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金磊 张杨力铮 +3 位作者 苗轶飞 邢福来 狄明(绘图) 马宵(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5,I0001,共25页
2017年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古墓葬发掘中,清理了2座并穴合葬形式的竖穴土圹墓。墓葬中出土铜、玉、铁、漆木器、玻璃等遗物共155件(组),其中铜器有“十九年”“二十六年”“公”等刻文。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战... 2017年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古墓葬发掘中,清理了2座并穴合葬形式的竖穴土圹墓。墓葬中出土铜、玉、铁、漆木器、玻璃等遗物共155件(组),其中铜器有“十九年”“二十六年”“公”等刻文。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战国晚期,墓主属于秦国贵族,身份最高为大夫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新城 坡刘村 战国晚期 秦墓
下载PDF
楚墓与秦墓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正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 ;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 ,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秦墓 文化比较
下载PDF
论河南秦墓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丹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7,共14页
河南地区是受秦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之一,目前河南地区发现的秦墓在年代上持续时间较长,且与秦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文章将河南地区的秦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就每个阶段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文化因素等方面进探讨,并与关中、湖... 河南地区是受秦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之一,目前河南地区发现的秦墓在年代上持续时间较长,且与秦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文章将河南地区的秦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就每个阶段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文化因素等方面进探讨,并与关中、湖南、湖北和山西等周边地区秦墓进行比较,归纳出不同地区秦墓特点及与河南秦墓异同,最后就秦文化对河南汉墓的影响做简单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秦墓 秦文化 影响
原文传递
陕西宝鸡旭光村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4
作者 辛怡华 陈恩乾(绘图) +4 位作者 刘军户(绘图) 郭龙(绘图) 王颢(摄影) 胡望林(摄影) 辛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宝鸡市高新区旭光村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座,其中3座秦墓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均为小型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带钩、石圭等。这3座秦墓的发现为宝...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宝鸡市高新区旭光村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座,其中3座秦墓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均为小型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带钩、石圭等。这3座秦墓的发现为宝鸡地区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 旭光村 秦墓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下载PDF
陕西宝鸡陈仓区西高泉春秋早期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煜珧 冯丹 +3 位作者 卢连成(摄影) 赵汗青(摄影) 刘芳(绘图) 赵巧(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0,112,共9页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宝鸡西高泉村发掘春秋早期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墓。墓向以东西向居多,墓主以屈肢葬为主,多有葬具一椁一棺,并多见头箱,未见腰坑、殉人。出土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宝鸡西高泉村发掘春秋早期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墓。墓向以东西向居多,墓主以屈肢葬为主,多有葬具一椁一棺,并多见头箱,未见腰坑、殉人。出土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仿陶礼器、日常陶器两类。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可看出这批墓葬为典型的秦人墓葬,为了解秦人进入关中之初的文化特征,研究秦文化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西高泉 秦墓 春秋早期 陶器
下载PDF
陕西宝鸡市西高泉墓地198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煜珧 冯丹 +4 位作者 卢连成 刘方(绘制) 赵巧(绘制) 卢连成(拍摄) 赵汗青(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9,共16页
西高泉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原宝鸡县杨家沟公社)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坐落于渭河北岸的二阶台地北部,面向秦岭,背依凤翔塬,西距虢镇(陈仓区政府驻地)约5公里,其西南约1公里的太公庙村是著名的秦武公钟、镈出土地[1](图一)。1978年... 西高泉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原宝鸡县杨家沟公社)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坐落于渭河北岸的二阶台地北部,面向秦岭,背依凤翔塬,西距虢镇(陈仓区政府驻地)约5公里,其西南约1公里的太公庙村是著名的秦武公钟、镈出土地[1](图一)。1978年初,西高泉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宝鸡市博物馆和宝鸡县图博馆闻讯前往清理了三座春秋时期小墓,出土铜器、陶器等50余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宝鸡市 西高泉墓地 秦墓 秦都平阳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沟东墓地2012~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云 方志军(绘图) +1 位作者 侯红伟 张志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6,共15页
2012~201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沟东区发掘墓葬52座,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等遗物,属秦文化范畴。墓葬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是研究秦墓年代序列和文化特征不可多得的资料。
关键词 毛家坪遗址 沟东墓地 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 秦墓
下载PDF
咸阳周边秦墓的时空范围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健一 师瑞玲 张小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咸阳周边秦墓的时空分布与咸阳城拓展的关系,提出有意识地在咸阳空间布局上设计墓葬区的位置,只能从"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翼阙,秦徙都之"开始。作者提出咸阳周边秦墓研究范围基本限定在西南郊陵区、东南郊... 本文主要探讨了咸阳周边秦墓的时空分布与咸阳城拓展的关系,提出有意识地在咸阳空间布局上设计墓葬区的位置,只能从"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翼阙,秦徙都之"开始。作者提出咸阳周边秦墓研究范围基本限定在西南郊陵区、东南郊陵区、南郊陵区以内,北边不超过池阳宫遗址,西北包含马家湾墓区,城西包含马王斗门墓区。通过各区墓群数量及时代统计总结出咸阳城一期(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前期)大约75年间有墓地8处,咸阳城二期(昭襄王后期、始皇帝统一前)约54年(昭襄王三十二年至至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墓地26处,咸阳城三期(始皇帝二十七年以后、二世胡亥、子婴时期)时长约15年,有24处墓地,基本上反映出咸阳城的扩张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都咸阳 秦墓 分布 时空范围
下载PDF
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评
9
作者 崔秀琳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93-103,共11页
自白起拔郢后,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江汉大本营,楚国则被迫东迁至江淮地区。此后半个世纪内,秦、楚两国在楚故地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争,留下了大量杂糅秦、楚文化因素的战国晚期秦墓。伴随着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资料的不断涌现,考古界逐渐总... 自白起拔郢后,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江汉大本营,楚国则被迫东迁至江淮地区。此后半个世纪内,秦、楚两国在楚故地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争,留下了大量杂糅秦、楚文化因素的战国晚期秦墓。伴随着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资料的不断涌现,考古界逐渐总结出一套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的甄别标准与断代标准,并对战国晚期楚国江南地、黔中地等地区的归属,战国晚期秦楚关系及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以及秦、楚文化因素对汉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目前关于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的甄别标准及断代标尺并不完善,关于秦楚文化因素对汉文化的动态影响过程等问题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晚期 楚故地 秦墓 秦楚关系 汉文化
原文传递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墓地发掘简报
10
作者 柴怡 刘尊志 +15 位作者 赵兆(执笔/摄影) 张广占 楚展鹏 黄佳豪 李彬(绘图) 王景宏(绘图) 柯宇航(绘图) 张轩华(绘图) 张仪(绘图) 邹翔宇(绘图) 郭紫烨(绘图) 崔潇瑜(绘图) 王紫玉(绘图) 范西雨(绘图) 王若萱(绘图) 杨永岗(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4,47,共24页
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西城际铁路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墓地清理墓葬76座,共出土陶、铜、铁、玉石等质地文物119件(组)。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地主体应为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秦人平民墓地... 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西城际铁路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墓地清理墓葬76座,共出土陶、铜、铁、玉石等质地文物119件(组)。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地主体应为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秦人平民墓地。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咸阳都城附近居民的丧葬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岩村 秦墓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刚玉砂厂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张凤(执笔/整理) +5 位作者 胡赵建(执笔/整理) 许海星 郑立超(整理) 金海旺(整理) 孙广贺(绘图) 赵昂(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8,共12页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三门峡市刚玉砂厂周边改造项目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战国秦汉墓葬161座。墓葬主要为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墓道土洞墓,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三门峡市刚玉砂厂周边改造项目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战国秦汉墓葬161座。墓葬主要为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墓道土洞墓,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出土陶、铜、铁、玉石器等随葬品近300件。此次发掘为研究三门峡地区秦汉时期墓葬的时代演变及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秦墓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秦墓葬玉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歌敏 《文博》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玉器作为古代先民社会生活中的遗物,在我国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关中地区各类秦墓出土玉器的基本资料,分析秦墓中出土葬玉的特点及此时期各类玉器的随葬情况,探明自战国中晚期开始,随着国势的逐步强大... 玉器作为古代先民社会生活中的遗物,在我国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关中地区各类秦墓出土玉器的基本资料,分析秦墓中出土葬玉的特点及此时期各类玉器的随葬情况,探明自战国中晚期开始,随着国势的逐步强大秦国逐步摒弃西周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墓 葬玉
下载PDF
论秦人屈肢葬与社会等级关系--以咸阳任家咀墓地为例
13
作者 韩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咸阳任家咀墓地为例,通过对渭水流域秦墓等级的划分,统计各等级人群葬式的基本情况,分析屈肢葬及蜷屈程度与身份等级的关系。秦人的屈肢葬式呈现出鲜明的等级性,在中小型墓葬中,等级越低的墓主,腿的蜷屈程度越高。
关键词 任家咀墓地 秦墓 屈肢葬 社会等级
下载PDF
陕西韩城陶渠秦墓发掘简报
14
作者 耿庆刚 马亮 +2 位作者 任晓燕 方丹(绘图) 姜淼(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1,共9页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掘了15座秦墓,随葬釜、甑、盆、罐、茧形壶、蒜头壶等陶器和铁釜、铜镜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批墓葬的年代应为秦统一时期。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韩城地区战国晚期的文化面...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掘了15座秦墓,随葬釜、甑、盆、罐、茧形壶、蒜头壶等陶器和铁釜、铜镜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批墓葬的年代应为秦统一时期。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韩城地区战国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韩城 陶渠遗址 秦墓
下载PDF
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的清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明科 辛怡华 +7 位作者 胥孝平 任周芳 田仁孝 刘军社 王颢 杨富科 董卫剑 程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1-29,共9页
Nanyang village is situated on the second terrace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Weihe River, 7km to the east of Baoji city. Four tombs were excavated there in 1998. They are rectangular earth shafts with the opening sma... Nanyang village is situated on the second terrace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Weihe River, 7km to the east of Baoji city. Four tombs were excavated there in 1998. They are rectangular earth shafts with the opening smaller than the bottom, the earth filling rammed, and second-tier platforms built of mellow soil in two pits. All the tombs have coffins containing burials in a supine extended position, and waist-pits occur in the bottom of two tombs. The funeral objects are largely plac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ombs, between the outer and inner coffins. Among them are the bronze ding tripod, gui food container, pot, dou stemmed vessel, pan basin, he tripod, yi ewer, small bell and ge dagger-axe, the pottery ding, gui, pot, dou, jar, pan, he and yah steamer, and the stone shell, ge,gui obelisk and jue open ring. Their shape and combination indicate that the tombs go back to the early Spring-and-Autumn period and belong to the then Qin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墓 春秋 南阳 宝鸡县 陕西 清理
原文传递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墓地202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运兵 赵军 +7 位作者 史德勇 张宏奎 李峰 孙俊 邓超(摄) 余乐(摄) 黄玉洪(绘图) 刘明德(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F0002,共20页
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云梦县城关镇,在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图一)。2020年5月以来,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施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
关键词 湖北云梦县 郑家湖墓地 秦墓 木觚 葬具绘画
原文传递
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考辨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亚岐 张文江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71-76,共6页
自上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秦墓惨遭盗掘的十多年来,学界对劫余后经考古发掘清理的两座秦公大墓之主多在襄公、文公、宪公及夫人间考虑,迄今认识不一。本文拟以文献所记和考古发现资料作为考证依据,认为大堡子山必有以秦公礼... 自上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秦墓惨遭盗掘的十多年来,学界对劫余后经考古发掘清理的两座秦公大墓之主多在襄公、文公、宪公及夫人间考虑,迄今认识不一。本文拟以文献所记和考古发现资料作为考证依据,认为大堡子山必有以秦公礼制而葬的静公大墓,通过M2是在M3连同车马坑建成后夹挤其间的奇特葬格局;两座大墓连同车马坑在内的整个墓地统一大面积覆盖纯匀的五花土,表明两座大墓是同时埋葬或同时封填墓口的遗迹;随葬器型、纹饰尤其铭文书体的差异只体现在M2一墓所出的器物上这一奇怪的差异以及十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的各种迹象表明是出自大堡子山的秦子器,尤其秦子簋盖夔纹确切证明秦子簋是大堡子山的出土物。“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等考证,认为两座墓之一M3为嬴秦第二代国君秦文公之墓,型制较小的M2则是未享国而卒的文公太子静公墓,即以秦公礼制而葬的秦子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县大堡子山 秦陵墓主 秦静公
下载PDF
《睡虎地秦墓竹简》注译商榷六则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世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19,115,共5页
本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文书简文中"独治""公心""辨治""请""柀"词语和"有工者勿为正。叚(假)试即正""除吏、尉"及"毋穷穷,毋岑岑,毋衰衰"句子提出... 本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文书简文中"独治""公心""辨治""请""柀"词语和"有工者勿为正。叚(假)试即正""除吏、尉"及"毋穷穷,毋岑岑,毋衰衰"句子提出了不同于整理小组的解读意见,以助秦法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词句 释义
原文传递
秦人服饰浅析--从泾渭秦墓出土的陶俑出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欣亚 曹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6,共8页
秦人服饰资料从春秋时期至秦末皆有发现。本文以泾渭秦墓出土的陶俑为基础,结合考古出土与服饰相关的资料,梳理出秦人服饰的一些特点。交领右衽的窄袖曳地长袍贯穿始终,适用人群亦最为广泛;露足长袍数量较少,应为特定身份人群的专有服饰... 秦人服饰资料从春秋时期至秦末皆有发现。本文以泾渭秦墓出土的陶俑为基础,结合考古出土与服饰相关的资料,梳理出秦人服饰的一些特点。交领右衽的窄袖曳地长袍贯穿始终,适用人群亦最为广泛;露足长袍数量较少,应为特定身份人群的专有服饰;襦服是武士的统一服饰。与东周时期齐鲁、三晋及楚地服饰相比,秦服在部分款式、形制上与三晋地区较为接近,但在具体穿着搭配与服色、纹饰上与其他三个区域又差异明显,尚素、尚白、实用性第一、系带等是秦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服饰 泾渭秦墓 陶俑
下载PDF
秦人葬式与社会等级的关系及其演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5,共9页
由于嬴秦贵族多采用直肢葬,平民多采用屈肢葬,有关学者多以为秦人葬式与社会等级密切相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收集分析秦人葬式资料发现,这种象征意义只延续到春秋战国之交。战国早、中期后,随着小型秦墓中直肢葬的增加,秦人葬式中的等... 由于嬴秦贵族多采用直肢葬,平民多采用屈肢葬,有关学者多以为秦人葬式与社会等级密切相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收集分析秦人葬式资料发现,这种象征意义只延续到春秋战国之交。战国早、中期后,随着小型秦墓中直肢葬的增加,秦人葬式中的等级色彩逐渐消失。这一变化应是内、外因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外来移民的大批涌入,将平民直肢葬风俗带入关中秦地,内因则是秦国实行的变法革新,变法削弱了旧传统势力的影响,使得平民直肢葬有了存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葬式 社会等级 屈肢葬 直肢葬 商鞅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