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RI测量曲骨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唐娟
王小龙
+1 位作者
廖兴富
欧阳鹏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三个年龄段及三种体型患者曲骨穴(CV2)针刺危险深度,并分析各自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35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三个年龄段及三种体型患者曲骨穴(CV2)针刺危险深度,并分析各自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35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取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危险深度。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5岁组与45~60岁组相比较,P=0.112,18~〈45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077,45~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496。在不同体型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适中型相比较,P=0.79,瘦长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5,适中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09。但在所有患者中,曲骨穴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变化及罗氏指数的变化均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罗氏指数的升高,曲骨穴的针刺深度会随之增加,而曲骨穴与年龄和罗氏指数的回归方程为Y=0.2×年龄+23.80×罗氏指数-7.173。结论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曲骨穴
针刺危险深度
针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对患者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郑入文
胡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9-602,60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及雌雄激素比(E_2/T)的变化,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阴茎勃起功能评分(IIEF5),并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治疗前后血清T、E_2、E_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E_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T、E_2、E_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IP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药物组IP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IP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治疗后症状严重者明显减少,整体情况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IIEF5评分、PSA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7%(17/2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30.8%(8/26,P<0.05)。结论:电针中极、曲骨穴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对患者血清T、E_2水平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电针
穴
中极
穴
曲骨
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宝赢
汤翰
+3 位作者
孟玉莲
任华
付建华
陆永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评价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技术在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治疗前CT下测量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的深度和角度;治疗时参考CT下测量的针刺深度和角度,针刺曲骨穴,使针尖沿耻骨后缘和...
目的:评价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技术在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治疗前CT下测量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的深度和角度;治疗时参考CT下测量的针刺深度和角度,针刺曲骨穴,使针尖沿耻骨后缘和膀胱间缝隙,触及前列腺包膜;治疗后CT下测量毫针实际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及针刺后毫针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和角度。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的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及患者针刺安全性评价、针刺不适感视觉模拟评分、针刺承受性评分,评价临床治疗的安全可行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针刺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针刺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毫针偏离正中矢状面平均距离5.16 mm,偏离平均角度4.80°。结论: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治疗前后针刺角度的差异,对治疗安全性无影响,原因在于针刺治疗时为了避免损伤膀胱,须结合解剖位置,不断调整针刺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曲骨穴
针刺深度
针刺角度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RI测量曲骨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唐娟
王小龙
廖兴富
欧阳鹏飞
机构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经络腧穴学教研室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8期69-71,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No:HY2012-010)
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o:Hjkj2013-31)
文摘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三个年龄段及三种体型患者曲骨穴(CV2)针刺危险深度,并分析各自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35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取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危险深度。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5岁组与45~60岁组相比较,P=0.112,18~〈45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077,45~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496。在不同体型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适中型相比较,P=0.79,瘦长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5,适中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09。但在所有患者中,曲骨穴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变化及罗氏指数的变化均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罗氏指数的升高,曲骨穴的针刺深度会随之增加,而曲骨穴与年龄和罗氏指数的回归方程为Y=0.2×年龄+23.80×罗氏指数-7.173。结论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曲骨穴
针刺危险深度
针灸
Keywords
MRI
qugu
(
cv
2
)
dangerous depth of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分类号
R245-0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对患者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郑入文
胡慧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9-602,607,共5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方新星"人才培养项目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及雌雄激素比(E_2/T)的变化,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阴茎勃起功能评分(IIEF5),并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治疗前后血清T、E_2、E_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E_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T、E_2、E_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IP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药物组IP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IP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治疗后症状严重者明显减少,整体情况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IIEF5评分、PSA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7%(17/2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30.8%(8/26,P<0.05)。结论:电针中极、曲骨穴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对患者血清T、E_2水平未见明显影响。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电针
穴
中极
穴
曲骨
激素水平
Keywords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 Zhongji(
cv
3)
Point
qugu
(
cv
2
)
hormone level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宝赢
汤翰
孟玉莲
任华
付建华
陆永辉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58-61,共4页
基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基金资助项目(Z191100006619055)。
文摘
目的:评价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技术在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治疗前CT下测量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的深度和角度;治疗时参考CT下测量的针刺深度和角度,针刺曲骨穴,使针尖沿耻骨后缘和膀胱间缝隙,触及前列腺包膜;治疗后CT下测量毫针实际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及针刺后毫针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和角度。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的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及患者针刺安全性评价、针刺不适感视觉模拟评分、针刺承受性评分,评价临床治疗的安全可行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针刺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CT下测量针刺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毫针偏离正中矢状面平均距离5.16 mm,偏离平均角度4.80°。结论: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治疗前后针刺角度的差异,对治疗安全性无影响,原因在于针刺治疗时为了避免损伤膀胱,须结合解剖位置,不断调整针刺角度。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曲骨穴
针刺深度
针刺角度
安全性
可行性
Keywords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qugu
point(
cv
2
)
acupuncture depth
acupuncture angle
safety
feasibility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RI测量曲骨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
唐娟
王小龙
廖兴富
欧阳鹏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对患者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郑入文
胡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原文传递
3
CT下“曲骨穴针刺至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李宝赢
汤翰
孟玉莲
任华
付建华
陆永辉
《中医药导报》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