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树精气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章文 吴楚材 石强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8-40,共3页
采用 XAD-4 树脂吸附槲树叶、木材及林分空气中的精气,并用 GC/M S/DS分析法对其化学成分作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精气中,共检测出 16 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占精气总量的 76.99% ;木材精气... 采用 XAD-4 树脂吸附槲树叶、木材及林分空气中的精气,并用 GC/M S/DS分析法对其化学成分作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精气中,共检测出 16 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占精气总量的 76.99% ;木材精气中,共检测出 24 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占精气总量的 84. 30% ;林中空气精气中,共检测出 13 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占精气总量的50.34% .因此,槲树可作为东北、华北地区森林公园及度假区等处的主要保健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 植物精气 森林旅游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槲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应军 梁建宁 +5 位作者 李波 徐绥绪 孙启时 郭虹 吴璐 曾光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AIM: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Querc us dentata Thunb..METHOD:Thes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using D101,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ir chemical stru ctures were comfirmed by UV,... AIM: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Querc us dentata Thunb..METHOD:Thes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using D101,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ir chemical stru ctures were comfirmed by UV, IR,MS,NMR and compared with reference.RESU LT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as friedelin(1),glutin ol(2), e pifriedelol(3),β-sitosterol (4), oleanolic a cid (5),daucosterol(6), quercilicoside A( 7) and 1,3,4/2,5 -cyclohexanpentaol(8).CONCL USION:Compounds 5~8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 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槲树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槲树叶中的5种酚性成分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应军 李波 +5 位作者 梁建宁 徐绥绪 孙启时 郭虹 吴璐 谭桂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槲树叶 Quercus dentata Thunb 中分离纯化得到五种酚性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 2-新橙皮糖基-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1), 龙胆酸 5-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 3,5,7-三羟... 从槲树叶 Quercus dentata Thunb 中分离纯化得到五种酚性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 2-新橙皮糖基-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1), 龙胆酸 5-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 3,5,7-三羟基色原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没食子酸(4), 儿茶素(5), 其中化合物 1 和 3 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性成分 新化合物 没食子酸 葡萄糖苷 龙胆酸 儿茶素 光谱解析 二羟基 酰基 橙皮
下载PDF
槲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稳定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南海娟 郭延成 +1 位作者 颜振敏 杜湛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研究了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结果显示: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平均为2.4057%。温度在30~8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不变;加入偏重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EDTA和吐温-80等稳定剂使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保持稳... 研究了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结果显示: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平均为2.4057%。温度在30~8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不变;加入偏重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EDTA和吐温-80等稳定剂使槲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保持稳定;pH值为4~7的条件下,样液中黄酮类化合物都能稳定存在;碳水化合物及金属离子对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叶 黄酮类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遮阴处理对槲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啸 张伟浩 +2 位作者 蒋萌 冷平生 胡增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为了探明槲树(Quercus dentata)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其在城市森林建设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槲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4个光照梯度,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叶解剖结... 【目的】为了探明槲树(Quercus dentata)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其在城市森林建设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槲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4个光照梯度,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叶解剖结构、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75%全光照下槲树幼苗生长状况最佳,有利于生长。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槲树幼苗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减小,栅海比减小,而细胞疏松度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与丙二醛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遮阴处理消除了槲树幼苗的光合午休现象,并且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减少了暗呼吸消耗,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结论】槲树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75%全光照是适宜槲树苗期生长的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 遮阴 生长指标 叶片解剖结构 生理指标 光合能力
下载PDF
槲树DNA 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叶青雷 王玲玲 +2 位作者 藏楠 陈丹 王学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7-311,共5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基因组DNA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p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槲树模板DNA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60ng模...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基因组DNA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p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槲树模板DNA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60ng模板DNA,2mmol/LMg2+,0.075U/μLTaq酶,0.4mmol/L dNTP,引物浓度0.1μmol/L。对槲树DNA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试验,最佳退火温度为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 SSR标记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槲树叶提取液对冷藏期间桃品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耿彪 张启彤 +1 位作者 朱树华 黄丹丹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1,47,共7页
以生理成熟期‘新泰红’桃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2.5、5.0、7.5 g/L槲树叶提取液浸泡果实,以蒸馏水为对照,并于0℃冷藏,测定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以及酶活力与活性氧等物质,探讨槲树叶提取液对采后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 以生理成熟期‘新泰红’桃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2.5、5.0、7.5 g/L槲树叶提取液浸泡果实,以蒸馏水为对照,并于0℃冷藏,测定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以及酶活力与活性氧等物质,探讨槲树叶提取液对采后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槲树叶提取液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冷藏期间桃果实冷害指数升高以及硬度下降,使整个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维持相对较高水平,并且能够有效延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及活性氧物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积累;同时,槲树叶提取液处理还能够显著抑制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从而延缓冷藏期间桃果实褐变程度。综上所述,槲树叶提取液处理能够缓解冷藏期间桃果实冷害症状,以5.0 g/L槲树叶提取液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 树叶提取液 低温贮藏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槲叶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机制及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香凤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分析了槲叶加工过程中褐变的生理生化机制 ,提出了控制槲叶组织褐变的有效措施及其采取该措施后 。
关键词 槲叶 加工过程 褐变机制 控制技术 生理生化机制 天然食品包装材料
下载PDF
新鲜及干燥槲树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增香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张丽娜 孟宪鑫 +3 位作者 高玉琼 郭利影 杨广德 杨范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研究槲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槲树资源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及干燥槲树叶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 研究槲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槲树资源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及干燥槲树叶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对加入β-葡萄糖苷酶前后槲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新鲜槲树叶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干燥槲树叶中72个化合物,表明槲树叶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但新鲜槲树叶与干燥槲树叶中化学成分差别大;加入β-葡萄糖苷酶提高了槲树叶中某些香精成分的相对含量,说明β-葡萄糖苷酶对槲树叶具有增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叶 挥发油 GC-MS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