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土壤剥蚀率及其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尚佰晓 王莉 +1 位作者 王瑄 李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为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剥蚀率及其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通过在野外15°径流小区分多层多区段同时布设不同稀土元素进行连续天然降雨试验。结果表明:距坡顶4 m坡段内的土壤剥蚀率在首次产流初期相对较大;随着坡面下部细沟的出... 为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剥蚀率及其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通过在野外15°径流小区分多层多区段同时布设不同稀土元素进行连续天然降雨试验。结果表明:距坡顶4 m坡段内的土壤剥蚀率在首次产流初期相对较大;随着坡面下部细沟的出现,距坡脚2 m的坡段内,水流剥蚀逐渐以细沟流剥蚀为主,土壤剥蚀率在整个坡面内最大;坡面各段土壤剥蚀率的变化过程同降雨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次降雨过程及全年的降雨中坡面各段土壤剥蚀率随水流含沙量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ree示踪法 土壤剥蚀率 水流含沙量
下载PDF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REE示踪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琚彤军 刘普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利用REE示踪技术 ,初步探讨了野外全坡长小区在次降雨过程中 ,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REE示踪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可通过对侵蚀过程样的分析 ,较为客观揭示降雨侵蚀过程... 本文利用REE示踪技术 ,初步探讨了野外全坡长小区在次降雨过程中 ,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REE示踪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可通过对侵蚀过程样的分析 ,较为客观揭示降雨侵蚀过程中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存在三种模式 ,增长递减型、递增型和波动型。其最大侵蚀部位主要集中在坡面中段 ,并随降雨的持续 ,存在向坡面下部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ree示踪法 侵蚀量 侵蚀过程 动态变化 部位 利用 野外 初步探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泥沙来源 被引量:8
3
作者 肖海 刘刚 +3 位作者 许文年 夏振尧 杨悦舒 操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实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mm/h的3场人工模拟降雨,并结合REE示踪技术,对小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场降雨中,小流域不同地貌部位侵蚀量随着降雨的持续均呈现不同规律的波动性变化... 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实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mm/h的3场人工模拟降雨,并结合REE示踪技术,对小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场降雨中,小流域不同地貌部位侵蚀量随着降雨的持续均呈现不同规律的波动性变化。而在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方面,除Ⅵ区呈现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及V区呈现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外,其他各区均呈现稳定增长并趋于稳定。总体来看,沟道系统的侵蚀贡献率均大于坡面系统,并呈现沟道系统贡献率逐渐减小,坡面系统贡献率逐渐增加的趋势。3场降雨试验的实测土壤侵蚀量与示踪计算土壤侵蚀量对比,证明示踪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示踪 三峡库区 紫色土 小流域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土壤颗粒组成对REE吸附量及侵蚀示踪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肖海 刘刚 +3 位作者 许文年 夏振尧 杨悦舒 杨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7-635,共9页
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之中,为水土流失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在应用时较少考虑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对REE吸附量的差异,从而影响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精确度。通过淋溶实验研究了REE在紫色... 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之中,为水土流失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在应用时较少考虑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对REE吸附量的差异,从而影响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精确度。通过淋溶实验研究了REE在紫色土壤中的垂直迁移能力,并对紫色土中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REE吸附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对REE示踪技术精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E在土壤中几乎没有发生垂直迁移,并且主要被吸附于小于0.075 mm的土壤颗粒之中。根据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对REE的吸附量,对REE示踪土壤侵蚀量数据进行修正,使得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示踪 土壤侵蚀 紫色土 粒级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示踪法探究坡面侵蚀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文枭 倪世民 王军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稀土元素示踪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被相关学者重视,并在坡面土壤侵蚀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年... 稀土元素示踪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被相关学者重视,并在坡面土壤侵蚀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年国内外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侵蚀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国内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侵蚀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已经从初步探索走向了成熟;②随着研究的深入,稀土元素示踪法的研究与相关学科交叉更加密切,并在微观探索和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③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宏观方面趋向和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互相作用机理的研究,微观方向趋向对团聚体等微观颗粒的迁移研究;④在国际相关研究方面,对于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侵蚀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相较于国外顶尖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稀土元素示踪法 CITESPACE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侵蚀产沙空间分布试验研究
6
作者 肖海 夏振尧 +2 位作者 杨悦舒 梁永哲 詹槟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6,20,共6页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基本单元,对其不同地貌部位泥沙来源及侵蚀过程的了解是预测和防治流域水土流失的重点。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实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mm/h的三场人工模拟降雨,并结合REE示踪技术,对小流域模型侵蚀产...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基本单元,对其不同地貌部位泥沙来源及侵蚀过程的了解是预测和防治流域水土流失的重点。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实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mm/h的三场人工模拟降雨,并结合REE示踪技术,对小流域模型侵蚀产沙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三场降雨径流量及侵蚀量均随雨强增加,但径流量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侵蚀量。小流域内侵蚀量及相对贡献率空间分布规律一致,均是主沟沟道Ⅴ、Ⅵ区最大,靠近主沟的Ⅱ、Ⅳ及Ⅷ次之,位于小流域边缘的Ⅰ、Ⅲ及Ⅶ三区侵蚀量相对较小。总体来看,沟道系统的侵蚀贡献率均大于坡面系统,呈现沟道系统的泥沙贡献率逐渐减小,坡面系统泥沙贡献率则逐渐增大的趋势。本研究为REE示踪技术在三峡库区小流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示踪 三峡库区 紫色土 小流域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普特 刘普灵 +1 位作者 武春龙 周佩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41-46,共6页
采用稀土元素(REE)示踪法对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在次降雨过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在产流过程中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比值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坡面径流... 采用稀土元素(REE)示踪法对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在次降雨过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在产流过程中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比值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坡面径流的强度。此外、次降雨侵蚀产沙的垂直分布特征与侵蚀过程中产沙的分布特征差异亦很大,建议应加强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过程 ree示踪法 坡面侵蚀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