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血站质量体系监控与持续改进的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祝晓琴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回顾质量体系监控结果,分析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及原因,促进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每月关键控制点检查,每季度质量巡查,年度内部质量审核。结果2015年-2018年发现一般不合格项、观察项及建议项共347项,记录、献血服务、血液检测... 目的回顾质量体系监控结果,分析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及原因,促进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每月关键控制点检查,每季度质量巡查,年度内部质量审核。结果2015年-2018年发现一般不合格项、观察项及建议项共347项,记录、献血服务、血液检测等环节存在问题较多,需重点关注并持续改进。结论通过改进监控方法,扩大监控覆盖面和深度,促进了血站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体系 持续改进 血液质量
下载PDF
血站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应用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国平 王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6期102-103,共2页
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对血液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采供血机构在按要求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质量体系,以期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该文分析了血站质量管理中... 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对血液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采供血机构在按要求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质量体系,以期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该文分析了血站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应用及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保证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血液质量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如何做好血站质量管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红云 李云飞 +2 位作者 刘香云 汤天 马倩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第2期79-80,共2页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存之本。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做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加强试剂和原辅材料管理;加强工作环境控制;加强质量监测;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服务意识...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存之本。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做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加强试剂和原辅材料管理;加强工作环境控制;加强质量监测;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实行绩效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管理 血液质量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哲 刘洋 +2 位作者 张荣 任天红 张翠召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及质量。针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管理,可有效加强血液质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冷链 血液质量 管理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肖进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98例,女性为602例。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98例,女性为602例。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呈阳性者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本组1200例受试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者为9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7.9%。本组女性受试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较男性显著升高(2.3%比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060,P〈o.05);有输血史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无输血史者显著升高(2.8%比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86,P〈0.05);有妊娠史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无妊娠史者显著升高(3.5%比0.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5,P〈0.05)。本组95例不规则抗体呈阳性者中,同种特异性抗体为66例,其中Rh血型系统为35例,Lewis血型系统为10例,MNS血型系统为21例;非特异性抗体为29例(冷抗体为10例,自身抗体为15例,药物抗体为4例)。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对输血患者不规则特异性抗体进行筛查,可以提高输血疗效,对输血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血液质量
原文传递
湖北省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郝琼 夏华红 陈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7期140-141,共2页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 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 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 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 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 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血液质量 安全用血
下载PDF
血液采集前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春 南敏 +1 位作者 王静 叶小凡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10期80-82,共3页
血液质量是采供血机构的根本。江苏省在血液采集前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开通全省统一献血服务热线与微信公众号,加大献血者招募力度;建设江苏省献血者联网屏蔽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不合格献血者信息共享;将献血者征询... 血液质量是采供血机构的根本。江苏省在血液采集前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开通全省统一献血服务热线与微信公众号,加大献血者招募力度;建设江苏省献血者联网屏蔽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不合格献血者信息共享;将献血者征询体检初筛不合格的信息需要录入业务系统等,从源头阻断血液质量事件发生,更好地保障了血液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采集 质量管理 信息化 血液质量
下载PDF
无偿献血社会化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铭华 李正刚 +1 位作者 许守广 范恩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10期77-79,共3页
在全国多数采供血机构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的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值得探讨。扬州市建立了无偿献血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全方位的献血者服务,提高了无偿献血招募效率,促进了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服务平台 信息化 宣传招募 献血服务 血液质量
下载PDF
血袋中的还原物质对袋装全血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付步芳 奚廷斐 +2 位作者 王祎 夏红英 高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4期396-398,共3页
血袋袋体中的还原物质在血袋保存血液制品的过程中会逐渐析出到血液制品中,还原物质的积累会影响血液制品的质量。为了研究血袋中析出的还原物质对袋装全血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还原物质含量不同的血袋采集志愿者全血,在保存初期、保存... 血袋袋体中的还原物质在血袋保存血液制品的过程中会逐渐析出到血液制品中,还原物质的积累会影响血液制品的质量。为了研究血袋中析出的还原物质对袋装全血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还原物质含量不同的血袋采集志愿者全血,在保存初期、保存中期、保存后期分别测试每个血样血细胞数量、pH值、钠离子、钾离子浓度和血浆血红蛋白。结果表明,还原物质使袋装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减少,钾离子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而红细胞数量、pH值、钠离子浓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袋 还原物质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冷藏血液置室温下温度变化情况的分析
10
作者 李芳 王新梅 宋婷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6期857-858,共2页
目的:为了解冷藏血液离开冰箱后于室温(22~24℃)条件下,血液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以确保各环节血液质量。方法:使用ALT不合格报废的血液,在4℃冷藏24h后,取出置于室温环境下,将测温探头置于模拟血袋中或2袋血液之间,检测血液温... 目的:为了解冷藏血液离开冰箱后于室温(22~24℃)条件下,血液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以确保各环节血液质量。方法:使用ALT不合格报废的血液,在4℃冷藏24h后,取出置于室温环境下,将测温探头置于模拟血袋中或2袋血液之间,检测血液温度变化情况。结果:200ml规格的血液室温中升温速度和到达10℃时间均比400ml规格血液升温快及到达10℃的时间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离开冷藏冰箱,200ml规格与400ml规格血液在室温状态下不应超过30和50min,以确保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冷藏 室温 温度 血液 质量
原文传递
床边血糖测定及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72
11
作者 周民芳 邓中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为证实快速血糖测定仪在床边测定血糖的可信性和与实验室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对床边测定结果的质量保证方法。对37 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以快速血糖仪和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血糖测定,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实验中总... 为证实快速血糖测定仪在床边测定血糖的可信性和与实验室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对床边测定结果的质量保证方法。对37 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以快速血糖仪和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血糖测定,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实验中总结出运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糖的均值分别为9.89m mol/L和10.3m mol/L,t=0 .139 ,P> 0.05,r= 0 .997。快速血糖仪适用于病人血糖的床边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保证获取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质量控制 血糖测定仪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抽血室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罗映霞 方育如 陈剑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门诊抽血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80例接受门诊抽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抽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抽血... 目的探讨在门诊抽血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80例接受门诊抽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抽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抽血成功率为97.50%,血标本合格率为95.00%,对照组抽血成功率为75.00%,血标本合格率为72.50%,观察组抽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室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采血过程的配合度与血标本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抽血 采血操作 优质护理效果 满意度 血标本质量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肝癌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输血指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孟祥瑾 米红玉 +1 位作者 戚超 范娅涵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1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凝血指标和血凝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肝癌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凝血指标和血凝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肝癌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临床输血,观察组依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输血。比较观察组输血前后TEG检测结果[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输注蛋白(PC)、浓缩红细胞(CRC)、出血或渗血时间、出血或渗血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R、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MA、CI值均高于输血前(均P<0.05)。两组输血前PT、APTT、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PT、APTT、TT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FIB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RC、FFB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CRYO、PC使用量均高于对照组,出血或渗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出血或渗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用TEG指导临床输血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血凝质量,有助于指导成分输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肝癌 凝血功能异常 输血 凝血指标 血凝质量
下载PDF
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实施PDCA循环理论对护理病案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静雅 向超 闻锦琼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7期801-802,共2页
目的分析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实施PDCA循环理论对护理病案的管理效果。方法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1月开始在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对护理病案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实验组100例),与2018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管理(... 目的分析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实施PDCA循环理论对护理病案的管理效果。方法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1月开始在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对护理病案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实验组100例),与2018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管理(对照组100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实施管理前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护理病案管理能力评分、输血质量合格率、不规范输血发生率及护理病案书写不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针对护理病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理论的管理价值较高,利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质控输血 PDCA循环理论 护理病案 管理
下载PDF
实施输血护理环节细化管理提高护士输血质量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杰 祁金英 王明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输血护理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对提高护士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细化管理,比较两组输血质量和患... 目的探究输血护理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对提高护士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细化管理,比较两组输血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送检质量、保存质量、输注质量、文书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总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85.0%(85/100),研究组为94.0%(94/100),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血护理环节实施细化管理,可以提高输血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护理 常规护理 局限 细化管理 输血质量 满意度 效果
下载PDF
武汉市东西湖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树坤 邓柳荣 +3 位作者 邵芬 王雨欣 李秀娟 刘芡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医疗卫生机构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东西湖区15家疟原虫镜检站硬件设施情况以及镜检人员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 目的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医疗卫生机构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东西湖区15家疟原虫镜检站硬件设施情况以及镜检人员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该阶段全区阴性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情况进行评价,对阳性血片进行复核。结果 15家疟疾镜检站有镜检人员28人,合格显微镜9台;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年龄以40~50岁为主,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以20~30岁为主;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从事镜检工作年限多在15年以上,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则多在10年以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0.00%),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以本科为主。2010-2015年全区共血检8 561例,复核阴性和阳性血片539张,符合率均为100%,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08%、79.92%、83.33%。2015年血片制作合格率(χ~2=26.45,P<0.01)、染色合格率(χ~2=16.85,P<0.01)、清洁度合格率(χ~2=13.93,P<0.01)均高于2010年。结论东西湖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已明显提高,但应进一步推进区内疟原虫镜检站人才梯队建设和硬件投入,坚持基层镜检质控考核工作,以保障疟疾防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镜检 能力建设 血片质量 基层 东西湖区
原文传递
血型实验室检验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卉 陈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究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应用血型实验室检验的作用。方法此次选择2014年2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输血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n=168)和常规组(n=168)。常规组进行普通输血检验,... 目的探究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应用血型实验室检验的作用。方法此次选择2014年2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输血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n=168)和常规组(n=168)。常规组进行普通输血检验,实验组则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两种方式输血液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76%vs. 23.81%);在交叉配血合格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6.43%vs.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交叉配血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输血史、妊娠史等。结论质量控制应用于血型实验室检验,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质量 输血安全 输血检验 交叉配血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臧艳 程宁 +5 位作者 郭慧军 郭菲 朱燕霞 葛立华 陆敏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的流程与方法对血液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对采供血环节中的血液报废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持续改进计划。结果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采供血环节中血液报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的流程与方法对血液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对采供血环节中的血液报废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持续改进计划。结果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采供血环节中血液报废率由干预前的5.77%下降至2.73%,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无形成果,使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以及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采供血环节中的血液报废率,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降低血液报废率 血液质量
下载PDF
2012—2014年贵州省疟疾血检质量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丽丹 佘丹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5-697,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基层疟疾血片质量、疟原虫镜检能力,为提升贵州省基层疟原虫镜检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贵州省县级诊断的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及部分阴性血片共计609张进行复检,依据《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 目的了解贵州省基层疟疾血片质量、疟原虫镜检能力,为提升贵州省基层疟原虫镜检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贵州省县级诊断的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及部分阴性血片共计609张进行复检,依据《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和《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对血片质量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复检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48.93%(298/609)、62.56%(381/609)、55.50%(338/609);诊断符合率为94.91%(578/609),其中阳性血片和阴性血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77%(45/61)、98.72%(541/548)。结论贵州省基层血片诊断符合率较高,血片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血检质量 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赖琼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检验的500例检验分析前质量出现问题的血标本,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 目的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检验的500例检验分析前质量出现问题的血标本,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饮食、用药状况、患者心理,分别占17.2%、9.6%、12.4%,其次是医生、送检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等。结论在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操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中的要求进行,以降低血标本质量检验分析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检验分析 血标本质量 因素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