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25
1
作者 吕西林 毛苑君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近年抗震设防目标逐渐从保护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迅速恢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方向发展。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就是在这一目标下产生的结构新形式。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墙脚可更换构件是新型... 近年抗震设防目标逐渐从保护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迅速恢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方向发展。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就是在这一目标下产生的结构新形式。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墙脚可更换构件是新型拉压组合减震支座,由叠层橡胶垫和软钢板组合而成,叠层橡胶垫主要承受压力和剪力,钢板主要承受拉力;还建立了这种剪力墙及其可更换构件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截面验算方法,并给出了设计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设计 拉压组合支座 可恢复功能结构
下载PDF
三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兴民 曹万林 +1 位作者 张建伟 董宏英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了对双排配筋剪力墙和单排配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设计了1个1/3缩尺的三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配筋,另一侧墙体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承载... 为了对双排配筋剪力墙和单排配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设计了1个1/3缩尺的三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配筋,另一侧墙体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退化过程、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在墙体的配筋率相同情况下,由于单排配筋墙体钢筋的间距相对于双排配筋墙体钢筋间距小,其首先约束混凝土裂缝的几率更大,其平面内的抗震性能优于双排配筋剪力墙;由于剪力墙的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单排配筋剪力墙平面外的性能也可满足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单排配筋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不同损伤本构模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贺景然 陈建兵 +1 位作者 任晓丹 李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149,共11页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典型的非线性与随机性特征。而科学合理的本构模型是进行混凝土结构动力反应与抗震整体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为深入研究该问题,采用三类不同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包括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混凝土细观随机断...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典型的非线性与随机性特征。而科学合理的本构模型是进行混凝土结构动力反应与抗震整体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为深入研究该问题,采用三类不同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包括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混凝土细观随机断裂损伤模型和考虑拉压软化效应的混凝土细观随机断裂损伤模型,对1个9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精细化动力反应数值模拟,并与已完成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三类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顶层位移最大值;然而,由于不合理地假定了损伤完全决定于塑性,采用经典塑性模型难以获得正确的结构层间位移角分布和损伤分布;与之相比,采用混凝土细观随机断裂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混凝土结构的失效模式、裂纹开展和损伤分布,尤其通过进一步引入拉压软化效应,不仅能够定量反映上述特征及弯剪破坏形态,而且能够反映试验中存在的底部受压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塑性损伤 本构模型 随机损伤模型 拉压软化效应 非线性 结构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体系在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昕 张伟玉 夏尧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6-59,共4页
通过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RC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提高了结构侧移刚度,降低了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了结构侧移和层间位移角;钢支撑分担了部分楼层剪力,改变了结构的内力分... 通过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RC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提高了结构侧移刚度,降低了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了结构侧移和层间位移角;钢支撑分担了部分楼层剪力,改变了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降低了结构构件的内力,为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应用于高烈度地区以及加固改造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 rc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阻尼比
原文传递
外剪力墙-内框架混凝土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永智 王本利 +2 位作者 甘通文 周泉 蒋丽忠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为了研究外剪力墙-内框架混凝土结构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原型设计了1/7比例的16层模型,选取了LANDERS波、SFERN波和一组人工波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响应及应变反应,根据层间... 为了研究外剪力墙-内框架混凝土结构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原型设计了1/7比例的16层模型,选取了LANDERS波、SFERN波和一组人工波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响应及应变反应,根据层间位移角并结合试验现象综合评估了其抗震性能.结果显示:在7度频遇地震和7度基本地震作用下结构表面未观察到裂缝,基本频率下降不超过2%;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刚度线性退化,仅第2层顶部转角墙连梁端部出现竖向微裂缝,层间位移小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限值,结构受到轻微破坏;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裂缝进一步发展,最大层间位移角达到1/72,结构破坏程度加剧;在8度半罕遇地震作用下,3层连梁端部彻底开裂、剪力墙底部水平贯穿,结构受损严重但未倒塌.结构下部Y方向的抗侧刚度不足,若适当加强底部,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可进一步提高.综合来看,外剪力墙-内框架结构体系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剪力墙刚度远大于内部框架柱,所以地震作用主要由外部剪力墙承担,内部框架柱在试验结束后仍保持完好,说明该结构体系能够在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内部空间的灵活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剪力墙-框架结构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开槽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开来 潘鹏 +2 位作者 张东彬 李伟 李一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1,共6页
震后功能可恢复结构已成为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在剪力墙间设置的耗能连梁可用于震后功能可恢复联肢剪力墙结构,并且可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楼板分开设置。耗能连梁受损后容易实现震后更换,但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的损伤且不易修复。... 震后功能可恢复结构已成为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在剪力墙间设置的耗能连梁可用于震后功能可恢复联肢剪力墙结构,并且可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楼板分开设置。耗能连梁受损后容易实现震后更换,但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的损伤且不易修复。为了减小楼板的地震损伤,提出了一种开槽式楼板,其主要特征是在楼板与剪力墙相接的界面处,设置一定宽度的槽口并用聚苯板填充。聚苯板的存在能够耗散结构的地震能量,避免混凝土板出现较大的损伤。设计制作6块混凝土楼板,包括4块传统钢筋混凝土楼板与2块开槽式楼板,通过试验比对了大变形时楼板的裂缝宽度和极限变形能力,总结了开槽式楼板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楼板相比,开槽式楼板在控制裂缝宽度和提高极限变形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楼板 剪力墙 耗能连梁 开槽构造 裂缝宽度 变形能力
原文传递
设防烈度8度(0.3g)区RC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需求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军 李英民 +1 位作者 熊海江 张晖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53-159,共7页
实现RC剪力墙结构预期强震破坏模式的能力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一直为工程师所关注。针对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0.3g高烈度区RC剪力墙结构,设计了不同高度和整体性系数的结构模型,从而建立了预设延性破坏模式的分析模型。考虑大震变轴力对... 实现RC剪力墙结构预期强震破坏模式的能力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一直为工程师所关注。针对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0.3g高烈度区RC剪力墙结构,设计了不同高度和整体性系数的结构模型,从而建立了预设延性破坏模式的分析模型。考虑大震变轴力对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分析了剪力墙在大震作用的弯矩和剪力的实际需求沿结构高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位于烈度8度0.3g区的剪力墙结构,考虑大震时轴力的变化对剪力墙受弯和受剪能力的需求影响较大;剪力墙的弯矩和剪力放大系数随结构的高度和整体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现行规范规定的剪力墙受弯和受剪能力调整系数小于实际的需求,剪力墙中下部的弯矩和底部的剪力需求大,建议受弯能力调整沿高度采用三折线,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剪力放大系数或最小构造配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剪力墙结构 强震 能力设计 破坏模式 受弯需求 受剪需求
原文传递
多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万林 杨兴民 +2 位作者 张建伟 杨亚彬 董宏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6-1523,共8页
为了研究多层单排配筋剪力墙住宅结构,分析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差异,设计制作了一个1∶4缩尺的4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该模型的一侧墙体配筋为双排钢筋,另一侧墙体配筋为单排钢筋.对其进行了模... 为了研究多层单排配筋剪力墙住宅结构,分析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差异,设计制作了一个1∶4缩尺的4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该模型的一侧墙体配筋为双排钢筋,另一侧墙体配筋为单排钢筋.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其动力特性以及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破坏形态.试验表明,单排配筋剪力墙平面内的抗震性能好于双排配筋剪力墙,由于单排配筋翼缘和腹板的共同工作,其平面外性能与双排配筋剪力墙差异不大,单排配筋剪力墙可用于7度和8度区多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单排配筋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抗震性能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底部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RC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军 翟永林 +1 位作者 张晖 李英民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7-54,共8页
剪力墙结构底部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ECC)能够减轻底部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损伤程度,提高结构震后可恢复性。为考察底部采用ECC材料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我国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的高烈度抗震设防... 剪力墙结构底部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ECC)能够减轻底部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损伤程度,提高结构震后可恢复性。为考察底部采用ECC材料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我国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的高烈度抗震设防区RC剪力墙结构为对象,建立了高度、ECC设置高度和剪力墙整体性系数不同的结构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考察底部采用ECC材料的剪力墙结构与普通RC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差别;分析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预期延性破坏模式时的弯矩需求。结果表明,对于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抗震设防区的剪力墙结构,将剪力墙底部采用ECC材料后,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耗散更多地震能量,剪力墙开裂的程度和概率明显减小;在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第1~2层采用ECC材料后,ECC层及其相邻上层会发生弯曲破坏;底部加强区第1~3层剪力墙都采用ECC时,剪力墙屈服都集中在ECC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ECC层以上剪力墙实现预设延性破坏模式的受弯需求不大于其受弯能力;建议25层以下的剪力墙结构在底部第1~3层范围内采用EC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剪力墙结构 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 能力设计 破坏模式 受弯需求
原文传递
近海大气环境下多龄期典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卿 邱继生 +2 位作者 张程华 关虓 侯丕吉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41,共10页
近海大气环境下,钢筋锈蚀会导致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发生退化,有必要建立锈蚀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模型。以典型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PERFORM-3D,主要通过材料劣化原理考虑近海大气环境下的钢筋锈蚀,采用纤维模型建... 近海大气环境下,钢筋锈蚀会导致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发生退化,有必要建立锈蚀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模型。以典型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PERFORM-3D,主要通过材料劣化原理考虑近海大气环境下的钢筋锈蚀,采用纤维模型建立RC剪力墙结构的数值模型;以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的强度指标,分别对22条地震波进行地震动调幅,得到不同龄期下不同层数对应典型结构的需求模型参数;定义多龄期RC剪力墙结构性能指标限值,对8度设防下不同龄期对应不同层数的典型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龄期增加,不同层数的典型剪力墙结构对应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均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大气环境 多龄期 锈蚀 rc剪力墙结构 地震易损性
原文传递
地震动特性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凤萍 王维 +1 位作者 邓建国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研究了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HBRSW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HBRSW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HBRSW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HBRSW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在此基础上,分别绘制了HDRB隔震支座、RC剪力墙及HBRSW结构的易损性曲线;最后,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评价了HBRSW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研究表明,与峰值加速度PGA相比,谱加速度Sa与HBRSW结构性能参数的相关性较高;在同等强度地震动作用下,FF地震动引起的HBRSW结构损伤概率较大,NFWP引起的结构损伤概率次之,NFWNP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的损伤概率最小;FF地震动作用下HBRSW结构的抗倒性塌能略差于NFWNP和NFWP地震动作用下HBRSW结构的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HDRB隔震支座 混凝土剪力墙 近场含脉冲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下载PDF
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单元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兴民 曹万林 +1 位作者 张建伟 张彬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研究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和双向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空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对1个1/2缩尺的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单元模型进行了单向重复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钢筋,另一侧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应楼... 为研究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和双向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空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对1个1/2缩尺的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单元模型进行了单向重复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钢筋,另一侧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应楼板中心位置施加竖向荷载,通过传力装置向楼板均衡施加荷载.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试件的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墙体平面外工作性能、破坏特征,并用屈服线分析法计算了模型的竖向承载能力.试验表明,即使在楼板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由于剪力墙的腹板与翼缘的共同工作,楼板两侧墙体的滞回曲线和墙体平面外挠度都比较接近,两侧墙体与楼板的相互作用差异不大,两侧墙体平面外的工作性能相近.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单排配筋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墙体平面外工作性能 屈服线法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Ⅰ):接缝性能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爱群 王维 +2 位作者 贾洪 陈美方 郑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0-605,共6页
阐述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缝性能研究的重要性和最新进展。综述了国内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缝连接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是结构的关键部位。水平... 阐述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缝性能研究的重要性和最新进展。综述了国内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缝连接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是结构的关键部位。水平接缝传递竖向荷载、承受水平剪力;竖向接缝确保预制剪力墙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结构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水平接缝处竖向钢筋的有效连接,或将部分竖向接缝设计成装配式耗能连接接缝,将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接缝处竖向钢筋的有效的连接方法、构造措施,及装配式接缝的耗能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下载PDF
带可更换墙脚构件剪力墙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被引量:29
14
作者 毛苑君 吕西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9-2040,共12页
为研究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一组5片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从试件的试验现象、抗侧承载力、变形能力、阻尼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普通剪力墙和新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上的差别,并研究轴压比和高宽... 为研究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一组5片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从试件的试验现象、抗侧承载力、变形能力、阻尼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普通剪力墙和新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上的差别,并研究轴压比和高宽比对于新型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剪力墙比普通剪力墙水平承载力略降低,变形能力是普通剪力墙的2倍;新型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在屈服点时明显比普通墙高,加载后期耗能能力取决于可更换构件本身的变形能力;新型剪力墙的轴压比越大,水平承载力越大,骨架曲线上各关键点的位移出现的越早,平均耗能能力越强。同时,高宽比大的新型剪力墙,其水平承载力较低,变形能力更好,平均耗能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混凝土剪力墙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
下载PDF
大跨度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协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永全 任玉贺 任源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9-53,共5页
结合结构体系为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的实际工程项目,充分考虑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采用MIDAS/Gen软件建立钢网架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并对两次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包... 结合结构体系为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的实际工程项目,充分考虑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采用MIDAS/Gen软件建立钢网架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并对两次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包络设计,精确提取网架各支座节点的内力与位移。将各节点力和位移精确地施加在由SATWE软件建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体模型和由MIDAS/Gen软件建立的单独网架模型上,对单体模型和单独网架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将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单体模型和单独网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单体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而网架设计需采用整体模型以体现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 整体模型 协同作用 弹性时程分析 MIDAS/GEN SATWE
原文传递
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马军卫 潘金龙 +2 位作者 尹万云 刘守城 蒋苏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2,共11页
为研究采用预制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全装配式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对2榀1/2比例两层两跨RC框架-剪力墙结构子结构模型试件(其中1榀为全装配试件PCFW2,1榀为全现浇对比试件RCFW)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结构的破坏机制、破... 为研究采用预制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全装配式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对2榀1/2比例两层两跨RC框架-剪力墙结构子结构模型试件(其中1榀为全装配试件PCFW2,1榀为全现浇对比试件RCFW)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结构的破坏机制、破坏形态、塑性铰开展、滞回性能、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全装配式试件PCFW2与全现浇对比试件RCFW的开裂荷载相当,破坏过程和最终破坏形态基本相同;灌浆套筒、约束浆锚可有效传递钢筋应力;全装配式试件PCFW2整体性良好,其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均略大于全现浇对比试件RCFW的相应值,但相差不超过13.0%,位移延性系数较全现浇试件RCFW的略低。在大部分受力阶段,试件PCFW2耗能优于试件RCFW。建议全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边柱(或边缘)纵筋,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其余部分采用约束浆锚搭接连接,而框架湿节点处的后浇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rc框架-剪力墙结构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滞回性能 位移延性 刚度退化 能量耗散
原文传递
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万林 赵长军 +1 位作者 张建伟 常卫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6,共8页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1个1/6缩尺的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模型与1个1/6缩尺的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两个模型在弹性、开裂、破坏各阶段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1个1/6缩尺的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模型与1个1/6缩尺的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两个模型在弹性、开裂、破坏各阶段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比较了两个结构模型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两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相近;在混凝土开裂后的弹塑性阶段,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与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相比,其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层间位移及结构顶点位移峰值显著减小;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墙肢底部塑性铰区域比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塑性铰区域显著增大,抗震耗能能力显著提高。建立了结构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时程分析力学模型,进行了结构的时程动力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短肢剪力墙结构 暗支撑 振动台试验 时程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失效模式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颜欣桐 徐龙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7,共9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失效模式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截面尺寸为优化变量,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最大层间位移角及结构整体损伤指数为算法目标函数,利用基因序列的杂交及变异,实现有利基因的传...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失效模式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截面尺寸为优化变量,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最大层间位移角及结构整体损伤指数为算法目标函数,利用基因序列的杂交及变异,实现有利基因的传递。将一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化为集中质量体系,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正确性。以一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运用增量动态分析(IDA),确定其敏感地震动及相应峰值加速度(PGA),并作为优化过程中的地震动输入。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其屈服及极限位移,用于计算整体损伤指数。提出了多目标最小值优化问题的线性加权方法,并评价各性能指标的算法收敛性。历经4代共654个随机样本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增加材料用量的前提下,使得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少了16.3%,整体损伤值减少了20.8%,各极限状态的年超越概率降低,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提高,有效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失效模式优化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增量动态分析 性能指标
下载PDF
RC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地震韧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解琳琳 范子麦 +2 位作者 王心宇 曾德民 杨参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7,共11页
高烈度地区重要建筑往往采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设计该类建筑,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要求,甚至满足罕遇地震下的高韧性目标需求,成为了该类结构设计的重点难题。该研究以一8度区的RC... 高烈度地区重要建筑往往采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设计该类建筑,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要求,甚至满足罕遇地震下的高韧性目标需求,成为了该类结构设计的重点难题。该研究以一8度区的RC框架-剪力墙工程为例,对该结构的抗震方案展开了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地震韧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隔震结构提出了3种上部结构设计理念,并设计了3个隔震案例,进行了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韧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抗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下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需求,抗震韧性等级仅为一星;按降一度贴限设计确定隔震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设防地震下需3.1 d的修复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韧性等级为二星;按降半度贴限设计确定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建筑功能可基本不中断,满足正常使用需求,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韧性等级仍为二星;按不降度贴限设计确定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建筑功能完全不中断,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罕遇地震下可达到韧性三星。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高烈度地区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隔震韧性设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隔震 地震韧性设计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下载PDF
高烈度区某RC框架-剪力墙结构减震前后抗震韧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琳琳 许天赐 +3 位作者 安楠 刘谦敏 王心宇 李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13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对其减震前后的抗震韧性水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减震前的抗震韧性等级为零星,修复时间控制了韧性等级,加速度... 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13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对其减震前后的抗震韧性水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减震前的抗震韧性等级为零星,修复时间控制了韧性等级,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总修复费用,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主导了总修复时间;采用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楼面绝对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3.5%和16.8%;结构构件的损伤得到控制,从而有效控制了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结构抗震韧性等级提升至一星。虽然减震后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高于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阈值,导致减震前后该类构件的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黏滞阻尼器 减震结构 损伤阈值 抗震韧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