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进展 被引量:114
1
作者 叶建平 陆小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4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调研,总结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特点。煤层气勘探从华北地区扩展到西北、西南地区,从高阶煤拓展到低阶煤,煤层气产量稳中有升,主要煤层气田初具规模,支撑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阐述了当前...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调研,总结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特点。煤层气勘探从华北地区扩展到西北、西南地区,从高阶煤拓展到低阶煤,煤层气产量稳中有升,主要煤层气田初具规模,支撑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阐述了当前煤层气主要技术发展趋势,勘探技术手段不断深化,活性水压裂技术工艺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储层特点,新的增产改造技术不断探索形成,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和排采管理得到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中地质研究须进一步满足产业要求。最后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探开发 沁水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高阶煤 低阶煤
下载PDF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被引量:88
2
作者 桑树勋 朱炎铭 +2 位作者 张时音 张井 唐家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 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 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 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 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 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四种固气作用孔隙类型;沁水盆地南部C—P煤储层凝聚—吸附孔 隙较其他地区同煤级煤显著发育,凝聚—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对煤比表面积有重要贡献;煤的岩石学结构决定渗 流孔隙发育,吸附孔隙、吸收孔隙与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有关,凝聚—吸附孔隙可能是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和岩石 学结构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固气作用 分子结构 分子大小 吸附气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叶建平 冯三利 +4 位作者 范志强 王国强 William D.Gunter Sam Wong John R.Robinson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层中注入CO2,能显著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同时实现了埋藏CO2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二氧化碳 注入方式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特殊性及其临界深度探讨 被引量:90
4
作者 申建 秦勇 +2 位作者 傅雪海 陈刚 陈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0-1476,共7页
深煤层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科学界定,是推动深部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基于对地应力、含气性、储层物性及岩石力学性质等随煤层埋深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浅部,深部煤孔隙结构变化小,中孔—微孔比例趋于均一;煤层含气量与埋... 深煤层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科学界定,是推动深部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基于对地应力、含气性、储层物性及岩石力学性质等随煤层埋深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浅部,深部煤孔隙结构变化小,中孔—微孔比例趋于均一;煤层含气量与埋深之间存在一个"临界深度",超过此埋深之后含气量随埋深进一步增大而趋于降低;渗透率的常用对数与埋深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暗示深部煤储层趋于致密化;深部围压正效应和温度负效应强弱相互转换,煤岩弹性模量随着埋深增加存在"拐点"。构建了基于地应力、饱和含气量、渗透率等深煤层界定指标体系。以沁水盆地为例,将该盆地深煤层界定在750m以深。即在此深度以深,煤层气成藏特征开始发生转换,其开发须针对储层特性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煤层气 成藏条件 临界深度 沁水盆地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南部致密砂岩和页岩的气测显示与气藏类型 被引量:81
5
作者 秦勇 梁建设 +2 位作者 申建 柳迎红 王存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9-1565,共7页
煤系本身及其上覆地层能够形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致密砂岩和页岩气藏,综合勘探这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将有助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益。依托17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了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及其上覆地层致密砂岩和页岩的气测显示规... 煤系本身及其上覆地层能够形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致密砂岩和页岩气藏,综合勘探这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将有助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益。依托17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了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及其上覆地层致密砂岩和页岩的气测显示规律,讨论了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和勘探前景。结果显示:区内砂岩和页岩的气测显示十分普遍,区域和层位显示差异较大;砂岩气发现几率相对较高,页岩气品位相对较好;下石盒子组具有砂岩气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太原组具有页岩储层厚度品位,山西组具有砂岩储层厚度品位。研究认为,页岩气最有利勘探层位为太原组,砂岩气最有利层位是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也有一定的砂岩气和页岩气勘探潜力。以此为基础,初步划分出独立砂岩气、独立页岩气、煤-页岩-砂岩互层气组合3种气藏类型,认为砂岩气和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位于盆地中央地带,总体上沿复向斜轴部呈NNE向展布。其中,沁源区块中—南部、郑庄区块-马必区块-沁南区块结合部、柿庄北区块西北部3个核心区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致密砂岩气 页岩气 气测显示 气藏类型 石炭二叠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78
6
作者 赵贤正 杨延辉 +5 位作者 孙粉锦 王勃 左银卿 李梦溪 申建 穆福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基于对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特性:1煤阶高,吸附能力强,资源条件优势明显;2孔隙率低,双峰态孔隙结构,渗流条件瓶颈显著;3储... 基于对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特性:1煤阶高,吸附能力强,资源条件优势明显;2孔隙率低,双峰态孔隙结构,渗流条件瓶颈显著;3储集层压力梯度低,制约产出。在深入分析高阶煤特性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沉积、热动力和水文地质条件"协同、互补、共存"成藏理论,建立了研究区煤层气非富集成藏模式,使成藏界定问题简化且直接指导煤层气开发选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区块勘探开发形成了五大关键技术体系:1地球物理勘探综合评价技术,2适合于高阶煤储集层的钻完井技术,3储集层改造主体技术,4智能化排采控制技术,5煤层气田的数字化技术,为新区块煤层气产能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 煤层气 成藏特征 成藏条件 勘探开发技术
下载PDF
沁水盆地高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5
7
作者 赵贤正 朱庆忠 +6 位作者 孙粉锦 杨延辉 王勃 左银卿 申建 穆福元 李梦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31-2136,共6页
经过30余年的探索,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取得重要突破,突破了国外"高阶煤"产气缺陷理论认识,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煤层气生产基地。然而,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规模性发展也面临着深化理论认识、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效益开发... 经过30余年的探索,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取得重要突破,突破了国外"高阶煤"产气缺陷理论认识,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煤层气生产基地。然而,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规模性发展也面临着深化理论认识、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效益开发三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加强3方面的科技攻关:一是深化基础理论认识,突出高阶煤储层的针对性以及提升单井产量的指导性,突破"甜点区"优选、储层改造地质适应性和高效排采等技术瓶颈;二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和完善测井-地震联合储层和物性预测、高效钻井-完井-储层改造及配套技术以及精细化与智能化排采控制技术;三是提升开发效益,建立钻、采、输一体化管理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勘探开发实践 关键问题
下载PDF
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 被引量:58
8
作者 闫宝珍 王延斌 +1 位作者 丰庆泰 杨秀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2-1106,共5页
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储层已经总体上具有"先天"优势的情形下,从外在地质因素主控特征的角度,基于控制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分异的关键地质因素——构造、热力场和水动力等的综合分析,对该盆地煤层气的富集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 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储层已经总体上具有"先天"优势的情形下,从外在地质因素主控特征的角度,基于控制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分异的关键地质因素——构造、热力场和水动力等的综合分析,对该盆地煤层气的富集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沁水盆地构造区划特征为基础,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富集主要存在3种模式,可主要划分为6种富集类型,5个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域分别显现出不同的地质主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富集类型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 被引量:55
9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2 位作者 汤达祯 唐书恒 黄文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3,共8页
基于沁水盆地主要矿区实测煤样的分析资料,总结了煤岩显微组分、煤岩类型和煤相与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微裂隙的成因及煤岩学控制机理.结果表明:该区微裂隙多以长度小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一般都在10~50条/9cm... 基于沁水盆地主要矿区实测煤样的分析资料,总结了煤岩显微组分、煤岩类型和煤相与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微裂隙的成因及煤岩学控制机理.结果表明:该区微裂隙多以长度小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一般都在10~50条/9cm2之间;微裂隙通常发育于均质镜质体为主的组分中,且常见于条带状亮煤或以微镜煤为主的亮煤中.潮湿、弱氧化和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有利于微裂隙的发育.微裂隙是煤化作用过程中烃类气体的瞬间积聚形成高压流体单元后突然破裂而形成的,其中条带状亮煤或以均质镜质体为主的流体微单元,不仅具有较好的生烃潜能,同时孔隙发育差不利于气体的扩散,这是造成这些组分中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隙 煤岩组分 煤储层 煤层气 沁水盆地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4
10
作者 秦义 李仰民 +2 位作者 白建梅 于文军 程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5,119-120,共4页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高煤阶煤层气开发5年来,已实现年外输气量4×108 m3,排采工艺和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对该区煤储层认识不深入,没有成熟的排采技术可以借鉴,井底流压与产气量、产水量的关系...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高煤阶煤层气开发5年来,已实现年外输气量4×108 m3,排采工艺和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对该区煤储层认识不深入,没有成熟的排采技术可以借鉴,井底流压与产气量、产水量的关系认识不清,缺乏专用排采工具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气、水、煤粉多相流动态变化对煤储层的敏感性研究,揭示出了不同开发方式下的煤层气排采规律,并制订出相应的排采技术规范——"五段三压"法(排水段、憋压段、控压段、高产稳产段和衰竭段;井底流压、解吸压力、地层压力);研发配套的排采工具,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稳、高效、低成本的煤层气井排采技术系列——排采设备及工艺优化技术、内置防砂管技术和煤层气井智能控制技术;深化产气规律认识,建立了半定量科学排采工作制度,从而降低了对煤储层的伤害,提高了单井产气量。该工艺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樊庄、郑庄区块15×108 m3煤层气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层气 高煤阶 排采工艺 排采制度 生产能力 技术支撑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池卫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8,共4页
首次从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论述地下水来源、迳流状况,探讨石炭二叠系煤层及其主要含水层之间的水动力联系、水文地质作用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从构造及水动力学方面探讨煤系地层压力、煤储集层、含气饱和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 首次从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论述地下水来源、迳流状况,探讨石炭二叠系煤层及其主要含水层之间的水动力联系、水文地质作用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从构造及水动力学方面探讨煤系地层压力、煤储集层、含气饱和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分析了盆地煤层气可采性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预测盆地南部、寿阳地区南部为煤层气最有利勘探区,其次为盆地东部,盆地中、西部是颇具潜力的后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天然气勘探 煤层气 水文地质 盆地
下载PDF
水动力对煤层气成藏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洪林 李景明 +1 位作者 王红岩 赵庆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地层总矿化度高值区的形成反映为闭塞的水动力环境,水体外泻条件差,封闭条件极好,因而,地层水的矿化度是反映煤层气运聚、保存和富集成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发现,高煤阶煤层气符... 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地层总矿化度高值区的形成反映为闭塞的水动力环境,水体外泻条件差,封闭条件极好,因而,地层水的矿化度是反映煤层气运聚、保存和富集成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发现,高煤阶煤层气符合上述规律,但是低煤阶煤层气却正好相反,低煤阶由于其生气量较小,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在于二次生物成因气,而活跃的、低矿化度的地层水有利于二次生物气的生成。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北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水动力 成藏 高煤阶 低煤阶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建国 苗耀 +2 位作者 李梦溪 张君庭 张玲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层含气量高低、钻井进尺多少、分支展布是否合理,以及排采过程的连续性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条件优化井位部署和分支轨迹设计,水平分支的钻井过程注重储层保护,是煤层气水平井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构造 钻井工程 排采控制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岩力学特征及其压裂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51
14
作者 冯晴 吴财芳 雷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力压裂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室煤样测试分析资料和煤层气井实际压裂数据,深入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效果,并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煤岩力学特征对煤层压裂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岩体弹性模量在2~5 GPa,且煤岩体... 以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力压裂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室煤样测试分析资料和煤层气井实际压裂数据,深入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效果,并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煤岩力学特征对煤层压裂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岩体弹性模量在2~5 GPa,且煤岩体弹性模量越小,压开的裂缝宽度越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裂缝长度将受到限制,其长度50~70 m;在对研究区煤层压裂过程中,压裂裂缝均不同程度地延入煤层顶底板,裂缝高度9~20 m,最大时裂缝的高度超过压裂层厚度的4倍;煤层压裂裂缝的形态特征没有固定的深度界限。煤层压裂裂缝的形成除受地应力影响外,还受局部构造应力及先存裂隙的控制,存在着在某一方向裂缝出现概率相对较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水力压裂 煤岩力学特性 裂缝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49
15
作者 朱庆忠 杨延辉 +4 位作者 左银卿 张学英 张俊杰 宋洋 郎淑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单井产量低是长期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了寻求破解良策,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技术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 单井产量低是长期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了寻求破解良策,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技术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应针对该盆地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的产出特征,优选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以确保增产效果;(2)在煤层气开发低效区进行的先导性开发技术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产量提升,但要实现低效区块煤层气产能的整体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目前正在实施的煤层气高效开发示范区目的层深度介于900~1200 m,一旦成功将对中国中深层近80%的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极具挑战性;(4)提出了勘探评价向控制高效优质储量精准选区转变、产能建设由整体推进向寻找高效区开发转变、工程技术由改造向疏导转变的技术策略。结论认为:(1)煤层气开发的必由之路应遵循强化问题意识,持续创新思维,科学制定战略思路,做好开发建设顶层设计,实现高效建产开发;(2)具体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好高效产能区块的选择、工程技术手段的优选、运行成本的降低等3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开发 区块选择 工程技术手段 运行成本 开发效益 沁水盆地 单井产量 产能恢复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叶建平 武强 +4 位作者 叶贵钧 陈春琳 岳巍 李红柱 翟振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9-323,共5页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富集,形成地下水和煤储层中流体的能量的积聚,这种能量的聚集是形成高压储层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南部还是低地应力分布区,渗透率相对地高,因此南部煤层气富集,煤层气产能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地区。晋城矿区北部为单向流动的地下水动力场,使得在相同地质背景下的同一地区出现不同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成藏动力学 热力场 应力场 水动力场
下载PDF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 被引量:48
17
作者 邵龙义 肖正辉 +2 位作者 汪浩 鲁静 周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791,共15页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以区域性分布的与下切谷砂岩共生的间断面、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岩底面、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的沉积相转换面以及共生的古土壤层为界,将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15号厚煤层和3号厚煤层位于三级海侵(泛)面附近,前者形成于障壁—潟湖及滨外陆棚沉积环境,较低的泥岩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相平衡;后者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环境,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太原组的以"根土岩—煤层—海相石灰岩"旋回为代表的四级层序中的煤层可能形成于"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即从海平面抬升到陆棚之上到碳酸盐岩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因为缓慢的海平面抬升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从而聚集了厚层的泥炭/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关键界面 层序地层格架 聚煤模式 石炭-二叠系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如何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 被引量:47
18
作者 朱庆忠 左银卿 杨延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平均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以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该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开发所存在的关键... 平均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以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该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开发所存在的关键问题:①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不适应特有的地质特征变化;②煤层气田成熟区块仍存在大量的低效区;③单纯增大压裂规模并未能有效提高单井产量;④多分支水平井单井产量高,但总体产能到位率仍偏低;⑤现场管控总体缺乏科学依据。进而对我国煤层气的后续开发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改变产能建设模式、提高产能建设效率;②改进地质研究方法,科学设计井位和井型;③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构建主体技术;④优化水平井的设计,提高技术的适用性;⑤改变压裂改造方式,提高单井产量;⑥改变排采工艺,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可能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单井产量 开发效益 辩证思维 疏通 水平井 压裂 解吸压力 沁水盆地
下载PDF
软硬煤复合的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6
19
作者 许耀波 郭盛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9-1177,共9页
针对软硬煤复合煤层的煤层气抽采效率低、煤层纵向剖面上抽采不均衡等问题,为了实现大面积快速、整体高效抽采煤层气,以沁水盆地赵庄井田3号煤层为例,对软硬煤分层特征进行精细评价,优化了软硬煤复合煤层中的局部硬煤段,研究了硬煤层中... 针对软硬煤复合煤层的煤层气抽采效率低、煤层纵向剖面上抽采不均衡等问题,为了实现大面积快速、整体高效抽采煤层气,以沁水盆地赵庄井田3号煤层为例,对软硬煤分层特征进行精细评价,优化了软硬煤复合煤层中的局部硬煤段,研究了硬煤层中不固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技术方法,在对水平井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分段压裂水平井开发煤层气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软硬煤结构分层明显,软硬煤存在明显的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硬煤层中水平井压裂能形成一条复杂不规则的垂直裂缝,裂缝易于沿脆性较强的顶板岩层扩展延伸,裂缝能够扩展延伸进入软煤层,提高软硬煤的压裂增产效果;硬煤层中水平井位置和压裂施工排量是影响裂缝扩展效果的两个因素,压裂施工排量影响程度较大、水平井位置影响程度较小。针对这一特点,进一步研究了硬煤层中不固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4个关键技术:①水平井射孔、压裂段优选工艺技术;②油管拖动大排量水力喷射防窜流工艺技术;③"大排量、大规模、中砂比"的段塞式清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④气/水分井同步生产精细化排水采气技术。工程试验证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煤层气水平井单井产量,突破了软硬煤复合煤层低产技术瓶颈,为软硬煤复合煤层的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和瓦斯灾害治理提供了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煤复合煤层 分段压裂 煤层气 水平井 沁水盆地
下载PDF
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1 位作者 姜波 韦重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3,共7页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揭示了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高煤级煤储层初期产气量高,数月后急剧衰减之"瓶颈"现象,找出了造成高煤级煤储层产气缺陷的根本原因。鉴于高煤级煤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指出了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级煤储层 煤层气 有效应力 煤基质收缩 “瓶颈”问题 沁水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