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洪洋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6,共10页
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从林木交易始,其内容包含市场交易主体的规范、对市场秩序的规定、对市场交易纠纷的处理等,重视市场惯例,并注意保持规范的稳定性,以有利于人工林业的繁荣。
关键词 清代 地方政府 人工林业 规范
原文传递
清末新政的新式学堂与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汝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统治采取的应急举措 ,在新政期间 ,随教育改革推行 ,涌现出大批新式学堂 ,新式学堂从办学宗旨 ,教学对象 ,学习内容 ,办学模式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新政促进了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促进了中国教育...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统治采取的应急举措 ,在新政期间 ,随教育改革推行 ,涌现出大批新式学堂 ,新式学堂从办学宗旨 ,教学对象 ,学习内容 ,办学模式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新政促进了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新式学堂 教育近代化 清政府 教育改革 教学对象 学习内容 办学模式
下载PDF
晚清无业游民与政府救助行为 被引量:9
3
作者 彭南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5,共8页
晚清时期无业游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制度下单纯的、临时性的救济政策,采取了复合型的、长远性的教养兼施的救助行为,解决了一部分无业游民的再就业问题,并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才,推动了... 晚清时期无业游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制度下单纯的、临时性的救济政策,采取了复合型的、长远性的教养兼施的救助行为,解决了一部分无业游民的再就业问题,并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才,推动了城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保存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无业游民 政府救助
下载PDF
华侨与南洋劝业会 被引量:9
4
作者 乔兆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的设想和愿望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不难发现 ,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中 ,华侨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工商业 清政府 南洋劝业会
下载PDF
晚清两广总督府开发建设东沙、西沙群岛述要(上)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永连 常宗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2-21,共10页
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府以收复东沙群岛为契机,在东沙、西沙群岛实施海洋资源调查,制定开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官办及合办开发活动,并酝酿无线电台和气象台建设事宜。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已经落实到地... 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府以收复东沙群岛为契机,在东沙、西沙群岛实施海洋资源调查,制定开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官办及合办开发活动,并酝酿无线电台和气象台建设事宜。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已经落实到地方政府管理这一行政基石之上,同时这也为后世海疆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两广总督府 南海 政府管理 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
下载PDF
清前期阿拉善蒙古盐务述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丽霞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70,110,共10页
阿拉善蒙古盐务问题在清代蒙古盐区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同时代其他历史资料,理清清前期阿拉善蒙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阿拉善蒙盐不同发展时期和若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探讨其对内地相... 阿拉善蒙古盐务问题在清代蒙古盐区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同时代其他历史资料,理清清前期阿拉善蒙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阿拉善蒙盐不同发展时期和若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探讨其对内地相关盐区的影响,并剖析了清政府对其态度及政策的转变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蒙古 盐务 述论 阿拉善左旗 清代档案 历史资料 发展阶段 发展时期 独特性 档案馆 清政府 相关 内地 剖析
原文传递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绍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5-75,共11页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是由于当时中央财政危机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宣统三年各省区、度支部、资政院试办财政预算案。尽管它有种种不足,也未得到切实贯彻。
关键词 清政府 财政 预算 决算 清朝 光宣时期
下载PDF
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 被引量:7
8
作者 桑丁才仁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36,54,共15页
会盟制度是清政府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统治措施。本文就清政府在玉树地区实施的会盟制度的由来、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总结了实行这种会盟制度的主要意义。
关键词 清朝 玉树地区 会盟制度 青海 地方史志
原文传递
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民间合约是清代徽州人处理纷争时惯用而有效的方式,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独特位置。徽州地狭人众,围绕土地、山林和坟地等资源发生的纠纷较多,人们常常通过订立"封禁合约"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当发生犯禁事件,且事态并不严重时,... 民间合约是清代徽州人处理纷争时惯用而有效的方式,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独特位置。徽州地狭人众,围绕土地、山林和坟地等资源发生的纠纷较多,人们常常通过订立"封禁合约"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当发生犯禁事件,且事态并不严重时,让犯禁者写立"甘服合约"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当诉讼不可避免时,提起诉讼的事主们往往会订立"诉讼合约",明确各人在诉讼中的责任。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又会寻求和解,订立"息讼合约"。从徽州民间解决纠纷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在国家法控制架构内,民间合约是协助封建国家权力和法律有效治理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民间合约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清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申学锋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财政关系 历史演变 财政史 财政收入 财政改革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对东南亚华侨的保护政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冀满红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83,共6页
1860年以后,清政府对东南亚华侨开始实施全面的保护政策,并采取了在华侨居住国设立使领馆、与有关国家签订双边条约及规定等措施。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1860年以后,清政府对东南亚华侨开始实施全面的保护政策,并采取了在华侨居住国设立使领馆、与有关国家签订双边条约及规定等措施。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东南亚华侨的利益,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东南亚 华侨 政策
下载PDF
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开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跪拜礼是封建社会中尊卑贵贱等级制的重要礼仪表现形式。 1873年外国使臣以鞠躬或作揖礼觐见同治帝的事实 ,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楔子 ,严重动摇了传统跪拜礼仪的权威与根基 ;西方国家礼制、礼仪书籍的传入 ,清廷出使官员对外国政治与外交... 跪拜礼是封建社会中尊卑贵贱等级制的重要礼仪表现形式。 1873年外国使臣以鞠躬或作揖礼觐见同治帝的事实 ,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楔子 ,严重动摇了传统跪拜礼仪的权威与根基 ;西方国家礼制、礼仪书籍的传入 ,清廷出使官员对外国政治与外交礼仪的感知 ,均使国人对跪拜礼仪进行深刻的反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对跪拜等旧礼俗进行了猛烈抨击 ,而且身体力行 ,以握手、鞠躬代替跪拜与长揖之礼。跪拜礼已深深积淀于民族意识之中 ,因此废除跪拜礼需要借助政权的力量。 1912年 ,中华民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废除在中国实行了数千年之久的跪拜礼。这既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同时又是国人对中西礼制长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跪拜礼 清政府 中华民国 社会政治礼仪
下载PDF
甲午战前清韩宗藩关系的强化及其后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甲午战争之前 ,清朝与朝鲜存有宗藩关系。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期开始 ,清政府力图强化对朝鲜的控制。但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而采取的措施在很多方面不是舍本求末就是失当的 ,它力图遏制日本在朝鲜势力膨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 在甲午战争之前 ,清朝与朝鲜存有宗藩关系。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期开始 ,清政府力图强化对朝鲜的控制。但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而采取的措施在很多方面不是舍本求末就是失当的 ,它力图遏制日本在朝鲜势力膨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因此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所执行的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清政府 对朝政策 宗藩关系 袁世凯 宗主权 朝鲜 中国
下载PDF
清代新疆官办民族教育的政府反思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玉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7,142,共9页
清前期新疆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新疆建省、新政兴起等政治事件,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剧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纷纷建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为政府所重视。但是教育投入之巨与收效之微,使执政者反思有教无类、潜移默化的困难,以... 清前期新疆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新疆建省、新政兴起等政治事件,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剧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纷纷建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为政府所重视。但是教育投入之巨与收效之微,使执政者反思有教无类、潜移默化的困难,以及普及教育所遭遇的民族、宗教、语文的隔阂;一些积极的对策在《新疆图志·学校志》中得到集中的反映。清代遗留的这一教育症结和积极回应,至今仍然是有效治理新疆值得借鉴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民族教育 《新疆图志》
原文传递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志忠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民族政策 中央 民族地区
下载PDF
近代旅顺与大连城市发展状况管窥——以清末及俄治时期的城市建设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珍仁 王劲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注重海防建设,在旅顺兴建军港,旅顺"因港兴市"而初具近代城市雏形;大连作为近代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则是在沙俄强租旅大之后。客观而言,俄国人租借旅大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奠定了近代大连城市的发展格局,...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注重海防建设,在旅顺兴建军港,旅顺"因港兴市"而初具近代城市雏形;大连作为近代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则是在沙俄强租旅大之后。客观而言,俄国人租借旅大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奠定了近代大连城市的发展格局,自由港区的制定与建设,促进了大连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也促进了这一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但是,这毕竟是在沙俄帝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中国实施殖民扩张这一背景下所呈现的畸形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 大连 城市建设 清政府 沙皇俄国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政局之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和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6,122,共6页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发展近代工业和义务教育的费用,迅速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从而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变身为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清朝到底能不能打赢那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中的论题之一。本文依据中日两国的历史资料,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局演变,简要地作以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希望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失败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战争 政局
下载PDF
武昌起义后清廷组编新军三军考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华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13,共16页
武昌起义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在军事方面作出了迅速反应,将新军精锐组编为三军,以第一军南下前线,第二军作为预备,随时听从调遣,第三军守卫京师。但是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这项决策并未得到贯彻,尤其是关键的第二军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组成... 武昌起义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在军事方面作出了迅速反应,将新军精锐组编为三军,以第一军南下前线,第二军作为预备,随时听从调遣,第三军守卫京师。但是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这项决策并未得到贯彻,尤其是关键的第二军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组成,更没有开拔到武汉前线,在前线作战的主要是新军第一军,这就造成武汉前线清军兵力之不足,在军事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从战略上说,没有第二军的配合,第一军便处于非常孤立的地位。第二军没有开赴前线,影响了军事统帅袁世凯的战略思维,由原来极力镇压革命党,逐渐变为以抚为主,以剿为辅,最后与革命党进行南北和谈。第二军没有开赴前线,是清政府的一大军事失误,影响了辛亥革命之结局。第二军被限制在北方,无法开赴前线的事实,折射出北方立宪党人的努力,客观上配合了武汉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清廷 新军三军 袁世凯
原文传递
清朝政府清水江林木市场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晓光 夏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1期20-29,共10页
清代清水江木业市场的形成与国家对木材的需要有关,国家权力的介入便不可避免。而国家权力直接进入该地区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模式才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从国家角度来看,就林业经贸活动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面地介入,清政府对清... 清代清水江木业市场的形成与国家对木材的需要有关,国家权力的介入便不可避免。而国家权力直接进入该地区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模式才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从国家角度来看,就林业经贸活动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面地介入,清政府对清水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和调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雍正年间及以后的疏浚清水江河道,以利木材流通,为木材采运贸易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建立市场中介制度,扩大经营规模,政府"坐收重税",使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秩序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清水江 林木市场 经济调控 法律制度
下载PDF
捐纳制度与清末新政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小青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31-33,共3页
捐纳制度是清政府一大弊政,存在有二百余年。延至清末,它完全成为清政府难以根治的恶疾。在清政府进行的王朝自我挽救的新政改革中,朝野上下对革除捐纳抱有热切的希望,但清政府不仅没有革除它的自觉和能力,反而变本加厉,大行捐纳,致使... 捐纳制度是清政府一大弊政,存在有二百余年。延至清末,它完全成为清政府难以根治的恶疾。在清政府进行的王朝自我挽救的新政改革中,朝野上下对革除捐纳抱有热切的希望,但清政府不仅没有革除它的自觉和能力,反而变本加厉,大行捐纳,致使吏治腐败益加败坏,最终新政失败,清朝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纳 清政府 新政 失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