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154
1
作者 李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是笔者1987年首次提出,作为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20年来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羌塘地区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的全...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是笔者1987年首次提出,作为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20年来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羌塘地区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的全面覆盖,第三代青藏高原地质图已经面世,资料空前丰富,高原神秘的面纱进一步揭开。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冈瓦纳北界的研究历史与过程、认识分歧和研究现状。笔者以羌塘地区为基础总结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两侧的基底性质与构成、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生物地理区系、蛇绿岩、高压变质带、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分期和地球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笔者认为作为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缝合带,已经进行的工作只是深入研究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龙木错 双湖 澜沧江 缝合带 冈瓦纳北界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巩俊成 张菀漪 +3 位作者 张成君 李军 樊荣 赵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有机质母源、沉积环境等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可可西里不同盐度的现代湖泊表层沉积物样中有机质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正构烷烃分布主要受陆生植被、水生植物和水体盐度的...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有机质母源、沉积环境等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可可西里不同盐度的现代湖泊表层沉积物样中有机质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正构烷烃分布主要受陆生植被、水生植物和水体盐度的控制。结果表明,有机质以眼子菜为主的沉水植物来源的正构烷烃有较高的C23正构烷烃峰和高丰度中等链长正构烷烃,以及高丰度C31、C29、C27正构烷烃峰;而没有C23正构烷烃峰,仅有高丰度C31、C29、C27正构烷烃峰,代表了陆生草本植物来源的特征。咸水、微咸水还原环境有明显高Ph丰度。C17的高丰度代表了藻类植物来源特征。不同的中等碳数正构烷烃、高盐度沉积物中未见偶碳数正构烷烃特征表明有机母质的差异是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C27、C29的存在不一定就是陆生木本植物来源有机质,水生植物也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现代沉积 有机质 正构烷烃分布 生源与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刻痕与地壳分层构造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艳云 杨文采 +1 位作者 侯遵泽 于常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的科学问题,讨论多尺度刻痕分析结果的地质和大地构造含义。区域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刻画地壳分层的三维密度结构和构造变形带,取得的反映上、中和下地壳结构的3套图件,为研究地壳构造和物质运动提供...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的科学问题,讨论多尺度刻痕分析结果的地质和大地构造含义。区域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刻画地壳分层的三维密度结构和构造变形带,取得的反映上、中和下地壳结构的3套图件,为研究地壳构造和物质运动提供了有深度标定的定量的约束。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后,研究结果表明上地壳结晶基底的图件与地表观察的地质构造吻合图件,而得出的中、下地壳图件提供了地表观察难以准确辨识的大量信息。例如,青藏高原内密度较高的地体包括喜马拉雅地体、克什米尔地体、察隅河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是青藏高原中有壳根的核,而密度最高的克什米尔和察隅河地体在大陆碰撞时不易碎裂,对东西两个构造结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青藏高原地壳大尺度强烈的低密度扰动反映了下地壳流的源区或者侧向挤出管道流,下地壳流可分为垂向管道流和侧向管道流两种。反映地壳变形带的脊形化参数图标明了现今地壳不同深度构造的位置,这些包括古地体拼合缝合带、古俯冲变形带、走滑剪切变形带等。结合边界刻痕参数图,可以绘制出中、下地壳构造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尺度刻痕分析 地壳变形带 地壳缩短 下地壳 地体划分
下载PDF
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保 彭建兵 +3 位作者 殷跃平 李小林 魏刚 马小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共发育特大型滑坡116处,群尖盆地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上都占到了绝对优势,这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和昆黄运动时期各大断裂带运动性质的转变直接相关;高原掀斜式隆升过程导致各大支流水系特大型滑坡西岸多发于... 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共发育特大型滑坡116处,群尖盆地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上都占到了绝对优势,这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和昆黄运动时期各大断裂带运动性质的转变直接相关;高原掀斜式隆升过程导致各大支流水系特大型滑坡西岸多发于东岸。研究区特大型滑坡有明显的4个群发期,各期都有其不同的触发因素,50 ka和30 ka属构造和气候的耦合成因,10 ka为构造触发,5 ka为降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上游 特大型滑坡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缘上地幔构造特征——穿越西昆仑造山带的接收函数反演 被引量:7
5
作者 薛光琦 钱辉 姜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2,共5页
塔里木岩石圈和青藏高原岩石圈汇聚于空喀山断裂一带,推测塔里木岩石圈在向南俯冲,而青藏高原岩石圈也在持续地向北推进;位于空喀山断裂带北侧的甜水海地体下方存在一深达200 km的S波低速异常,描绘了由于多期的造山运动使得昆仑地体的... 塔里木岩石圈和青藏高原岩石圈汇聚于空喀山断裂一带,推测塔里木岩石圈在向南俯冲,而青藏高原岩石圈也在持续地向北推进;位于空喀山断裂带北侧的甜水海地体下方存在一深达200 km的S波低速异常,描绘了由于多期的造山运动使得昆仑地体的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形变,形成软流层和地幔物质的通道,产生了局部范围的熔融;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叶城下方,存在一条明显的深达上地幔的低速带.这条连接表层与深部的低速带被推测为塔里木南缘的隐伏深断裂.另外,地幔中尖晶石型向方镁石型结构转变的过渡层有可能出现在670~700 km深度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塔里木 青藏高原 局部熔融 转换界面 俯冲
下载PDF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被引量:503
6
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5 位作者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5-148,共14页
广泛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性不整合 ,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在西藏南部 )的构造火成岩新证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Nd Sr 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林子宗火山岩早... 广泛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性不整合 ,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在西藏南部 )的构造火成岩新证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Nd Sr 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林子宗火山岩早期带有较多陆缘弧火山岩特征 ,中期开始出现标志陆内岩浆活动的钾玄岩 ,晚期更多地显示了加厚陆壳条件下火山岩的特点 ,记录了由新特提斯俯冲消减末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信息。系统的40 Ar/3 9Ar同位素测年确定林子宗火山岩的年龄区间为 4 0 .84~ 6 4 .4 7Ma ;其底部年龄给出了林子宗火山岩与下伏地层间不整合形成时间的最晚时限 (~ 6 5Ma)。该不整合面上、下之地层在沉积相、变形样式与变形程度上均截然不同 ,反映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标志着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根据上述事实 ,结合青藏高原岩浆活动的区域时空分布 ,及西藏南部地层、古生物与沉积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开始于 6 5Ma左右(K/T界限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林子宗火山岩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构造—岩浆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被引量:219
7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5 位作者 刘百篪 甘卫军 毛凤英 王志才 郑文俊 郭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 青藏高原东北缘所在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可以划分为主边界左旋剪切构造带、块内次级右旋剪切构造带和挤压会聚构造带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块体发生了NE向的挤压缩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和向SEE方向的挤出等构造变形。在块体内部形成了挤压推覆构造、次级剪切构造、剪切压扁构造和弧形挤出构造等四种典型的构造转换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与不同性质活动构造之间的转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第四纪 活动构造 构造转换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被引量:107
8
作者 王登红 李建康 付小方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1-547,共7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134号脉和104号脉的Ar-Ar法坪年龄分别为(195.7±0.1)Ma和(198.9±0.4)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5.4±2.2)Ma和(199.4±2.3)Ma。这说明青藏高原东部甘孜-理塘一带的伟晶岩矿床形成于印支运动之后的燕山早期,属于印支旋回强烈造山运动之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甲基卡式的伟晶岩型矿床形成于印支旋回板块碰撞造山运动向燕山-喜马拉雅旋回陆内造山运动演化的过渡时期。这种特点与国内外类似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同位素定年 伟晶岩型矿床 稀有金属 印支运动 甲基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1971-2004年青藏高原总云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雪芹 彭莉莉 +1 位作者 郑度 陶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59-969,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75个地面气象台站的云量日均值资料,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和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高原地区1971-2004年总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总云量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态势,且年与四季总云量变化都...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75个地面气象台站的云量日均值资料,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和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高原地区1971-2004年总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总云量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态势,且年与四季总云量变化都存在显著下降趋势。进而,研究了高原总云量变化与其他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其中,(1)高原总云量与日照时数、日较差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本文从云的辐射效应出发,解释了存在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原因;(2)青藏高原总云量与相对湿度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受地形因素、不同云型和云水路径等因素共同影响,高原总云量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却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原总云量与气溶胶和臭氧等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青藏高原总云量减少趋势可能与高原大气气溶胶特别是吸收性气溶胶的增加以及臭氧的损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总云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下载PDF
A very strong summer monsoon event during 30-40 kaBP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precessional cycle 被引量:43
10
作者 Shi, YF Liu, XD +1 位作者 Li, BY Yao, T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20期1851-1858,共8页
Guliya ice core records, high lake-level record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at its north side as well as vegetation succession record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30-40 kaBP, namely the later age of the... Guliya ice core records, high lake-level record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at its north side as well as vegetation succession record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30-40 kaBP, namely the later age of the megainterstadial of last glacial period, or the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3, the climate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was exceptionally warm and humid, the temperature was 2-4℃ higher than today and the precipitation was 40% to over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very STRONG summer monsoon precessional CYCLE 30-40 kaBP.
原文传递
New evidence fo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被引量:35
11
作者 Song Feng Maocang Tang Dongmei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0期1745-1749,共5页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_Xizan...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_Xizang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SETP) and then gradually spread northwards and eastwards to eastern China. The climatic change on century time scale in recent 600 a shows 3 relatively warm and clod stages in China. Each warm and cold stage appeared first in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TP) and the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n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China. The warm and cold stages in TP were 10-60 a earlier than in the eastern China. The facts show that TP i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on the time scale shorter than 10\+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_xizang (tibet) plateau PILOT REGION CLIMATIC fluctuation.
全文增补中
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与低涡群发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孙国武 陈葆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本文指出,夏半年青藏高原低涡具有群发性,即低涡集中在某些时段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在另一些时段又不发生的特征。高原低涡的群发时段与高原大气低频振荡位相转换和垂直结构以及高原大气高频扰动的强弱有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高原大... 本文指出,夏半年青藏高原低涡具有群发性,即低涡集中在某些时段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在另一些时段又不发生的特征。高原低涡的群发时段与高原大气低频振荡位相转换和垂直结构以及高原大气高频扰动的强弱有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高原大气扰动──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低涡群 大气 低频振荡
下载PDF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地球动力学的30个为什么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本文依据亚东—格尔木及格尔木—额济纳旗两条地学断面积累的丰富资料及近年来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分为高原的组成、结构与变形、物质流动、隆起的历史及动力学等5个方面,提出了青藏高原岩右圈结构与地球动力学须深化研究的30个问题... 本文依据亚东—格尔木及格尔木—额济纳旗两条地学断面积累的丰富资料及近年来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分为高原的组成、结构与变形、物质流动、隆起的历史及动力学等5个方面,提出了青藏高原岩右圈结构与地球动力学须深化研究的30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涉及到青藏高原目前的科学前沿,笔者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把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推向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圈结构 大陆 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混杂岩带中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30
14
作者 董增产 校培喜 +2 位作者 奚仁刚 过磊 高晓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就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444.9±1.3Ma(WSMD=0.94),为岩体的形成年龄,指示阿尔金南缘在晚奥陶世末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测年 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变形和管道流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文采 侯遵泽 +1 位作者 徐义贤 颜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152,共12页
本文应用地球三维成像方法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说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根据区域重力资料提取的地壳三维密度成像的信息,进一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壳低密度扰动带反映的地质构造。应用地壳三维密度图像,分析了青藏... 本文应用地球三维成像方法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说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根据区域重力资料提取的地壳三维密度成像的信息,进一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壳低密度扰动带反映的地质构造。应用地壳三维密度图像,分析了青藏高原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管道流的原因,圈定了下地壳管道流所在位置。通过连续介质物理学的理论分析了热变形带如何引起下地壳管道流的机制,给出通过密度扰动计算了下地壳热应变率的方程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的热应变幅度大约为15.5mm^3/a。按照方程式和下地壳的密度扰动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应变幅度分布图。图中正热应变幅度代表热膨胀,负热应变幅度代表冷收缩;下地壳管道流随应变率从高向低流动。下地壳岩石热应变率最高处指示下地壳管道流的源头,位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与雅鲁藏布至班公—怒江缝合带的连接区段,和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的拉孜—林芝段。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从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到理塘—雅江和滇北地区,然后又分为南北两个方向分流。下地壳管道流位置或可向上挤出到中地壳,引起青藏高原重力不均衡和山脉隆升。同时,三维密度成像的结果支持下地壳流牙膏式向上挤出的蠕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青藏高原 三维密度成像 地壳热应变 下地壳管道流 流向图
下载PDF
Evolution of Chinese mammalian faunal regions and elevatio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被引量:19
16
作者 QIU Zhuding LI Chuank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8期1246-1258,共13页
On the basis of mammal’s high evolutionary rates and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enozoic mammal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 On the basis of mammal’s high evolutionary rates and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enozoic mammal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 evolution of zoogeographic provinces of China, through studying fossil mammal and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fossil-bearing beds. Evolutionary tend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mam-mals demonstrate that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 region, onset of the Asian monso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mmalian distribution probably initiated in Oligocene. The elevation of the Plateau seems to be a gradual and relatively stable process, and the uplift not only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sia, but also caused distinc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mammals in China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modern zoogeographic provinces gradually took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Cenozoic zoogeographic provinces mammals.
原文传递
黑颈鹤(Grus nigricolus)种群生态及濒危等级评估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来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4-89,共6页
黑颈鹤的种群总量有5000~6000只个体,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区约22×105km2,占有面积约5400km2。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为其繁殖区,越冬区主要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及云贵... 黑颈鹤的种群总量有5000~6000只个体,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区约22×105km2,占有面积约5400km2。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为其繁殖区,越冬区主要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及云贵高原部分区域,青藏高原东部为其迁徙途径之地。越冬时以家族、同种群及混合群(主要与灰鹤Grusgrus和斑头雁Anserindicus)形式集群活动。繁殖期分化为非繁殖群和繁殖对(Bredingpair)两种类型。繁殖对能否成功地占有领域是繁殖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该物种依IUCN(1994)标准应列为易危级(Vulnerable,V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种群 生态 濒危等级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章新平 姚檀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中δ~18Ο与取样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温度大于等于7.3℃时,沱沱河降水量效应显著;当温度大于等于8.3℃时,西宁降水量效应显著.取样站δ^(18)Ο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随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相关关...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中δ~18Ο与取样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温度大于等于7.3℃时,沱沱河降水量效应显著;当温度大于等于8.3℃时,西宁降水量效应显著.取样站δ^(18)Ο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随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度 降水量 降水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才 范和平 徐锋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8-69,共12页
青藏高原北部东西向展布的以安山岩为主的新生代火山岩带,以黑石湖—亚克错—多格错仁一线为界可分为北侧的钙碱性岩系亚带和南侧的碱性岩带亚带。火山岩明显富钾。其形成与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向高原的楔入作用有关,是消减带上物质重熔... 青藏高原北部东西向展布的以安山岩为主的新生代火山岩带,以黑石湖—亚克错—多格错仁一线为界可分为北侧的钙碱性岩系亚带和南侧的碱性岩带亚带。火山岩明显富钾。其形成与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向高原的楔入作用有关,是消减带上物质重熔上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化学 板块 火山岩
下载PDF
由震源机制和地震波各向异性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庆田 姜枚 +1 位作者 马开义 许志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石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征。指出高原地壳的变形是以周边的逆冲叠覆和内部的东西向拉张和走滑为特征。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则以北东方向的塑性流动变形为主并呈顺时针旋...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石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征。指出高原地壳的变形是以周边的逆冲叠覆和内部的东西向拉张和走滑为特征。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则以北东方向的塑性流动变形为主并呈顺时针旋转。藏南的上地幔盖层则可能发生以正断层为主的脆性变形。最后讨论了上地幔的塑性流动对岩石圈不同圈层变形的影响。认为上地壳东西拉伸和走滑变形与上地幔北东方向的塑性流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震源机制 地震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