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构造及演化 被引量:86
1
作者 周立宏 卢异 +4 位作者 肖敦清 张志攀 陈宪保 王辉 胡世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歧口凹陷具多期断裂活动叠加、断裂复杂的特点,其内部主要断裂在沙三期活动弱或不活动,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有4幕: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与研究区内规模较大的3期角度不整合:沙三1亚段底、沙一上亚段底和馆陶组底的形成关系密切。歧口凹陷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演化的特征,可分为同裂陷和热沉降2个阶段,进一步可细化为裂陷Ⅰ幕(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裂陷Ⅱ幕(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稳定热沉降幕(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和加速沉降幕(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盆地结构 断裂活动 盆地演化 裂陷 热沉降 伸展 走滑
原文传递
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85
2
作者 吕延防 王伟 +5 位作者 胡欣蕾 付广 史集建 王超 刘哲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316,共7页
基于断层封闭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考虑断层承压时间的情况下对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时间因素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地质与数学模型。采用给定步长、逐渐逼近的算法,确定围岩地层岩石具有与靶... 基于断层封闭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考虑断层承压时间的情况下对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时间因素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地质与数学模型。采用给定步长、逐渐逼近的算法,确定围岩地层岩石具有与靶点断层岩相同泥质含量和成岩程度的埋深,再根据研究区所建立的岩石泥质含量和埋藏深度乘积与排替压力的关系,定量计算出靶点断层岩的排替压力,用目的盘储集层排替压力与之比较,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与否及封闭能力的大小。通过歧口凹陷板桥断层圈闭油气藏的实际资料的验证,以及与断层岩的泥质含量(SGR)法和未考虑承压时间的断-储排替压力差评价断层封闭性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断层岩 侧向封闭性 封闭性定量评价 排替压力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及周缘新生代构造的成因和演化 被引量:76
3
作者 王光奇 漆家福 岳云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发育不同方向的新生代断层 ,主要包括NE、NNE、NEE、近EW和NW向等 ,从运动学平衡角度推测这些断层均应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具走滑分量的正断层或上盘斜落的走滑断层。本文提出一个双动力过程模式来解释歧口凹陷及周缘... 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发育不同方向的新生代断层 ,主要包括NE、NNE、NEE、近EW和NW向等 ,从运动学平衡角度推测这些断层均应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具走滑分量的正断层或上盘斜落的走滑断层。本文提出一个双动力过程模式来解释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始新世时主要发生NWW—SEE向区域裂陷伸展 ,形成NE—NNE向正断层和NEE—近EW向传递断层 ;渐新世时 ,受纵贯研究区的NNE向深断裂右旋走滑的影响 ,叠加了SN向的局部伸展 ,形成大量NEE—近EW向盖层正断层。晚第三纪时NNE向区域性伸展作用基本停止 ,深断裂仍继续右旋走滑活动 ,引起盆地区断层进一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新生代 断层 裂陷作用 走滑作用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结构构造与演化 被引量:72
4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8 位作者 周立宏 戴黎明 周均太 赵峰梅 卢异 蒲秀刚 楼达 吴奇 焦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2-1379,共18页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巨型走滑构造带中的新生代拉分盆地。黄骅坳陷的西界为沧东断裂系,东界为兰聊—盐山—羊二庄断裂系,最大负向构造单元在'大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沉积厚度达11km以上,是渤海湾地区地壳伸展最剧烈的地区。黄骅坳陷东、西边界相对较陡,受其控制,整个黄骅坳陷表现为拉分盆地;而'大歧口凹陷'为其主体,'大歧口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控制性构造为东西向的断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沧东断裂等;所以,黄骅坳陷内部单个凹陷具有比较独特的下部为地堑式断陷、上部叠加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黄骅坳陷内部的凸起是沙一期才开始出现并起分割沉积空间的作用,沙一期以前,现今的歧口主凹、板桥次凹、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北塘凹陷等都还是统一的一个湖盆。黄骅坳陷主要构造总体可划分为北北东向盆缘走滑断裂系、北东东向区域伸展断裂系、东西向盆内次级伸展构造和南北向变换构造,其中,最为显著的分割构造就是南北走向的沿岸变换带与孔店隆起。不同的伸展构造区受统一的基底拆离构造系统控制。'大歧口凹陷'的结构构造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晚期阶段裂解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区域北北西向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盆地构造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始新世孔店事件形成的拓展裂解阶段、渐新世初济阳运动事件形成的地堑式拉分断陷阶段、渐新世末东营运动形成的箕状断陷阶段、中—上新世热沉降期的碟状挠曲拗陷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拉分盆地 黄骅坳陷 渐新世 歧口凹陷 华北克拉通 构造
下载PDF
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8
5
作者 任建业 廖前进 +4 位作者 卢刚臣 付立新 周江羽 祁鹏 史双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的歧口凹陷是在印支期古背斜的基础上经过新生代的伸展裂陷活动负反转而形成的断陷型盆地;确定出黄骅坳陷中、北区陆上新生代盆地结构表现为NE向延伸的、西北断东南超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结构,而在海域地区则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规模巨大的复式地堑型结构;提出沧东断层延伸到黄骅坳陷中的板桥凹陷的北部,其断距已经逐渐减小,并与北塘次凹西斜坡发育的茶淀断裂以构造转换带方式衔接。论文还以盆地内的大型断裂系统的活动性和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将黄骅坳陷新生代同裂陷阶段划分出三个幕次的演化过程,并发现从裂陷Ⅰ幕到裂陷Ⅲ幕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经历了由南向北、由陆向海的规律性迁移。根据控制沉降中心迁移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渤海湾盆地的基本特征,提出斜向拉分盆地模式来解释黄骅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孔店组-东营组沉积期间的发育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沧东断层 拉分盆地 负反转盆地
下载PDF
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富集理论、勘探技术及前景——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63
6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9 位作者 周立宏 金凤鸣 韩国猛 时战楠 韩文中 丁娱娇 张伟 王国娜 刘学伟 汪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62,共20页
21世纪初期海相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已实现商业性开发,而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的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多分布于深盆湖相区。在综合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为典型实例,通过回顾页岩油的勘探开... 21世纪初期海相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已实现商业性开发,而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的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多分布于深盆湖相区。在综合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为典型实例,通过回顾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页岩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分析了当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成效和勘探潜力以及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资源前景。"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富集理论揭示了深盆湖相区页岩具有"三高一低"(高频纹层结构、高有机质丰度、高长英质含量、低黏土含量)的优势组构特征,明确了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规律,建立了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为深盆湖相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依据。页岩中滞留可动资源量的质量含油率计算方法、页岩油甜点体地质-地震综合评价方法、深盆湖相区页岩压裂改造技术和多甜点立体开发技术等为页岩油资源量的落实、井位部署及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得益于理论的创新及技术的突破,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进入了工业化开发阶段,完钻水平井达46口;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在歧北次凹也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成效,QY10-1-1井、B56-1H井等水平井获高产稳产突破。黄骅坳陷页岩油在资源潜力、提产潜力及降本潜力方面均较大,也展示出中国深盆湖相区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湖相区 页岩油 孔店组二段 沙河街组三段 沧东凹陷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斜坡区重力流沉积与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64
7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7 位作者 韩文中 陈长伟 袁选俊 林常梅 柳飒 韩国猛 张伟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岩多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泥质碎屑流沉积为含有较多砂质团块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正递变层理是识别传统浊积岩的重要标志。受多物源供给、地形坡-折、不同触发机制、湖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斜坡区中低部位—主凹区形成多级远岸水下扇扇体,可识别水下主水道、水下分流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多期多级重力流沉积造成湖盆区"富泥又富砂",平面上优质烃源岩、致密储集层大面积分布,纵向上源、储紧邻,形成多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为湖盆深水区致密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勘探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水下分流水道与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微相为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型致密油勘探的两个主要沉积类型,是歧口凹陷斜坡区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致密油 沙一段 斜坡区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1
8
作者 蒲秀刚 吴永平 +6 位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勘探领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56
9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8 位作者 王文革 韩文中 肖敦清 刘海涛 陈长伟 张伟 袁选俊 卢异 柳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8,共13页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的地质特点,各类斜坡区占全凹陷面积70%以上;来自盆内外物源的多个大型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重力流砂带与多类斜坡区匹配,为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油气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深层碎屑岩埋深一般大于2 500 m,主要为岩屑长石类砂岩,以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为主。歧口凹陷中深层碎屑岩整体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该阶段跨越深度范围较大,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可以通过数学地质的方法识别出9项,虽其总体物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但较高的沉降速率、中等地温场、高流体压力、高长石含量、较高溶蚀率、早期烃类充注等有利因素促使中深层碎屑岩发育纵向延伸上千米的3~4个异常高孔隙带,均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中深层碎屑岩 油气储集层 成岩演化 古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坡折体系聚砂控藏机制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6 位作者 周建生 肖敦清 陈长伟 王书香 侯志 林常梅 夏彦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坡折带 坡折体系 岩性地层油气藏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 被引量:40
11
作者 吴元燕 付建林 +1 位作者 周建生 徐佑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8-22,共5页
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描述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歧口凹陷为例,根据石油地质、盆地模拟和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歧口凹陷有... 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描述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歧口凹陷为例,根据石油地质、盆地模拟和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歧口凹陷有两个含油气系统,即沙三含油气系统和沙一含油气系统,前者又可分为沙三-下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和沙三-上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尝试以含油气系统为基本单元,分三个单元进行资源评价,综合评价表明歧口凹陷具有良好的勘探远景,并指出沙三含油气系统应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其中沙三-下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最具勘探前景,应特别注意加强该亚系统前第三系及其它层位的勘探。沙-含油气系统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含油气系统 亚含油气系统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44
12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5 位作者 肖敦清 滑双君 陈长伟 袁选俊 韩国猛 张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为粒屑灰岩和白云岩类(泥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km2,厚度一般为5~25m,平均10m,主要为中晚期埋藏白云岩和准同生期白云岩。白云岩类储集层主要发育晶间或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储集空间,属中孔低渗储集层,它与油页岩、暗色泥岩交互叠置,低熟油气近源充注,利于大面积成藏。勘探实践表明,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湖相白云岩类油层具有埋藏适中、区域性含油的特点,是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段下亚段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 湖相白云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13
作者 付广 王浩然 胡欣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5-691,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前人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排替压力方向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影响,建立了一套新的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选取歧口凹陷板桥断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在沙河街组一...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前人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排替压力方向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影响,建立了一套新的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选取歧口凹陷板桥断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在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的垂向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板桥断裂在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盖层内垂向上均是封闭的,可封闭住的最大油气柱高度为2.3~67.1 m,低于以往方法的评价结果,但与目前勘探确定的油气柱高度吻合关系更好,表明该方法用于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垂向封闭性 排替压力差 油气柱高度 歧口凹陷 板桥断裂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42
14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8 位作者 蒲秀刚 时战楠 韩国猛 吴佳朋 韩文中 张伟 高欢欢 马建英 汪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3-657,共15页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湖泛期细粒沉积发育、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湖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的带动下,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为探究歧北次凹沙三段页岩油的地质特...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湖泛期细粒沉积发育、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湖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的带动下,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为探究歧北次凹沙三段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依据F39X1井、QY10-1-1井等多口井的岩心、分析化验、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对沙三段页岩层系的地质特征、页岩油类型与富集模式、甜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开展了综合研究。歧北次凹沙三段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灰质白云质页岩、长英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及微晶白云岩、亮晶生屑白云岩、粉砂岩等;烃源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主要分布在1%~3%,以Ⅱ型干酪根为主且指示热演化成熟度的镜质体反射率(R_o)普遍高于0.7%;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生物体腔孔、有机孔及层理缝、构造(微)缝等;页岩油的超越效应明显(油饱和度指数平均为116.3 mg/g)、荧光显示良好。在歧北次凹沙三段中识别出单一型和夹层型2类页岩油,构建了高TOC滞留型页岩油和低TOC运移型页岩油2种富集模式,并建立了基于油饱和度指数、TOC和脆性指数等多参数的甜点定量评价方法及标准。针对甜点区部署了QY10-1-1水平井,其初期的折算产油量达103.5 t/d,预计可形成亿吨级增储新领域。勘探发现证实歧口凹陷的沙三段细粒岩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页岩层系 沙河街组三段 歧北次凹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生烃特点 被引量:40
15
作者 于学敏 何咏梅 +3 位作者 姜文亚 刘庆新 梁伯勋 邹磊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类勃发的条件,在油页岩和钙质页岩中发育一定的颗石藻;针对歧口凹陷烃源岩,以"富烃源岩生烃理论"为指导,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丰富、有机质丰度高、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特点;同时,由于异常超压的发育,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偏深,有效生油井段长,与一般的烃源岩相比生油下限明显向深部偏移,因而也使得大量生气门限较深,有效生气期作用时间短,具有"持续生油、集中生气"的特点,歧口凹陷的这种生烃热演化特征对中深层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源岩 热演化 超压 生油下限 生气门限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 被引量:35
16
作者 樊敬亮 黄志全 樊卫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歧口凹陷是地壳拆离断层(NENNE向沧东断层)NWSE向伸展作用和NNE向深断裂带走滑作用叠加的产物。新生代演化分为3个时期:始新世,由于NWSE向区域伸展作用,凹陷是一个由沧东断层控制的断坡凹陷;渐新世,凹陷受NWSE向区域伸展和NNE向深断裂... 歧口凹陷是地壳拆离断层(NENNE向沧东断层)NWSE向伸展作用和NNE向深断裂带走滑作用叠加的产物。新生代演化分为3个时期:始新世,由于NWSE向区域伸展作用,凹陷是一个由沧东断层控制的断坡凹陷;渐新世,凹陷受NWSE向区域伸展和NNE向深断裂带右旋走滑的共同作用;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区域伸展作用基本停止,走滑作用仍在继续,由走滑作用导致的SN向局部伸展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构造演化对凹陷油气形成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凹陷西部和南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盆地 歧口凹陷 走滑作用 伸展作用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与优势相富集新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 被引量:39
17
作者 周立宏 肖敦清 +1 位作者 蒲秀刚 李洪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的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中、浅多层系复式聚集的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的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中、浅多层系复式聚集的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两者共同构成了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满凹含油的格局。同时,在优质烃源岩分布层段、主砂体带、正向构造背景区以及裂缝、异常高压及特殊岩类储层(碳酸盐岩、火成岩)发育区等优势相区,油气富集、高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多旋回沉积 复式叠合成藏 优势相区 歧口凹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热史和油气成藏史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杰 邱楠生 +1 位作者 王昕 段健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11,共7页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模拟计算了歧口凹陷24口井的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沙河街时期的地温梯度高,每百米大约为5.0~5.6℃,东营时期每百米大约为4.5~5.0℃,馆陶时期每百米大约为3.5~4.5℃,现今的地温梯度每百米大约为3.1~3.2℃.利用...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模拟计算了歧口凹陷24口井的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沙河街时期的地温梯度高,每百米大约为5.0~5.6℃,东营时期每百米大约为4.5~5.0℃,馆陶时期每百米大约为3.5~4.5℃,现今的地温梯度每百米大约为3.1~3.2℃.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恢复样品的埋藏史、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确定该区有两期油气充注期:第一期发生在东营末期;第二期为馆陶末期至现今.歧口凹陷的油气充注以第二期为主.利用PRA二维模拟软件对地质剖面进行油气运聚模拟,也得出歧口凹陷有两次油气聚集高峰,第一次为东营末期;第二次为馆陶末期至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史 油气成藏史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拟声波构建技术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付志方 张君 +1 位作者 邢卫新 许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415-417,共3页
拟声波构建技术依据对储层敏感的非声波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而形成拟声波曲线。由于该声波曲线既能反映地层速度和波阻抗的变化,又能反映地层岩性的细微差别,可以较好地解决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岩性识别、... 拟声波构建技术依据对储层敏感的非声波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而形成拟声波曲线。由于该声波曲线既能反映地层速度和波阻抗的变化,又能反映地层岩性的细微差别,可以较好地解决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岩性识别、薄层分辨等难题。针对歧口凹陷南大港地区地层实测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无法进行储层反演预测的问题,采用了拟声波构建技术。将对储层岩性敏感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转换成拟声波曲线,以此为约束条件实现了储层预测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薄互层 声波 自然电位 拟声波 测井约束反演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6 位作者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9-739,共11页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坡折带 缓坡带 地层-岩性油气藏 断陷湖盆 歧口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