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明星 常谦 +3 位作者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长期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进行生存分析和...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长期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进行生存分析和免于再干预分析,采用Cox方法分析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男77例,女33例,年龄(39.5±10.3)岁;DeBakeyⅠ型夹层46例(41.8%),Ⅲ型64例(58.2%);CrawfordⅡ型99例(90%),CrawfordⅢ型11例(10%)。术后30 d死亡7例(6.4%),截瘫5例(4.5%)。全部患者完成随访,随访42(15~72)个月。随访期间远期死亡9例(8.2%),术后1年、5年估计生存率分别为90.9%±2.7%和86.8%±3.5%。多因素Cox分析死亡危险因素为年龄(β=0.062,Wald=5.254,P=0.022,OR=1.064,95%CI:1.009~1.122),主动脉直径(β=0.283,Wald=6.331,P=0.012,OR=1.328,95%CI:1.065~1.655),截瘫(β=1.803,Wald=4.166,P=0.041,OR=6.069,95%CI:1.074~34.289)。免于再干预:1年93.9%±2.4%,5年83.6%±4.4%。结论开放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能够取得较好的远期生存,再干预率较低。年龄,主动脉直径,术后截瘫是术后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腹主动脉瘤 生存 再干预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2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下载PDF
第一裂口周向位置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形态特征及腔内修复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双静 徐泽鑫 +7 位作者 任露霞 员鹏飞 王海博 吴明炜 贾贺月 张栩阳 陈端端 熊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究第一裂口(primary entry tear,PET)周向位置的差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假腔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目的探究第一裂口(primary entry tear,PET)周向位置的差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假腔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TEVAR的100例TBAD患者资料。基于PET周向位置定义为大弯组(40例)、侧位组(31例)和小弯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假腔形态特点特征、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大弯组比小弯组假腔更长(279.66 mm比193.92 mm,P=0.032)、左肾动脉受累比例更高(45.0%比17.2%,P=0.016)。患者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7.20±42.99)个月,3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0例接受再干预;14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死亡。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在干预率和死亡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免于再干预率大弯组显著低于侧位组(P=0.023)。PET位于大弯是随访期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5.996,95%置信区间=1.311~27.431,P=0.021)。结论PET位于大弯可能预示患者容易因TEVAR后并发症而进行再干预。应重视PET位于主动脉大弯患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裂口 再干预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3 位作者 张小明 汤梦月 郭志伟 陈天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4,111,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患者MRI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HIFU术后再干预治疗情况。使用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出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无再干预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91例患者,术后再干预率为23.6%(4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体积、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ADC)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值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SlowADC值是子宫肌瘤HIFU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C-index为0.745(95%置信区间为0.672~0.818)。3年和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3、0.749,校准曲线也证实模型与实际再干预情况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MRI多参数指标与临床特征可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再干预情况,可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再干预 子宫肌瘤 风险预测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再干预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宋剑 吴嘉慧 +3 位作者 张薛欢 陈端端 于存涛 丘俊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5-711,共7页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残余假腔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次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实现远期再干预的预警和转归预测。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残余假腔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次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实现远期再干预的预警和转归预测。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获取首次手术后早期复查CTA影像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进行降主动脉血管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对比预后不同的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索假腔进展、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年龄(47.88±9.84)岁(30~64岁),男21例(87.5%,21/24)。根据远期预后和有无接受远端血管干预,以降主动脉直径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胸腹组,各12例。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胸腹组假腔血流量显著增多,以湍流、涡流为主,降主动脉近段可见多个真假腔交通。胸腹组降主动脉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更近[(22.00±3.91)cm对(36.00±1.77)cm,P<0.001],且假腔压力大于真腔压力。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基于CTA利用数学模型简化并可视化复杂的人体血流和术后结构,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近移和假腔压力大是反映真假腔交通、假腔重塑差、面临二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再次干预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Rastelli术中应用同种带瓣管道的中远期结果分析
6
作者 方敏华 张春振 +3 位作者 张永 张旭 王镇龙 辛芳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0-593,共4页
目的总结Rastelli手术中应用冷冻保存同种带瓣管道的中远期结果,探索影响管道衰败和再次干预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4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管道完成52例Rastelli手术并长期随访,其中男36例,女16例,手术中位年龄4岁... 目的总结Rastelli手术中应用冷冻保存同种带瓣管道的中远期结果,探索影响管道衰败和再次干预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4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管道完成52例Rastelli手术并长期随访,其中男36例,女16例,手术中位年龄4岁(3~14岁),中位体质量14 kg(10~36 kg)。术中应用同种主动脉瓣管道30例,肺动脉瓣管道22例,根据同种带瓣管道直径的大小分为3组:组Ⅰ(16 mm)22例,组Ⅱ(16~20 mm)22例,组Ⅲ(≥20 mm)8例。术后随访同种带瓣管道衰败的发生时间和病理改变。结果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2年(7~18年),所有患儿随访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同种带瓣血管衰败,衰败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管道狭窄。37例患儿因为同种带瓣管道严重衰败接受右心室流出道再次重建手术,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2年(9~18年)。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同种带瓣血管术后发生衰败时间的危险因素是手术年龄<5岁(P<0.001),同种带瓣管道的直径大小(P<0.001),Rastelli手术后右心室/主动脉压比值>0.5(P=0.002)。影响再次干预手术的危险因素只有手术年龄<5岁。结论对于小年龄的患儿,选用偏大号的同种带瓣管道,采用Gore-Tex人工血管与扩大的右心室切口吻合,可以延迟管道衰败和再次干预手术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带瓣管道 Rastelli手术 衰退 再次手术
原文传递
Prophylac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reduces rebleeding i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2
7
作者 Eszter Boros Zoltán Sipos +8 位作者 Péter Hegyi Brigitta Teutsch Levente Frim Szilárd Váncsa Szabolcs Kiss FanniDembrovszky Eduard Oštarijaš Andrew Shawyer Bálint Erős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40期6985-6999,共15页
BACKGROUND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ndoscopic hemostasis of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rebleeding remains a major concern.AIM To assess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 BACKGROUND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ndoscopic hemostasis of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rebleeding remains a major concern.AIM To assess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PTAE)added to successful hemostatic treatment among NVUGIB patients.METHODS We searched three databases from inception through October 19th,2020.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and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ies were eligible.Studies compared patients with NVUGIB receiving PTAE to those who did not get PTAE.Investigated outcomes were rebleeding,mortality,reintervention,need for surgery and transfusion,length of hospital(LOH),and intensive care unit(ICU)stay.In the quantitative synthesis,odds ratios(ORs)and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s(WMDs)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random-effects model and interpreted with 95%confidence intervals(CIs).RESULTS We included a total of 3 RCTs and 9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a total of 1329 patients,with 486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PTA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dds of rebleeding(OR=0.48,95%CI:0.29–0.78).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30-d mortality rates(OR=0.82,95%CI:0.39–1.72)between the PTAE and control groups.Patients who underwent PTAE treatment had a lower chance for reintervention(OR=0.48,95%CI:0.31–0.76)or rescue surgery(OR=0.35,95%CI:0.14–0.92).The LOH and ICU stay was shorter in the PTAE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n-significant[WMD=-3.77,95%CI:(-8.00)–0.45;WMD=-1.33,95%CI:(-2.84)–0.18,respectively].CONCLUSION PTA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dds of rebleeding and any reintervention in NVUGIB.However,further RCTs are needed to have a higher level of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hylac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REBLEEDING reintervention META-ANALYSIS REVIEW
下载PDF
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明星 常谦 +6 位作者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马琼 魏波 胡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6,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P=0.138)、5年生存率[(81.7±5.9)%比(87.2±4.2)%;χ^2=0.483,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比(85.5±4.8)%;χ^2=0.010,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Ⅰ型 DeBakeyⅢ型 胸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结果 生存 再干预
下载PDF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艳 李粤娜 +2 位作者 卢群丽 钱艳霞 柯小毛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3月东莞市茶山医院30例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且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随访3年,调查患者术后有无临床症状及是否行GnRH-...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3月东莞市茶山医院30例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且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随访3年,调查患者术后有无临床症状及是否行GnRH-a治疗,以及再干预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因素,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30例患者中,再干预者有4例,再干预率为13.33%;第1~12个月再干预有1例(3.33%);第13~24个月再干预有2例(6.67%);第25~36个月再干预有1例(3.33%),再干预主要发生在术后第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干预与患者的手术年龄、初潮年龄、肌瘤数目、术中超声检查、术后行GnRH-a治疗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瘤位置、体质量指数、术后临床症状、肌瘤直径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再干预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2个是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超声检查、术后行GnRH-a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手术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2个是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术中超声检查、术后行GnRH-a治疗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 术后 再干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儿先心术后肺静脉再狭窄二次干预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凯 郑景浩 +4 位作者 祝忠群 孙琦 何晓敏 徐志伟 刘锦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6-272,共7页
目的总结及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二次干预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77个月,平均(15.1±13.2)个... 目的总结及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二次干预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静脉再狭窄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77个月,平均(15.1±13.2)个月;体质量3.7~17.3kg,平均(7.9±3.3)kg;术前肺静脉流速1.89~3.07m/s,平均(2.28±0.40)m/s。首次手术疾病种类包括4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14例,心下型20例,心内型2例及混合型7例)、8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及2例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手术方法分布:原位心包无缝线技术(sutureless)吻合34例(带蒂心包21例,左心耳下翻13例),牛心包扩大10例,钝性扩大5例,球囊扩张3例及支架置入1例。结果所有患儿术后早期肺静脉流速(1.12±0.23)m/s,较术前明显降低。住院死亡4例(7.5%)。49例出院后随访3~98个月,中远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肺静脉吻合口及内径均生长,生长速度(0.022±0.014)cm/月(P<0.05),血液流速(1.25±0.28)m/s;4例术后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流梗阻(流速>1.6m/s),目前无需再次手术,仍在随访中。结论先天性肺静脉畸形术后肺静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应在梗阻发生早期进行二次干预治疗,sutureless缝合、牛心包扩大及钝性扩大等再干预方法治疗术后肺静脉均有明显生长,肺静脉球囊扩张术后早期效果良好,但再狭窄率较高,中远期仍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再狭窄 二次干预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腹主动脉瘤研究内容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王永刚 史振宇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 对国内腹主动脉瘤(AAA)研究热点与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国内2010—2021年核心文献共计338篇,通过Cite Space V软件对研究内容与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来国内AAA领域研究发文量整... 目的 对国内腹主动脉瘤(AAA)研究热点与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国内2010—2021年核心文献共计338篇,通过Cite Space V软件对研究内容与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来国内AAA领域研究发文量整体趋势平稳,研究机构主要为医学类高校附属医院,高产作者依托机构形成小团体,但跨机构或地区合作较少,联系不紧密;AAA腔内治疗(EVAR)为主要研究内容,近3年研究热点集中在内漏(Strength:2.24)与再干预(Strength:1.61)。结论 与国外相比研究趋势基本一致,国内研究仍有不足,需扩大涉及面,尤其是机构间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内漏 再干预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评价
12
作者 赵栋 杨克明 李守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者行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的法洛四联症术后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时中位年龄为3.9(0.2~42.8)岁,行肺动... 目的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者行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的法洛四联症术后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时中位年龄为3.9(0.2~42.8)岁,行肺动脉瓣置换术时中位年龄为20.0(2.0~50.0)岁。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内无死亡患者。平均随访(35.6±28.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接受再次肺动脉瓣置换术。全部患者1年、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0%,1年、5年免于再次手术率均为100.0%,1年、5年免于瓣膜衰败率分别为100.0%、67.1%。不同年龄组(P=0.49)和不同瓣膜类型组(P=0.74)患者免于瓣膜衰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P=0.006)及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2)均得到改善,心电图所示QRS时间缩短(P=0.006)。结论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良好,远期结果是下一步临床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置换 法洛四联症 瓣膜衰败 再次手术
原文传递
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的再干预治疗结果分析
13
作者 李金勇 刘鹏 +9 位作者 樊雪强 叶志东 王非 杨煜光 林凡 陈洁 郑夏 甄亚楠 钱松屹 王风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评估手术及腔内治疗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6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接受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并评估再次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及围手术期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 目的评估手术及腔内治疗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6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接受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并评估再次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及围手术期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其死亡发生率。结果共7例有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接受再次干预治疗,其中6例首次治疗方式为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例为颈动脉外翻剥脱治疗。再次干预治疗包括6例颈动脉支架及内膜切除术+补片修补术,1例脑保护伞装置保护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7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术后30 d内无脑梗塞、心肌梗塞及死亡发生。结论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再次干预治疗安全、有效,具体治疗方式需要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再狭窄 再干预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小儿瓣膜术后残余瓣膜问题再次干预理念探究
14
作者 罗凯 郑景浩 +4 位作者 祝忠群 孙琦 何晓敏 徐志伟 刘锦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8-674,共7页
目的探讨评估儿童瓣膜病变术后残余瓣膜问题再次干预时机以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13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存在残余瓣膜问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54例;年龄8~175个月;... 目的探讨评估儿童瓣膜病变术后残余瓣膜问题再次干预时机以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13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存在残余瓣膜问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54例;年龄8~175个月;体质量6.2~75.9 kg。首次术后随访2~133个月,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主动脉瓣残余问题40例,二尖瓣残余问题49例,三尖瓣残余问题32例及肺动脉瓣残余问题1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再次干预,手术方法包括瓣膜置换术47例,瓣膜成形术40例,瓣环成形术23例及瓣膜重建术29例。结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6例(4.3%),其中包括主动脉瓣2例,二尖瓣2例,三尖瓣1例,肺动脉瓣1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心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低氧血症。中远期随访死亡3例(术后8~26个月),其中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儿,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术后生存患儿随访(4~148个月),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92.3%的瓣膜狭窄患儿术后血流过瓣流速明显下降(P<0.05);84.9%的瓣膜关闭不全患儿反流程度较术前减轻,均保持在轻中度以内;中远期随访过程中,仍有6例患儿因瓣膜反流加重或再狭窄行第三次手术,主动脉瓣3例、肺动脉瓣2例、二尖瓣1例,其中3例主动脉瓣患儿均行瓣膜置换术。中期随访存活患儿心功能恢复良好,83.1%的患儿NYHA分级达到Ⅱ级以上。中远期随访四类瓣膜患儿术后生存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儿童瓣膜病变复杂多样,术后易发生残余瓣膜关闭不全或瓣膜狭窄等问题。二次干预指征选择应更加侧重患儿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根据瓣膜解剖特点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能有效解决瓣膜结构异常,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瓣膜病变 残余瓣膜关闭不全 残余瓣膜狭窄 二次干预
原文传递
中药薰洗预防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菊萍 周立兰 +3 位作者 冯艳 沈玉萍 杨文珑 陈光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预防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护理再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运用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再采用中药薰洗患儿睾丸进行护理再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至...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预防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护理再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运用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再采用中药薰洗患儿睾丸进行护理再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至患儿腮腺炎治愈后再随访两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腮腺炎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薰洗腮腺炎患儿睾丸这一护理再干预措施,不仅避免了患儿近期并发睾丸炎之痛苦,还避免造成睾丸萎缩和远期不孕之绝症,避免因腮腺炎并发睾丸炎造成远期睾丸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 并发症 睾丸炎 护理再干预 中药薰洗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