAG方案 MEA方案
下载PDF
Anlotinib as third- or further-line therapy for short-term relaps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subgroup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ALTER1202) 被引量:8
20
作者 Jianhua Shi Ying Cheng +8 位作者 Qiming Wang Kai Li Lin Wu Baohui Han Gongyan Chen Jianxing He Jie Wang Haifeng Qin Xiaoling Li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766-772,共7页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 relapse within months after completing previous therap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lotinib as third- or further-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 relapse within months after completing previous therap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lotinib as third- or further-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hort-term relapsed SCLC from ALTER1202. Patients with short-term relapsed SCLC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in 3 months after completing ≥ two lines of chemotherapy) in the anlotinib (n = 67) and placebo (n = 34) groups were analyzed.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overall survival,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safety. Anlotinib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edian PFS/OS (4.0 vs. 0.7 months, P < 0.0001)/(7.3 vs. 4.4 months, P = 0.006) compared with placebo. The ORR was 4.5%/2.9% in the anlotinib/placebo group (P = 1.000). The DCR in the anlotinib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lacebo group (73.1% vs. 11.8%, P < 0.001).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AEs) were hypertension (38.8%), loss of appetite (28.4%), and fatigue (22.4%) in the anlotinib group and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elevation (20.6%) in the placebo group. No grade 5 AEs occurred. For patients with short-term relapsed SCLC, third- or further-line anlotinib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benefit.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in this reg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lotinib CHEMOTHERAPY short-term relaps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