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北第四纪红壤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晓安 杨洁 +1 位作者 郑太辉 张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2-167,共6页
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该研究于2011年利用赣北第四纪红壤区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有机质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产流产沙为裸露地最高、顺坡耕作和顺坡+植物篱次之,横坡耕作最小,横坡耕作比顺坡... 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该研究于2011年利用赣北第四纪红壤区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有机质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产流产沙为裸露地最高、顺坡耕作和顺坡+植物篱次之,横坡耕作最小,横坡耕作比顺坡耕作减少径流62.71%、减少土壤侵蚀82.9%;坡耕地径流携带的可溶性氮、铵氮、硝态氮、可溶性磷的流失量都表现为裸地最大,横坡耕作最小;坡耕地泥沙携带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流失量表现为裸地最大,横坡耕作最小;坡耕地可溶性氮中以有机氮流失为主,无机氮中以铵氮流失为主,泥沙中磷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流失。该研究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产沙 侵蚀 赣北 第四纪红壤 坡耕地 氮、磷流失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模式及其土壤恢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苑秋 杜天真 +2 位作者 郭晓敏 杨国平 罗良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质、全氮浓度随土层深度明显下降,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浓度则随土层深度平缓下降,全磷、全钾浓度随土层变化不明显。(3)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也呈较大幅度降低;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呈不同幅度增加;不同重建模式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第四纪红粘土 森林模式 土壤恢复
下载PDF
TDR法、干烧法及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爱珍 胡建民 +2 位作者 熊永 邹国庆 陈晓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253-256,共4页
以第四纪红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TDR法、干烧法及烘干法3种方法对不同土层深度的不同梯度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干烧法测量值接近烘干法,TDR法测量值比烘干法小,TDR法和干烧法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TD... 以第四纪红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TDR法、干烧法及烘干法3种方法对不同土层深度的不同梯度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干烧法测量值接近烘干法,TDR法测量值比烘干法小,TDR法和干烧法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TDR法和干烧法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土壤含水量在半湿润条件下偏差较大;TDR法、干烧法与烘干法相关性分别为98.7%和96.4%。本研究结果证实,TDR法和烘干法均能较好的反映土壤水分变化规律,TDR法相对烘干法偏小,使用前有必要进行标定以提高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TDR法 干烧法 烘干法 第四纪红壤土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凤 黄荣珍 +3 位作者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母质发育红壤酸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龙泽东 孙梅 +5 位作者 曾希柏 黄晶 唐海明 石丽红 罗尊长 孙耿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采集了花岗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耕地土壤,比较强酸性(pH<5.0)和酸性(5.0≤pH<6.5)条件下土壤相关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两种红壤酸性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低于5.0的土壤中,两种红壤p... 采集了花岗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耕地土壤,比较强酸性(pH<5.0)和酸性(5.0≤pH<6.5)条件下土壤相关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两种红壤酸性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低于5.0的土壤中,两种红壤pH分别为4.85±0.11和4.60±0.43,二者差异不显著,但第四纪红土红壤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有机质、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则相反;pH 5.0~6.5的土壤中,两种红壤的pH分别为5.37±0.33和5.48±0.48,第四纪红土红壤的游离氧化铁含量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两种红壤的pH与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交换性Al^(3+)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物 第四纪红土 红壤 酸化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3 位作者 肖龙 樊后保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黏土 重建森林 直径分布 Weibull模型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程程 孙仲秀 +4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段斯译 张永威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7-912,共16页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为古红土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古红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附近处于同一地层的...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为古红土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古红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附近处于同一地层的埋藏第四纪古红土为研究对象,并以埋藏古红土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古红土理化性状,系统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特征。【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间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较埋藏古红土,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古红土的细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加,耕地的真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②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较埋藏古红土,其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林地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疏林荒草地和耕地的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林地的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③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主坐标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其中,荒草地与林地的群落结构最为相近。【结论】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都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古红土健康状况评价提供重要的生物性状数据,并为科学地管理与利用古红土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特征
原文传递
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施用石灰和石膏后元素的淋溶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波 Moreau,R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文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石膏对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中元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10cm土层中除Ca2+以外的阳离子元素的淋失量减少,而SO2-4;一和HCO-3的淋失量增加;施用石膏后10cm... 本文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石膏对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中元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10cm土层中除Ca2+以外的阳离子元素的淋失量减少,而SO2-4;一和HCO-3的淋失量增加;施用石膏后10cm土层中所有阳离子元素、特别是Al3+的淋失量增加。红壤中Ca2+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施用石膏后与SO2-4结合的比例增加。不同处理中 30cm土层处铝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 10cm土层处铝的淋失在石灰处理中以羟基铝为主,在石膏处理中初期与SO2-4结合的比例增加,后期主要以自由态淋失。除了施用石灰的表层红壤溶液中羟基铝比例增加外,在所有的亚表层红壤溶液中以及施用石膏的表层红壤溶液中与SO2-4结合的铝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红壤 元素淋溶 石灰 石膏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梯田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少文 郑海金 +1 位作者 杨洁 喻荣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5,67,共3页
为研究梯田措施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9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5种梯田措施下的土壤抗蚀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坡地相比5,种梯田措施均具有提高土壤稳定性和降低土壤分散性的作用;... 为研究梯田措施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9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5种梯田措施下的土壤抗蚀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坡地相比5,种梯田措施均具有提高土壤稳定性和降低土壤分散性的作用;水平梯田配合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技术,更利于改善土壤团聚状况,提高土壤团聚度,降低土壤分散率和侵蚀率。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式水平梯田适宜在红壤坡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第四纪红壤 土壤抗蚀性 江西北部
下载PDF
母岩母质类型与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仙苗 洪需要 +7 位作者 吴际友 陈亚时 王二喜 杨晓锋 罗良才 周礼芳 魏志恒 刘欲晓 《湖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对板页岩红壤和四纪红壤2种不同母质土壤和3种不同坡位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纪红壤与板页岩红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其生长量差异显著,说明母质对湿地松林分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位于上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四纪红... 对板页岩红壤和四纪红壤2种不同母质土壤和3种不同坡位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纪红壤与板页岩红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其生长量差异显著,说明母质对湿地松林分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位于上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四纪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板页岩红壤中的,相反,位于下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板页岩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四纪红壤中的。不同母质土壤的湿地松林分受坡位影响程度不同,但生长指标都一致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四纪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分别高出上坡位、中坡位林分的10.6%和4.0%;板页岩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高出上坡位林分的45.6%,高出中坡位林分的22.2%,差异达极显著(P<0.01)。总体上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生长量差异显著,并且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大,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母岩母质 板页岩红壤 四纪红壤 坡位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抗倒酸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毅 杨丽华 +1 位作者 彭晓春 龚道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8-442,共5页
为了探明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HPLC–UV),通过添加回收试验法建立农田土壤中抗倒酯和抗倒酸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酸性乙腈振荡法提取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抗倒酯和抗倒酸,... 为了探明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HPLC–UV),通过添加回收试验法建立农田土壤中抗倒酯和抗倒酸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酸性乙腈振荡法提取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抗倒酯和抗倒酸,用氟罗里硅土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提取液后进行HPLC–UV检测,当添加浓度为0.05、0.50、5.00 mg/kg时,抗倒酯的添加回收率为79.68%~103.55%,变异系数为1.26%~10.22%;抗倒酸的添加回收率为79.18%~104.13%,变异系数为3.29%~10.75%。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0℃恒温和避光培养条件下抗倒酯和抗倒酸在2种湖南典型农田土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河潮土)中的残留消解情况,结果显示:抗倒酯和抗倒酸在2种供试农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_t=C_0·e^(–kt),抗倒酯在第四纪红土红壤和在河潮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92、7.67 d,抗倒酸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39、8.59 d,表明抗倒酯和抗倒酸在2种供试农田土壤中的消解均较快,不易形成残留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倒酯 抗倒酸 残留检测 消解动态 第四纪红土红壤 河潮土
下载PDF
水耕时间对低丘水田土壤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麻万诸 章明奎 +2 位作者 丁志峰 杨琼瑶 朱康莹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61,共9页
【目的】了解水耕时间对亚热带低丘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对水耕土壤进行正确分类。【方法】在浙江省金衢盆地内选择坡麓和岗地二种地貌单元,观测不同水耕时间的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田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分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理化性状。【... 【目的】了解水耕时间对亚热带低丘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对水耕土壤进行正确分类。【方法】在浙江省金衢盆地内选择坡麓和岗地二种地貌单元,观测不同水耕时间的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田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分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理化性状。【结果】随着水耕时间的增加,土壤颜色由红转黄,色调由2.5YR向7.5YR或10YR演变;表层土壤黏粒含量逐渐下降,有机质与全磷及有效磷积累,pH、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铁逐渐增加,土壤游离氧化铁逐渐下移淀积;水耕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由表层向心土层发展。调查表明,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水耕时间对坡麓地带水田土壤性状的影响大于岗地水田。【结论】由第四纪红土旱地改为水田,形成典型水耕人为土约15 a,形成铁聚水耕人为土约150 a以上,水耕时间低于150 a主要形成简育水耕人为土;随着水稻种植时间的增加,活性有机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随有机质积累同步增加,水稻土心土层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土 发生学性状 水耕时间 水耕人为土 土壤类型演变 固碳
原文传递
阴离子态养分从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开云 王玉芹 刘更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0-426,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第四纪红壤进行淋洗试验,旨在研究第四纪红壤中阴离子态养分的含量及其淋失特征. 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各种可溶性阴离子态养分含量除NO_3^-和Cl^-外,其它都是很低的,6种阴离子在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强弱顺序是:Cl^-&g...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第四纪红壤进行淋洗试验,旨在研究第四纪红壤中阴离子态养分的含量及其淋失特征. 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各种可溶性阴离子态养分含量除NO_3^-和Cl^-外,其它都是很低的,6种阴离子在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强弱顺序是:Cl^->NO_3^->H_2BO_3^->SO_4^(2-)>MoO_4^(2-)>H_2PO_4^-,而土壤对它们的固定或吸附能力则相反.NO_3^-,H_2PO_4^-,SO_4^(2-),Cl^-和H_2BO_3^-等阴离子从土壤中的淋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淋失有一个急剧下降到平稳淋失的过程.而MoO_4^(2-)的淋失则可能与上述5种阴离子不同.在第四纪红壤中,伴随阳离子Na^+的淋失量几乎与阴离子的淋失量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态养分 第四纪红壤 淋失 土壤
下载PDF
赣北第四纪红壤区侵蚀性降雨强度与雨量标准的确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汪邦稳 方少文 +1 位作者 宋月君 杨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侵蚀性降雨标准的获取是计算降雨侵蚀力的重要环节;目前,红壤区侵蚀性降雨标准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2001—2009年的1359场降雨数据,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区不同下垫面的侵蚀性降雨标准进行研究,得出结...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侵蚀性降雨标准的获取是计算降雨侵蚀力的重要环节;目前,红壤区侵蚀性降雨标准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2001—2009年的1359场降雨数据,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区不同下垫面的侵蚀性降雨标准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不同下垫面满足拟定侵蚀性降雨标准的数据序列长度存在明显差异,满足拟定侵蚀性降雨标准的数据序列长度可以反映水土保持措施从实施到发挥稳定效益所需的年限;2)具有水土保持措施的下垫面能够有效提高侵蚀性雨量标准,柑橘+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水平梯田的第5小区侵蚀性雨量标准为16.2mm,比地表裸露小区的11.4mm提高42.1%;3)对于没有水土保持措施或稳定性高的水土保持措施下垫面,宜采用时段侵蚀性雨强标准;对于稳定性低的水土保持措施下垫面,宜采用侵蚀性雨量标准。该研究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侵蚀 侵蚀性降雨标准 水土保持 第四纪红壤区
下载PDF
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洪积—泥石流沉积的年代与地层划分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况明生 张远瞩 +3 位作者 谢世友 曾艳 李林立 冯绍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4-980,共7页
ESR年代学研究和山原红壤发育年龄测算表明 ,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洪积—泥石流沉积自早更新世中期出现以来 ,洪积—泥石流沉积就一直是该流域海拔 2 2 0 0m以下河谷地带的主要表层地质过程 ,其沉积地层可分别归属于早更新世中、晚期 ,中... ESR年代学研究和山原红壤发育年龄测算表明 ,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洪积—泥石流沉积自早更新世中期出现以来 ,洪积—泥石流沉积就一直是该流域海拔 2 2 0 0m以下河谷地带的主要表层地质过程 ,其沉积地层可分别归属于早更新世中、晚期 ,中、晚更新世和全更新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洪积-泥石流沉积 ESR测年 山原红壤发育年龄 地层划分 云南 小江流域 沉积年代
下载PDF
赣中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成效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月君 黄炎和 +1 位作者 杨洁 肖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是当前南方红壤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采用野外自然坡面试验小区监测方式,运用类比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30场次降雨下的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防治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小区与裸...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是当前南方红壤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采用野外自然坡面试验小区监测方式,运用类比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30场次降雨下的第四纪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防治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小区与裸露对照小区相比,产流量差异不显著,产沙量差异极显著,不同雨型下的降雨对产流、产沙的贡献率存在差异,中雨型下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表现最为突出,马尾松林下降雨、产流以及产沙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一元二次回归模型;乔草、乔灌组合模式与马尾松纯林小区在产流、产沙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减流、减沙率均在90%左右,其中以乔草组合模式最优,不同雨型的减流、减沙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雨型,中雨型,大雨及以上雨型,各防治模式下的降雨、产流以及产沙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壤区 马尾松 林水土流失特征 防治成效 赣中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2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团聚体,比较分析了各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与未经人为利用的埋藏古红土的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古红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古红土的成土母质是均一的,埋藏于地下的古红土由于未被人为利用,受人为干扰小,因压实等影响结构性不良,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2)古红土被利用后土壤团聚体<0.5 mm的减少、>0.5 mm的增加,利用方式不同,古红土的团聚体(粒级)变化不同(土层深度);(3)团聚体林地以>5 mm为主,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耕地以>5 mm、5~2 mm和2~1 mm为主;(4)古红土被开发利用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且林地的稳定性强于耕地,是古红土分布地区一种较合理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 演变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6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韩春兰 张永威 吕梦菲 孙福军 陈留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8-1084,共7页
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埋藏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古红土各发生层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剖面及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 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疏林荒草地、荒草地、林地和耕地)第四纪古红土和埋藏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古红土各发生层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剖面及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埋藏古红土有机碳含量较低,随深度分布均一,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2)埋藏古红土出露地表后,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表层全土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呈现林地>耕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埋藏古红土的特征,其中,林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说明林地是古红土分布区的一种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3)耕地0~10 cm土层粒径>1 mm和<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逐渐降低。其余土地利用方式下古红土均呈现>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降低,<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有机碳分布
原文传递
赣北红壤区坡面水系工程截流拦沙控污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邦稳 方少文 +1 位作者 沈乐 杨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共5页
坡面水系工程能有效解决山丘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针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区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条件以及坡面水土流失特点,选取典型坡面构建坡面水系工程,通过对两场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泥沙及养分的观测、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 坡面水系工程能有效解决山丘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针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区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条件以及坡面水土流失特点,选取典型坡面构建坡面水系工程,通过对两场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泥沙及养分的观测、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坡面水系工程截流拦沙控污效应。结果表明,经过坡面水系工程改造的坡面截流效应明显,可延长径流时间、控制泥沙流失、防治面源污染,其中降雨雨型对坡面水系工程上述效应的发挥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江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泥沙 养分流失 坡面水系 第四纪红壤区
下载PDF
第四纪红粘土区侵蚀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艳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土壤退化过程总是从环境劣化开始,进而使土壤剖面形态毁损和土质变坏,并逐步使自然肥力消失。土壤环境的劣化表现为植被衰败,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稀疏马尾松和草灌→裸地,与此同时,土壤剖面形态从具有完整发生层A-B-C... 土壤退化过程总是从环境劣化开始,进而使土壤剖面形态毁损和土质变坏,并逐步使自然肥力消失。土壤环境的劣化表现为植被衰败,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稀疏马尾松和草灌→裸地,与此同时,土壤剖面形态从具有完整发生层A-B-C构型,逐步形成仅有B-C构型,最后仅剩C层,土质的变坏表现为止内的板实,表层抗冲、抗蚀性能减弱。土壤物质的流失,贮水能力的下降,有效水容量降低和土壤养分元素的流失等。从中可以看到,土镶退化中最主要的是土壤贮水性能下降和养分元素的明显流失两条。因此,土壤反退化亦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土壤退化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