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的群体感应及其信号分子 被引量:15
1
作者 温晓芳 黄俊生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主要阐述细菌群体感应的类型、信号分子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细菌群体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自身诱导物 交流方式
下载PDF
微生物VBNC状态形成及复苏机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硕 丁林贤 苏晓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1-1339,共9页
99%以上的微生物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无法分离培养。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s,Rpfs)是培养获取VBNC菌的最重要突破。结合课题组近十余年从环境功能视角利用Rpf复苏培养VBN... 99%以上的微生物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无法分离培养。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s,Rpfs)是培养获取VBNC菌的最重要突破。结合课题组近十余年从环境功能视角利用Rpf复苏培养VBNC菌的研究,本文在阐述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进展的基础上,从VBNC菌形成及复苏过程出发,探究"探索因子"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系。并总结了课题组利用Rpf所复苏培养的具有潜在环境功能的VBNC菌种。本论文将为揭示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认识和重新评价Rpf法复苏培养VBNC菌在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Rpfs 群体感应 “探索因子” 环境功能
原文传递
病原菌的群体感应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程古月 郝海红 +2 位作者 戴梦红 刘振利 袁宗辉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64-1977,共14页
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的日益严重,抗菌药作用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常受到与其群体密度相关的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的调控.细菌通过释放和交换自诱导信号分子(autoindu... 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的日益严重,抗菌药作用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常受到与其群体密度相关的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的调控.细菌通过释放和交换自诱导信号分子(autoinducers,AIs)以调控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菌的毒力、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等.不同种类的AIs介导不同的QS系统,阻止AIs的积累或其与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就可以抑制QS调控的致病基因的表达.因此,QS抑制剂(quorum-sensing inhibitors,QSIs)有望成为控制病原菌感染和耐药性产生的有效武器.迄今发现的QSIs有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肽类化合物和蛋白质(包括淬灭QS的酶和抗体).此外,一些竞争性的细菌或动物也可以清除AIs从而起到QSIs的作用.QSIs可以通过天然的QSIs指示菌株、人工构建的工程菌或者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筛选.对QS介导的病原菌致病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将为新型的QSI靶标的选择提供帮助,通过将QSIs和传统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有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病原菌 筛选方法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威 周莹 +5 位作者 叶露 王丽丽 吴春明 覃慧敏 李洪涛 宋建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AO1和MexAB-OprM过度表达株Mex1、Mex2、Mex3培养3h及加入穿心莲内酯0,100,200mg·L-1再培养6h的MexB基因表达量。采用Muelle...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AO1和MexAB-OprM过度表达株Mex1、Mex2、Mex3培养3h及加入穿心莲内酯0,100,200mg·L-1再培养6h的MexB基因表达量。采用Mueller-Hinton倍比稀释法,检测头孢他啶、头孢匹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依米配能、美罗培南对上述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培养9h与3h相比,PAO1、Mex1、Mex2、Mex3的MexB表达量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31,0.027,0.030,0.012。穿心莲内酯100,200mg·L-1组与对照组相比,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对PAO1、Mex1、Mex2、Mex3株菌的MIC分别降低50%,75%,75%和50%~75%,而对PAO1株QS信号分子C4-HSL的分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外排泵MexAB-OprM主要在稳定生长期表达,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转录表达的抑制作用使其可恢复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而这种作用并非通过抑制C4-HSL的分泌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密度感应
原文传递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鹏 张月娟 赵廷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群体感应是细菌监控自身群体密度的环境信号感受系统。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一些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这种信号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当这种信号分子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细菌感受到自身的细胞密度,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是细菌监控自身群体密度的环境信号感受系统。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一些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这种信号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当这种信号分子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细菌感受到自身的细胞密度,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目前,已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笔者综述了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的最新进展及群体感应的作用,并阐述了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自体诱导物 细菌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HD1.7群体感应行为 被引量:12
6
作者 葛菁萍 房保柱 +1 位作者 苑婷婷 平文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Paracin1.7是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细菌素,本文主要研究菌株HD1.7在发酵过程中调控Paracin1.7代谢的群体感应机制。【方法】利用杯碟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菌株HD1.7培养液的抑菌活性... 【目的】Paracin1.7是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细菌素,本文主要研究菌株HD1.7在发酵过程中调控Paracin1.7代谢的群体感应机制。【方法】利用杯碟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菌株HD1.7培养液的抑菌活性,通过调整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多寡,控制培养液中细胞密度。【结果】菌株HD1.7的抑菌活性与其细胞密度密切相关,只有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的阈值(OD600为0.8,菌体干重为0.331 1 g/L)时,菌株才能表现抑菌活性;以发酵上清液作为信号分子,当添加不同浓度信号分子至低于阈值浓度培养液后,菌株抑菌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在去除信号分子后,菌株的抑菌活性明显降低。【结论】细菌素Paracin1.7是存在于HD1.7发酵液中的特殊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可进行自我诱导。细菌素Paracin1.7的抑菌活性受到HD1.7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HD1.7 细菌素Paracin1.7 群体感应 菌体密度
原文传递
细菌细胞间通讯的群感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齐枝花 于鑫 +2 位作者 余萍 夏明芳 郑正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自然界中的细菌大多数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增强了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致病性。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群感效应(quorumsensing)是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其它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细菌能够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应它的浓度,... 自然界中的细菌大多数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增强了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致病性。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群感效应(quorumsensing)是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其它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细菌能够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应它的浓度,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阈值时,细菌就能够引发包括致病基因在内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于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菌致病性和其它要求一定细胞密度才能产生功能的基础,所以细菌群感效应的发现为防止病原菌的毒害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感效应 信号分子 细胞间通讯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曈曈 唐佩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3-1676,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随着医用内植物广泛使用和创面感染患者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生物膜相关感染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研究回顾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简述细菌从定植、分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随着医用内植物广泛使用和创面感染患者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生物膜相关感染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研究回顾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简述细菌从定植、分泌胞外多聚物到生物膜结构成熟,直至解离使感染播散的研究前沿,特别介绍了生物膜受自身信号系统和外界环境调节的分子机制;分析表明,探讨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对寻找特异性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临床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定植 胞外多聚物 群体感应
原文传递
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中菌群群体感应现象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思彤 姜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5-1461,共7页
为了解决由于Anammox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而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时间长的瓶颈问题,对序批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脱氮性能、高活性Anammox菌的诱导作用以及Anammox倾向于"抱团"聚集生长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 为了解决由于Anammox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而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时间长的瓶颈问题,对序批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脱氮性能、高活性Anammox菌的诱导作用以及Anammox倾向于"抱团"聚集生长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nammox菌有明显的群体感应现象,基于此特性提出了加速反应器启动的新思路,即外加高活性Anammox菌以及向反应器中加入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序批式反应器启动 群体感应
下载PDF
一株降解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酵母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邱健 贾振华 +2 位作者 马宏 张霞 宋水山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5-358,共4页
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简称AHL)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AHL的菌株R1。常规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R1属于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定名为R.toruloidesR1。结果显示... 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简称AHL)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AHL的菌株R1。常规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R1属于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定名为R.toruloidesR1。结果显示R.toruloidesR1能利用所测试的3种AHL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降解AHL的能力,其对AHL依赖型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的致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18S RDNA 酵母菌 系统发育
下载PDF
17种中草药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倩 谢林香 +2 位作者 陈立志 胡开辉 张燎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80,F0002,共5页
微生物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筛选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被认为是解决微生物致病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对17种中草药进行了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结果表明,其中8种中草药能抑制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产紫色色... 微生物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筛选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被认为是解决微生物致病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对17种中草药进行了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结果表明,其中8种中草药能抑制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产紫色色素的能力。试管梯度试验表明,这8种中草药有明显的群体感应抑制效果。浮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17种中草药中的13种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进一步对中草药中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分离鉴定,将为揭示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机制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浮游迁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海华 沈立新 +1 位作者 马艳玲 段康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8-1053,共6页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QS)是一个依赖于细胞数量的基因调控系统。系统中的自诱导物(Autoinducer或AI)随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变化,当细胞数达到一定数量时,系统中的自诱导物达到一定的域值时可以与一类转录调节蛋白结合,开始...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QS)是一个依赖于细胞数量的基因调控系统。系统中的自诱导物(Autoinducer或AI)随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变化,当细胞数达到一定数量时,系统中的自诱导物达到一定的域值时可以与一类转录调节蛋白结合,开始诱导或抑制数量众多的基因表达,使细菌表现多细胞特性的群体行为。同时,群体感应系统受到许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调节途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级联过程。此外,以群体感应系统为药物靶点来筛选新型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作者本人的工作及铜绿假单胞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该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两种AHLs信号分子对生物膜法养殖污水处理条件下水体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颉 宋协法 马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50-2254,共5页
为提高生物膜法处理养殖污水的效果,对不同信号分子条件下的生物膜处理情况进行研究。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定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添加乙醇、C6-HSL、N-3-oxo-C8-HSL和蒸馏水,并在模拟过程中取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个实验... 为提高生物膜法处理养殖污水的效果,对不同信号分子条件下的生物膜处理情况进行研究。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定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添加乙醇、C6-HSL、N-3-oxo-C8-HSL和蒸馏水,并在模拟过程中取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个实验组附着基上的生物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尤其是添加N-3-oxo-C8-HSL组产生的生物量约为对照组的6倍;经添加C6-HSL和N-3-oxo-C8-HSL处理的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最终浓度比对照组低28.6%,但无机磷浓度稍高。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9~27 d),添加AHLs信号因子C6-HSL和N-3-oxo-C8-HSL两组养殖水体内环境的总体得分较高,说明养殖水体的内环境处于较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Ls 群体感应 生物膜 养殖水体内环境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与生物膜形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华 余加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5-387,411,共4页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的信号交流机制,细菌依靠该机制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协调统一的应答。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该菌的QS系统由两种相互作用的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及非-AHI,...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的信号交流机制,细菌依靠该机制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协调统一的应答。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该菌的QS系统由两种相互作用的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及非-AHI,分子调节系统组成,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上对细菌的群体行为作出调节。针对QS系统的抗生素将为治疗细菌生物膜感染带来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性 群体感应 酰化高丝氨酸内酯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钙磷对酸铝胁迫后紫花苜蓿-根瘤菌体系结瘤固氮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晓锋 罗珍 +4 位作者 刘晓燕 朱丹 夏志强 周建华 张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以三得利紫花苜蓿和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为材料,探讨了酸铝胁迫处理苜蓿幼苗1周后,施加Ca2+、P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性能和群体感应的修复/恢复作用。结果表明,酸铝毒害后,Ca2+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过程有显著...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以三得利紫花苜蓿和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为材料,探讨了酸铝胁迫处理苜蓿幼苗1周后,施加Ca2+、P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性能和群体感应的修复/恢复作用。结果表明,酸铝毒害后,Ca2+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过程有显著的修复效应,根瘤菌群体感应、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提高;4μmol/L P素营养与Ca2+存在交互效应,导致苜蓿现瘤时间较未经修复的处理提前14d,苜蓿结瘤总数提高了247.09%,结瘤率达到90%,根毛变形率由3.33%提高到28.89%。Ca2+对结瘤动力学曲线的修复作用主要表现为从开始结瘤起同期结瘤数显著提高。P素对结瘤数影响在Ca2+5mmol/L条件下较显著;Ca2+对固氮酶活性有显著提高作用,而且5mmol/L效果优于10mmol/L,4μmol/L P素可以进一步提高固氮酶活性。初步认为,补充Ca2+和4μmol/L P可以促进根瘤菌在酸铝胁迫条件下群体感应物的分泌、改善苜蓿根毛对结瘤信号的感知和变形,修复酸铝对苜蓿和根瘤菌的毒害,恢复和提高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群体感应 固氮性能 修复 钙磷交互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树林 黄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细菌的群体感应也称自身诱导,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和感应信号分子浓度的变化来监测其群体密度,协调群体行为的过程。自身诱导物随着细菌密度增高而增高,当自身诱导物达到某一阈值后,会与一些转录调节子结合,从而诱导或抑制多种基因的表达... 细菌的群体感应也称自身诱导,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和感应信号分子浓度的变化来监测其群体密度,协调群体行为的过程。自身诱导物随着细菌密度增高而增高,当自身诱导物达到某一阈值后,会与一些转录调节子结合,从而诱导或抑制多种基因的表达。群体感应系统内由多种信号分子和效应蛋白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调控包括细菌毒力因子产生与释放、生物膜形成、接合反应等,从而影响细菌的致病过程。本文主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与宿主关系、群体感应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 致病性
原文传递
基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中药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娅丽 李伟霞 +5 位作者 王晓艳 陈小菲 张明亮 张辉 杨柳青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991-5001,共11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公认的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抗生素耐药著称,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相关。中医药能从多方面治疗耐药PA所致感染。通过基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关联耐药机制,对PA的...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公认的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抗生素耐药著称,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相关。中医药能从多方面治疗耐药PA所致感染。通过基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关联耐药机制,对PA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耐药机制、中医药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临床中药及中西药合用治疗耐药PA感染提供依据,并为中药-机体、中药-病原菌及中药-抗生素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中药 群体感应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鹏 赵廷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6,共4页
本文利用群体感应信号报告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NTL4(pZLR4),在LB报告平板上对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的19个菌株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18个菌株有群体感应信号产生。用琼脂条法对菌株Pslb-94进一步检测,证实菌株Pslb-94存在群体感应... 本文利用群体感应信号报告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NTL4(pZLR4),在LB报告平板上对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的19个菌株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18个菌株有群体感应信号产生。用琼脂条法对菌株Pslb-94进一步检测,证实菌株Pslb-94存在群体感应系统。提取了该菌株信号物质,反相薄层层析(TLC)检测证明该菌株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 群体感应 鉴定
下载PDF
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冉涛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7-1215,共9页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微生物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并在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群体内微生物众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微生物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并在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群体内微生物众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并在调控微生物间的共生或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家畜瘤胃适宜的环境(如恒定的温度、pH及充足的养分)为众多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这些瘤胃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时存在着复杂的共生、竞争关系。目前,研究人员经研究证实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同样具有群体感应,本文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瘤胃微生物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自诱导肽 自体诱导物-2
下载PDF
群体感应效应的抑制及在抗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宪臻 栾娈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微生物间通过群体感应效应进行交流并调控重要基因的转录及表达。目前发现参与这种信息传递最普通的信号分子是N-脂酰高丝氨酸内酯。通过抑制N-脂酰高丝氨酸内酯在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信号传导,可以阻断病原基因的转录启动,以抑制病原因子... 微生物间通过群体感应效应进行交流并调控重要基因的转录及表达。目前发现参与这种信息传递最普通的信号分子是N-脂酰高丝氨酸内酯。通过抑制N-脂酰高丝氨酸内酯在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信号传导,可以阻断病原基因的转录启动,以抑制病原因子的表达和作用,达到抗微生物感染的目的,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疾病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效应 N-脂酰高丝氨酸内酯 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