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洪洋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6,共10页
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从林木交易始,其内容包含市场交易主体的规范、对市场秩序的规定、对市场交易纠纷的处理等,重视市场惯例,并注意保持规范的稳定性,以有利于人工林业的繁荣。
关键词 清代 地方政府 人工林业 规范
原文传递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的制度演化及“官治铜政”的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征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经历了一个由"听民开采"向"官治铜政"制度转变及"放本收铜"经营方式的确立过程。其制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铜矿开发中对流动资金的客观需求,该制度的确立对云南铜矿开发起到了积...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经历了一个由"听民开采"向"官治铜政"制度转变及"放本收铜"经营方式的确立过程。其制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铜矿开发中对流动资金的客观需求,该制度的确立对云南铜矿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官治铜政 放本收铜
下载PDF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文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8,共6页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广东 警察制度 官绅关系
下载PDF
晚清两广总督府开发建设东沙、西沙群岛述要(上)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永连 常宗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2-21,共10页
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府以收复东沙群岛为契机,在东沙、西沙群岛实施海洋资源调查,制定开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官办及合办开发活动,并酝酿无线电台和气象台建设事宜。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已经落实到地... 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府以收复东沙群岛为契机,在东沙、西沙群岛实施海洋资源调查,制定开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官办及合办开发活动,并酝酿无线电台和气象台建设事宜。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已经落实到地方政府管理这一行政基石之上,同时这也为后世海疆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两广总督府 南海 政府管理 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
下载PDF
晚清新政时期中央与各省关系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9,共10页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又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又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政 中央 各省 关系
下载PDF
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自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2-55,共4页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铁路政策 清政府 官办 商办
下载PDF
清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申学锋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财政关系 历史演变 财政史 财政收入 财政改革
下载PDF
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民间合约是清代徽州人处理纷争时惯用而有效的方式,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独特位置。徽州地狭人众,围绕土地、山林和坟地等资源发生的纠纷较多,人们常常通过订立"封禁合约"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当发生犯禁事件,且事态并不严重时,... 民间合约是清代徽州人处理纷争时惯用而有效的方式,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独特位置。徽州地狭人众,围绕土地、山林和坟地等资源发生的纠纷较多,人们常常通过订立"封禁合约"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当发生犯禁事件,且事态并不严重时,让犯禁者写立"甘服合约"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当诉讼不可避免时,提起诉讼的事主们往往会订立"诉讼合约",明确各人在诉讼中的责任。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又会寻求和解,订立"息讼合约"。从徽州民间解决纠纷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在国家法控制架构内,民间合约是协助封建国家权力和法律有效治理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民间合约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从驻藏大臣的设置看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施政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柏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23,共7页
清朝前期对西藏的统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顺治、康熙时“政教分立”的间接管辖时期 ;(二 )康熙末年开始向西藏派遣官员至雍正五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由间接管辖过渡到直接管辖的时期 ;(三 )乾隆时“政教合一”
关键词 清王朝 西藏 施政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学始末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玲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就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初等教育作了探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在西藏的治理,为西藏教育厘定了计划,编译教材,拨付专款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西藏创办了直属教育部的“国立拉萨小学”,后因英帝国主义者策... 本文就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初等教育作了探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在西藏的治理,为西藏教育厘定了计划,编译教材,拨付专款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西藏创办了直属教育部的“国立拉萨小学”,后因英帝国主义者策动西藏的亲英分裂势力制造“驱汉事件”“,国立拉萨小学”停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国民政府 办学 “国立拉萨小学”
下载PDF
从思想主张到政府决策——晚清“自开商埠”决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天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37-41,共5页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 ,“自开商埠”思想便已在魏源等人的言论中初露端倪 ,但当时多数国人对此尚难以认同 ,致使魏源等人的主张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找不到知音与同调。《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中外交通益加频繁 ,“商战”呼声高涨 ,思想...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 ,“自开商埠”思想便已在魏源等人的言论中初露端倪 ,但当时多数国人对此尚难以认同 ,致使魏源等人的主张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找不到知音与同调。《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中外交通益加频繁 ,“商战”呼声高涨 ,思想家郑观应、陈炽等人明确提出“自辟商埠”的主张 ,朝廷为对付边疆危机 ,在“守四境不如守四夷”的传统国防战略的指导下 ,主张将自开商埠政策用于越南等“藩属”国家 ,成为中国自开商埠的前导。甲午战争之后 ,受日本全境对外开放的影响 ,加之偿付赔款需广开财源 ,在朝野上下的极力主张和维新运动的推动下 ,自开商埠终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 ,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自开商埠' 思想主张 政府决策 对外开放
下载PDF
清末“预备立宪”新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孔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9-73,77,共6页
清末立宪,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存有许多不公正的认识,妨碍了对中国宪政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从清末"预备立宪"的种种改革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来重新评价清末立宪的历史作用及地位。
关键词 清朝 行政体制 官制改革 咨议局 资政院 《钦定宪法大纲》 司法体制 预备立宪
下载PDF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志忠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民族政策 中央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清代新疆官办民族教育的政府反思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玉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7,142,共9页
清前期新疆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新疆建省、新政兴起等政治事件,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剧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纷纷建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为政府所重视。但是教育投入之巨与收效之微,使执政者反思有教无类、潜移默化的困难,以... 清前期新疆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新疆建省、新政兴起等政治事件,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剧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纷纷建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为政府所重视。但是教育投入之巨与收效之微,使执政者反思有教无类、潜移默化的困难,以及普及教育所遭遇的民族、宗教、语文的隔阂;一些积极的对策在《新疆图志·学校志》中得到集中的反映。清代遗留的这一教育症结和积极回应,至今仍然是有效治理新疆值得借鉴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民族教育 《新疆图志》
原文传递
清代江南地方官府对商业秩序的整治——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在清政府建立良好商业秩序的政策导向下,江南地方政府在对商业秩序的整治做了大量积极的努力:禁止勒索外地商人,清理地方黑恶势力,禁止侵犯他人商标权,安置失地居民,处理公共事务,官府出面缓和劳资矛盾。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江... 在清政府建立良好商业秩序的政策导向下,江南地方政府在对商业秩序的整治做了大量积极的努力:禁止勒索外地商人,清理地方黑恶势力,禁止侵犯他人商标权,安置失地居民,处理公共事务,官府出面缓和劳资矛盾。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江南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过去我们较关注商人自身躲避商业风险和建立商业秩序的努力,但实际上清代各级政府对商业秩序整治的作为往往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地方政府 商业秩序
下载PDF
晚清州县政府禁止民间私贩硝磺研究——以《南部档案》为依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须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2-97,共6页
根据现由南充市档案馆馆藏《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兵房保存的相关档案,结合《同治年增修南部县志》及《南部县乡土志》考察晚清时期州县政府禁止民间私贩硝磺中官方态度的变化和民间应对官方态度的变化等问题,发现《清代南部县衙档案》... 根据现由南充市档案馆馆藏《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兵房保存的相关档案,结合《同治年增修南部县志》及《南部县乡土志》考察晚清时期州县政府禁止民间私贩硝磺中官方态度的变化和民间应对官方态度的变化等问题,发现《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涉查禁私硝的相关文书始于雍正七年,雍正七年到光绪十三年初均未出现类似案件,直到光绪十三年方才再现。此外,南部县和其他州县衙门对待私贩硝磺犯人的处理也有所不同,并未严格按照《大清律例》规定严格执行。就所没收硝磺的处理,对于被查没的私硝,同样未完全按照《大清律例》的相关条款处理,而是地方政府在省政府的默许下,按照自身地域条件或就地贩售,或归公存案。在民间,与贩售硝磺相关的诬告案件成堆出现,令南部县为查证和审理该类案件耗费了一定的人财物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州县政府 民间禁贩硝磺 《南部档案》
下载PDF
法律监督的渊源——以中国法制近代化为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晓耕 刘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139,70,共10页
中国法律监督体系产生于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清末法制变革中都察院功能的分立而出现。清末时建立了检察厅,确立了检察机构的法律监督职能,却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北洋政府时期随着检察厅职能的独立,法律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亦... 中国法律监督体系产生于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清末法制变革中都察院功能的分立而出现。清末时建立了检察厅,确立了检察机构的法律监督职能,却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北洋政府时期随着检察厅职能的独立,法律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考察法律监督的渊源,也对我们现今的法律监督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近代化 清末 北洋政府 渊源
原文传递
1756年衍圣公请废告子从祀裁减庙户案辨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尤淑君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51-60,共10页
1756年,孔子第七十一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向清政府提出废除“告子”从祀及裁撤孔府庙户的请求,却遭到乾隆皇帝严厉批评,甚至险些失去爵位,使孔府一时人心惶惶。通过此案件的分析,还原其来龙去脉后,可知孔昭焕请废告子从祀有其理论根据,并... 1756年,孔子第七十一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向清政府提出废除“告子”从祀及裁撤孔府庙户的请求,却遭到乾隆皇帝严厉批评,甚至险些失去爵位,使孔府一时人心惶惶。通过此案件的分析,还原其来龙去脉后,可知孔昭焕请废告子从祀有其理论根据,并非不符礼制。但乾隆皇帝仍借庙户问题,严惩孔昭焕等人,并趁机收回孔府选任曲阜知县的人事权,借以打压孔府势力,贬低其道统地位,而清政府也借此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在地方管理中的权威及其礼教上的正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府 衍圣公 孔庙从祀 告子 庙户 曲阜知县 清代政治 地方管理
下载PDF
元明清开发宁夏平原经营方略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超 霍红霞 《阴山学刊》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元明清三代在宁夏平原采取了加强行政管理、移民、水利建设、重农政策以及畜牧管理等的统治策略,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三代经营策略都促进了宁夏平原的发展。
关键词 宁夏平原 政府决策 经营方略
下载PDF
清代地方政府灾情传递的影响因素——以18世纪江西的水灾与旱灾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昱淇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18世纪江西地方政府的灾情传递,包括勘测收集灾情、上报灾害信息、接收清廷中央救灾决策信息等环节。清代灾情传递主要依靠传统的驿递方式,并且在制度上严格地规定了报灾时限。通过对清代奏折与上谕的分析,可以推算出灾情传递中每个环... 18世纪江西地方政府的灾情传递,包括勘测收集灾情、上报灾害信息、接收清廷中央救灾决策信息等环节。清代灾情传递主要依靠传统的驿递方式,并且在制度上严格地规定了报灾时限。通过对清代奏折与上谕的分析,可以推算出灾情传递中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虽然清代皇帝在奏折处理方面效率较高,但奏折经由皇帝批复后在各部院议决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救灾决策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于清廷中央层面,基层的地方官员是否具有敢于作为、担当的责任意识,不仅影响到灾害信息的判断与处理,而且关系到救灾的实效。此外,灾害性质、受灾程度与灾区离省会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州县官员的灾情传递。为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地方灾害信息,清代政府在常规行政层级上传渠道之外,利用非制度性的渠道上传灾害信息,使得各级地方官员相互牵制、监督。但这未形成稳定的机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灾害信息在地方与中央之间真实、有效的传递。传统官僚组织的灾情传递效率关系到救灾实效,这也是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西 地方政府 灾情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