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0
1
作者 冯益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回顾了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总结。认为在祁连造山带已初步建立起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划分了板块构造单元,祁连山自震旦纪以来先后出现过大陆裂谷和板块构造两种构造体制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俯冲造... 回顾了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总结。认为在祁连造山带已初步建立起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划分了板块构造单元,祁连山自震旦纪以来先后出现过大陆裂谷和板块构造两种构造体制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而构造体制变更、盆地类型转换以及造山作用类型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地幔柱构造。提出了造山带研究现存的关键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祁连山造山理论研究上可望与阿尔卑斯、阿帕拉契亚齐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岩石圈动力学 构造单元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中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源区特征和沉积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56
2
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7 位作者 李瑞保 裴磊 刘成军 高景民 魏方辉 吴树宽 王银川 陈有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24,共20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表明,葫芦河群沉积时代限定为447~434Ma,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葫芦河群变质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1)震旦纪—早古生代年龄组,426~595Ma,峰值为479Ma;(2)新元古代年龄组,738~981 Ma,峰值为887 Ma;(3)中元古代年龄组,1000~1 913Ma,峰值为1499Ma;(4)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2053~2 872Ma,峰值为2448Ma。其中,早古生代年龄组可进一步细分为426~493 Ma和527~595 Ma两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445 Ma和559Ma,前者年龄段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主,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后者年龄段则与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泛非造山事件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新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738~799Ma、839~862Ma和902~981Ma 3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768Ma、848Ma和948Ma,以902~981Ma年龄组为主;第一年龄段(738~799Ma)与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相关;第二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839~862 Ma、902~981 Ma)与中祁连地区和西秦岭北缘的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及岛弧型岩浆作用相关。中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1 000~1 197Ma和1 243~1 913Ma 2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1 036Ma和1 593Ma,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岩系。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物源 葫芦河群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陇东地区阎家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3
作者 裴先治 孙仁奇 +4 位作者 丁仨平 刘会彬 李佐臣 刘战庆 孟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6,共9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所代表的岛弧杂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该区曾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以红土堡蛇绿岩为代表的洋壳向北的俯冲作用,并产生中晚奥陶世陈家河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和晚奥陶世以阎家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岛弧岩浆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 锆石U-PB测年 陇东地区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3 位作者 孙圣思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鹏 柳小明 杨钊 程斌 惠博 岳远刚 周波 程超 杨子强 史小辉 龙晓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69-797,共29页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前者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印支期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南北分野;后者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以“十字构造”为坐标系,中国大陆四个象限的地质、地球物理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 中央造山系 南北构造带 秦岭造山带 祁连造山带 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宏飞 王婧 +1 位作者 徐旺春 袁洪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的一个实例。关山花岗岩以高K(K2O=4.12%~5.16%,K2O/Na2O=0.97~1.64)、高Sr/Y比值(13.6~84.1)、低Y(6.8×10-6~15.7×10-6)和低HREE(eg.Yb=0.62×10-6~1.31×10-6)为特征,并具有强分异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N=17.5~41.6]和演化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87Sr/86Sr=0.70587~0.70714,εNd(t)=-10.9~-5.16,tDM=1.10~1.49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关山花岗岩属于大陆型(C型)埃达克质岩石,而明显不同于俯冲洋壳板片或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关山花岗岩Pb-Sr-Nd同位素组成与商丹断裂北侧的祁连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早古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类存在显著差异,但类似于商丹断裂南侧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由此认为具有埃达克质的关山花岗岩的岩浆来自于南部俯冲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提出了大陆碰撞背景中埃达克质岩浆产生的一个新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山花岗岩 埃达克质岩 岩石成因 俯冲陆壳 祁连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侯青叶 赵志丹 +3 位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张利 陈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_(?)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_(?)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域 青藏高原 祁连造山带 蛇绿岩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玉石沟地幔橄榄岩中挥发分的流体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古大洋岩石圈演化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沛青 张铭杰 +2 位作者 汤中立 LI Chusi 王记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6,共8页
Fluid inclusions in olivine and orthopyroxene of mantle peridotites from the Yushigou ophiolit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based on decrepitation temperature,shape and distribution.Type-1 fluid inclusions are cha... Fluid inclusions in olivine and orthopyroxene of mantle peridotites from the Yushigou ophiolit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based on decrepitation temperature,shape and distribution.Type-1 fluid inclus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oval or negative crystal shapes and small size(<5μm across).They occur in the cores and mantles of the host crystals,and decrepitated at>840℃.Type- 2 fluid inclusions have irregular or tabular shapes with relatively large size(10~100μm in length).They occur in irregular or circular healed micro-fractures in the host crystals,and decrepitated at 612~710℃.Type-3 fluid inclusions have size and shape,similar to type-2 fluid inclusions but occur in micro-fractures restricted to the margins of the host crystals,and decrepitated at much lower temperature from 190℃to 340℃.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are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primary,metasomatic (pseudo-secondary)and secondary inclusions,respectively.Stepwise heating reveals three concentration peaks of volatiles at 200~400℃,400~800℃and 800~1200℃released from olivine and orthopyroxene in harzburgite and dunite from the Yushigou ophiolite,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correspond to the decrepitation of secondary,metasomatic and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at similar temperature ranges.CO2 is a major constituent in the volatiles released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 intervals.Trace amounts of H_2 and N_2 are present in the volatiles released at<800℃and trace amounts of H_2O and SO_2 are mainly present in the volatiles at 400~800℃.TheδD(-95.2‰,-306.3‰)of H_2O and theδ^(13)C(-15.5~-12.5‰)andδ^(18)O values(1.4~1.9‰)of CO_2 released at<800℃are lower than normal mantle values and suggest the mixing origin of crustal fluids( sedimentary organic)with ocean water,implying that Yushigou AOLM had undergone an intensive metasomatism by a fluid composed of CO_2.H_2O and SO_2,and followed by degassing. In contrast,the volatiles released at 800~1200℃are characterized by trace amounts of H_2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玉石沟地幔 橄榄岩 挥发分 流体化学 稳定同位素组成 古大洋 岩石圈 演化意义
下载PDF
天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永军 张翔 +3 位作者 庞振甲 胡晓隆 杨高学 李锁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二者分属两大造山带,具有皆然不同的岩浆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模式。直到晚古生代之后,祁连造山带才与秦岭造山带一道共同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花岗岩类为探索本区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构造岩浆带 构造演化 祁连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 甘肃天水
下载PDF
祁连古大洋地幔流体化学组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铭杰 孟广路 +2 位作者 胡沛青 李立武 李钢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3,共9页
为确定祁连古大洋地幔流体组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祁连造山带玉石沟蛇绿岩底部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中的流体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地幔橄榄岩中不同赋存形式的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800~1200℃释放形成3个释气峰,主要释气... 为确定祁连古大洋地幔流体组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祁连造山带玉石沟蛇绿岩底部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中的流体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地幔橄榄岩中不同赋存形式的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800~1200℃释放形成3个释气峰,主要释气峰温度(400~800℃)与中国东部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相比较低.流体组成以CO_2为主(平均303.87 mm^3.STP/g),流体总量和SO_2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428.84,16.55 mm^3/g)高.纯橄榄岩与方辉橄榄岩不同的流体组成揭示二者形成环境不同.根据岩石成因、流体赋存位置和释出温度范围区分出4类化学组成和来源不同的古大洋地幔流体:祁连古大洋软流圈地幔流体:以纯橄榄岩橄榄石800~1200℃释气峰流体为代表,化学组成以CO_2,H2和CO等组分为主;古大洋岩石圈地幔初始流体:以方辉橄榄岩800~1200℃释气峰流体为代表,化学组成以CO_2和SO_2为主;地幔交代流体:以400~800℃释气峰流体为代表,化学组成以CO_2为主,其次为SO_2和H_2;后期蚀变流体:以200~400℃释气峰流体为代表,化学组成以C02为主,次要组分为N_2和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组成 古大洋地幔 地幔橄榄岩 玉石沟蛇绿岩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元 李百祥 《甘肃地质》 2008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地球物理场特征 区域构造 深部构造 区域控矿
原文传递
祁连造山带中生代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谭金生 王彬 +2 位作者 段亮 孟庆任 刘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4-2760,共17页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保存了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关闭过程的远程构造响应记录.为了确定祁连造山带多期次构造响应事件的变形特征,本文在南祁连构造带天峻县中三叠世及北祁连构造带祁连县早白垩世地层中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保存了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关闭过程的远程构造响应记录.为了确定祁连造山带多期次构造响应事件的变形特征,本文在南祁连构造带天峻县中三叠世及北祁连构造带祁连县早白垩世地层中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及岩石磁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三叠纪样品分离出了稳定的高温特征剩磁并在样品水平下通过了倒转检验,白垩纪样品分离出的高温特征剩磁通过了褶皱检验.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磁化,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为:(T2:82.3°N, 223.6°E,A95=4.8°;K1:65.9°N, 188.3°E,A95=6.2°).对比同时代阿拉善、华北古地磁数据表明:中三叠世之后,天峻地区相对于阿拉善参考极发生了20.2±6.8°的顺时针旋转.早白垩世之后,祁连地区相对于华北参考极没有发生明显的块体旋转(0.3±8.6°).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拉萨/欧亚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祁连造山带东西两侧发生差异性构造缩短活动(西段以逆冲推覆构造缩短为主,东段以走滑活动为主),从而造成祁连整体发生顺时针旋转.早白垩世之后,祁连西段阿尔金断裂附近及东段西宁—兰州盆地发生区域性构造旋转,祁连主体以NE向构造缩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旋转 祁连造山带 古地磁学
下载PDF
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物源及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的证据
12
作者 李玉婷 卢俊生 +3 位作者 孔旭 刘刚 封强 张艺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5-2469,共25页
陇山杂岩位于秦-祁结合部位,长期以来该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归属仍存在较大争议,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陇山杂岩中的5个变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碎屑锆石U-Pb定年及Lu-H... 陇山杂岩位于秦-祁结合部位,长期以来该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归属仍存在较大争议,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陇山杂岩中的5个变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碎屑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岩类型、沉积时限、物源及其构造归属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断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原岩可能为杂砂岩。根据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成因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值,结合陇山杂岩中侵入体的年龄,可以限定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沉积时限在491~463Ma之间。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存在593~486Ma、1294~634Ma两个主要区间,以及1876~1528Ma、2594~2027Ma两个次要区间;与之对应的两个主要年龄群的εHf(t)值分别为-21.69~11.48和-28.52~20.74,次要年龄群的εHf(t)分别为-11.88~8.81和-7.97~5.99;且5个样品中约70%以上的εHf(t)值均为负值,表明锆石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少量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结合碎屑锆石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推断变沉积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并有少量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的贡献。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特征与北秦岭造山带宽坪岩群及二郎坪岩群极其相似,同时得到390~338Ma、426Ma、465~442Ma三阶段变质锆石变质边的年龄,与北秦岭古生代变质作用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综上,本文初步推断陇山杂岩是北秦岭造山带的西延部分,形成于商丹洋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结合部位 陇山杂岩 变质沉积岩 碎屑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源区性质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北祁连加里东期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承文 苗敏强 +1 位作者 祁贞明 金鹏 《中国锰业》 2017年第3期24-26,共3页
北祁连加里东期多金属成矿带属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的祁连造山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青海省探矿工作步伐,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在对北祁连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物探与化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 北祁连加里东期多金属成矿带属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的祁连造山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青海省探矿工作步伐,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在对北祁连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物探与化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北祁连加里东期多金属成矿带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成矿带 地质特征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祁连马衔山岩群新元古代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奕霖 赵静 龙晓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9-984,共16页
为揭示祁连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及早期构造演化历史,该文对马衔山岩群内2类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958±17 Ma和934... 为揭示祁连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及早期构造演化历史,该文对马衔山岩群内2类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958±17 Ma和934±5 Ma,代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SiO_(2)含量为66.00~67.99 wt.%,K_(2)O/Na_(2)O为0.34~0.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0(1.11~1.15),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为0.694231~0.704632,具有富集的ε_(Nd)(t)值(-5.93~-5.06),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为2.02~2.10 Ga。与花岗闪长岩相比较,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69.02~73.57 wt.%)和K_(2)O/Na_(2)O比值(0.79~1.74),接近的A/CNK值(1.07~1.12),显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_(Nd)(t)值为-5.42~-4.83,略低于同期花岗闪长岩,给出略微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1.99~2.04 Ga)。上述2组岩石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伴随轻微的Eu负异常(δ_(Eu)=0.47~0.81),并具有明显的Nb、Ta、Ti和P等元素亏损,Rb、Th、K、Hf和Zr等元素相对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马衔山岩群的其他研究进展,该文认为这一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早期S型花岗岩是古元古代地壳杂砂岩的高温部分熔融的结果,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祁连山造山带与华南同时期岩浆事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两者具有构造亲缘性并一起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新元古代 花岗质岩石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上三叠统南营儿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雄 张贻 岳相元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祁连造山带乐都一带上三叠统南营儿组砂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构造背景主要显示为大洋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和大洋岛弧,被动大陆边缘可能是其物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沉积母岩为花岗岩,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 祁连造山带乐都一带上三叠统南营儿组砂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构造背景主要显示为大洋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和大洋岛弧,被动大陆边缘可能是其物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沉积母岩为花岗岩,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沉积物受北部卷入北祁连造山带大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物质影响,具被动陆缘和主动陆缘兼具的构造背景。碎屑成分具大陆和造山带双向来源的二元物源供给特点。盆地经历了复理石阶段向磨拉石阶段的转变,属典型前陆盆地。盆地古水体处于缺氧、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煤线的存在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显示较好的找煤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南营儿组 前陆盆地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下载PDF
北祁连石灰沟奥陶纪玄武岩流体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娟 饶万祥 +2 位作者 胡沛青 余明 刘玉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北祁连石灰沟地区中奥陶世发育了一套海相细碧岩--碱性火山岩组合,为岛弧火山作用产物.应用分步加热法测试了该区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和基质的流体组成.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和基质中流体组份都具有分阶段释放的特征,可分为低温(200~400... 北祁连石灰沟地区中奥陶世发育了一套海相细碧岩--碱性火山岩组合,为岛弧火山作用产物.应用分步加热法测试了该区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和基质的流体组成.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和基质中流体组份都具有分阶段释放的特征,可分为低温(200~400?C)、中温(400~900?C)和高温(900~1 200?C)3个温度段,流体化学组成以H2O,CO2,CO+N2为主,次要组份是H2,SO2,CH4,O2,H2S等.石灰沟碱性玄武岩发育于相对氧化的流体环境,揭示其源区具有高的氧逸度,代表古岛弧形成的流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沟碱性玄武岩 流体组成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磊 周伟 胡晓宇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27-32,51,共7页
通过对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开展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黑龙二长花岗岩^(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81.3±3.7)Ma(MSWD=4.6),属于早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的特征表... 通过对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开展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黑龙二长花岗岩^(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81.3±3.7)Ma(MSWD=4.6),属于早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黑龙二长花岗岩属于高碱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类型(A/CNK=0.91~1.22)。该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P,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信息。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黑龙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同时,也佐证了北祁连洋盆双向俯冲的地质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构造环境 中祁连东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皋兰岩群叠加变质作用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生祥 曾俊杰 +1 位作者 张学奎 齐建宏 《甘肃地质》 2020年第3期22-28,共7页
皋兰岩群先后经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和热接触变质两期变质作用的叠加,第一期变质作用发生在晋宁期,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为806~886 Ma,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为T=400℃~430℃,P=3.5~4×10^(8)Pa,构造背景为远离岩浆弧和板块俯冲... 皋兰岩群先后经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和热接触变质两期变质作用的叠加,第一期变质作用发生在晋宁期,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为806~886 Ma,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为T=400℃~430℃,P=3.5~4×10^(8)Pa,构造背景为远离岩浆弧和板块俯冲带的大陆边缘造山带;第二期热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加里东期,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为461~540 Ma,变质作用与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有关,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温压条件为T=450℃~560℃,P=3.5~5×10^(8)Pa,大地构造背景为汇聚板块边缘的岩浆弧。叠加变质作用的研究对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构造演化研究以及对指导白银厂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皋兰岩群 叠加变质 矿物组合 构造环境
原文传递
祁连地区窑井子岩龄及同位素特征
19
作者 樊生龙 刘子锐 胡妍 《有色金属设计》 2022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窑井子岩体位于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岩性主要为肉红色正长花岗岩、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局部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锆石LA-MC-ICP-MSU-Pb测年获得正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2±1.5 Ma;ε_(Nd)(t)为-11.18~-8.22之间,平均-9.46,T_(DM... 窑井子岩体位于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岩性主要为肉红色正长花岗岩、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局部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锆石LA-MC-ICP-MSU-Pb测年获得正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2±1.5 Ma;ε_(Nd)(t)为-11.18~-8.22之间,平均-9.46,T_(DM)值为1.51~1.83 Ga,平均1.65 Ga;I_(Sr)值为0.7087~0.7112之间,均值为0.7094,表明源岩为上地壳古中元古代地层,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其源岩可能为北大河岩群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钾长片麻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 U-Pb锆石年龄 正长花岗岩
下载PDF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7
20
作者 张旗 孙晓猛 +5 位作者 周德进 钱青 陈雨 王岳明 贾秀琴 韩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6-393,共28页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蛇绿岩 形成环境 洋盆规模 构造格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